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包含第I卷和第Ⅱ卷两大部分。第I卷分选择题(第1题-第30题,30小题,共60分)和判断题(第31题-第40题,10小题,共10分),第Ⅱ卷为综合题(第41题-第44题,4大题,共30分)。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考试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第Ⅱ卷的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
3.答选择题和判断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综合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如有作图需要,可用2B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
4.本次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和第Ⅱ卷交给监考老师。
第I卷(选择题、判断题 共7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表一是“新中国成立后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比较表”,据表中信息完成1-2题。
表一
人口年龄结构
1953年
1964年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0-14岁人口比例(%)
36.28
40.69
33.59
27.69
22.89
15-64岁人口比例(%)
59.31
55.75
61.50
66.74
70.15
大于65岁人口比例(%)
4.41
3.56
4.91
5.57
6.96
1.根据表中信息可判断
A.2000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B.新中国成立后0-14岁人口比例呈上升趋势
C.我国中青年的人口比例小,青壮年劳动力不足
D.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
2.图1中,能正确表示我国2000年人口年龄结构的点
是
A.a B.b
C.c D.d
表二是“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3-4题。
表二
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① 约16亿人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温饱型消费水平
② 10亿之内
小康型消费水平
③ 8-9亿人
富裕型消费水平
④ 7亿之内
3.表中代表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数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5.造成当今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的差别
B.国家政策
C.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
D.文化背景
6.人口移动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A.减轻了迁出地就业压力
B.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C.给迁入地带来社会治安等问题
D.促进文化交流、融合与发展
图2是“阶段性城市化进程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B.城市占地面积的大小
C.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
D.特大城市、大城市带的出现
8.目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别处于图2中的阶
段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②
图3是“1980年和1990年我国城市规模与数量金字塔图”,读图完成9-10题。
9.一般地说,城市规模越大
A.城市服务种类越少 B.城市数目越少
C.城市之间距离越小 D.城市服务范围越小
10.从1980年到1990年,发展速度最快的是
A.10—20万人口的城市 B.20—50万人口的城市
C.50—100万人口的城市 D.200—400万人口的城市
图4表示“某城市道路分布网”,读图完成11-12题。
11.该城市商业区最有可能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12.该城市计划兴建一座大型仓储式超市,最适宜的地
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这句话说明农业生
产具有
A.季节性 B.周期性 C.地域性 D.整体性
北京市和天津市政府曾相继做出决定,将稻田改种玉米和小麦。据此完成14-15题。
14.政府做出此项决定的主要原因是
A.稻米生产过剩,价格太低
B.水稻亩产量低于玉米和小麦
C.北方居民不吃大米
D.为了节约水资源
15.上述材料所体现出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
A.技术 B.政府政策 C.交通运输 D.市场
图5是“我国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基塘生产”所属的农业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混合农业
D.水稻种植业
17.“基塘生产”最主要的优势是
A.占用耕地少
B.实现农产品的自给
C.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D.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18.图6中阴影表示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范围,
该农业地域类型
A.主要分布在西亚和中亚
B.主要生产玉米、小麦等谷物
C.以家庭经营为主,单产低,商品率高
D.是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需投入大量劳动力
图7是“不同工业部门产品成本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甲类工业部门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原料 B.市场 C.科技 D.廉价劳动力
