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第15课 明清经济与文化?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课程标准: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一、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思考: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条件国际:
经济:新航路开辟推动物种交流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思想:西学东渐之风盛行;
国内:
经济:宋元海外贸易商品经济发展;
政治:政府税收政策的改革;
思想: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经济: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政治:封建专制制度的空前强化;
思想:传统价值观对人们的束缚;
盛世滋生图 《盛世滋生图》全长1225厘米,宽35.8厘米。
全幅画有各色人物1万2千余人,各色房屋建筑约2140余栋,各种桥梁50余座,各种客货船只400余只,各种商号招牌200余块。 有感国家治化昌明,超轶三代,……幅员之广,生齿之繁,亘古未有。 ——徐扬一、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农业手工业商业顺治帝 从顺治元年起,清政府就把招抚流亡,
鼓励垦荒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宣布垦荒归己,由政府发给垦荒者
印信执照,明确产权,并且保护垦荒者的土
地所有权。顺治六年四月,明确宣布:
“无主荒田,州县官给印信执照,开垦耕种,
永准为业”
“有主荒田,令原主开垦,官给牛、种”
“如有主荒田,原主不能开垦,地方官另行
招人耕种,给予印照,永远承业,原主不得
妄争”
1、明清农业发展的表现
高产农作物推广种植(玉米、甘薯);
粮食总产量的大幅度提升;
江南等地区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
农业生产区域分工的出现;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升;
2、明清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手工工场 (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惟有不法之徒,不工作,为主家所弃,怀嫉妒之心,倡为帮行名色,挟众叫歇,勒加银,使机户停织,机匠废业。致机户何君衡等请勒石永禁。……(长洲县官府决定)后如有不法棍徒,胆敢挟众叫歇,希图从中索诈者,许地机户人等,及时禀地方审明。
——《永禁机匠叫歇碑》新的经济因子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匠有常主”自由劳动力“计日受值”“计工受值”工资(劳动力价格)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发展 (明代苏州纺织业)群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雍正12年《苏州风俗考》粉彩瓷器是中国传统彩瓷品种之一,康熙时,粉彩瓷器技术已问世,雍正时期,粉彩瓷器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2、明清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传统与新兴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手工业商品化程度提升;3、明清商业发展的表现
白银成为普遍适用的货币
长途、大额贸易发展
商帮和会馆的出现
工商业市镇的繁荣(四大名镇)
四大名镇之景德镇四大名镇之佛山镇四大名镇之汉口镇四大名镇之朱仙镇 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子津津乐道于自己的 “十全大武功” 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繁荣背后的危机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
千年不变的耕作模式
保守封闭的经济政策
禁锢僵化的思想体系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1、背景:
经济:
政治:
思想:
社会:
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专制统治的不断强化;思想文化专制,西学东渐之风市民阶层扩大和世俗化倾向思想领域新变化——对传统的继承与批判继承:王阳明心学成为正统思想王阳明 (1472-1529) 名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发展陆九渊学说,成为“心学”之集大成者,形成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是朱熹后的大儒。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所以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王阳明《传习录》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思想领域新变化——对传统的继承与批判继承:批判:王阳明心学成为正统思想李贽——反正统思想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提出工商皆本王夫之——批判专制、提出唯物主义思想顾炎武——经世致用三、小说与戏曲《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最早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西游记》,吴承恩(明)浪漫主义小说;《红楼梦》,曹雪芹、高鹗(清)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吴敬梓(清)讽刺小说;《聊斋志异》,蒲松龄(清)优秀短篇小说集特点: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
代表:汤显祖(明)
孔尚任(清)
剧种:昆曲 京剧三、小说与戏曲本土著作四、科技——传统科技的大总结《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西方贡献四、科技——传统科技的大总结 利玛窦(1552—1610),意大利的传教士、学者。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传教。王应麟所撰《利子碑记》上说:“万历庚辰有泰西儒士利玛窦,号西泰,友辈数人,航海九万里,观光中国。”利玛窦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最早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通过“西方僧侣”的身份,“汉语著述”的方式传播天主教教义,并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朝万历年间,一位意大利的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一进入中国,他就被中国文明吸引了,除了折服于中国人的博学,开始认真地研究中国文化外,还当起了外教老师,把他擅长的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知识传授给中国人,他就是利玛窦。小结一个转型:明清之际处于中国社会第三次大转型时期;
两个矛盾:自然经济与新经济因素的矛盾;
传统社会价值与新思想文化倾向的矛盾
三个趋势:经济活动的商品化趋势;
思想观念的“异端”化趋势;
文学艺术的世俗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