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3张PPT。关于地理后阶段复习的建 议 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赵 越○研究考纲,明确考试要求考核目标和要求
考试内容和范围
试题题型和特点获取和解读信息信息源: 文字信息
图文信息
表格信息信息类型: 显性信息
隐性信息获取方法: 直接获得
和生活经验结合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着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避免无效信息的干扰的思维过程和行为。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具体表现在:能多角度地观察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收集相关信息;能有效地整理及正确地表述图、表、文字、数据、公式等提供的信息和知识;能提取资料中有用的信息和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呈现方式: 直接呈现
逐步呈现
背景呈现
隐性呈现 图1中OM、OL分别为北半球某地树木OO1一年中正午投影最短和最长的影子,ML与河流PQ段正好垂直。图2为P、Q两水站文测得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回答1~3题。 1.该地纬度为
A.23°26′N B.46°52′N C.43°08′N D.66°34′N
2.图1中河流PQ段的流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南向北
3.若该树的影子为OM时,北京时间为11: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北印度洋海区洋流自东向西流 B.该地自然景观为温带草原 C.该季节是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 D.该地位于长白山区 C
B
D 噪声污染是城市环境污染之一。当白天噪声值大于60分贝时,就构成噪声污染。图3为某城市局部地区上午10时等噪声值线(单位:分贝)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噪声污染主要来自
A.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
B.森林公园和娱乐场所
C.网吧和体育场
D.学校和锯木场
2.M、N两处噪声值向外迅速减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盛行风的影响
B.绿化带的作用
C.河流的影响
D.声波传播过程中的自然 减弱 答案:1、A 2、B调动和运用知识 调动就是建立信息与知识的有效联系。运用就是把教材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此来解释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能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运用知识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综合使用各种理论和原理分析实际问题。②从实际问题中推导出理论和原理。③根据理论和原理的要求,对实际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描述或提出初步解决方案。
运用知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最低表现为用一般的原理来定性地解释地理现象和说明地理问题;高一层次是把多方面的主干知识联系起来说明地理问题;更高层次是善于将原有的主干知识和新获得的地理信息相结合,针对具体地理问题进行分析。 源自中亚内陆的沙尘暴发生后,颗粒较小的尘粒可以向上传送到高空,再借助盛行风的气流向东传送。因此它不但对我国东南部地区会产生影响,而且还波及到邻国日本、韩国.乃至美国西海岸。据此回答1—3题。
1.有利于沙尘暴形成和传播的条件是
A.有降雨和降雪的天气出现 B.有大范围的大气逆温现象出现
C.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D.气候干旱、植被较少的地区
2.沙尘暴“波及到日本、韩国,乃至美国西海岸”所借助的盛行风是
A.东北信风 B.西风 C.冬季风 D.夏季风
3.日本人研究发现“沙尘天气虽然不好,但真正来的时候并不—定是有害的”,可能是因为
A.沙尘暴浮尘云团含有大量的有机尘土,给森林带来丰富的养分
B.沙尘暴浮尘云团能大量反射太阳光,有效抑制温室效应
C.沙尘颗粒能够有效抑制传染病菌的传播,从而降低传染病的发生
D.沙尘巾的钙质可以与大气中的酸性物质中和,从而减弱酸雨危害 答案:1、D 2、B 3、D 读“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地的年降水量_______(大于或小于)400mm,请解释其原因。
?(2)丙地的地形区名称是_______,请说出判断理由。
(3)图中A河流域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如何整治?