20.下列工厂布局与乙类工业的区位要求相符合的是
A.在广州建棉纺织厂 B.在上海建钢铁厂
C.在南京建石油化工厂 D.在大连建水产品加工厂
“首钢搬迁曹妃甸工程”进展顺利,目前从铁矿产地迁安到曹妃甸的迁曹铁路已建成通车,围海造陆项目也已完成,一座现代化的资源节约型钢铁企业正在紧张施工中。结合图8完成21-23题。
21.曹妃甸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优势主
要有
①海陆交通便利
②附近矿产资源丰富
③水能资源充足
④位于环渤海经济带,市场广阔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首钢搬迁曹妃甸工程”有利于
A.消除渤海湾地区的环境污染
B.从根本上改变首都的城市职能
C.改善首都的大气环境
D.彻底解决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
23.随着钢铁厂的建设,一些与之具有投入一产出联系的企业也落户曹妃甸,下列工厂最适宜的是
A.制糖厂 B.机械制造厂 C.炼油厂 D.服装厂
24.能够正确体现工业地域形成逻辑顺序的是
①工业集聚 ②工业联系 ③工业地域
A.②①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①②③
25.图9是“公路、铁路和水运三种运输方式距离与运费
的相关变化图”,从运费最省角度考虑,下列各区间
运输方式的选择合理的是
A.OA区间采用铁路运输
B.AB区间采用铁路运输
C.B点之外采用公路运输
D.OB区间采用水路运输
某业务员通过互联网采购了山东烟台的5吨优质苹果,运到浙江杭州销售。据此完成26-27题。
26.该业务员活动涉及的地域联系方式共有
A.通信、商业贸易 B.交通运输、商业贸易
C.通信、交通运输 D.通信、交通运输、商业贸易
27.该业务员开展的商业活动,包含的主要环节是
A.生产、收购、批发、零售 B.收购、调运、批发、零售
C.生产、收购、调运、销售 D.收购、调运、储存、销售
图10为“某区域商业网点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8-29题。
28.若图中线段表示河流,则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
A.甲—乙 B.乙—丙
C.乙—丁 D.甲—乙—丙
29.若图中线段表示公路,则该区域商业中心最可能
出现在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30.迅速分析洪水淹没范围变化,从而为科学决策提
供依据,优先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人工实测 B.电脑虚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如果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A”涂黑;如果你认为错误,则将“B”涂黑。如将“A”和“B”都涂黑或涂“C”、“D”代号均不得分(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31.二战前后欧洲始终都是人口迁入地。
32.我国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地区。
33.一般地说,城市温度比其郊区高。
34.巴黎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体现了经济的发达程度。
35.瓶装饮料厂、面包厂都是市场指向型工业部门。
36.工农业生产都可能导致环境问题,而旅游业是无污染产业。
37.环境保护是不可忽视的工业区位因素。
38.自然因素始终是交通运输区位选择的最重要因素。
39.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
40.GPS(全球定位系统)最早的应用领域是工业布局。扬州市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
题号
1-30题
31-40题
41题
42题
43题
44题
总分
积分人
核分人
得分
注意事项:
没有答题卡的考生请将第I卷答案填写在下列答题栏中;有答题卡的考生则无需填写答题栏,填写了也不作评分依据。
选择题答题栏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题 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 案
判断题答题栏
题 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 案
第II卷(综合题 共30分)
三、综合题:请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4大题,共30分)。
得分
阅卷人
41.图11是“世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比较图(1998年)”,图12是“人口增长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在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_____。
(2)在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_________。该大洲因此而出现的主要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2002年我国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分别达到13‰、6‰、7‰,这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目前已经进入图12中的第_________阶段。该阶段人口增长的主要特征是:出生率________,死亡率________,自然增长率________。
得分
阅卷人
42.图13是“某市新城区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根据所学原理,用直线将字母与其代表的功能区连接起来。
A 工业用地
B 住宅用地
C 商业用地
(2)该新城区计划建污水处理厂,最适宜布局在 (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3)图中河流对城市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影响,其功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城区的建设可以缓解城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
得分
阅卷人
