七年级语文上学期
第一单元检测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得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共2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酝酿(niàng) 澄清(chéng) 黄晕(yùn) 繁花嫩叶(nèn)
B.看护(kàn) 济南(jǐ) 萧瑟(sè) 咄咄逼人(duō)
C.贮蓄(zhù) 莅临(lì) 菜畦(wā) 淅淅沥沥(lì)
D.发髻(jì) 唱和(hè) 竦峙(zhì) 秋风萧瑟(suǒ)
2.下列词语中有三个错别字,把他们找出来并改正。(3分)
山岛耸峙 一截断茎 披蓑带笠 倾盆瓢泼 抖擞精神 一年之季在于春
________改________ ________改________ ________改________
3. 下列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春》——朱自清——写景散文——《四世同堂》
B.《济南的冬天》——老舍——小说——《骆驼祥子》
C.《雨的四季》——巴金——散文——《繁星》
D.《观沧海》——曹操——古体诗——《龟虽寿》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粉白黛绿,花枝招展的妇女们,笑语盈盈的不休。
B.从容不迫的举止,比起咄咄逼人的态度,更能令人心折。
C. 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D.一大树盛开的槐花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惹得蜜蜂们呼朋引伴,往来穿梭,要酿出最香的甜蜜来。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一年一度的杜鹃花节,吸引了周边地区的不少游人,真是一个度假的好地方。
B.赵州桥大约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今天已经一千四百多年了。
C.通过推进校园足球普及工作,对促进青少年强健体质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D.近年来,中小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6.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2分)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①③④⑤②
B.③⑤①②④
C.③①⑤②④
D.⑤①③④②
7.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公司经理严肃地说。
B.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一一充人哩。”
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8.名著导读:鲁迅唯一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是 ,原名 ,
最初发表在 杂志上。(3分)
9.请将下面文段中引用的古诗文补充完整。(6分)
(1) ,吹面不寒杨柳风。
(2)《春》中赞美春天“新”的特点的句子是 。
(3)《天净沙·秋思》中揭示乡愁主题的两句诗是 , 。
(4)《次北固山下》一诗借“ , ”来揭示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
二、综合性学习活动。(7分)
10.学完本单元后,七年级(2)班开展了以“多彩四季”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以该班学生的身份参加这项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1)如果让你来参与策划,你准备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仿照示例,列举两项。(2分)
示例:①泛舟诗海觅春迹;②“秋之魂”诗歌朗通会。
(2)请结合活动主题,用简练的语言拟一条宣传标语以营造气氛。(不超过20字)(2分)
(3)在这次活动中,你一定搜集了不少与四季有关的成语、诗歌,请分别列举两例。(3分)
三、古诗鉴赏(6分)
比较阅读下列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1.从表达方式看,《天净沙·秋思》以 为主,结尾 ;而《秋词》以 开篇,观点鲜明,以 结尾,意境开阔。(2分)
12.分析《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等意象和《秋词》中的“晴空一鹤”这一意象有何不同?(2分)
13.同是写秋,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2分)
四、阅读(34分)
(一)对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节选自朱自清的《春》)
【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节选自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14.【甲】段文字为我们描绘了 图,“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描写出其 、 、 的特点。(2分)
15.【乙】段文字为我们描绘的是济南冬天 图,从 、
、 三方面描述其妙处。(2分)
16.【甲】文中通过侧面描写,展现了春雨润物的意境。请把侧面描写的句子摘抄出来。(1分)
17.这两段文字都可以说是按空间顺序描写景物的,【甲】文是从 到 ,
