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试卷(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试卷(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26 07:22:57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 鸦片战争
                   
1.19世纪前期,在正当贸易中,英国工业品在中国滞销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掀起抵制英货运动
B.英国工业品质量较差
C.英国工业品价格昂贵
D.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排斥
2. “任狂歌,醉卧红山嘴,风尽处,酒鳞起……”这是林则徐被遣戍新疆期间所作的词。下列事件与这位民族英雄有关的是(  )
A.吴淞抗英 B.编成《海国图志》
C.虎门销烟 D.三元里抗英
3.某班同学编排《鸦片战争》的课本剧,有下列旁白:“清军装备低劣,火炮炮身锈蚀,火药也不能充分燃烧,又几易主帅,和战不定……”这里主要分析的是(  )
A.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B.清朝战败的原因
C.民众自发抗英
D.清朝妥协投降
4.历史口诀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人把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割地、赔款、通商、协税”。这里的“赔款”应为(  )
A.2 100万两白银
B.2 100万两黄金
C.2 100万英镑
D.2 100万银元
5.有人认为,道光皇帝(1820—1850年在位)应该愧对先祖,因为在他手上曾经丢失了神圣的国土。这里“神圣的国土”是指(  )
A.澎湖列岛 B.香港岛
C.台湾岛 D.辽东半岛
6.通过不平等条约,美国、法国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这里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虎门条约》
7.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社会的一块界碑。这是因为鸦片战争(  )
A.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B.激化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标志着虎门销烟的胜利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烟,真狡狯……这是西洋要将中国害。女子变妖怪,男子变痴呆。未老身先死,已死身不埋。
材料二 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国投入兵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万~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战争以中国惨败、英国胜利而结束。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2)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清政府有何举措?
(3)概括材料二中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这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吗?
(4)鸦片战争带给我们哪些历史思考?
教师详解详析
1.D 【解析】 英国工业品是大机器生产的,物美价廉,故B、C不符合实际。因为中国封建经济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对外来商品有很强的排斥性,所以英国工业品在中国滞销。故选D。
2.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本题考查林则徐的相关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故正确答案为C。
3.B 【解析】 本题考点为鸦片战争清朝战败的原因。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由于武器装备差、和战不定等,最终导致清朝战败。故选B。
4.D 
5.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从材料中“1820—1850年在位”“丢失了神圣的国土”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该条约签订的时间正处于道光皇帝在位期间,故选B。
6.B 【解析】 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故选B。
7.A 
8.(1)为了改变正当贸易中的入超地位;打开中国市场。
(2)鸦片危害巨大,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虎门销烟)。
(3)武器装备落后。不是,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的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4)不能闭关锁国,要积极与外界沟通,弱国无外交等。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1.“疯狂的侵略扩张没有给清王朝喘息的机会,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14年后,危机再次从海上来。”材料中的“危机”指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2.“亚罗号事件”成为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其根本目的是(  )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C.让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获得更多的赔款
3.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西方列强获得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黄埔条约》 D.《北京条约》
4.1860年10月,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浩劫。这里的“侵略者”是指(  )
A.沙俄军队 B.英法联军
C.日本军队 D.美俄联军
5.1860年,英、法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其中规定“增开□□为商埠”。“□□”是指(  )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天津
6.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这里的“深远影响”不包括(  )
A.列强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
B.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
C.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D.香港被完全割让给英国
7.读图,回答问题。
圆明园遗址
圆明园在哪一次战争中被焚毁?焚毁者是谁?
(2)法国作家雨果曾强烈谴责焚毁者的暴行,要求将焚毁者交付审判。据此,说说你的理由。
(3)圆明园被焚毁给我们哪些启示?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南京条约》
材料二 从1850年到1856年,英国对华贸易逆差额逐步扩大,短短的几年中,逆差额从4 274 880磅涨到8 436 072磅,几乎翻了一番。英国在此期间曾扩大对华鸦片走私,其中1845—1849年中国年平均进口3.9万箱,1850—1854年年平均进口5.35万箱,1855—1859年年平均进口6.85万箱,但鸦片的盈利并不足以弥补其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仅生丝一项出口就可将其抵消。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
材料三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法对华掠夺变本加厉,英法“洗劫空前”“贪婪索取”。马克思说:“沙俄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1)材料一中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中英贸易出现了什么状况?这是否符合英国人的利益?后来英国人是如何应对的?