43.图14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该地区拟在A、C两区域选种棉花和蔬菜,你认为合理的方案是:
A处种 ;C处种 。
(2)该地区拟建化工厂、普通服装厂,请在图中D、G、H三地中进行合理选择,并说明理由:
工厂
布局位置
理 由
化工厂
普通服装厂
(3)根据该地区现有的资源或工农业生产状况,还可以发展 、 等工业部门。
得分
阅卷人
44.图15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城市、交通分布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扬州对外联系的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 、 、 。
(2)如果从扬州到杭州自驾游,途经的长江大桥和高速公路主要有 、
、 。
(3)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生产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也在改变。李平家住扬州郊区,他家有一块稻田位于高速公路旁边。新年伊始,全家就这块稻田的生产利用出现了分歧:爸爸、妈妈说改种植蔬菜或花卉,爷爷、奶奶仍坚持要种植水稻。如果你是李平,你的意见是什么?请说说理由。
扬州市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一地理(必修)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1.试题分选择题、判断题和综合题三类题型,请按参考答案及评价标准评分。在综合题中考生的答案与参考答案相近的,可酌情评分,但不得超过本题所分配的分数。
2.考生答案中,中国地名出现错别字一般不给分,以拼音表达,可给分;外国地名应以地图出版社的世界地图集为依据评分,若出现同音字可酌情给分。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D
A
A
C
C
C
A
D
B
A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A
C
C
D
B
C
C
D
D
D
题 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 案
C
C
B
A
B
D
D
A
B
C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题 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 案
B
A
A
B
A
B
A
B
A
B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30分。
41.共6分
(1)非洲(1分) (2)欧洲(1分) 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过慢;劳动力不足,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青壮年负担过重(或社会养老负担过重);国防兵力不足等(任答两点,2分) (3)四(1分) 低 低 低(后三个空格全答对得1分)
42.共8分(除注明外,每格1分)
(1)A-工业用地 B-商业用地 C-住宅用地 (2)D (3)供水功能 交通运输功能 (4)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城市交通拥挤;居住紧张;就业困难等(任答两点,2分)
43.共10分
(1)蔬菜(1分) 棉花(1分) (2)(理由分别任答两点,各2分,4分)
工厂
布局位置
理 由
化工厂
H(1分)
有丰富的化工原料;交通便利;对城区环境影响小
普通服装厂
G(1分)
污染小,可布局在城区;城区有大量劳动力;工人上下班方便
(3)纺织厂;火力发电厂;食品加工厂;自来水厂等 (任答两点,2分)
44.共6分
(1)公路、铁路、水路(三个空格全答对得1分) (2)润扬长江大桥或江阴长江大桥(1分) 沪宁高速公路(1分) 苏杭高速公路(1分) (3)A――种植蔬菜或花卉。理由:位于扬州郊区,市场条件好;在高速公路旁,对外交通方便。 B――种植水稻。理由:有水稻种植的传统,经验丰富;水稻种植投资相对较少;劳动力需求相对较少,他家劳动力少;我国耕地资源相对较少,而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粮食生产不能放松。(A、B任答其一,理由答到一点即可,2分)
扬州市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
高一地理(选修)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包含第I卷和第Ⅱ卷两大部分。第I卷分选择题(第1题-第25题,共50分)和判断题(第26题-第35题,10小题,共10分),第Ⅱ卷为综合题(第36题-第40题,5大题,其中第39、40题为选做题,共40分)。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考试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第Ⅱ卷的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
3.答选择题和判断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综合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如有作图需要,可用2B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
4.本次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和第Ⅱ卷交给监考老师。
第I卷(选择题、判断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下表为四个不同地区城乡人口的分布状况,读表完成1-2题。
甲地区
乙地区
丙地区
丁地区
城市人口
25
35
60
55
乡村人口
45
45
30
45
总人口
70
80
90
100
1.城市化程度最高的是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2.经济活动以农业为主的是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人口迁移差额率指人口迁移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正值为迁入。图1中甲、乙、丙、丁四城市的人口总数分别是100万、200万、300万、400万。读图完成3-4题。
3.四城市中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四城市中年净增人口数最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图2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城市某年人口统计资料(不考虑特殊因素影响),读图完成5-7题。
