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单元试卷(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单元试卷(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26 07:13:08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将斗争的矛头指向(  )
A.封建伦理道德
B.民主共和观念
C.君主立宪制思想
D.民主与科学思想
2.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  )
A.蔡元培 B.李大钊
C.陈独秀 D.鲁迅
3.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________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
A.《文学改良刍议》
B.《新青年》
C.《文学革命论》
D.《狂人日记》
4.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
A.《文学改良刍议》 B.《孔乙己》
C.《狂人日记》 D.《药》
5.中国近代史上,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种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写作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初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6.胡适曾说北京大学是因为三个兔子(蔡元培、陈独秀、胡适三人年有长幼,都属兔)而成名的。蔡元培、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活动,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之一。在十月革命前,新文化运动的“新”表现在(  )
A.宣传尊孔复古
B.主张以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C.提倡民主与科学
D.主张建立中华民国
7.下列刊物宣传的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
A.民主思想 B.维新思想
C.三民主义 D.师夷长技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时,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道德的主要组成部分。步入近代,新文化运动则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提出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的主张。
材料二 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陈独秀
材料三 为探索中华民族的救亡复兴之路,师夷派、洋务派、维新派、立宪派、革命派等无数仁人志士,最终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新文化运动尽管受主客观因素的限制而存在着不足,但其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和扬弃,动摇了“孔教”在中国思想领域的统治根基,推动了思想解放和思想启蒙的伟大潮流。
(1)除材料一内容外,新文化运动还有哪些内容?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存在怎样的局限性?我们对传统文化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新文化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教师详解详析
1.A 2.C 
3.B 【解析】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是《新青年》和北京大学,A、C、D是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故选B。
4.C 
5.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材料中“白话通神……古文讨厌”说明作者倡导白话文,反对古文创作,结合史实可知这种现象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故答案选D。
6.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从材料中“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之一”的信息可知材料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前主要宣扬民主与科学。故答案选C。
7.A
8.(1)提倡民主与科学;进行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
(3)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它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3课 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是(  )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下列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废除二十一条”
3.在五四运动中,群众运动风起云涌,势不可当,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在这场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的是(  )
A.青年学生 B.工人阶级
C.商人 D.农民
4.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下四副关于五四运动的对联中,反映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的是(  )
A.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
B.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C.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5.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释放被捕学生
B.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C.收回日本在中国山东的特权
D.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6.读图,回答问题。
(1)图A、图B共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发生于________年。
(2)该事件是一场彻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一场____________运动,体现的最核心的民族精神是____________。
(3)该事件在6月5日以后,运动中心由____________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斗争的主力。
(4)根据图A、图B判断,该事件的结果怎样?简要说明理由。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午,十几个学校的3 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上面写着“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6月5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厂罢工和商店罢市……6月28日和会对德和约签字,中国代表团拒绝出席此次全体会议,没有在该项和约上签字!
——金冲及《二十世纪史纲》
(1)说说上述事件发生的背景。
(2)从材料中归纳能够反映中国人民坚决反对屈辱外交的具体史实。
(3)当代青年应该怎样发扬五四精神?
教师详解详析
1.B 【解析】 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列强拒绝了中国的正当要求,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即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这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
2.B 
3.B 【解析】 五四运动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支持,其中青年学生是运动的先锋,工人阶级是运动的主力,故选B。
4.D
5.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在举国上下汹涌澎湃的反帝浪潮之下,北洋政府不得不顺应民意和潮流。A、B、D是五四运动实现的直接目标。故选C。
6.(1)五四运动 1919 
(2)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 思想启蒙 爱国主义
(3)北京 上海 工人阶级
(4)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图A反映了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图B反映了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7.(1)背景: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当要求,还无理地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或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学生高举旗帜(口号)举行游行示威,(学生罢课),工厂罢工,商店罢市,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开放性问题。如:关心时事和国际局势,敢担当,贵行动;勇于反对霸权主义,坚决捍卫民族权益和国际正义;把发扬爱国精神与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从自身做起,立志报效祖国;坚持学习理论和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知识分子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等。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以后,新文化运动进入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下列人物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的是(  )
A.胡适 B.鲁迅
C.李大钊 D.魏源
2.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中华民国的成立
3.关于中共“一大”,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
B.参加大会的代表有13人,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
C.大会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D.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这里的“新”体现在(  )
①党的成立使中国有了一个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的新型政党
②改变了近代以来革命屡败的局面
③它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奋斗目标
④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思想理论作为行动指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
A.五四运动中
B.同盟会成立大会上
C.中共“一大”上
D.中共“二大”上
6.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前景。其中“光明的前景”指的是(  )
A.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效法英国,实行君主立宪
C.推翻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7.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集中力量领导全国工人运动。其中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C.五四运动
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8.读图,回答问题。
(1)图A、图B所示会议的召开都在哪一座城市?
