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元试卷(6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元试卷(6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26 08:02:31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1.民国二十年九月的一份报纸载:上海坤范女学21日举行全体师生临时会议,“师生相继演说,语颇沉痛,声泪俱下,师生皆臂缠黑纱,为国难致哀”。“国难”应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袁世凯复辟帝制
D.伪满洲国建立
2.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广泛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也挺身而出,英勇抗击日寇的进攻。中国开始了(  )
A.全面抗战 B.局部抗战
C.正面抗战 D.敌后抗战
3.1935年,日本特务机关幕后策划五省(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独立于中华民国政府、投靠日本的运动。该运动应指(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华北自治运动”
4.1935年底,北平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一二·九运动 D.西安事变
5.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
B.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C.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出现高涨
D.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
6.对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评价正确的是(  )
①是一次具有爱国意义的“兵谏” ②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停止 ③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④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军步步紧逼,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曾明确指出:“自从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以后,中国又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会。”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全部沦于敌手,而且日本侵略逐步向华北地区扩展……中华民族得到了空前的觉醒和团结。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九一八事变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1935年,华北危急,中华民族的危机到了空前严重的程度。1935 年 12 月 9 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发起了一二·九运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华北危急”的主要表现是什么?一二·九运动有何历史影响?
材料三 在全国抗日浪潮的感召和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1936年12月 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通电全国,阐明救国八项主张,史称“西安事变”。 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主张进行和平谈判。后经多方努力,蒋介石接受了中共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西安事变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谈判,蒋介石接受了怎样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教师详解详析
1.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从材料中“民国二十年九月”可知是1931年9月,选项中只有A项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故答案选A。
2.B 
3.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从材料中“1935年”“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确定是“华北自治运动”,故答案选D。
4.C 【解析】 根据时间和学生喊出的口号分析判断。1935 年 12 月 9 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举行示威游行,遭到军警镇压。这就是“一二·九运动”。
5.B 【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根本原因”的正确理解和对西安事变的正确认识。随着日本侵华加剧,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是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故选B。
6.A 
7.(1)使东北全部沦陷,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2)主要表现: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历史影响: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主要原因: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影响;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张学良、杨虎城爱国情怀的驱使;蒋介石亲赴西安督战,激化了张、杨与蒋介石的矛盾等。主张: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卢沟七七起烽烟, 倭寇入侵妖雾旋。沧海霎时成血海, 桑田转眼变坟田。妻离子散人天隔, 国破家亡祸厄连。此恨今朝焉可忘, 鏖兵雪耻待挥鞭。”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
A.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B.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C.国共十年对峙结束
D.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2.“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卢沟桥事变后,在保卫北平的战斗中为国捐躯的将领有(  )
①邓世昌 ②佟麟阁 ③赵登禹 ④姚子青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为了取得抗战的胜利,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其合作的形式是(  )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C.组成革命统一战线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人民军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名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下列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5.右图是20世纪30年代末红军将领贺龙头戴国民党军帽的相片。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国民党加入了共产党
B.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成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C.贺龙化装成了国民党军官
D.贺龙加入了国民党
6.1937年8月,日军进攻上海,妄图实现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为保卫上海、南京,国民政府组织了(  )
A.武昌战役 B.秋收起义
C.南昌起义 D.淞沪会战
7.我国将南京大屠杀惨案开始的日子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日”是(  )
A.9月18日 B.12月13日
C.9月3日 D.9月9日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二 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
——1937年7月8日中共抗日通电
材料三 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的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的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的自主权以应之。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1)在材料一中,中国守军态度如何? 卢沟桥抗战有何影响?
(2)联系材料二、材料三回答,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在对待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态度上有何相同点?
(3)国共两党最终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国共再次合作有何意义?
(4)国共两党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能够再次合作说明了什么?