【乙】文是从 到 。(2分)
18.下面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选择一句分析运用这种修辞的好处。(5分)
(1)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2)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
(3)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 )
我选第 句,我的分析:
。
(二)雪给了我们什么(11分)
迟子建
正在书房写作累了,只需抬眼一望,山峦就映入眼帘了。都说青山悦目,其实沉积了冬雪的白山也是悦目的。白山看上去有如一只只来自天庭的白象。到了春天,那白象身上的色彩会一点点地脱落,泛青。当然,从窗口还可以尽情地观察飞来飞去的云。云不仅形态变幻快,它的色彩也是多变的。刚才看着还是铅灰的一团浓云,它飘着飘着,就分裂成几片船形的云了,而且色彩也变得莹白了。如果天空是一张白纸的话,云彩就是泼向这里的墨了。这墨有时浓重,有时浅淡,可见云彩在作画的时候是富有探索精神的。
北方的初春却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源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暇的雪和雪山。北方不同于南方,南方即使是会下雪的地方,也不是年年都能看到雪,而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如果你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看着枝条濡着雪绒的树,看着教堂屋顶的白雪,看着银色的无限延伸着的道路,你的内心便会洋溢着一股激情:为着那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然而,春风来了。春风使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客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撤手人寰的老妇人。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二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它的美丽依附于寒冷,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的美;当寒冷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们时,它的丑陋才无奈地呈现出来,与春草春花恰恰相反。纯美之极的事物是没有的,因而我还是热爱雪。爱它的美丽、单纯,也爱它的脆弱和被迫的消失。当然,更热爱它们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如今在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泞已经不像童年时那么深重了:但是在融雪的时节,我走在农贸市场的土路上,仍然能遭遇那种久违的泥泞。泥泞中的废纸、草屑、烂菜叶、鱼的内脏等等杂物若隐若现着,一股腐烂的气味扑入鼻息。这感觉当然比不得在永远有绿地环绕的西子湖畔,撑一把伞在烟雨淳淳中耽于幻想来得惬意,但它仍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种怀想。想起木轮车沉重地辗过它时所溅起的泥珠,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我为双脚仍然能触摸到它而感到欣慰。
我们不会永远回头重温历史,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他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但是,当我们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时,当我们的笔面对白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为此,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寂静、单纯、一览无余的美,也诞生了肮脏、使人觉醒、给人力量的泥泞。因此,它是举世无双的。
19.根据第一段的写作思路与内容填空。(3分)
第一段主要写了雪后的白山和白云,写白山时,侧重写了白山的 和色彩,写云时,侧重写云的 ,突出了天空像一张 画。
20.第二段写了雪有什么“二重性”?这样写有何作用?(3分)
2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二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春风使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客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撤手人寰的老妇人。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二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
22.文章中多次写到了“泥泞”,“泥泞”在文中有什么含义?(2分)
(三)最大的事情(11分)
刘亮程
一年中我们在地里忙上一个月(一辈子在村里也就住几十年),把麦子打掉,麦草扔在地 边,便走了。不管活儿干没干完,都不是我们的事情了。
老鼠会在仓满洞盈之后,重选一个地方打新洞。也许就选在草棚旁边,或者草垛下面。草棚这儿地势高、干爽,适合人筑屋、鼠打洞。麦草垛下面隐蔽、安全,麦秆中少不了有一些剩余的麦穗麦 粒足够几代老鼠吃。鸟会把巢筑在我们搭起的草棚上,在长出来的那截木头上,涂满白色鸟粪。野鸡会从门缝钻进来,在我们曾经睡觉的草铺上,生几枚蛋,留一地零乱羽毛。
