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1.右图人物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曾被誉为“中国轻纺工业第一人”,又被称为“状元实业家”。此人是( )
A.张謇 B.卢作孚
C.荣宗敬 D.侯德榜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下面是其发展示意图,F1是它发展的动力,F2是它发展的阻力。下列哪一事件客观上减小了F2?(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国民党发动内战
D.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
3.下列示意图,反映了某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①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海外华侨的竞相投资 ③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④南京国民政府的推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利用所学知识,结合下面漫画,可以认识到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阻力来源于( )
A.小农经济 B.封建制度
C.西方先进技术 D.国人爱国热情
5.辛亥革命后,随着民主平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下列体现这一改变的是( )
A.称“老爷” B.行握手礼
C.缠足 D.跪拜
6.下列图片反映的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属于改变愚昧落后习俗的是( )
7.孙中山不仅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而且是社会习俗革新的倡导者。他融合西式服装和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的服装是( )
A.长袍马褂 B.西装
C.中山装 D.旗袍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兴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他的企业却逐渐走向萎缩并最终破产。
结合材料指出,与秦二爷创业活动最为相似的一位“状元实业家”是谁?他倡导的著名主张是什么?为什么秦二爷的企业在1916年前后最为红火?
教师详解详析
1.A 【解析】 根据“状元实业家”这一关键词可知此人是张謇。
2.A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B、C、D三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故选A。
3.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年成立,而图片中给出的时间是“1913年”“1920年”,时间不符,故选A。
4.B 【解析】 漫画反映了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阻力来源于封建制度,故选B。
5.B
6.C 【解析】 从题干中“改变愚昧落后习俗”并结合四幅图片可知,只有减掉辫子与革除封建陋习有关,故选C。
7.C
8.张謇。“实业救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给秦二爷的企业带来了发展良机。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中国的新式教育起源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为培养外语翻译人才,在1862年创办了( )
A.同文馆 B.江南制造总局
C.轮船招商局 D.北洋海军
3.京师大学堂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创立于哪一时期?( )
A.洋务运动期间
B.百日维新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新文化运动期间
4.如果穿越历史时空,你作为新闻记者报道1905年教育领域的重大事件,最有可能报道的是( )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科举制度的废除
C.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D.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教育法规
5.近代教科书和字典等工具书大多由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出版。这个出版机构是( )
A.商务印书馆 B.开明书店
C.生活书店 D.中华书局
6.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的是( )
A.《子夜》
B.《骆驼祥子》
C.《阿Q正传》
D.《狂人日记》
7.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的作品是( )
A.《定军山》 B.《黄河大合唱》
C.《毕业歌》 D.《渔光曲》
8.近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和社会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关于以下四幅图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申报》是创办于广州的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B.商务印书馆创办于南京,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C.《定军山》是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
D.徐悲鸿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谱写了时代最强音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在中国开始了一场运动。这场运动不仅兴办近代企业,还创立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它开设了英文、法文、天文、算学、化学、物理等课程。
材料二 清朝建立后,继续采用科举考试作为选才取士的手段。但是,这种方式培养选拔出来的人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有识之士对教育进行改革,创办了新式学堂。清政府在戊戌变法中创立了京师大学堂,后来下令废除了科举制度。
(1)材料一中这场运动的名称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同文馆开设的课程体现了这一运动的什么主张?
(2)材料二中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京师大学堂的创立有何意义?