教师详解详析
1.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从材料中“卢沟七七起烽烟, 倭寇入侵妖雾旋”可知材料考查的是七七事变的知识,A是该事件的直接影响,与题干中“最重要的影响”不符;B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C国共十年内战基本停止的标志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七七事变,因此答案选D。
2.B 【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识记能力。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海战中牺牲,姚子青在淞沪会战中牺牲。故选B。
3.D 4.D
5.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故选B。
6.D 
7.B 【解析】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后,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所以,“公祭日”是12月13日。
8.(1)态度:浴血抵抗。卢沟桥抗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都主张坚决抵抗日本侵略。
(3)最主要原因: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或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从此它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对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4)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传统;合作、团结是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等。(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1.1938年春天,李宗仁对部下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20 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这里的“救国机会”是指(  )
A.卢沟桥事变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第三次长沙会战
2.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 (  )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太原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3.根据下列信息推断,荣誉军人王荣飞伤于(  )
荣誉军人姓名:王荣飞 籍贯:河北邯郸
部队:国民革命军第三军 职务:中尉
受伤日期:民国二十七年八月二十日
残疾等级:右腿截肢 受伤原因:战争伤害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4.1938年10月,武汉失陷,抗日战争进入(  )
A.进攻阶段 B.反攻阶段
C.激战阶段 D.相持阶段
5.叶挺评价:“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永垂不朽。”该战役的地位是(  )
A.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B.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C.解除了日军对武汉的威胁
D.造成日军一个师团的基层军官损失殆尽
6.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是(  )
A.武汉会战
B.第三次长沙会战
C.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D.豫湘桂战役
7.在英美盟军接连败退时,下列哪次会战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
A.武汉会战 B.徐州会战
C.淞沪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8.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战役。下列对正面战场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
C.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线中的盟军
D.国民党军队一直是积极抗日的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三十一师师长池峰城奉命率部死守……与日军展开拉锯战。由于伤亡惨重,池峰城曾向长官孙连仲请求转移阵地,孙连仲说:“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
材料二 下图是鸡公山武汉会战历史纪念馆,位于信阳市鸡公山风景区内。图片中的建筑花旗楼原为英国驻武汉商人柏尔恩在1918年所建,后因转售给汉口美国花旗银行而得名。1938年夏,蒋介石曾在此主持召开中原会议,分析日军“长江跃进”的战略,制定保卫大武汉的计划,部署武汉外围对日作战。
材料三 湘北之大捷,其重要性最低限度可媲美英军在埃塞俄比亚之胜利。
——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社论
(1)材料一反映了正面战场哪一次战役?该战役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正面战场的这次会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中的评论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是哪一次会战。为什么美国报纸对此次会战会有如此评价?
教师详解详析
1.C 【解析】 李宗仁这段话体现了抗日救国、伸张正义的爱国情怀,这里与之相关的事件是台儿庄战役。
2.A 【解析】 本题考查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故选A。
3.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从资料卡片中“民国二十七年八月二十日”可知是1938年8月20日,武汉会战发生在1938年6月至10月,故选C。
4.D 
5.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万家岭战役最大的贡献在于给日军沉重打击,造成日军一个师团的基层军官损失殆尽。故选D。
6.A 
7.D 【解析】 本题考查第三次长沙会战的相关史实。根据题干“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可知是指第三次长沙会战。故选D。
8.D 【解析】 本题考查对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认识。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战役,国民党官兵浴血奋战,最大限度地牵制了日军。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故选D。
9.(1)台儿庄战役。它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3)第三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歼灭大批日军,中国获得会战胜利;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1.指挥取得平型关大捷的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是 (  )
A.朱德 B.彭德怀
C.叶挺 D.林彪
2.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后,蒋介石发来贺电说:“贵路军一战攻克平型关,毙敌遍野,俘虏甚多。忠勇之气,益寒敌胆。”蒋介石如此评价平型关大捷,主要是因为(  )
A.它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B.它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C.它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D.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3.抗战期间,中共中央所在地、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  )
A.重庆 B.延安
C.武汉  D.西安
4.根据地军民积极开展反“扫荡”斗争,并创造了多种战法,灵活有力地打击了敌人。这里的多种“战法”主要表现为(  )
①大会战 ②地道战 ③阵地战 ④地雷战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5.在全民族抗战时期,为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在一些政策上作了适当的调整。这一时期,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
A.耕者有其田
B.打土豪,分田地
C.农民减租减息、地主交租交息
D.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6.百团大战的主要作战目标是(  )
A.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B.夺取敌人在华北的大中城市