(4)甲地区是我国最佳的优质酿酒葡萄生态产区之一。请对该地区发展葡萄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进行评价。参考答案:(1)大于 地处祁连山,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 (2)柴达木盆地 降水量由四周向中部递减,应为盆地,又位于40°N以南,90°E~100°E之间(或位于祁连山西侧) (3)水土流失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打坝淤地,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4)地势平坦;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灌溉水源较充足。 A 描述和阐释是高考所测量的一项重要能力。主要表现在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术语使用情况、语言组织的逻辑性、层次性等,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具体体现。其中最关键的是“准确、简洁和完整”。
术语使用情况。术语是定义明确的专业名词,是专业学术体系中的知识单元。一方面,每个学科都会有自己独立的术语系统,学科术语展现着本学科的特色,昭示出本学科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的侧重点,因此对术语的掌握和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一门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
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一般来讲,针对试题设置的具体情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从中得出多方面的要点;如何从这些要点中选出符合试题设问的内容,并将这些要点整理成逻辑顺畅、层次分明的论述,也是学生实际掌握、理解、运用知识的外在表现。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4中有6个经纬线交点,其中与游记作者登临之地相距最近的交点的地理坐标是 。作者北顾的是 高原的深秋景色。
(2)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参考答案:(1)115°E,41°N 内蒙古(张北、坝上亦可)
(2)10℃等值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该等值线西半段因受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黄土高原东缘)影响,呈东北一西南走向。 每年5月中旬到6月初,在河套地区及蒙古与我国新疆交界地区,都会形成一个高温干燥的大陆热低压,又干又热的气流围绕着这个低气压旋转起来,便形成了干热风。当它离开源地东移过程中,会变得更加干热。此时正值我国北方地区小麦的乳熟期,干热风会造成小麦大幅度减产,当地农民伤心地称之为“杀麦刀”。 (1) 简要说明造成干热风的大陆热低压形成条件。
(2)干热风东移沿途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生态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此时我国内陆地区雨水稀少,增温强烈;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小,气压降低,形成高温干燥的大陆热低压。(2)土地荒漠化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矿区不注意生态保护。 论证和探讨首先是观点的展示,其次是方法论的选择和运用,最后是思维过程的逻辑文字表达。
它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谨、条件充分和表述清晰。 论证和探讨问题(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参考答案:该地区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由于该地的气候干燥、蒸发旺盛,当地下水为上升到土壤层后,由于毛管力的作用,地下水会携带着溶解在其中的盐分到达地表。水分蒸发,而盐分则会滞留在地表,并不断积累。 图中北京市平原地区地下水埋藏最深的时候出现在 (季节),原因是 。1980年的埋深过程线出现A、B两个波谷,而1999年和2000年只出现一个波谷,分析说明北京市平原地区的用水结构出现了什么变化? 。判断理由是 。 北京平原地区地下水埋深过程线参考答案:夏季 夏季气温高,农业和生活用水多。 农业用水比重下降,工业和生活用水量比重增加。 春季小麦返青耗水多,同时工业与生活用水也持续增多、导致地下水位在春夏季持续下降。 ○查漏补弱,不留后患 所谓“弱点”是指在过去一年的复习和测试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点。利用最后的复习时间,解决这些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从近年考试阅卷情况看,带有普遍性的“弱点”主要有两方面:
(1)通过阅读图(表),从中提取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即从图表中归纳信息的能力。其中对图的定位非常关键。
(2)审题不仔细和答题不规范造成的失分。
消除弱点的方法:
(1)把一年来所做的练习再仔细看一遍,对做错的题目,认真分析做错的原因。
(2)对于经常性出错的知识,要下“狠心”从“源头”开始回炉。(例)
(3)进行审题和解题技巧方面的训练。
(4)规范答题,总结答题方法。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L1河注入 洋。图示河段流域范围狭小的主要原因是 。
(2)L2河水补给以雨水和 为主,该河流河水流量变化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3)简述L1河附近区域的优势自然资源和今后对外联系的主要交通方式 。