这些都是给下一年来到的人们留下的麻烦事情。下一年,一切会重新开始。剩下的事将被搁在一边。
如果下一年我们不来。下下一年还不来。
如果我们永远地走了,从野地上的草棚,从村庄,从远远近近的城市。如果人的事情结束了,或者人还有万般 未竟的事业但人没有了。再也没有了。
那么,我们干完的事,将是留给自然最大的事情。
别说一座钢铁空城、一个砖瓦村落。仅仅是我们弃在大地上的一间平常的土房子,就够它们多少年收拾。
草大概用五年时间,长满被人铲平踩瓷实的院子。草根蛰伏在土里,它没有死掉,一直在土中窥听地面上的动静。一年又一年,人的脚步在院子里来来去去,时缓时快,时轻时沉。终于有一天,再听不见了。草根试探性地拱破地面,发一个芽,生两片叶,迎风探望一季,确信再没锨来铲它,脚来踩它。草便一棵一棵从土里钻出来。这片曾经是它们的土地已面目全非,且怪模怪样地耸着一间土房子。
草开始从墙缝往外长,往房顶上长。
而房顶的大木梁中,几只蛀虫正悄悄干着一件大事情。它们 打算用七八十年,把这棵木梁蛀空。然后房顶塌下来。
与此同时,风四十年吹旧一扇门上的红油漆。雨八十年冲掉墙上的一块泥皮。
厚实的墙基里,一群蝼蚁正一小粒一小粒往外搬土。它们把巢筑在墙基里,大蝼蚁在墙里死去,小蝼蚁又在墙里出生。这个过程没有谁能全部经历,它太漫长,大概要一千八百年,墙根就彻底毁了。曾经从土里站起来,高出大地的这些土,终归又倒塌到泥土里。
但要完全抹平这片土房子的痕迹,几乎是不可能。
不管多大的风,刮平一道田埂也得一百年功夫;一只随意弃在塘边的碎瓷碗,三百年后依旧会硌疼一只野鸭的蹼掌;一个从空中飘过的白色塑料袋,也许会造成千年后野地里一只兔子的死亡;一根扎入土地的钢筋,带给土地的将是永久的刺痛;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消磨掉它。
除了时间。
时间本身也不是无限的。
所谓永恒,就是消磨一件事物的时间完了,但这件事物还在。
时间再没有时间。
(选自《刘亮程文集》,略有删改)
23.文章第3段“下一年,一切会重新开始”中的“一切”指的是什么?(2分)
24.从描写和修辞的角度,赏赐文章第8段画线的句子。(3分)
25.请说说“时间再没有时间”这句话蕴含的复杂情感。(2分)
26.阅读全文,请探究题目“最大的事情”的内涵。(4分)
五、作文(共30分)
27.按要求作文。
题目:原来春天就在我身边
要求:①文章以记叙为主,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②文章叙事清楚,内容充实,结构完整;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④全文不少于600字。
200
4
【附】试卷答案版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
第一单元检测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得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共2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酝酿(niàng) 澄清(chéng) 黄晕(yùn) 繁花嫩叶(nèn)
B.看护(kàn) 济南(jǐ) 萧瑟(sè) 咄咄逼人(duō)
C.贮蓄(zhù) 莅临(lì) 菜畦(wā) 淅淅沥沥(lì)
D.发髻(jì) 唱和(hè) 竦峙(zhì) 秋风萧瑟(suǒ)
答案:A. B.看护(kān)C.菜畦(qí)D.萧瑟(sè)
2.下列词语中有三个错别字,把他们找出来并改正。(3分)
山岛耸峙 一截断茎 披蓑带笠 倾盆瓢泼 抖擞精神 一年之季在于春
________改________ ________改________ ________改________
答案:耸 竦;带 戴;季 计
3. 下列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春》——朱自清——写景散文——《四世同堂》
B.《济南的冬天》——老舍——小说——《骆驼祥子》
C.《雨的四季》——巴金——散文——《繁星》
D.《观沧海》——曹操——古体诗——《龟虽寿》
答案:D.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粉白黛绿,花枝招展的妇女们,笑语盈盈的不休。
B.从容不迫的举止,比起咄咄逼人的态度,更能令人心折。
C. 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D.一大树盛开的槐花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惹得蜜蜂们呼朋引伴,往来穿梭,要酿出最香的甜蜜来。
答案:C.首当其冲:用来比喻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一年一度的杜鹃花节,吸引了周边地区的不少游人,真是一个度假的好地方。
B.赵州桥大约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今天已经一千四百多年了。
C.通过推进校园足球普及工作,对促进青少年强健体质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D.近年来,中小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答案:D. A.主宾搭配不当B.重复赘余C.主语残缺
6.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2分)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①③④⑤②
B.③⑤①②④
C.③①⑤②④
D.⑤①③④②
答案:C.话题的中心是“乡愁”与诗歌的关系,首先确立总起句③,①句中“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与③句中的“惆怅”联系,⑤向紧承①句举例,②句中的“亦”字最关鍵,由此可确定②句应放在第⑤句后,而④句中的“这么”显然是在指示前文。