(3)材料三中说英法“洗劫空前”“贪婪索取”,试举例说明。马克思说沙俄“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请用史实加以佐证。
教师详解详析
1.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从材料中“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14年后”的信息可知此次危机开始于1856年,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就是1856年,故选A。
2.B 3.B  
4.B 【解析】 本题考点为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5.D 
6.D 【解析】 本题考点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其中新界在1898年被英国强租,故选D。
7.(1)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不仅给中国文化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
(3)火烧圆明园不仅是列强的暴行,还是中华民族的耻辱;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一个民族只有强大起来,才不会被欺凌。(类似亦可)
8.(1)打开中国市场,获取在华贸易特权。(类似亦可)
(2)状况:英国对华贸易逆差额扩大,英国在华利益受损。不符合英国人的利益。应对: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3)“洗劫空前”:例如英法联军洗劫并火烧圆明园。“贪婪索取”:例如英、法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获得了更多权益。史实: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1.1851年1月,洪秀全率众发动了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这次起义的地点在(  )
A.广西桂平县金田村
B.湖南永州
C.江苏南京
D.湖南长沙
2.右图承载了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新生农民政权正式建立的历史信息。这里的“新生政权”定都于 (  )
A.金田 B.永安 C.南京 D.上海
3.太平天国定都后,采取重大军事行动,使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这里的“军事行动”包括(  )
①北伐 ②西征 ③永安建制 ④天京事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下图承载的历史事件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该历史事件是(  )
A.金田起义 B.安庆陷落 C.天京事变 D.定都天京
5.天京事变后,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提拔了一批优秀青年将领,让他们抗击清军。这里的“青年将领”主要是指(  )
A.韦昌辉和洪仁第一单元综合测试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下列关于鸦片输入的危害,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
B.许多官员吸食鸦片,导致政治更加腐败
C.许多士兵吸食鸦片,导致军队战斗力削弱
D.鸦片的输入,使中国在中英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2.下列关于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广大人民和部分爱国官兵英勇抵抗
B.清朝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
C.清朝经济落后,旧式的刀、矛、弓箭、抬枪等武器抵挡不住英军新式的步枪和大炮
D.清朝腐朽的封建制度不敌英国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3.“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这一条款出自(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4.关于鸦片战争,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虎门销烟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B.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D.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英国和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亚罗号事件”
B.到北京换约受阻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D.“马神甫事件”
6.下列属于《天津条约》内容的是(  )
A.赔款2 100万银元
B.增开天津为商埠
C.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7.法国上尉巴特力尔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巴特力尔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  )
A.发动鸦片战争 B.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对华倾销商品
8.图例是集中于地图一角或一侧的地图上各种符号所代表内容与指标的说明,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图。与下面图例配套的应当是(  )
/
A.鸦片战争示意图
B.第二次鸦片战争示意图
C.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示意图
9.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不包括(  )
A.封建剥削的加重
B.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C.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D.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0.1852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途中牺牲的两位重要将领是(  )
①北王 ②翼王 ③南王 ④西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是1905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中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评价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1853年,太平军定都(  )
A.西安 B.南京
C.永安 D.安庆
12.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B.领导集团的腐败和内讧
C.太平军将士的无能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力量过于强大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不断侵略中国,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华民族遭受种种屈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 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英国人能将“香港海湾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的条约依据是什么?(6分)
材料二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而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令英国资产阶级感到不满。
(2)根据材料二,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为扭转材料二所述局面,英国采取了什么行动?(6分)
材料三 
/
(3)材料二遗址能够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哪次惨痛的遭遇?造成这一惨痛遭遇的侵略者是谁?(7分)
14.阅读材料,探究问题。(33分)
【斗志昂扬的起义】
材料一 
/
(1)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块浮雕,这块浮雕反映的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8分)
【不切实际的纲领】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天朝田亩制度》
(2)通过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试图建立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为什么这种社会难以实现?(8分)
【争权夺利的内讧】
材料三 在太平天国前期,实权由军师掌握,天王虽然地位在各王之上,然而在制度上是一个虚君,实际权力在正军师东王手上,加上东王多次假托“天父下凡”传令,令天王也要听从东王命令。
(3)材料三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哪两位领导人之间的争权夺利?他们之间的争权夺利导致了哪一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危害?(9分)
【发人深思的结果】
(4)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8分)
教师详解详析
1.D 【解析】 本题考点为鸦片输入的危害,考查判断分析能力。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通过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从中国掠走大量银元。故选D。
2.A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A项不是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3.A 
4.A 【解析】 本题考点为鸦片战争的原因及影响。虎门销烟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或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故选A。
5.C 【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6.C 【解析】 本题考查《天津条约》的内容。只有C是该条约的内容。
7.B 【解析】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不仅给中国文化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所以雨果严厉地谴责了这一行径。
8.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从材料中“英法联军侵略路线”“中英《北京条约》被迫割让地”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并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为此不难推断出正确答案选B。
9.D 【解析】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和时空观念。金田起义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之前,故D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10.B 【解析】 太平军在北上途中牺牲的是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朝贵。
11.B 
12.C 【解析】 本题考点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领导集团的分裂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尽管广大太平军将士殊死抵抗,起义仍以失败告终。
13.(1)英国在鸦片战争中打败了中国。《南京条约》中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
(2)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3)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
14.(1)金田起义。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3)洪秀全和杨秀清。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4)局限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革命性: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