(4)概括L2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并分析说明限制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5)L2河北岸支流的源头地区曾降下“黑雪”,黑色物可能来源于
A.北部山区 B.南部高地 C.西部海域 D.东部林地如何审题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对每道题都要认真读题,严格审题,弄清题目要求,理清解题思路,找出解题方法。
(l)审题型。研究题目的设计命制形式和设问方式。(一般性叙述、辨析题、评述题、比较题、论证题等)
(2)审关键词。关注题目的解答方向、现象发生的位置、时间及涉及到的原理等。以便确定可供选择的原理要素和知识要素。(设问中往往明确规定了答题的层面(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如何做、怎样进行等)。
(3)审命题角度和侧重点。试题是根据学科主体知识进行综合设计命制的,一般都有切入点(即角度)和侧重点。通过审题,可以明确试题的重心,由此解题就有了针对性和目的性,减少了盲目性,不至于误入歧途。
(4)审题目内容与课本的联系。试题中的求答内容无论是以何种面目和形式出现,都必然是教科书的显性反映或隐性折射;即使材料新颖而隐晦,甚至游离于考纲显性知识点之外,但在教科书中仍可以找到它相应的位置。参考答案:1、C 2、A 3、B例: 2002年全国有12个省级行政区出现拉闸限电,2003年全国有更多的省级行政区出现拉闸限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缺电省份)。 ②③两省是西电东送的电力输出省份,分析2003年造成两省缺电的主要自然原因。 审清题目的材料限制和设问限制之后,就要回归教材,寻找试题与教材知识的最佳结合点,并且注意将其与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点进行整合,在头脑进行快速整理和总体规划。
(1)进行必要的推断。
(2)回归教材,寻找试题与教材知识的最佳结合点,将其与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点进行整合。
(3)进行要点筛选。答案组织注意“要点化、序号化和多端化”。答题技巧 ②③两省是西电东送的电力输出省份,分析2003年造成两省缺电的主要自然原因。(思考方向)
缺电——为什么缺电?——可能原因:一是生产不足;二是消耗太多。生产不足——可能原因:煤炭供应不足(火电)或是降水太少(水电)。
生产条件:火电——充分的煤供应;水电——水量大,落差大,建站条件好。为什么煤炭供应不足——可能原因:煤炭生产不足或是运力不足——为什么煤炭生产不足或运力不足?——。。。为什么降水少——可能原因:夏季风过强或过弱?或正常现象(比如江南丘陵的伏旱)?消耗太多——可能原因:使用量大或是利用率低(浪费?单位产值耗能大?)使用量大——可能原因:气温高,民用量增大?高耗能企业多?不合理用电(比如,有的城市搞灯光工程)?在以上推断中哪些是符合题意的(自然原因)?答案组织:两省用电构成中水能发电比重较大,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年际变化大造成水能发电的不稳定,2003年(所处流域)降水偏少。 中部六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中部崛起能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保证。试分析中部地区商品粮基地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审题过程:位置:中部六省 题型要求:论述和分析 关键词:商品粮基地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推断过程(1)粮食生产的特点 (2)中部六省有哪些商品粮基地(3)成为商品粮基地需要哪些条件(4)中部六省的区域特征如何(自然和人文)(5)比较(3)和(4)哪些是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参考答案:有利条件:地势平坦,热量丰富,降水充足,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劳动力丰富,精耕细作,单产较高,交通便利。不利条件:水旱灾害频繁,易受寒潮影响。 (3)总结答题规律。。一些看似无相关但实际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联系方法。
。。一些地理事物发展变化与具有周期性规律现象的描述方法。
。。。在分析地理事物属性、揭示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比较地理事物相同、相异常时所采用的方法。气候特征和影响气候特征的主导因素珠江三角洲发展“基塘”生产的有利条件
我国北方地区自东向西自然环境地域差异大的原因 我国内陆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我国东部不少湖泊的富营养化导致鱼类死亡的原因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的红色荒漠化问题突出的原因生态原理在现实中的应用经纬网地图的分析;
各类等值线图的阅读分析 (特别关注等值线组合图的综合分析);
日照图的判断分析与季节问题综合;
天气系统的分析;
气候类型判断与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水循环与水资源问题;
地质构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生态原理在现实中的应用;
人类在自然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类活动(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等)空间格局的区位 分析;城市化问题与城市规划;
区域国土开发与整治;
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还有更多的——○精做博览,回归课本对试题 “精”、“博”处理原则:
精——涉及自己“弱”点的题目;涉及教材重点知识的题目;第一次看到的题型;第一次看到的情境。
精的要求:严密设计解题思路;完整写出答案;思考解题思路;总结解题规律;对照教材相关内容。
博——涉及已经有得分把握内容的题目;不需要解题技巧的题目;非重点知识的题目;多次出现的题目。
博的要求——看;想。为什么要回归课本?
