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综合过关检测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属于科学发现的是 (▲)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B.小明在池塘边发现池塘里有许多鱼
C.小冬发现夏天雨后天空有时会出现彩虹
D.小李来到初中就读的新学校发现校园环境很优美
2.科学实验必须按规范进行操作。下列实验操作中规范的是 (▲)
/
图G1-1
3.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1.8 m=1.8×1000=1800 mm
B.1.8 m=1.8 m×1000=1800 mm
C.1.8 m=1.8 m×1000 mm=1800 mm
D.1.8 m=1.8×1000 mm=1800 mm
4.下列关于生活环境中的一些常见温度的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感觉到温暖而又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3 ℃
B.火柴的火焰温度是37 ℃
C.人感觉舒适的室温为37 ℃
D.我国历史上的最低气温是0 ℃
5.用量筒测量热水瓶软木塞的体积时,某同学记录了以下几组数据:①量筒内盛水时的读数为V1;②把铁块放入量筒内水中时的读数为V2;③把铁块和软木塞捆在一起放入量筒内水中的读数为V3。其中多余的是 (▲)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6.中医给病人诊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 (▲)
A.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
B.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病
C.获取相关的事实或依据,以证实医生心中对病人病情的初步猜测
D.为了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以便与其他医生进行更好的交流
7.小春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每次测量值分别为:2.42 cm、2.43 cm、2.42 cm、2.44 cm、2.64 cm,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
A.2.42 cm B.2.428 cm
C.2.43 m D.2.47 cm
8.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当把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时,不便于观察读数,应把量筒举起来,与视线平行后再读数即可
B.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C.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D.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
9.温度计甲在空气中,温度计乙在密封的酒精瓶中,温度计丙在敞开的酒精瓶中,现发现它们的示数均是25 ℃。其中,有一支温度计不准确,由此可知 (▲)
A.甲的刻度不准确 B.乙的刻度不准确
C.丙的刻度不准确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
图G1-2
10.如图G1-2所示为伽利略温度计(烧瓶内有空气,细管中有液体),若气温升高,则 (▲)
A.液体膨胀,液面上升
B.液体膨胀,液面下降
C.气体膨胀,液面上升
D.气体膨胀,液面下降
11.下列测量中采用了比较合理的方法的是 (▲)
A.测量科学教材中一张纸的厚度时,先测出200页同样纸的厚度,然后除以200
B.测乒乓球的直径时,直接测量就可以了
C.测量地图中铁路线长度时,用一根有弹性的棉线和曲线重合来测量
D.测科学书中一张纸的厚度时,先测出200页同样纸的厚度,然后除以100
12.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正确的排列顺序为 (▲)
①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②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 ③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④估测被测液体的温度 ⑤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 ⑥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
A.②①④⑥⑤③ B.④②①⑥⑤③
C.④①⑥⑤②③ D.④①②⑥③⑤
/
图G1-3
13.图G1-3为A、B两把刻度尺同时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则A、B的读数分别为 (▲)
A.刻度尺A:3.70 cm,刻度尺B:3.70 cm
B.刻度尺A:3.70 cm,刻度尺B:2.7 cm
C.刻度尺A:2.70 cm,刻度尺B:2.70 cm
D.刻度尺A:2.70 cm,刻度尺B:2.7 cm
14.如图G1-4所示,利用三角板测量金属圆柱体直径的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
图G1-4
15.测量一块金属材料的体积,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量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量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时仰视读数,则所测得的金属块的体积将 (▲)
A.大于实际体积 B.等于实际体积
C.小于实际体积 D.无法判断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7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6.选择仪器下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
图G1-5
(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 。?
(2)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的仪器是 ▲ 。?
(3)用作量取一定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 。?
(4)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 ▲ 。?
(5)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的是 ▲ 。?
(6)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是 ▲ 。?
17.(1)图G1-6甲中物体的长度是 ▲ cm。?
(2)小英同学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测量液体温度,其错误之处是 ▲ ;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液体温度为 ▲ ℃。?
/
图G1-6
18.在摄氏温度下,酒精的凝固点是-117 ℃,沸点是78 ℃。如果我们规定酒精的冰点为0 ℃,沸点为100 ℃,在0 ℃到100 ℃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记作1 ℃,那么用这种温度计来测量时,水的冰点将是 ▲ ℃,沸点将是 ▲ ℃。?
19.某同学采用如图G1-7所示的方法测定硬币上(或下)表面面积。测得硬币的直径D= ▲ cm。?
/
图G1-7
20.一个用后未甩的温度计的示数为38 ℃,如果用它去测两个体温分别为37 ℃和39 ℃的病人的体温时,温度计的示数分别应为 ▲ 和 ▲ 。?
21.零下三十五摄氏度可以写作 ▲ 。比-25 ℃高15 ℃的温度,读作 ▲ ,记作 ▲ 。一块冰的温度从-15 ℃升高到5 ℃,其温度升高了 ▲ 。若冰的温度由0 ℃降低了10 ℃,此时冰的温度是 ▲ 。?
22.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中经常要用到仪器的测量。
/
图G1-8
(1)如图G1-8甲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 cm。用它测得《科学》课本188页的厚度为9.4 mm,则每一张纸的厚度为 ▲ mm。?
(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 的性质制成的。使用时,它 ▲ (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图乙中的体温计的示数为 ▲ 。?
(3)用量筒量取液体,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 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 mL。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6 mL。?