7.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公司经理严肃地说。
B.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一一充人哩。”
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答案:B. A.引号内的问号改为逗号,句号改为问号(疑问句应在句末加问号)C.仅有疑问词但并不表示疑问语气,而是陈述语气,问号应改为逗号D.选择问句中,只在最后一选项末尾用问号,其它选项用逗号隔开。
8.名著导读:鲁迅唯一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是 ,原名 ,
最初发表在 杂志上。(3分)
9.请将下面文段中引用的古诗文补充完整。(7分)
(1) ,吹面不寒杨柳风。
(2)《春》中赞美春天“新”的特点的句子是 。
(3)《天净沙·秋思》中揭示乡愁主题的两句诗是 , 。
(4)《次北固山下》一诗借“ , ”来揭示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
二、综合性学习活动。(7分)
10.学完本单元后,七年级(2)班开展了以“多彩四季”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以该班学生的身份参加这项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1)如果让你来参与策划,你准备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仿照示例,列举两项。(2分)
示例:①泛舟诗海觅春迹;②“秋之魂”诗歌朗通会。
(2)请结合活动主题,用简练的语言拟一条宣传标语以营造气氛。(不超过20字)(2分)
(3)在这次活动中,你一定搜集了不少与四季有关的成语、诗歌,请分别列举两例。(3分)
答案:(1)“话说春游”演讲比赛;“我为冬天拍照”摄影作品展
(2)走进四季,寻找自然真情
(3)略
三、古诗鉴赏(6分)
比较阅读下列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1.从表达方式看,《天净沙·秋思》以描写为主,结尾 抒情 ;而《秋词》以
议论 开篇,观点鲜明,以 描写 结尾,意境开阔。(2分)
12.分析《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等意象和《秋词》中的“晴空一鹤”这一意象有何不同?(2分)
《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等意象,写尽了秋天的萧条肃杀之气;《秋词》中的“晴空一鹤”则矫健凌厉、奋发有力,这一意象冲破了秋天的萧条肃杀之气。13.同是写秋,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2分)
刘禹锡的《秋词》是颂秋,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昂扬向上的心境;《天净沙·秋思》是悲秋,表达了诗人失意、凄苦、思乡、感伤的心境。
四、阅读(34分)
(一)对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节选自朱自清的《春》)
【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节选自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14.【甲】段文字为我们描绘了 图,“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描写出其 、 、 的特点。(2分)
15.【乙】段文字为我们描绘的是济南冬天 图,从 、
、 三方面描述其妙处。(2分)
16.【甲】文中通过侧面描写,展现了春雨润物的意境。请把侧面描写的句子摘抄出来。(1分)
17.这两段文字都可以说是按空间顺序描写景物的,【甲】文是从 到 ,
【乙】文是从 到 。(2分)
18.下面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选择一句分析运用这种修辞的好处。(5分)
(1)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2)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
(3)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 )
我选第 句,我的分析:
。
答案:14.春雨、密、亮、细15.雨后初晴、雪光、雪色、雪态16.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17.近远上下18.(1)比喻、排比(2)比喻(3)拟人略
(二)雪给了我们什么(11分)
迟子建
正在书房写作累了,只需抬眼一望,山峦就映入眼帘了。都说青山悦目,其实沉积了冬雪的白山也是悦目的。白山看上去有如一只只来自天庭的白象。到了春天,那白象身上的色彩会一点点地脱落,泛青。当然,从窗口还可以尽情地观察飞来飞去的云。云不仅形态变幻快,它的色彩也是多变的。刚才看着还是铅灰的一团浓云,它飘着飘着,就分裂成几片船形的云了,而且色彩也变得莹白了。如果天空是一张白纸的话,云彩就是泼向这里的墨了。这墨有时浓重,有时浅淡,可见云彩在作画的时候是富有探索精神的。