回归课本的方法 :—— 点-线-面结合法
“点”指教材中最核心的知识点,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线”指寻找“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相互包容、也可能是并列、或者是从属的。
“面”指在串接的基础上,通过拓宽知识,使“概念、原理”变得丰满和具体。
在区域地理中,地理事物和现象在空间分布上也往往表现出明显的“点”(如:城市、港口、矿产地、火山、旅游景点、工业基地等)、“线”(如:山脉、河流、铁路、航海线、工业带、海岸带、地震带等)或“面”(如:大洲、国家、地形区、海洋、工业地区、工业地带、农业区等)组合的特征。 抓基础落实,注意回归课本重要的学科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知识内容
——考查地理学科所特有的学科能力的知识内容
——考查学生对社会关注程度的知识内容
——考查学生地理素养人文素养的知识内容 考查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知识内容自然地理部分 ①等值线原理以及所包含的空间特征。
②经纬线知识和地球运动知识。
③天气与气候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④洋流的分布、成因及影响。
⑤内外力作用的特点和规律;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陆地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灾害发生原因及防灾措施。⑥主要农业的地域类型,影响农业的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工业发展,中国主要工业中心的条件分析。
⑦人口增长类型及其因素,人口迁移方式及其因素。
⑧城市区位因素,城市化及其城市化所产生的问题,城市的功能分区。人文地理部分考查地理学科特有学科能力的知识内容 地图知识是地理学科所特有的,也是高考能力目标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主要载体,它不仅包含着许多地理信息,还隐含着许多地理原理。
尤其要强调的是对基本地图的要熟练掌握!属于基本地图范畴的
世界和中国的政区地图、主要交通图、地形分布图、河流分布图、洋流分布图、气候分布图以及自然带分布图。它是我们落实地理知识,把握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地理原理分析的基础。
这些图是我们落实地理知识,把握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地理原理分析的基础。
还有一些重要的图:运河沿线图;长江流域图;京九线沿线图;南水北调中线沿线图;环渤海图;云贵地区图;东欧图;中南美洲图;北冰洋沿岸图;东南亚图;地中海沿岸图。
“熟练判读地图”主要包含以下三层意思:
(1)能依据地图比例尺、经纬网、等高线、图例和注记等要素,从图中正确选择(判断)并获取(读取)所需地理信息的能力;
(2)从图中获取区域地理事物的位置、高程、地形特征、气候资料等重要的地理信息。
(3)在此基础上,能把重要的地理信息相对准确地填绘到地图上的能力。 考查对社会关注程度的内容 ①环境问题。
②可持续发展问题。
③全球意识。
④我国的国土整治和开发。考查地理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内容 以区域为基础,重点解决这些问题所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其对策的探讨,重在知识的综合、思维的优化和方法的获得。 比如地图知识、地理观念、区域知识、交通网络、现代通信、文化及文化景观、旅游活动、美学原理、简单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等。 长江沿岸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东西长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的范围内,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带状区域。 一、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辐射作用 武汉是位于长江中游的重要城市,经济和工业基础设施较完备。湖北省政府在几年前提出,要建立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都市圈。武汉的崛起对促进长江沿岸带发展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以长江为轴线的沿江地带与沿海地带和广大的西部地区构成了一个“H”形状的格局。上海和重庆分别位于沿海和西部的中枢位置。这2个城市和长江沿岸地带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二、区域资源优势的发挥 山西及黄土高原地区工业投资结构图。其中:甲为各工业行业的投资点总投资的比重(%);乙为能源工业各行业的投资占能源工业总投资的比重(%);丙:冶金工业各行业的投资占冶金工业总投资的比重(%)。在该地区的能源工业中,电力工业投资与煤炭工业相似,这种投资构成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和洞庭湖平原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历史悠久,基础较好,但效益较差。主要原因是产品单一,深加工不足和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而众多的农业人口又限制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长江中游低洼的地势又导致“人——水——地”矛盾突出。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势必涉及延长农业产业链的问题和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的问题,以及如何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问题。
而农业问题的解决,又必然导致农业人口的转移问题和农产品加工工业的发展,则城市化问题迎面而来。三、“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城市化问题 试以江汉平原的农业振兴为例,谈谈在该地区延长农业产业链的途径。我国南水北调方案示意图和东线方案沿线示意图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重要途径。请运用学过的知识,从建设或营运成本及水质状况方面对东线与中线方案分别作有利与不利的评价。四、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问题我国 “西电东送” 中通道工程 随着长江三峡电站的建设,以宜昌为中心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中部水电供应基地。其辐射范围可达东部缺电严重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而长江三角洲雄厚的经济实力,又能为长江中部地区崛起提供资金和技术。
