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四单元 期中复习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 “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亲自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他们在此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古代希腊文献
②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是因为信奉基督教
③这些古代希腊文献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④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开放创新促进发展
A.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2.法兰克王国是5世纪末由法兰克人在西欧建立的封建王国,它是建立在哪个帝国基础之上的( )
A.亚历山大帝国 B.波斯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东罗马帝国
3. 11—12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琅城、威尼斯、佛罗伦萨、巴黎、伦敦等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故事在西欧市民间广泛流传,并为市民称颂。这反映出当时 ( )
A.市民浮躁落后的社会心态
B.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C.市民文化和观念日益消极世俗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4.历史示意图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历史,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对下列示意图所反映的史实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都确立了神权至上的原则 B.都是出现于亚洲的等级制度
C.都属于中世纪的文明成就 D.都有利于维护统治者的统治
5. 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的宗教是 (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6.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中这样描述庄园:“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出产提供他们和他们家人吃、喝、穿的一切物品。”由此可以判断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 )
A.商品经济发达 B.严格禁止竞争
C.基本自给自足 D.自耕农为主体
7. “仅1100—1300年间,英国新增城市达到140座,德意志则更多。”这些“城市”可能 ( )
A.由刹帝利把持军政大权
B.仍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C.会定期分地给农民耕种
D.是打破封建制度的力量
8.“庄园法庭的程序并非由领主的意志决定, 而是依据古老而强有力的传统, 即庄园习惯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庄园法庭依据习惯法处理事务
B.庄园法庭完全维护领主利益
C.庄园法庭决议由佃户决定
D.庄园法庭维护公平正义
9. 花剌子米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来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
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
D.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
10.西欧中世纪不能用“一片黑暗”来概括。应该说是“黑暗”中孕育了光明,或者说既有“黑暗”的一面,也有“光明”的因素。“光明”的因素有 ( )
①地中海变成罗马帝国的内湖 ②基督教兴起于巴勒斯坦地区
③庄园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④再次兴起的城市取得自治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11.如图是巴黎大学的校徽。对早期巴黎大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创立于12—13世纪
B.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
C.大学师生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
D.可学到法律、医学等专业知识
12. “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这一仪式应出现于 ( )
A.古代印度河流域 B.中世纪的欧洲
C.封建社会的日本 D.古代两河流域
13.“英姿勃发……穆罕默德二世(奥斯曼帝国君主)攻陷了君士坦丁堡,高耸的宣礼塔宣告这个世界改弦易辙了。威尼斯商人再也无法安全地抵达地中海东岸,丝绸之路被突厥弯刀一挥而断。”上述内容的主题是( )
A.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B.十字军的东征
C.拜占庭帝国的扩张 D.查士丁尼的抵抗
14. 下面这幅漫画的主题应是( )
A.文明交流 B.民族交融
C.习俗差异 D.国家冲突
15.在我国历史记载中,日本曾一度被称作“倭国”,到唐代的670年,“日本”这一国名才开始使用。习惯上我们还用“东瀛”“东洋”“扶桑”指称日本。中国隋唐对日本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发了日本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其标志性事件是( )
A.大和兴起 B.大和国统一
C.苏我氏父子专权 D.大化改新
16.学习《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一单元时,我们发现:六七世纪,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政局混乱。同一时期,阿拉伯半岛内部矛盾丛生,生产停滞,外族入侵……面对这种局面,日本和阿拉伯半岛分别由哪位人物力挽狂澜,解决了危机( )
A.孝德天皇、亚历山大大帝
B.明治天皇、穆罕默德
C.明治天皇、亚历山大大帝
D.孝德天皇、穆罕默德
17.培根说:“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件东西,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把“这三件东西”传到西方的是( )
A.印度人 B.阿拉伯人
C.波斯人 D.埃及人
18. 宋元时期,柑橘、柠檬、菊花等水果和植物从中国传到欧洲。柑橘至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通过( )
A.中国商人
B.阿拉伯人
C.欧洲殖民者
D.奥斯曼土耳其人
19.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地方豪强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参与皇室斗争
B.保卫天皇
C.保护自己的庄园
D.为国家提供兵役服务
20.下列关于大学的叙述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①大学课程的设置受基督教影响
②国王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
③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着绝对的自主权
④西欧的大学一开始就是指专门的教育机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
21.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 材料一??“城市多兴起于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当时的城市规模不大,一般围有城墙和供守望用的城堡。……”?
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条件有哪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市民为争取自治权斗争的典型例子发生在哪个国家?(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有何意义?(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发祥地
材料二 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最后,盛极一时的拜占庭帝国湮灭于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
材料三 阿拉伯充分利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理优势,广泛吸纳两河流域、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等地先进的文化成果,与本民族的文化成就相结合,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辉煌的文化成就。同时,阿拉伯民族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作出了卓越贡献。
(1)材料一中的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人类早期文明诞生的四个区域,请分别写出字母A、C所代表的区域文明的名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拜占庭帝国又叫什么帝国?材料中提到的“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中的“辉煌成就”的表现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举一例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史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拜占庭帝国的故步自封和阿拉伯民族的创新发展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15分)探究问题。
材料一 9世纪初至11世纪初,拜占廷帝国臻于极盛。阿拉伯作家描写拜占廷的手工艺品时写到: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同时,自欧亚大陆各地区经由君士坦丁堡的大量货物非常多,它们是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印度的调味品、香料和宝石,埃及的纸莎草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以及西方的银、熟铁产品、亚麻布、棉花和毛织品。拜占廷的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材料二 1453年,20万大军围攻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处在风雨飘摇中的拜占廷帝国无力抵抗。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苦战了53天,最后灭亡。
材料三 拜占廷明显缺乏古典时期雅典的生气和光辉,尽管相比之下,后者在领土和年代上显得微不足道。原因是拜占廷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这并不是说它静止不变。它自始至终都在使自己适应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但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它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领袖人物——行政官员、军事将领、学者和神学家,但由于处在上述环境之中,他们很少有人真正具有创造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八卷
(1)阅读材料一,归纳拜占廷帝国繁盛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材料分析其繁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哪个国家的大军进攻拜占廷帝国?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分析拜占廷帝国从繁盛到灭亡,原因有哪些?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拜占廷帝国的命运告诉我们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CDDC 6-10CDABB 11-15CBAAD 16-20 DDBCB
二、材料分析题
21. (1)①城市复兴??②商品经济活跃??③市民阶层需要??④教会支持?
(2)法国。
(3)① 经济方面:城市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②政治方面: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③思想文化方面: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后来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22.(1)A:古代埃及文明,C:古代印度文明。
(2)东罗马帝国。 保存和发展欧洲古典文化,对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3)改进并传播阿拉伯数字。
(4)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不吸收先进文化,将走向衰亡;只有充分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并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加以改造和创新,才能推动其文化的不断发展。
23. (1)商贸兴旺,手工业发达。最重要因素是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2)奥斯曼土耳其。
(3)拜占廷帝国封闭保守,故步自封,不肯吸收其他文明的先进成果,看重对旧传统的保存;又由于频频用兵,导致民穷财尽;在以后几个世纪中,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国力日渐衰落。
(4)告诉我们: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一个国家或民族,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