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故乡 :故乡的小路 说课稿二
一、版本说明:人音版5年级上册 第4课
二、教材分析:
《故乡的小路》这是一首优美深情的歌,通过对故乡小路的描述回忆起童年的幸福时光,表达了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歌曲采用大调式,与周期性的变化的节拍,单二部曲式。第一部分:曲调平稳,着重表现对往事的回忆。第二部分:合唱部分,情绪较为激动抒发了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结束:以哼鸣重复末乐句的后半句,仿佛还沉浸在无穷的思念之中。在歌曲的演唱过程中掌握弱起、变拍子和升记号等乐理知识。
三、学情分析:
? 五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由于一些学生的学习习惯、自控能力、注意力集中程度不同,个体间学习音乐的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我将以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和音乐独特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同时,我会注意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层教学,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
四、设计思路:
从相关的音乐和诗歌作品导入思乡主题,通过演唱和对比欣赏三首不同的角度的歌曲:故乡的路、云、月亮,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歌曲的意境,表达绵绵的思乡、爱乡之情。
五、教学目标:
1、 学会演唱歌曲《故乡的小路》,引导学生运用优美、抒情的歌声演唱歌曲,体验乐曲中人们思念故乡亲人时的情感,
2、通过欣赏、演唱、分析歌曲《故乡的小路》,了解和掌握变换节拍在歌曲中的运用。
3、对比欣赏《故乡的云》、《望月》,指导学生欣赏的过程中充分体会人伦亲情,故土母训等中华民族优良道德要素。
六、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用柔美的声音演唱。
2、把握歌曲的弱起和三拍子、四拍子的变拍子节奏。
教学难点:
运用优美的歌声抒发思乡之情。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课前音乐:萨克斯《回家》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听到的是一首什么音乐吗?
学生回答. 《回家》
师:这是一首萨克斯演奏的音乐《回家》
二、新课教学:
(一) 说故乡
1、聆听一组歌曲,用一个字或一个词说说他们共同的主题。
(1)韩红《家乡》片段
(2)腾格尔《天堂》片段
(3)合唱《可爱的家》片段
学生用一个字或一个词说说他们共同的主题。
设计意图:以情感为切入点,让学生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共同的思乡情感。
师:家,每一个人都爱,但都各有所属。中华文化里的“家”,大有天下、国家,小有家乡、家的小窝等,对于我们而言,家是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是剪不断的或喜或悲或惆怅的亲情记忆。家乡,故乡更是我们每个人魂牵梦萦的港湾,谁不热爱自己的故乡, 谁不思念自己的故乡, 记得老师年轻的时候,出外求学,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就非常思念家乡和亲人, 特别思念我每天上学经过的那条小路,那弯弯的小路,装着我童年的欢乐和梦想,每次想起这些我就常常会在心中默默唱起这样的一首歌……(老师唱《故乡的小路》第一段歌词)
?
(二)唱故乡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一条故乡的小路,它是童年走过的路,它是离家走过的路,它是心中思念的路……
1、欣赏《故乡的小路》
思考:你在歌声中听到了什么?
????? 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句歌词?
2、分析歌曲结构。
师:这首歌曲分成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是两个平行乐句,老师清唱后分析。第二乐段是歌曲的高潮,同样有两个乐句构成,看看这两句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老师清唱后让学生分辨。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音乐经验出发,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3、学唱《故乡的小路》第一乐段。
(1)师生接龙唱一唱歌谱:
教师唱……学生唱……(注意升fa的音准以及附点的时值。)
交换演唱 …… 完整演唱……
(2)你们发现这段歌谱在节拍上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吗?
(3)简介变拍子。
设计意图:在演唱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比单一的讲解更人性化。
4、学唱《故乡的小路》第二乐段
(1)第二乐段是歌曲的高潮,有两个乐句构成,看看这两句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2)对比学唱。
用lu唱第一乐段。(注意每一句都是从第四拍起,叫“弱起”,每一小节的第一拍唱重些)
用la唱第二乐段。(注意半句的重复,情绪的递进)
设计意图:比较学习法,是吸引学生有意注意的很好举措,学生也更易记住旋律,唱准音高。
5、结束句是最后一句后半句的重复,用哼鸣演唱。
6、学唱歌词。
(1)配乐朗诵歌词,体会歌曲中“我”的思乡之情。(马思聪小提琴曲 《思乡曲》)老师朗诵后请全班同学朗诵。
(2)轻声填唱第一乐段歌词,想一想,这一段应该用怎样的歌声来演唱呢?
旋律平稳,如同内心的诉说,着重表现了对往事的回忆。
(3)学生有感情演唱第一乐段。
(4)听听老师为同学们唱唱第二乐段歌词,想想和第一乐段的情绪相比有什么不同?(音乐起伏较大,情绪激动,充分表达了主人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5)有感情地演唱第二乐段歌词。
(6)结束句学唱。
用哼鸣重复末乐句的后半句,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结束句仿佛人们沉浸在无尽的思念之中,情真意切,余味无穷。
(7)跟伴奏带完整演唱歌曲。
用真挚朴实的感情来表现歌曲,用连贯流畅的声音演唱。老师指挥,和学生共同演唱。
设计意图:根据歌词,层层深入,让学生在大家一起营造的思乡氛围中得到歌曲情感的升华,并产生共鸣,把“作者故乡的小路“变成“我故乡的小路”是对作品积极有效的三度创作。
6、讨论歌曲的演唱形式。
(1)讨论歌曲可采用哪些演唱形式。
师:刚才同学们唱的很好,但是我们根据歌词描述的歌曲主人公的内心情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那会更好。
怎样能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呢?可以采用哪些演唱形式?