从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的角度分析两大基地今后工业的发展方向。五、旨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生效。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尚不承担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减排义务,《京都议定书》对我国是机遇,也是挑战。
机遇: 工业发展必须经历轻工业、重工业、知识工业这几个阶段。从资本密集型工业向知识密集型工业转型要几十年时间。
挑战:从排放总量上看,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二,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1990-2001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净增8.23亿吨,占世界同期增加量的27%;预计到2020年,排放量要在2000年的基础上增加1.32倍,这个增量要比全世界在1990年到2001年的总排放增量还要大。预测表明,到2025年前后,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很可能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从人均来看,目前我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25年可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从排放强度来看,由于技术和设备相对陈旧、落后,能源消费强度大,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比较高。
我国工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可避免地要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从目前的各种预测看,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增长目标,能源需求在31亿吨标准煤左右,其中煤炭约23亿吨。由此带来的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是十分突出的。
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走“循环经济”的路子,即从过去的“两高一低”(高投入、高排放、低产出)向“两低一高”(低投入、低排放、高产出)转型的紧迫性。六、能源问题
石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素有经济血液、经济命脉之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进口不断增加。2000年我国进口石油7000万吨,预计2010年进口将达到14500万吨。
1.针对我国石油进口日益增多的现状,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势在必行。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应建在A.西北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 C.青藏地区 D.内蒙古自治区
2.除建立石油储备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日益严峻的石油形势? ①调整能源结构,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 ②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耗水平 ③进一步提高节能意 识,抓好节能工作 ④减缓经济发展速度,降低能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2004年确定岙(ào)山、镇海、黄岛和大连为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基地。图示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考虑的共同区位因素是A.接近原料产地
B.海运条件优越
C.国防安全需要
D.汽车工业发达 4、我国的风能分布有何特点? 克拉运河计划一度被视为“东方巴拿马运河”梦。该计划是沿克拉地峡开凿一条长102公里、宽400米、深25米的运河。根据研究,运河开通之后,航程至少比绕道马六甲海峡缩短700英里,可节省2-5天航行时间,大型油轮每趟航程预计可节省18万英镑左右。从而,使货轮能从泰国西海岸的安达曼海经由运河直达太平洋海域的泰国湾。克拉地峡七、东南亚祝同学们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不当之处
敬请指正 图l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丰球图.读图完成1~2题。
1.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北京(116。E)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升起(与日出同步)时,北京时间为
A.5时44分 B.5时56分
C.6时00分 D.6时16分
2.若图中有两个日期,且阴影部分处于后一日,则前一日的范围可能
A.大于l/4 B.小于1/4
C.正好l/2 D.大于l/2参考答案:1、D 2、A本题涉及知识:
1、地方时计算
2、日界线知识 读 “我国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图”,回答1~4题。
1.下列关于地形地势的表述中,最符合图示地区的是
A.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B.危崖耸立,地势险要
C.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D.地面起伏,沟壑纵横
2.图中所标出的三道堤坝,
其主要作用是
A.蓄水发电 B.水产养殖
C.拦泥蓄水 D.修桥筑路
3.在甲、乙、丙、丁四个观测点中,能直接看到三道堤坝的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为改善生态环境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该地区计划发展林果业。适宜在该地区种植的果品是
A.柑橘、梨 B.芒果、荔枝 C.苹果、大枣 D.椰枣、香蕉参考答案:1.D 2.C 3.A 4.C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和气候统计资料,回答 。
⑴该地最有可能是 (鲁中、苏南、琼中、滇西),属于
气候。
⑵图中①、②、⑦、⑧四个地点,冬季气温最高的是 。理由是⑶图中序号(①缺少水源林的丘陵区②丘陵梯田区③灌溉农田区④城镇地区)表示的几个地区中,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是 。本地区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可采取哪些措施?