5.若四城市人口规模相当,则人口自然增长率按递增排序为
A.②④①③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③①④②
6.四城市中经济发展较快、就业就业机会最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四城市中,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8.读图3、图4,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图反映出不同企业之间具有生产上的联系
B.图3现象只在工业化后期出现
C.图4表示不同企业的集聚现象
D.食品工业的布局多表现为图4现象
下表是“商品等级与中心地等级关系表”,图5是“中心地市场区域图”,读图表完成9-10题。
中心地
商品等级
A
B
C
1
2
3
4
5
6
7
8
9
√
√
√
√
√
√
√
√
√
√
√
√
√
√
√
√
√√√√
9.关于中心地等级的比较,正确的是
A.A>B<C B.A<B<C C.A>B>C D.A<B>C
10.图中甲地居民要购买4、5级商品,应去的中心地是
A.B1 B.C1 C.C6 D.A
图6为“某特大城市多高峰地租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选项中,决定地租水平高低的因素是
A.交通通达度 B.人口密度
C.地势起伏程度 D.建筑物密度
12.图7中能表示该城市地租变化趋势的是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
图8为“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示意图”。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桑基、蔗基鱼塘大量减少,果基鱼塘逐渐稳定,而花基鱼塘面积明显增加。读图完成13-14题。
13.“基塘生产”最主要的优势是
A.占用耕地少 B.利用当地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C.实现农产品的自给 D.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4.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蔗基鱼塘”转向“花基鱼塘”,这种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
A.气候条件的变化 B.市场需求的变化
C.国家政策的变化 D.劳动力的转移
图9是“世界主要加工出口区分布图”,图示加工出口区主要以纺织与电子装配生产为主。各大洲中亚洲的加工出口区最多,其雇佣的劳动力占了全球的三分之二。据此完成15-16题。
15.从全球范围看,加工出口区主要分布在
①交通方便之处 ②矿产丰富区 ③发展中国家 ④沿海地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加工出口区的主要工业类型属于
A.市场指向型工业 B.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C.动力指向型工业 D.技术指向型工业
图10为“某地区商业网点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对该商业网点的形成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政治 B.地形
C.河流 D.交通
18.若该商业网点的分布只受河流影响,则图中最有可能为支流的是
A.甲-乙 B.乙-丙
C.乙-丁 D.甲-乙-丙
图11是“五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特征比较示意图”,图中l至5表示从最高到最低的五个等级。读图完成19-20题。
19.我国从中东进口石油,将石油从波斯湾运至上海,应选择图中的
A.a运输方式 B.c运输方式
C.d运输方式 D.e运输方式
20.若在两山村之间修建b运输方式的线路,选线时
应注意尽量
A.穿越林区,以直达为主
B.避开陡坡和沼泽地
C.通过当地居民点和农田
D.通过人口稀少的地区
(二)双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5小题,每题全选对者得2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共10分)。
21.图12是“甲、乙两国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甲国比乙国的成年人负担轻 B.甲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乙国
C.甲国比乙国的出生率高 D.甲国比乙国的男性人口多
22.阅读材料判断,正确的叙述有
香蕉丰收了,蕉农却笑不起来。记者在广东省徐闻县香蕉交易市场了解到,目前最好的香蕉每公斤仅售0.4元。差一点的,每斤价格只能卖上3分钱。有的蕉农把成熟的香蕉喂猪,有的蕉农干脆让成熟的香蕉烂在蕉园里,这样可少赔收获后上市的工钱。当地蕉农纷纷打算来年改种其他作物。——2007年6月11日?中国财金网消息
A.市场需求量影响农产品种植规模 B.香蕉易腐烂无法远距离运输影响销售
C.把握产品需求信息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D.政策因素限制了香蕉的销售
“首钢搬迁曹妃甸工程”进展顺利,目前迁曹铁路已建成通车,围海造陆项目也已完成,一座现代化的资源节约型钢铁厂正在紧张施工中。结合图13完成23-24题。
23.曹妃甸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优势主要有
A.海陆交通便利 B.附近能源资源丰富
C.淡水资源充足 D.位于辽中南工业基地,市场广阔
24.“首钢搬迁曹妃甸工程”有利于
A.改善曹妃甸周围海域的生态环境 B.从根本上改变首都的城市职能
C.改善首都的大气环境 D.缓解首都用水紧张的矛盾
25.某地理兴趣小组对GIS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他们认为GIS最适用于
A.进行洪涝灾害的灾情分析与评估
B.划定距建筑工地50米的噪音影响范围
C.确定瘦西湖中的最佳观景台位置
D.规划交通高峰时间避开塞车的替代道路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如果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A”涂黑;如果你认为错误,则将“B”涂黑。如将“A”和“B”都涂黑或涂“C”、“D”代号均不得分(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26.我国的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