北方的初春却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源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暇的雪和雪山。北方不同于南方,南方即使是会下雪的地方,也不是年年都能看到雪,而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如果你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看着枝条濡着雪绒的树,看着教堂屋顶的白雪,看着银色的无限延伸着的道路,你的内心便会洋溢着一股激情:为着那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然而,春风来了。春风使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客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撤手人寰的老妇人。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二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它的美丽依附于寒冷,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的美;当寒冷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们时,它的丑陋才无奈地呈现出来,与春草春花恰恰相反。纯美之极的事物是没有的,因而我还是热爱雪。爱它的美丽、单纯,也爱它的脆弱和被迫的消失。当然,更热爱它们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如今在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泞已经不像童年时那么深重了:但是在融雪的时节,我走在农贸市场的土路上,仍然能遭遇那种久违的泥泞。泥泞中的废纸、草屑、烂菜叶、鱼的内脏等等杂物若隐若现着,一股腐烂的气味扑入鼻息。这感觉当然比不得在永远有绿地环绕的西子湖畔,撑一把伞在烟雨淳淳中耽于幻想来得惬意,但它仍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种怀想。想起木轮车沉重地辗过它时所溅起的泥珠,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我为双脚仍然能触摸到它而感到欣慰。
我们不会永远回头重温历史,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他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但是,当我们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时,当我们的笔面对白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为此,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寂静、单纯、一览无余的美,也诞生了肮脏、使人觉醒、给人力量的泥泞。因此,它是举世无双的。
19.根据第一段的写作思路与内容填空。(3分)
第一段主要写了雪后的白山和白云,写白山时,侧重写了白山的 和色彩,写云时,侧重写云的 ,突出了天空像一张 画。
20.第二段写了雪有什么“二重性”?这样写有何作用?(3分)
2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二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春风使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客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撤手人寰的老妇人。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二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
22.文章中多次写到了“泥泞”,“泥泞”在文中有什么含义?(2分)
答案:19.形象 色彩 水墨
解析:本题题考查文段的写作思路和内容。这是一道填空题,要求从“写作思路和内容”两个方面来作答,认清了这一点,答题就不会偏离方向。然后将题的主干部分认真读读,找出关键词或提示词:“侧重”“白山”“色彩”“画”。把握握了这几点,再回到文章中,认真研读第①段,即可找到答案。
20.写了雪的肮脏和美丽的二重性,为下文写泥泞做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提取、概括,以及内容的作用。题干部分给出了两问,前一问是一道概括题,怎样作答第一问?首先是对“二重性”的理解,语出自第②段,“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二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据此,同时结合第②段内容,便能知晓雪的“二重性”。如“北方的初初春却是肮脏的”“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等语句加以分析归纳即可。其作用,母庸置疑,是为下文雪后出现的泥泞做铺垫。
2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雪融化时的情态,突出强调了雪的肮脏与美丽二重性。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赏析能力。作答此题,首先要注意分析题干部分,它要求从“修辞的角度”来赏析句子,因而它就为赏析句子指明了方向。其次,判断该句运用的修辞
手法,从“容颜苍老、憔悴”“老妇人”可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用这种修辞手法是为了写出春雪融化时的情态,以突出雪的“二重性”的特点。
22.“泥泞”在文中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地面的泥泞;二是象征着苦难与屈辱。