⑷最适宜本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油料作物是 ,经济林木是 。
⑸本区解决农村能源不足的理想途径有 、 。简述理由。
⑹在城镇④周围所建工厂(10自来水厂、11造纸厂、12纺织厂、13火电厂)中,对城镇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是 。原因是 ⑴苏南 亚热带季风 ⑵⑦ ⑦地海拔较低、在背风坡、且朝阳、又近水库受其调节,气温又要高些
⑶① 植树造林,修筑梯田
⑷水稻 油菜 茶树
⑸发展小水电 发展沼气生产 该地为低山丘陵地带,降水多,河流水量大,水能丰富,利于发展小水电;且发展小水电可增加湿度,调节气候;增加水电供应,利于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气温高,发展沼气的生物原料丰富,利于发展沼气生产;发展沼气生产利于保护植被,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
⑹13 该地冬半年盛行西北季风,火电厂的废气会严重影响到城区图示为某地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示意图。回答: (2)A点附近地区能源资源较丰富,请写出其中的一种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类型是 。 答案:(1)中国 位于山地迎风坡,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垂直地带性 (2)水能(地热) 林业 (1)A点所处的国家是 。A点附近地区降水量多的原因是 ,该地区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 特征。图示是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类型名称:
a b o 。 (2)A、C之间的高差在 到
米之间。
(3)在图框内画出沿AB线的垂直剖面图。
(4)冬季A、B、C、D 四点中气温最高的应是 点,原因是 。
(5)①、②两地中降水量多的是 ,原因是 。 参考答案:(1)山谷 山脊 鞍部 (2)500 700(3)画图略 (4)D 纬度较低,地势低且在冬季风的背风坡(5)② 处在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1.若P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推测该地位于( )
A.欧洲西部 B.美国西部沿海C.非洲西南沿海 D.南美西南沿海
2.P地同纬度大陆东岸的气候和自然带类型组合正确的是( )
A.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荒漠带参考答案:1、D 2、D读世界一次能源替代趋势示意图和近代石油价格波动图,
1.图示2中所代表石油资源的曲线为
A.甲曲线 B.丙曲线 C.丁曲线 D.乙曲线
2.根据图3,对世界五次石油价格剧变的正确叙述是
A.曲线EF之间初期的波谷是亚洲金融危机,石油需求量下降 B.曲线FG之间波谷后石油价格呈上升趋势,是美英为首的多国部队攻打伊拉克所致 C.曲线CD之间石油价格呈剧降,是需求量剧降所致 D.曲线AB之间石油价格呈上升是中东战争与两伊战争导致石油减产
3.目前,中外石油公司竞相在各地建立加油站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汽车耗油量大小,属市场指向型 B.汽车制造厂的位置.属技术指向型
C.汽车流量属市场指向型 D.炼油厂的位置,属原料指向型 B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