(2)图A、图B所示的史实在党的发展史上分别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教师详解详析
1.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依据所学知识,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因此答案选C。
2.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根据材料中“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的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中只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在1921年,而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故答案选A。
3.D 
4.C 【解析】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政党领导、奋斗目标、思想理论等方面体现了“新”特点。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初创时期,由于认识的局限和缺乏斗争经验,革命受到过挫折,故②说法片面,应该排除。
5.D 
6.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从材料中“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答案选D。
7.D
8.(1)上海。
(2)图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图B: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试题中两问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只要根据教材所学知识进行作答即可。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刊物,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这里的“刊物”指的是(  )
A.《民报》 B.《青年杂志》
C.《时务报》 D.《国闻报》
2.北京大学校园里有一座雕像,雕像的主体是两个螺旋状的大写字母D(Democracy)和S(Science)。 这是为纪念以北京大学为重要阵地开展的(  )
A.维新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爱国运动 D.洋务运动
3.标语、口号是时代的产物。它以特殊的方式记录历史跳动的脉搏,勾勒社会演进的轨迹。在近代史上,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下列口号或主张,按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自强”“求富” ②变法维新 ③民主共和
④民主与科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场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辩论会,以下是同学们辩论的部分内容,正确的是(  )
①最为重要的阵地是《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②代表人物有李大钊、李鸿章、鲁迅、张之洞等
③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
④内容包括: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文学革命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小明同学在学了“巴黎和会”的内容后,画了右面漫画。这幅漫画中德国人如此沮丧、日本人如此得意的原因是(  )
A.大会要求德国把山东的权益归还给中国
B.大会要求日本把山东的权益归还给中国
C.大会决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租给日本
D.大会决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6.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这是因为(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D.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7.一首纪念某重大事件的诗歌写道:“神州昏暗虎狼凶,捍卫国家志士雄。学子斗争惊列寇,豪杰攻打震华庭。反封反帝风云涌,休课休劳波浪凶。□□□□值赞颂,优良传统要传承。”下列选项适合填在空格处的是(  )
A.五四精神 B.长征精神
C.国共合作 D.护国战争
8.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后,五四运动发展为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  )
A.上海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
B.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9.这里是中国近代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还是展示当代世界各国科技成果和民族文化的大舞台。“这里”是指(  )
A.武汉 B.南京
C.上海 D.广州
10.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D.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11.下列口号或者纲领与中共“二大”有关的是(  )
①三民主义 ②民主与科学 ③打倒军阀 ④推翻帝国主义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2.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这表明(  )
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B.城市暴动不会取得成功
C.工人运动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D.马克思主义要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2分)
材料一 在当时被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即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 两位先生。陈独秀等人认为,这两位先生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近代欧洲的时代精神。于是他们就掀起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材料二 下面是由马星驰先生创作于1919年2月的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
材料三 学生的爱国举动震动全国。天津、上海多地的学生罢课游行,社会各界也纷纷通电声援。恼羞成怒的列强随即向中国政府施压,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下图)到6月5日以后,该事件发生了巨变。
(1)材料一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指的是什么?这场“思想启蒙运动”指的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漫画揭露了日本怎样的企图?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斗争的结果怎样? (8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在6月5日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该事件最终结局如何?(10分)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相关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8分)
14.读图,回答问题。(20分)
(1)从图A、图B的内容可以看出,这场运动的先锋是谁?后来这场运动的主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图A、图B、图C反映的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5分)
(3)图C和图D反映的事件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5分)
(4)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什么?(6分)
教师详解详析
1.B
2.B 【解析】 题干材料中的D(Democracy)和S(Science)是民主与科学的英文缩写,这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并且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故选B。
3.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自强”“求富”是出现在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洋务运动中的口号;变法维新出现在1895年开始的维新变法运动中;民主共和是20世纪初辛亥革命的主张;民主与科学出现在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中,因此正确顺序是①②③④,故答案选A。
4.D 
5.D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五四运动爆发原因的认知能力。巴黎和会上列强拒绝了中国代表的正当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A、B不符合史实,C中的“转租”也是错误的。
6.D 【解析】 五四运动之前的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其领导阶级主要是资产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故选D。
7.A 【解析】 根据材料中“学子斗争惊列寇”“反封反帝”“休课休劳”可知描述的是五四运动,赞颂了五四运动的爱国精神,故选A。
8.D
9.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召开的地点是在上海,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是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因此正确答案是C。
10.A
11.C 【解析】 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标举的两大口号;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故选C。
12.C 【解析】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表明: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13.(1)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2)日本要求巴黎和会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自己。巴黎和会上列强对中国的正当要求置若罔闻,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中国外交斗争失败。
(3)五四运动。变化:6月5日以后,学生运动得到上海等地工人的支持,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结局: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的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4)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
14.(1)青年学生。由青年学生发展到工人阶级。
(2)意义: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 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它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 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4)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民主革命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就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