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火山与地震 同步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6.1 火山与地震 同步练习(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24 17:0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6.1 火山与地震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地形变化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 )
A.?台湾海峡????????????????????B.?长江三角洲????????????????????C.?荷兰围海大工业坝????????????????????D.?喜马拉雅山
2.下列关于火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火山由火山口与火山锥两部分组成 B.?破坏后的火山口呈半封闭状态 C.?火山锥一般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上部坡度较缓,下部坡度较大 D.?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21教育网
3.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 ? ) ?
A.?陆地的城市中?????????????B.?沙漠或荒野中?????????????C.?基本上都在海中?????????????D.?地壳活动活跃的地带
4.世界火山和地震带分布是(??? )
A.?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带?????????????????????????????B.?环太平洋-印度洋带??????? C.?环太平洋-喜马拉雅-大西洋带?????????????????????????????D.?环太平洋-印度洋带-大西洋带【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在同一次地震中,不同地区(??? )
A.?震级和烈度都不同??????????????????????????????????????????????B.?震级和烈度都同? ????????? C.?震级相同,烈度不同???????????????????????????????????????????D.?震级不同,烈度相同21·世纪*教育网
6.发生地震时,位于震中的人,其震感是(???? )?
A.?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再上下颠簸??? ???????????????C.?上下颠簸???????D.?先上下颠簸,再左右摇晃
7.如果突然发生地震,下列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
A.?靠近窗户的同学迅速从窗户跳下,逃离教室????????B.?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 C.?大哭大叫,以排遣心中的恐惧???????????????????????????? ?D.?争先恐后地跑下教学楼2-1-c-n-j-y
8.地震发生时,正确的做法是(????? )
A.?在街道上不要离楼房太远????????????????????????????????????B.?尽可能呆在房间,不随意走动??????? C.?躲在立交桥下或高楼下?????????????????????????????????????? ?D.?在学校里切莫慌乱,躲在课桌下或结实的物体下
9.地震来临前不太可能的异常现象是(???? )
A.?鸡飞狗跳???????????????????????????B.?井水翻滚???????????????????????????C.?头晕眼花???????????????????????????D.?动物乱窜
10.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我保护措施不正确的是(???? )
A.?站在较大的房间中央不动????????????????????????????????????
B.?在野外的人躲到附近的电线杆下 C.?躲到桌子底下或迅速跑到卫生间内用枕头保护好头部??????
D.?从高层住宅争先恐后地跑下楼
二、读图题:
11.材料:如下图所示,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党和政府迅速反应,派重兵赴汶川抗震救灾。读材料后回答下列问题。21·cn·jy·com
?
(1)中国位于太平洋板块、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交界地带。
(2)四川这次的震级是________级。
(3)四川地震,主要是因为其位于________地震带上,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碰撞挤压,岩层断裂错位导致的。 2·1·c·n·j·y
(4)假如一个人正在18层高楼上遇到强烈地震,那么,他采取的以下避震措施中,正确的是(? ?)
A.?打开窗户往下跳????????B.?立即坐电梯下楼????????C.?躲到厕所等空间小的地方????????D.?对着窗户大声呼救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
1.【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各种地貌成因的认识,内容简单。
台湾海峡是海平面的升降引起的,长江三角洲是长江的泥沙冲积形成的,喜马拉雅山是地壳运动碰撞挤压形成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人工填海造陆的国家。 故答案为:C.
2.【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关于火山的相关知识,内容简单。
A.火山的结构分为火山口,火山锥两部分,故正确。 B火山口一般成圆形,被破坏后呈半封闭状态,.故正确。 C.火山锥地貌的上部坡度较陡,而下部坡度较缓,故C项错误。 D火山锥是由火山喷发是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3.【答案】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火山和地震的分布地区,根据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即可。
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世界有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这两大地震带都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故答案为:D。
4.【答案】 A
解析:世界有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全球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大板块的边界上,一部分发生在板块内部的活动断裂上。经科学家研究,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有: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故答案为:A。
5.【答案】C
解析:首先,震级和烈度的含义不同。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释放能量大小的级别。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是指某地区受地震影响的强弱或破坏程度。破坏越严重,烈度就越大。
在同一次地震中,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是一定的,不会因为所在地区不同而发生变化,所以震级相同,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离震源的距离不同,或者当地的原因造成破坏程度是不同的,说以烈度一般不同。 故答案为:C。
6.【答案】D
解析:当地震发生时,地球所释放的能量会通过地震波的方式向四周传播,地震波一般分为横波和纵波。
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 故答案为:D。
7.【答案】B
解析:发生地震时,切莫惊慌,如果在教室,要赶快躲到课桌下,如果在室外,要远离楼房,在空旷的地方躲避。
A.靠近窗户的同学迅速从窗户跳下,逃离教室,这样会很危险,教室所在楼层较高的话,本来没事,反而会摔死,故不正确。 B.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等到地震过后再迅速撤离,故正确。 C.大哭大叫,以排遣心中的恐惧,会制造恐慌,应该冷静处理,想出对策,故不正确。 D.这样跑出去会造成拥挤踩踏事故,故不正确。 故答案为:B。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应对地震的防范措施,懂得如何在地震发生时逃生和自救。
A.在街道上不要离楼房太远,楼房倒塌可能会造成伤害,故不正确。 B.尽可能呆在房间,不随意走动 ,这样也可能被建筑物倒塌造成伤害,故不正确。 C.躲在建筑物底下也可能会被建筑物砸伤,故不正确。 D.在学校迅速躲在课桌下,这种做法是可以的 ,故正确。 故答案为:D。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地震来临时的前兆的认识,属于基本常识。
地震来临时会有一些异常现象,如鸡飞狗跳、井水翻滚、动物乱窜等。但头晕眼花属于人的生理反映。 故答案为:C。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应对地震的防范措施,懂得如何在地震发生时逃生和自救。
当地震发生时,躲到桌子底下或迅速跑到卫生间内用枕头保护好头部,这是正确的做法,像ABD都较为危险。 故答案为:C。
二、读图题:
11.【答案】(1)亚欧;印度洋 (2)8 (3)地中海——喜马拉雅;亚欧;印度洋 (4)C
解析:本题以我国汶川地震为材料,考查学生对地震的认识以及如何防范和自救的相关知识。
(1)中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汘板块的交界地带。 (2)四川这次地震的震级是8级。 (3)四川地震,主要是因为其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岩层断裂错位导致的。 (4)假如一个人正在18层高楼上遇到强烈地震,那么,他采取的以下避震措施中,正确的是躲到厕所等空间小的地方,其他三个选项都很危险。 故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