教师详解详析
1.A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一批新式学校,如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故选A。
2.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从材料中“洋务派”“培养外语翻译人才”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期间为了培养外语翻译人才,兴办的是京师同文馆,故选A。
3.B 4.B
5.A 【解析】 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编辑出版了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故选A。
6.C 7.B
8.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申报》创办于1872年的上海而不是广州,A不正确;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B错误;《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创作的名曲而不是徐悲鸿,D错误。故选C。
9.(1)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
(2)主要原因:近代以来,社会上急需的科技人才、军事人才、外交人才、工业技术人才等得不到培养,科举制度培养选拔出来的人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京师大学堂的创立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第七、八单元综合测试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945年8月,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山城为之沸腾。重庆各界纷纷在《新华日报》上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要和平,争民主”
2.1945年8月,毛泽东接受蒋介石邀请,赴重庆参加国共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B.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C.揭露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罪行
D.赢得战略决战的时间
3.1947年3月,人民解放军主动撤出延安,是因为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
A.中原解放区 B.东北解放区
C.陕北解放区 D.山东解放区
4.到1948年底, 解放区广大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这主要得益于( )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三大战役的胜利
C.重庆谈判
D.土地改革的开展
5. 解放战争进行一年后,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变化,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已由开始时的430万减少到373万,其中正规军由200万减少到150万。由此可见,“战争形势变化”指的是( )
A. 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迅猛减少
B.解放军军队数量超过国民党军队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国民党军队由战略进攻转入收缩防御
6.1947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以主力出击,打到国统区去。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解放军主动放弃后方
B.国民党军队数量下降
C.解放军在数量上占优
D.加快解放战争的进程
7.翻开原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我们还能看到上面写有“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的字样。其寓意是( )
A.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
B.抗日战争获得最终胜利
C.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D.国民党结束了在大陆的统治
8.某班学习小组在讨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时,有下列发言,他们的发言中出现明显错误的是( )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影响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
B.辛亥革命后开始出现的“实业救国”思潮促进了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的出现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了一次迅速发展的良机
D.解放战争时期,由于三重压迫,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
9.1919年春,胡老太爷从绍兴到上海探亲。此时,他不可能看到( )
A.西式洋楼里,身着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
B.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汽车行驶在南京路上
C.报童在大街上叫喊:“卖报!卖报!《申报》 头条新闻——巴黎和会召开了”
D.他的大孙子正在为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作准备
10.同学们经常查阅的《新华字典》等工具书,相当一部分是由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出版的。这一机构是( )
A.同文馆 B.《申报》报社
C.《民报》报社 D.商务印书馆
11.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搜索引擎中输入“1918年5月的中国”,你可能搜索到的是( )
A.张謇的大生纱厂宣告破产
B.北京城举人参加科举考试
C.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
D.《申报》上刊登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消息
12.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首抗日救亡的歌曲,带给人们巨大的精神力量!创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激发中国人民抗日斗志的歌曲有( )
①《义勇军进行曲》 ②《马路天使》
③《黄河大合唱》 ④《田横五百士》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摆脱不了政治环境的影响。综观国共关系史,随着两党关系的演变,中共对蒋介石的评价也有不同。自西安事变以后,中共对蒋介石的态度逐渐发生变化,特别是1937年到1945年期间。如:1938年,在延安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就说过“国民党历史上有两个伟大的领袖,第一个是孙中山,第二个是蒋介石”。1945年,中共也公开表示,“承认蒋先生的领导,承认蒋先生在全国的地位”。但是,在1946年到1949年期间,中共对蒋介石的态度又发生变化,斥其为“人民公敌”“独夫民贼”。
(1)结合1937年到1949年的主要史实,简要分析中共对蒋介石评价的变化及原因。(16分)
(2)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0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年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年
,100
4 500
16.7
750
1901—1911年
300
5 600
31
510
1912—1919年
600
13 000
75
1 625
材料二 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1905年,荣氏兄弟创办振新纱厂,1912年后又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5—1900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12分)
(2)1912年到1922年间,荣氏兄弟能够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多家企业,受惠于当时哪些有利的客观条件?(14分)
教师详解详析
1.D 2.B
3.C 【解析】 1947年3月,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故选C。
4.D
5.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从材料中“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已由开始时的430万减少到373万,其中正规军由200万减少到150万”的信息可知,“战争形势变化”主要是指国民党军队数量的变化,故选A。
6.D 【解析】 经过一年的作战,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但国民党军队数量上仍占优势,故C不符合史实。A、B不是目的。由于国民党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采取重点进攻,导致中原地区兵力空虚,中共中央为加快解放战争的进程,果断抓住战机,挺进中原。故选D。
7.D 【解析】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8.B
9.D 【解析】 本题考点为科举制度的废除。1905年,清政府正式废除科举制度。故选D。
10.D
11.C 【解析】 1918年5月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生纱厂处于“短暂的春天”时期,不可能破产。科举制度于1905年废除。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与1918年5月无关。排除A、B、D,故选C。
12.C
13.(1)1937—1945年,是全民族抗战时期,蒋介石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战后国共举行重庆谈判,商讨和平建国方案。所以中共承认蒋介石在全国的领导地位,对他的评价较高。1946—1949年,是解放战争时期,所以中共称蒋介石为“人民公敌”“独夫民贼”,对他的评价很低。
(2)依据历史事实,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言之有理即可)
14.(1)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