请学生讨论并尝试。
(2)完整演唱歌曲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很好,下面让我们一起用真挚朴实的感情,用连贯流畅的声音再次来演唱《故乡的小路》。
老师指挥,和学生共同演唱《故乡的小路》。
设计意图:关于演唱形式的创编是对歌曲处理的升华,让学生在创作实践中提升他们的音乐理解能力,通过指挥演唱达到师生和谐统一、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
(三)念故乡
1、故乡,是有着泥土和青草味道的早晨,是伴着长河落日而升腾的炊烟,是正午时分的暖暖阳光,是时圆时缺的春江花月夜。
2、欣赏《故乡的云》
师:你们看,天边飘过一片白云,那是从我的家乡飘来的。它好象不停地在向我呼唤:归来吧,归来吧。
(1)欣赏歌曲,感受思乡之情。
(2)简析歌曲并体验。
这首歌抒发了海外游子思念祖辈生息繁衍之地的深情。许多海外游子在国外求学,都对故乡念念不忘,故乡是我们每个人出生和生长的地方,长大了不管到什么地方,不管做多大的官,对于故乡都是我们最热爱和思念的地方。歌曲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对大自然的描绘与主人公的思乡之情紧紧联系在一起。
(3)哪几句最能表达思乡之情?唱一唱,表达一下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从故乡的路到故乡的云,从眼前感受到的景物到想象到的人和景,让学生的思念之情不断深厚,再让学生来激情地模仿唱出歌曲中的动人旋律,才情真意切。
3、欣赏《望月》
人们离开家乡都会产生离愁,白天一片故乡的云,一缕故乡的风,都是游子的寄托。而到了晚上,天上皎洁的月亮就成了彼此思念的传导器。想家的时候,看看她,家人也在看着她,就算团圆了。
(1)朗诵歌词,感受歌曲的意境。
(2)为诗歌《望月》作曲音乐,老师给出基本旋律。
假如你是作曲家,你会用什么样的速度、节拍、情绪创作这首歌曲?
(3)哼唱、比较3拍子与4拍子的歌曲旋律,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意境。
设计意图:歌曲教学中出现了变拍子,前一首欣赏为4拍子,这一首恰是3拍子的,能让学生在对比欣赏中感受作品的美。通过创作尝试,让大家体会节拍、速度、情绪等要素对音乐作品的影响。
(4)出示原歌谱,用“M”哼唱。
(5)结合画面欣赏老师带来的歌曲《望月》。
(6)学唱歌曲的前半段。
设计意图:女声独唱曲《望月》,从温柔的诉说到真切的表白,优美的旋律把女性特有的柔美、忍耐、守侯的心理刻画的入木三分,老师范唱更具有亲和力,容易激起学生学唱歌曲的欲望。而三拍子的动感也给课堂注入了活力。
4、横向拓展。
今天,我们学了几首思乡的代表作,你能哼唱每首歌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句歌词吗?(或老师哼,同学说歌名。)
比较三首歌曲有何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歌曲
《故乡的小路》
《故乡的云》
《望月》
角度
小路
云
月亮
节拍
四拍子和三拍子
四拍子
三拍子
情绪
亲切深情
深情激动
深情激动
旋律
优美委婉,稍有起伏
节奏
舒展自由
情感
对亲人、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设计意图:学习贵在总结提炼,本节课所接触的3个作品都很有代表性,在现场来个反馈教学既是总结,也是提升。
?
三、课堂小结。?? (播放《思乡曲》)
师:故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背负在肩的嘱托,是信誓旦旦的承诺,是小桥流水人家的萍聚,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惜别。不离开家乡,不知何谓故乡。离开家乡,才知道,故乡,其实,一直在心中珍藏。都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让我们把想家恋国的情愫都化作护家卫国的行动,我们的家园才会更美丽。
?
九、教学后记:
1、有关家乡、思乡题材的中外作品有很多。但一堂课要面面俱到显然不可行。抓住作品深深的情感表达,基于初一学生现有的情感体验,结合老师的擅长点来组织课堂,才能紧紧围绕音乐的“以情动人”主线条。
2、关于课前音乐,我用了肯尼?·G的萨克斯名曲《回家》,旋律悠远深沉,萨克斯本身声音悠扬清亮,把这首乐曲缥缈缠绵的意境表现得相当到位,学生对该作品也相当熟悉,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并把学生迅速带入“家”的亲切主题。一开始,我选用了歌曲的伴奏音乐,但由于学生对这个作品不很熟悉,所以课前营造的氛围显然没有此曲好。
3、关于歌曲教学,重在把作曲家的“故乡的小路”变成同学心中的小路,这样的歌声才动人。所以,我从自己范唱到请同学找最打动你的乐句,再到比较这2个乐句,找出相同和不同的旋律,了解变拍子,配乐诗朗诵、设计演唱形式等逐个展开来学习,不知不觉中学习了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基调被牢牢的抓住了,他们的歌声才更动人。
4、关于课堂欣赏部分,是沿用课本的老歌男声独唱《那就是我》,还是介绍现在就流行的宋祖英的《望月》,在试上、比较后发现:从课堂歌曲的编排来看,有童声合唱曲,有男声独唱曲,若再来首女声独唱曲,则学生在听觉享受上更亲切,更易接受。而且,《望月》采用了3拍子,和歌曲的变拍子结合起来看,有异曲同工之效,可以就4拍子和3拍子再展开对比创编教学,而且,作为上课老师的我来说,又恰是女高音,能较好的范唱给学生听,学生也更喜欢我的歌声,以歌感人,以情动人,更能激发学生的浓浓思念之情,达到音乐情感的提升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