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单元试卷(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单元试卷(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26 08:26:23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 古代埃及                   
1.绘制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对下列年代尺中A处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尼罗河下游出现若干个小国家
B.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
C.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D.古埃及被波斯帝国所灭
2.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在尼罗河畔
B.古埃及人都饮用尼罗河水
C.尼罗河是古埃及人挖掘出来的
D.尼罗河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3.他在巴勒斯坦、叙利亚和努比亚一共组织了16场战役,他对待战俘的态度也是人道的。他在执政期间建立了帝国的和平,并将帝国的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与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他创造了一个空前繁荣的埃及。“他”指的是(  )
A.图特摩斯三世 B.胡夫
C.成吉思汗 D.汉谟拉比
4.古埃及人根据对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总结出来的,将一年分为 12 个月,每月 30 天,岁末加上 5 天宗教节日,共计365天的历法被称为(  )
A.夏历 B.农历
C.太阳历 D.二十四节气
5.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这一历史现象主要反映了(  )
A.埃及建筑技术日趋落后
B.埃及经济日益凋敝
C.王权逐渐衰落
D.埃及厉行节俭之风
6.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让我们一起对古埃及的历史进行探究吧。
【诗歌蕴藏文明】
材料一 尼罗河啊,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川流不息。你灌溉土地,养活了埃及。你献出小麦,使众神欣喜。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1)材料一中,古埃及人为什么如此赞美尼罗河?
【文字见证历史】
材料二 如图
(2)右图是古埃及人创造的哪一种文字?它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它的发现有何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筑体现文明】
材料三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金字塔的评价是:“古埃及王国首都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墓地古迹,包括石冢、装饰华丽的墓室、庙宇和金字塔。这处遗址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我们还特别注意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金字塔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依据是:“金字塔是表现人类创造力的经典之作,是呈现已经消失的古代文明的稀有证据,是展现人类重要历史阶段建筑景观和承载人类智慧的卓越典范。”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世界遗产委员会将金字塔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原因。
(4)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历史主题是什么?
教师详解详析
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根据古埃及历史发展演变分析作答。图中A处时间为公元前3100年左右,此时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故选B项。
2.D 3.A 4.C 5.C
6.(1)尼罗河不仅给古埃及人带来生存必需的淡水,而且它的定期泛滥也带来肥沃的泥土,为埃及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象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它的发现为人类认识古埃及文明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金字塔是古代奇迹中幸存的实体,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承载着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历史,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4)古埃及文明探寻。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1.古代西亚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两河流域实现初步统一是在(  )
A.约公元前3500年
B.约公元前24世纪
C.古巴比伦王国时期
D.大约在公元前18世纪
2.有一种古老的文字,它有以下特点:由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创造,主要书写材料是黏土做成的泥版,其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这种文字最有可能是(  )
A.象形文字
B.甲骨文
C.楔形文字
D.字母文字
3.某班兴趣小组为汉谟拉比雕像选配了以下“解说词”,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他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
B.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C.他实行城邦民主制度
D.他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4.古巴比伦王国是一个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法典》将古巴比伦分为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其中不包括(  )
A.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B.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C.拥有公民权的奴隶
D.无公民权的奴隶
5.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其中男性家长享有的特权主要体现在(  )
①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
②奴隶可以不承认男性家长为自己的主人
③欠债时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
④妻子儿女可以起诉男性家长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图B
材料二 黑色石柱上刻印的条文:
第六条 自由民窃取神或宫廷之财产者应处死,而收受其赃物者亦处死刑。
第七条 自由民从自由民之子或自由民之奴手中买得或为之保管银或金、奴隶、女奴、牛、羊、驴,不论任何物,而无证人及契约者,是为窃贼,应处死。
第一九九条 倘彼损毁自由民之奴隶之眼,或折断自由民之奴隶之骨,则赔偿其买价之一半。
(1)材料一中图A、图B分别是哪一古老文明的什么文字?
(2)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什么法律文献?该法律文献第六条、第七条有什么共同之处? 从该法律文献第七条、第一九九条的内容可知奴隶的地位如何?
(3)结合上述材料,你对这部法律文献有何认识?
