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复习[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复习[上学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01-08 11: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期中复习教案提纲
(课时建议:1.5~2课时)
1.1人类认识的宇宙
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1、地心说 日心说 星系说 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2、现在人类认识的宇宙
宇宙是形态多种多样的物质世界
天体系统:见附表1
宇宙的演化过程
二、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见附表2
2、地球又是一个适于生物生成和繁衍的行星
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比较稳定。
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地球自身具备有生物生成所需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
问题:地球上原始大洋是怎样形成的?
附表1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
总星系 ……
河外星系
问题:以上天体系统中,不含地球在内的是?层次最高的天体系统是?
附表2
行星分类 成员 质量 体积 平均密度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类地行星 水、金、地、火 小 大 短 长
巨行星 木、土 大 小 短
远日行星 天王、海王、 中 中 长 较长
问题:九大行星中,质量、体积与地球最接近的是?质量、体积最大的及最小的分别是?
自转周期最短的是?……
1.2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 基本概念:太阳辐射、太阳常数
2、 太阳辐射能量来源
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下发生核聚变反应,原子核的质量亏损转化成了能量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问题:分析青藏高原丰富、四川盆地贫乏的原因?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太阳黑子、耀斑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气候、电离层、磁场
三、月相及其变化
1、 月相及其变化的意义:计量时间、指方向等
日月地位置关系 呈直线 呈直角 非直线、非直角
月居中 地居中 月偏中 地偏中
农历日期 初一 十五、十六 初七 初八 二十二、 二十三 初一~初七二十二~初一 初八~十五十六~二十二
月相 新月 满月 上弦月 下弦月 蛾眉月 凸月
2、 月相的形成原因
3、月相的变化(教材图1.11)
①农历上半月傍晚及农历下半月清晨所见的月相
②月相方位的日变化
问题:满月时日、地、月位置关系如何?何时月出?何时升到最高?何时月落?
结合教材27页练习第1题分析蛾眉月
1.3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1、 宇宙探测的发展
使人们进一步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二、开发宇宙
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问题:目前宇宙中哪些天体上发现了有开发潜力的矿产资源?
三、保护宇宙环境
太空垃圾的产生、太空垃圾的危害、太空环境的保护措施
1.4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自转和公转
一、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速度
问题:能否讲地球上任何地方自转角速度都相同?自转线速度何纬度最大?何处线速度减少到赤道地区的一半?地球自转周期是不是24小时?
二、地球的公转:轨道、方向、周期、速度
问题:地球位于近日点、远日点时,是不是一年中的冬至日、夏至日?为什么地球位于近日点时,北半球还是冬季?
地球位于近日点、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有什么变化?
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1、 基本概念:黄道平面、赤道平面、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
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由于地球的运动是自转与公转的叠加,二者关系可用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关系表示。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指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南北(23026/S~23026/N)作周期性的往返运动。(如下图)
问题:在上图中找出满足下列条件的区间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但正在北移;太阳直射点南移且公转速度在减慢。
1. 5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一、昼夜交替
1、 基本概念:晨昏线、太阳高度、太阳日
2、 昼夜交替的周期:也是太阳高度日变化的周期,为1太阳日(24小时)。
二、地方时
1、 地方时及区时的计算
2、 各国特别的计时方法:印度、朝鲜、中国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例题:
读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还是昏线?其经度是多少?
2、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3、 a、b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此时北京时间?印度(东5.5区)时间?
4、 物体自a运动到b,其运动方向如何偏转?
1.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1、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各地: 太阳直射点北移
春分日
昼渐长 夜渐短 昼渐长 夜渐短
夏至日 冬至日
昼渐短 夜渐长 昼渐短 夜渐长
秋分日
太阳直射点南移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纬度越高昼越长 昼夜等长 纬度越高昼越短
昼最长夜最短 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以北极昼现象 北极圈以北极夜现象
南半球各地: 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赤道上: 全年昼夜等长(各12小时)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纬度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季节变化:
23026/N以北 23026/S以南 23026/S与23026/N之间
00 ~23026/S 00 ~23026/N
最小值 冬至日 夏至日 夏至日 冬至日
最大值 夏至日 冬至日 900(每年两次)
二、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 四季的划分:传统上按节气划分、与气候相结合划分(北温带国家采用)
问题:欧美、中国传统上都按节气划分,哪种方法与实际气候更接近?
中国传统上按节气划分的天文意义何在?
2、五带的划分(教材图1.28)
练习:完成下面方框图
_____平面
冬至 23026/S
夏至 23026/N
秋分 00
春分 00
_____平面
的更替
的划分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 变化
交角
的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 变化
地球公转
地球自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