C.将日军赶出抗日根据地
D.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日伪据点
7.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百团大战的动机是促使游击队正规化,及确立军政统一指挥,在军事上跨越其实力,并随扩军发展而走上正规战的里程,是以牵制日军、破坏交通、占领根据地近边据点为目的的游击战的战略进攻。可见,百团大战的重要意义是(  )
A.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B.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打乱了日军的作战计划
D.推动了人民军队正规化的进程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李宗仁的指挥下,中国军队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材料二 在战争中,八路军毙伤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铁路(如右图)470多千米,公路1 500多千米,桥梁和隧道260多个,并缴获大量武器。
(1)材料一反映了正面战场哪一次战役?该战役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敌后战场哪一次战役?该战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除此之外,敌后战场还有哪些成功战例和战法?
(3)结合上述材料,简评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在抗战中的作用。
教师详解详析
1.D 【解析】 率领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的是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故选D。
2.A 【解析】 B、C两项分别是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的历史意义,应该排除。D项提高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不是蒋介石褒奖平型关大捷的原因。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故选A项。
3.B 【解析】 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故选B。
4.C 【解析】 在反“扫荡”作战中,根据地军民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故选C。
5.C 【解析】 农民减租减息、地主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既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抗战和生产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团结开明地主,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D 【解析】 本题考查百团大战的作战目标。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7.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从材料中“促使游击队正规化,及确立军政统一指挥”“随扩军发展而走上正规战的里程”可见百团大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民军队正规化的进程。故选D。
8.(1)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战例:平型关大捷。战法:抗日根据地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
(3)在正面战场,中国军队浴血奋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线中的盟军。随着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敌后战场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类似亦可)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1.广州、武汉沦陷后,日本改变侵华策略的主要原因是(  )
A.武汉会战没有达到预期的作战目的
B.日军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和国内资源紧张
C.国民党已经妥协投降
D.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2.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言人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再次严正要求“恢复叶挺自由,继续任新四军军长”,“交还皖南新四军全部人枪”。上述谈话针对的是(  )
A.皖南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D.中共“七大”
3.在枣宜会战中殉国的将领是(  )
A.张自忠 B.左权
C.杨靖宇 D.佟麟阁
4.下列关于中共“七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B.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
C.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大会确定了对日本进行战略反攻
5. 1945年8月14日上午,日本最高首脑举行御前会议,讨论是否无条件投降的问题,其背景不包括(  )
A.日本军民无心恋战
B.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
C.苏联对日宣战
D.中国抗日军民的大反攻
6.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民的抗战历程,小芸绘制了下面的年代尺。从这一年代尺中,我们可知 (  )
①中国的抗战从华北战场开始 ②国共两党领导军队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③中国人民历经十四年抗战 ④日本投降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教育部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对这一要求的正确理解有(  )
①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了 ②客观反映了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③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有利于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④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唯一战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7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将领毛泽东、朱德为日寇进攻华北致电蒋介石,要求实行“全国总动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收复失地”……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由于中国的战争,苏联直接免除了来自日本的压力……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达2.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在云南昆明参战的以陈纳德将军为司令的美国飞虎队也并入了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参战,同时,美国的援助大幅度增加……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45年9月2日,日本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签署了投降书。在经过十四年抗战以后,中国终于胜利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地受人尊敬——它已完成了最漫长的反侵略和反极权主义的抗战。
材料三 2018年10月1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以“内阁总理大臣”名义向靖国神社供奉了被称为“真榊(shén)”的祭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说说你对材料二中“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地受人尊敬”的理解。
(3)胜利来之不易,和平任重道远。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教师详解详析
1.B 【解析】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由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和国内资源紧张,遂改变了策略。故选B。
2.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长叶挺被扣,副军长项英遇难。故选A。