23.《乌鸦喝水》故事里的乌鸦真的都能喝到水吗?(假设水要满到瓶口)影响乌鸦能否喝到水的因素有哪些呢?
/
图G1-9
小柯找来三个容积不同的圆柱体塑料杯(220 mL、300 mL、350 mL)、同规格小钢珠、大小相近的鹅卵石(比小钢珠大)、沙子、量筒(500 mL)、烧杯、水槽等器材进行探究。
(1)小柯找来三个塑料杯,目的是研究乌鸦能否喝到水是否与容器 ▲ 有关。?
(2)小柯往一个空杯里加入一些水,再往里投钢珠,发现无论投入多少,水都不能满到杯口。是不是原先杯里的水太少?杯里至少要有多少水才行?请你设计方案,测出往该塑料杯里投钢珠使水满到杯口需要的最少水量: ▲ 。?
(3)已知往300 mL的杯子里投钢珠测出使水满到杯口需要的最少水量为145 mL。现在往空杯里加145 mL水后,投入鹅卵石。多次实验发现无论投入多少鹅卵石,杯内水位虽有差异,但都不能满到杯口,接着往其中投入沙子,水面上升并溢出杯口。说明乌鸦能否喝到水,还跟 ▲ 有关。?
三、实验探究题(共42分)
24.(6分)下列为测量铜丝直径的实验步骤:
A.用线圈排列的总长度除以线圈的圈数,求出铜丝的直径;
B.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地排绕成一个线圈;
C.测出线圈排列的总长度。
试把上述步骤,按实验操作顺序排列为 ▲ 。?
实验操作如图G1-10所示:
/
图G1-10
(1)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
(2)铜丝的直径为 ▲ 。?
25.(12分)请回答探究动物绕道取食的几个问题。
资料背景:“尝试与错误”是学习行为。如蚯蚓要经过大约200次尝试,遭受许多轻微地打击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当动物和它所需的食物之间设有障碍物时,它可能会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学会绕道取食。
(1)提出问题: ▲ ??
(2)作出相应的假设: ▲ 。?
(3)如果用鸡做实验,发现通过18次的“尝试与错误”后,鸡取到了食物。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
(4)如果增加实验中的障碍,预计鸡绕道取食所经过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会 ▲ 。?
(5)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把鸡换成狗做实验,其经过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是否一样? ▲ 。说明了什么问题? ▲ 。?
26.(14分)小刚同学去奶奶家玩,奶奶拿出了大小两种花生请他们品尝。他们一边吃,一边产生了疑问:“花生果实的大小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请根据图G1-11中几个人的对话回答问题。
/
图G1-11
(1)图中四个人的说法,属于假设的是奶奶和 ▲ 同学的说法。?
(2)如果要设计实验验证奶奶的假设是否正确,实验的变量应该是 ▲ 。?
(3)用于实验的花生种子取样方法应该是 ▲ 。?
A.随机的
B.大花生挑大的,小花生挑小的
C.小花生挑大的,大花生挑小的
(4)从实验结果更加可靠的角度考虑,最好选用下列哪个数量的花生用于实验? ▲ 。?
A.1粒 B.15粒 C.30粒 D.50粒
(5)小刚的话是对 ▲ 同学说的。要比较两种花生的大小,小刚提出的处理数据的方法是 ▲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回答一种即可)。?
27.(10分)用量筒测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步骤如下:
(1)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示数V1;把固体浸没在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示数V2,则待测固体的体积V= ▲ 。?
(2)你认为:在上述操作过程中怎样把握注入量筒内水的多少,才是“适量”的? ▲ 。?
第1章综合过关检测
1.A 2.B 3.D 4.A 5.A 6.C 7.C 8.A
9.C 10.D 11.D 12.C 13.D 14.B 15.C
16.(1)g (2)a (3)c (4)h (5)f (6)e
17.(1)1.45
(2)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 31
18.60 111.3
19.1.85
20.38 ℃ 39 ℃
21.-35 ℃ 零下十摄氏度 -10 ℃ 20 ℃ -10 ℃
22.(1)3.50 0.1
(2)热胀冷缩 可以 37 ℃
(3)大于
23.(1)大小(或容积)
(2)方法一:先将小钢珠填满杯子,然后在量筒里量取一定量的水V0,再将量筒里的水慢慢倒入杯子中,当水满到杯口时,读出量筒里剩余的水量V1,从而计算出倒入杯里的水量(V0-V1),该水量就是采用投钢珠使水满到杯口需要装入的最少水量
方法二:先将杯子装满水,然后将杯子放到没有水的水槽中,再往杯子中投入小钢珠,直至小钢珠堆满杯子,将水槽中的水倒入量筒中,测量出水量,从而计算出留在杯子里的水量,该水量就是采用投钢珠使水满到杯口需要装入的最少水量(合理即可)
(3)投入物体之间的空隙和投入物体与杯子内壁的间隙
24.BCA (1)1 mm (2)0.16 cm
25.(1)动物能否绕道取食
(2)动物能绕道取食
(3)动物经过多次“尝试与错误”后能取到食物
(4)增加
(5)不一样 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不同,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
26.(1)乙 (2)花生的品种 (3)A (4)D
(5)甲 计算平均值 求和
27.(1)V2-V1
(2)注入量筒内的水至少能浸没放入其中的待测固体,且待测固体浸没在水中后,液面位置要低于量筒的最大刻度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