教师详解详析
1.B 2.C
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古巴比伦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农耕文明发达,不是城邦国家,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没有推行民主政治。
4.C 5.A
6.(1)图A:古埃及文明的象形文字。图B:两河流域文明的楔形文字。
(2)《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奴隶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
(3)《汉谟拉比法典》是统治阶级严格保护私有财产、社会等级制、奴隶制等意志的体现;但是该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意思相近即可)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1.印度的远古文明于1922年才被发现。由于它的遗址最先在印度的哈拉帕地区发掘出来,所以它通常被称为“哈拉帕文化”。这里“哈拉帕遗址”所处的年代是(  )
A.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B.大约为公元前25世纪—前20世纪
C.公元前1500年左右
D.约公元前324—前187年
2.公元前1500年左右,从中亚南下侵入印度,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新的国家的是(  )
A.波斯人 B.苏美尔人
C.雅利安人 D.古埃及人
3.下列对孔雀王朝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它是古代印度文明的衰败时期
B.它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C.它统治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D.它统治时期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
4.古代印度有一户人家,有自己的住房,在城市开了一家店,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户人家所属的等级是(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5.下面示意图描述的是(  )
A.佛教传播的路线 B.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
C.伊斯兰教传播的路线 D.马可·波罗来华的路线
6.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巴比伦王国的共同点有(  )
①都处在大河流域,灌溉农业发达 
②都建立了专制王权,维护国王、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③都制定了完备的成文法典 
④都形成了严格的种姓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印度种姓制度让年轻情侣惨死”的报道中称:印度一对来自不同种姓的年轻情侣被村里人吊死。其中男子属于地位较高的婆罗门种姓,而女子属于较低的种姓。
材料三 印度政府在21世纪初曾提出一项计划,宣布政府将向那些与低种姓人通婚的高种姓人颁发5万卢比的“奖金”。这一计划旨在消除种姓歧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用图表的方式写出种姓制度四个等级的名称及从事的不同职业。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四个等级之间有着怎样的严格规定。
(3)结合三则材料,请你谈谈今天印度政府为什么要消除种姓制度,并请你提出一条消除种姓制度影响的建议。
教师详解详析
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2.C 3.A 4.C 5.A 6.C 
7.(1)
名称
从事职业
婆罗门
掌管祭祀
刹帝利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吠舍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首陀罗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
(2)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3)种姓等级界限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严重地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树立平等意识;国家制定有利于消除种姓制度的政策措施等。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约从公元前36世纪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古埃及初步实现统一是在(  )
A.约公元前3500年 B.公元前3100年左右
C.约公元前2500年 D.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
2.文字对一种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古埃及文明因外部的攻击而衰亡,记载古埃及历史的文字工具的识读方法失传,致使古埃及文明一度湮没无闻。这里提到的记载古埃及历史的文字指的是(  )
A.象形文字 B.甲骨文
C.楔形文字 D.字母文字
3.下列属于古埃及文明的标志性建筑是(  )
    A          B
    C         D
4. 在古代埃及,大臣见国王时,要匍匐在地上,吻国王脚下的土地。国王发起怒来,还经常亲自用王杖责打大臣。这主要反映了(  )
A.古代埃及推行种姓制度
B.埃及法老具有无上的权威
C.古代埃及吏治严酷
D.王权逐渐衰落
5.下面是九年级某班同学制作的关于古埃及文明的历史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错误,该处是(  )
A.出现时间 B.著名人物 C.文明代表 D.文明类型
6.下列关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两河流域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B.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C.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D.第八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7.他在当政期间努力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经济,直接掌握军队,并最终统一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王国。这里的“他”指的是(  )
A.汉谟拉比
B.胡夫
C.图特摩斯三世
D.阿育王
8.下列对《汉谟拉比法典》内容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古巴比伦的自由民都拥有公民权
B.有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一样高
C.男子欠债时可以将妻子儿女送去抵债
D.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可以不受处罚
9.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曾制定了一部成文法典,其主要目的是(  )
A.保障公民利益 B.发展社会经济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健全民主制度
10.下列对印度等级制度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等级之间界限森严
B.低等级的人不允许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
C.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D.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1.于公元前6世纪创立佛教的是(  )
A.乔达摩·悉达多 B.耶稣 C.真主安拉 D.亚当
12.佛教教义中含有反对婆罗门特权的内容是(  )
A.“忍耐顺从” B.消除欲望
C.“众生平等” D.不反对奴隶制度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读图,回答问题。(20分)

图A 古代埃及示意图

图B          图C
(1)结合图A概述古代埃及的地理地貌状况。其经济发展有何特点?(6分)
(2)图B反映了哪一建筑?该建筑有何历史意义?(6分)
(3)结合图B建筑的修建,概述古代埃及的政治特征。(4分)
(4)图C反映了古埃及人发明的什么文字?19世纪该文字被识读有何意义?(4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泥版书信       汉谟拉比雕像
材料三 法典把奴隶与金、银、牛、羊等财产相提并论,允许主人买卖或转让。法典规定拐走他人的奴隶或隐藏逃奴者处死……挖出奴隶眼睛或是打断奴隶骨头的人要赔偿奴隶价格的一半……
(1)材料一中泥版书信是由什么文字写成的?该文字是谁发明的?(4分)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回答,汉谟拉比有何历史功绩?(6分)
(3)材料三内容出自哪部法典?该法典有何地位?(4分)
(4)从材料三看,该法典是一部什么性质的法典?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该法典有何积极意义?(6分)
15.古代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首陀罗的生活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图中古代印度首陀罗的地位可能得到改变吗?为什么?(4分)
(2)在古印度种姓制度下,国王属于哪一种姓?谈谈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影响。(4分)
材料二 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事实上印度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的形象。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很不满。
(3)根据所学知识说说佛教诞生的基本情况。(4分)
教师详解详析
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
2.A 3.B 4.B 5.B 6.D 7.A 8.C
9.C 10.D 11.A 12.C
13.(1)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盛行农耕经济。
(2)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法老作 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4)象形文字。为古埃及研究开启了一个新纪元。
14.(1)楔形文字。苏美尔人。
(2)汉谟拉比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他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经济,大兴水利,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巩固了统一。(类似亦可)
(3)《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4)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贵族的恣意妄为,缓和了社会矛盾。
15.(1)不可能。因为在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
(2)刹帝利。固化了社会的不平等状态,严重束缚了印度社会的发展。
(3)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他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