27.纽约、北京、巴黎等城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体现了经济的发达程度。
28.与传统通信方式相比,网络通信使人类的地域联系范围大为缩小。
29.GPS技术在自助旅游中可帮助旅游者快捷地寻找到目标。
30.两个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人口分布格局一定相同。
31.腹地条件是影响港口布局的重要社会经济因素。
32.区域空间范围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决定性因素。
33.付租能力的差异影响着城市功能区的分化。
34.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增加了农作物产量,同时也可能对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35.促进城市土地利用多核心结构的形成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扬州市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
高一地理(选修)
题号
1-25题
26-35题
36题
37题
38题
39题
40题
总分
积分人
核分人
得分
注意事项:
没有答题卡的考生请将第I卷答案填写在下列答题栏中;有答题卡的考生则无需填写答题栏,填写了也不作评分依据。
选择题答题栏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题 号
21
22
23
24
25
答 案
判断题答题栏
题 号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 案
第II卷(综合题 共40分)
三、综合题:请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5大题,第39、40题为选做题,共40分)。
得分
阅卷人
36.读“台湾省系列图”(图14),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据图中信息,简要说明台湾人口分布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2)⑤图中d曲线高峰值的形成因素是 。用直线将⑤图中a、b、c、d曲线与其代表的含义用线连接起来。
a 人口机械增长率
b 人口出生率
c 人口死亡率
d 人口总数
(3)2000年台湾人口应处于人口增长的 阶段。此阶段,台湾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 。
(4)由图示信息可判断,台湾能够向大陆大量供应的农产品有 、 等。
得分
阅卷人
37.德国是欧洲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德国的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德国河流众多,其中莱茵河纵贯南北。图15中工业区是世界著名的鲁尔区,这里也是世界著名的城市群。图16是“德国城市间客流量在100万人以上的客流图(1993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1分)
(1)按因地制宜的原则,图15中的农业区应主要发展_______________业,试评价其生产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至少答两点)
(2)钢铁工业曾经是鲁尔区最核心的工业部门。试分析鲁尔区发展钢铁生产的有利条件。(至少答两点)
(3)图16中客流量最大的城市是 城(填字母),并简析其原因。(至少答两点)
(4)从国土的南北方向与东西方向比较,客运量大的是 方向,试简析其主要原因。(至少答两点)
得分
阅卷人
38.学习地理掌握分析的方法很重要。请你分析下列材料,完成有关问题。(10分)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地区早期的工业发展是以制糖工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的工业发展十分迅速。1979—1990年,“珠三角”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挥政策优势和侨乡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等,建立了一大批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同时期,香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大量北移,“珠三角”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工业分布格局。1990年以后,随着“珠三角”工业实力不断增强,全国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大,其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另外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导致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也逐渐丧失。此时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珠三角”又一次抓住了机遇,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至2002年,“珠三角”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1/3,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现在,高新技术产业已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珠三角”的主导产业。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示意图(图17)
(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是一致的,但是不同的工业生产主导因素却存在着差异。结合材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在三个不同时期主要工业部门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什么?