解析:本题考查对主要内容的理解。题干要求指出“泥泞”的含义,有一定难度,难度不在于对其字面意思的解释,而是难在对其象征意义的解释。也就是说,此处的“泥泞”有双重含义。理清了这一关键点,再来分析其含义就轻松了。那么象征意义如何判断呢?我们不妨抓住以下几句来分析:“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想起
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
(三)最大的事情(12分)
刘亮程
一年中我们在地里忙上一个月(一辈子在村里也就住几十年),把麦子打掉,麦草扔在地 边,便走了。不管活儿干没干完,都不是我们的事情了。
老鼠会在仓满洞盈之后,重选一个地方打新洞。也许就选在草棚旁边,或者草垛下面。草棚这儿地势高、干爽,适合人筑屋、鼠打洞。麦草垛下面隐蔽、安全,麦秆中少不了有一些剩余的麦穗麦 粒足够几代老鼠吃。鸟会把巢筑在我们搭起的草棚上,在长出来的那截木头上,涂满白色鸟粪。野鸡会从门缝钻进来,在我们曾经睡觉的草铺上,生几枚蛋,留一地零乱羽毛。
这些都是给下一年来到的人们留下的麻烦事情。下一年,一切会重新开始。剩下的事将被搁在一边。
如果下一年我们不来。下下一年还不来。
如果我们永远地走了,从野地上的草棚,从村庄,从远远近近的城市。如果人的事情结束了,或者人还有万般 未竟的事业但人没有了。再也没有了。
那么,我们干完的事,将是留给自然最大的事情。
别说一座钢铁空城、一个砖瓦村落。仅仅是我们弃在大地上的一间平常的土房子,就够它们多少年收拾。
草大概用五年时间,长满被人铲平踩瓷实的院子。草根蛰伏在土里,它没有死掉,一直在土中窥听地面上的动静。一年又一年,人的脚步在院子里来来去去,时缓时快,时轻时沉。终于有一天,再听不见了。草根试探性地拱破地面,发一个芽,生两片叶,迎风探望一季,确信再没锨来铲它,脚来踩它。草便一棵一棵从土里钻出来。这片曾经是它们的土地已面目全非,且怪模怪样地耸着一间土房子。
草开始从墙缝往外长,往房顶上长。
而房顶的大木梁中,几只蛀虫正悄悄干着一件大事情。它们 打算用七八十年,把这棵木梁蛀空。然后房顶塌下来。
与此同时,风四十年吹旧一扇门上的红油漆。雨八十年冲掉墙上的一块泥皮。
厚实的墙基里,一群蝼蚁正一小粒一小粒往外搬土。它们把巢筑在墙基里,大蝼蚁在墙里死去,小蝼蚁又在墙里出生。这个过程没有谁能全部经历,它太漫长,大概要一千八百年,墙根就彻底毁了。曾经从土里站起来,高出大地的这些土,终归又倒塌到泥土里。
但要完全抹平这片土房子的痕迹,几乎是不可能。
不管多大的风,刮平一道田埂也得一百年功夫;一只随意弃在塘边的碎瓷碗,三百年后依旧会硌疼一只野鸭的蹼掌;一个从空中飘过的白色塑料袋,也许会造成千年后野地里一只兔子的死亡;一根扎入土地的钢筋,带给土地的将是永久的刺痛;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消磨掉它。
除了时间。
时间本身也不是无限的。
所谓永恒,就是消磨一件事物的时间完了,但这件事物还在。
时间再没有时间。
(选自《刘亮程文集》,略有删改)
23.文章第3段“下一年,一切会重新开始”中的“一切”指的是什么?(2分)
24.从描写和修辞的角度,赏赐文章第8段画线的句子。(3分)
25.请说说“时间再没有时间”这句话蕴含的复杂情感。(2分)
26.阅读全文,请探究题目“最大的事情”的内涵。(4分)
答案
23.(2分)一切:①人类的活动,人们料理麦地,收割麦子(1分);②动物的活动,老鼠、鸟儿、 野鸡回到野地草棚、地边草垛(1分)。
24.(4分)运用细节(动作)描写和拟人手法(2分),通过一系列的动词将小草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复苏的场景(1分),表现了小草对人类的谨慎,对重回地面的欣喜以及顽强的生命力(1分)。
25.拯救自然的急迫之情;对自然被人类破坏的无奈;对自然的悲悯与同情;对自然被伤害而无法弥补的痛惜;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盼。
26.(4分)①消除人类破坏的痕迹,是自然最大的事情;②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最大的事情;③人类破坏自然太久,尽快拯救自然,是人类最大的事情;④人类留给自然什么样的痕迹,是人类最大的事情;⑤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最大的事情。(每点2分,答出二点即可)
五、作文(共30分)
27.按要求作文。
题目:原来春天就在我身边
要求:①文章以记叙为主,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②文章叙事清楚,内容充实,结构完整;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④全文不少于600字。
200
4
1. 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2. 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有人生风平浪静。在纷杂的尘世里,为自己留下一片纯静的心灵空间,不管是潮起潮落,也不管是阴晴圆缺,你都可以免去浮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轻松自如地走好人生路上的每一步3. 花一些时间,总会看清一些事。用一些事情,总会看清一些人。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个神经病。既纠结了自己,又打扰了别人。努力过后,才知道许多事情,坚持坚持,就过来了。4. 岁月是无情的,假如你丢给它的是一片空白,它还给你的也是一片空白。岁月是有情的,假如你奉献给她的是一些色彩,它奉献给你的也是一些色彩。你必须努力,当有一天蓦然回首时,你的回忆里才会多一些色彩斑斓,少一些苍白无力。只有你自己才能把岁月描画成一幅难以忘怀的人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