3.A 【解析】 本题考查记忆能力。张自忠是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的。
4.D 【解析】 结合中共“七大”内容分析,决定对日反攻不是中共“七大”的内容。故选D。
5.A 
6.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抗日战争,①错误,可以排除A、B两项;随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形成,由此②正确,故答案选C。
7.C 
8.(1)全民族团结抗战;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
(2)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牢记历史,警惕军国主义复活;实现民族复兴;维护世界和平。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一名记者在九一八事变后,作了一篇专题报道。请问下列各项有误的是(  )
A.此事件发生在1931年
B.日本关东军出兵沈阳
C.短短4个多月,山东全省沦陷
D.东北军不战而溃
2.为纪念重大历史事件,一首题为《冬夜题□□□□》的诗写道:“古都兵变动天寒,化作长城碧血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披沥胆和肝……青史每翻常滴泪,何时两岸结新欢。”“□□□□”应是(  )
A.红军长征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3.“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
A.增强国力 B.地方自治
C.拥蒋反共 D.逼蒋抗日
4.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于(  )
A.卢沟桥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柳条湖事件
D.八一三事变
5.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是(  )
A.七七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6.它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它指的是(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平型关大捷 D.淞沪会战
7.1938年10月底,武汉失守。日军虽然控制了中国的腹地,但并未实现“结束对中国战争”的狂妄野心,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这段文字是对哪次战争的评价?(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武汉会战
D.平型关大捷
8.张爷爷回忆起抗战往事,声音洪亮地说:“那个时候年轻,有的是力气,我们几下就撬翻了几十米的铁轨。等鬼子后来发现时,我们早就按计划撤退了。”张爷爷回忆的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
9.1945年4月,中共“七大”召开。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其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放手发动群众
B.壮大人民力量
C.打败日本侵略者
D.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10.1942年,罗斯福谈到中国抗战时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它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谈话表明(  )
A.中国是世界强国
B.美国重视中国抗战的作用
C.中国会打败日本
D.美国将派兵参加中国抗战
11.下列哪些属于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
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力量抗战
②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③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④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2.2019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下列有关抗日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中国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中国人民在没有外来援助的情况下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3分,共15分)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2)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  )
(3)1940年的百团大战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
(4)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这次大会批评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选举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主席。 (  )
(5)1945年9月9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向国民政府递交了投降书,因此我国将9月9日设立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7分)
材料一 奋勇冲向敌舰的“致远号”
/
材料二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两幅图片
/
材料三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布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
战场
太平
洋战

东南

中国
战场
太平
洋、印
度洋
战场
中国
战场
(不
含东
北)
东南
亚、太
平洋
战场
35个
师团
10个
师团
7个
师团
37个
师团
15个
师团
111万
余人
不到
11万

材料四 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 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币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 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 000多亿美元。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日本发动的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这次战争后,中日签订了什么条约?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危害?(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A、图B反映的抗战事例及其影响。(12分)
(3)某历史教师要求学生填写下列导学案的部分内容,请你一起来完成。(9分)
/
(4)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8分)
教师详解详析
1.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军十几万人撤至山海关内,东北三省沦陷,而不是山东省沦陷,故选C。
2.B 3.D 
4.A 【解析】 本题考点为卢沟桥事变,考查知识识记能力。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故选A。
5.D 【解析】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故选D。
6.A 7.C 
8.C 【解析】 从材料中“撬翻了几十米的铁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破袭日军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战役是百团大战,故选C。
9.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共“七大”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其内容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故D项表述有误。
10.B 11.C 12.D 
13.(1)× (2)√ (3)× (4)× (5)×
14.(1) 《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图A:台儿庄战役。它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图B:百团大战。它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1931年 柳条湖 东北三省
(4)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牺牲,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