①改革开放前:
②1979—1990年:
③1990年以后:
(2)从以上分析可知,“珠三角”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是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导致了工业区位选择的变化,请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出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的三方面表现:
① 对工业区位影响减弱;
② 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增强;
③ 对工业区位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3)从1985年到2005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很快,其过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至少答两点)
(4)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至少答两点)
注意:请在第39、40两大题中选做一题,两题都做者,只以第39题的答案计分。
得分
阅卷人
39.图18表示某城市1960年、2000年的城市用地情况。图中A 为低级住宅区;B为中级住宅区; C为高级住宅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A和C在区位上表现为 发展的特点,主要反映了 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C为高级住宅区的主要原因有
。
(2)D为该城市的 区,原因是 。
(3)图中已有的工业区日趋老化,很多厂房不能容纳新式机械,再加上该地还有不少环境问题,因此,政府建议把部分工厂迁往X地。假若你是政府部门官员,为了使市民相信在X地发展新兴工业较为有利,你会用哪些论据使市民接受?(至少答两点)
得分
阅卷人
40.读图19和图20,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写出A、B两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
A为 ;B为
(2)比较A、B两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在自然条件方面的相同点:(至少答两点)
在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不同点:(至少答两点)
(3)图中C为美国的 工业区,D为印度的班加罗尔。 C区的主导工业为 ;D城市主导工业为 。
扬州市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一地理(选修)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1.试题分选择题、判断题和综合题三类题型,请按参考答案及评价标准评分。在综合题中考生的答案与参考答案相近的,可酌情评分,但不得超过本题所分配的分数。
2.考生答案中,中国地名出现错别字一般不给分,以拼音表达,可给分;外国地名应以地图出版社的世界地图集为依据评分,若出现同音字可酌情给分。
一、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C
A
D
B
A
D
C
A
C
A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A
D
D
B
C
B
A
A
D
B
(二)双项选择题:全选对者得2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共10分。
题 号
21
22
23
24
25
答 案
BC
AC
AB
CD
AD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题 号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 案
B
B
B
A
B
A
B
A
A
A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5题,其中第39、40题为选做题,共40分。
36.共10分
(1)分布不平衡(或集中分布于西部沿海地区,或西多东少)(1分) 中东部为山地丘陵,西部主要为平原地形(2分)
(2)人口迁移(1分) a -----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 c-----人口死亡率
d -----人口机械增长率 (每线0.5分,共2分)
(3)低速增长(1分) 人口老龄化(或人口增长缓慢)(1分)
(4)水果、水产品、林木产品(共2分,每答对一点得1分,任答两点)
37.共11分
(1)乳畜(1分) 平原为主的地形;较为湿润的气候;水源充足;市场广阔;交通便利等。(共2分,每答对一点得1分,任答两点)
(2)煤炭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市场广阔;科技水平高等。(共2分,每答对一点得1分,任答两点)
(3)c(1分) c城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南北交通的中心;德国西部的经济中心;位于重要的工业区;交通运输方式多样等。(共2分,每答对一点得1分,任答两点)
(4)南北(1分) 中部多山地,人口城市主要集中于南北地区;南北部农业生产类型存在差异,农产品具有互补性,运输需求大;国土南北伸展;沿南北流向的莱茵河两岸城市密布等。(2分,每答对一点得1分,任答两点)
38.共10分
(1)改革开放前,主导区位因素是原料。
1979—1990年,主导区位因素是廉价劳动力。
1990年以后,主导因素为技术(或科技)。(共3分)
(2)原料、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影响减弱;
市场、劳动力素质、技术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增强;
政策环境、文化环境对工业区位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共3分)
(3)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数目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形成城市群或城市带。(共2分,答对一点得1分,任答两点)
(4)以平原为主的地形;暖湿的气候;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交通便利;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等。(共2分,答对一点得1分,任答两点)
39.共9分
(1)背向(1分) 社会(1分) 位于海滨,风景优美; 远离工业区和发电厂,环境质量好;有公路通过,交通方便;位于盛行风上风向等。(共2分,答对一点得1分,任答两点)
(2)商业区(中心商务区)(1分) 位于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高,有最大消费人群(2分)
(3)老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用地紧张,地价较高;X地有新建公路,交通便利;接近新区,有较丰富的劳动力;环境清洁等。(共2分,答对一点得1分,任答两点)
40.共9分
(1)商品谷物农业(1分) 水稻种植业(1分)
(2)相同点:①平原地势平坦;②土壤肥沃;③水源充足。(共2分,答对一点得1分,任答两点)
不同点:①A地区地广人稀,B地区人多地少;②A地区科技水平高,B地区科技水平较低;③A地区社会协作条件好,B地区社会协作条件较弱。(共2分,答对一点得1分,任答两点)
(3)东北部(五大湖)(1分) 重工业(钢铁、机械、煤炭等)(1分) 电子工业(计算机软件产业、信息产业)(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