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6.散步
莫怀戚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朗读,整体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训练语气、节奏的技巧。
2.多角度理解课文的主旨。
一、赏析对称句子的好处:默读课文,与《秋天的怀念》比较,尝试用3-4个关键词概括两篇课文中作者不同的感情基调。
二。体会并学会融情于景的写法。
1.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2个写景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赏析你所找到的句子。预习检测:小对子讨论交流
一、《秋天的怀念》:沉痛、感伤、悲慨、压抑
《散步》:清新、明朗、愉悦、亲切、舒缓、从容
二、例:“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油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点染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还展示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和幸福心情。预习检测参考答案:
互助组讨论:
小组长主持,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1)作者笔下几处写景的文段有什么作用?
(2)你从文段中读出了怎样的感情?研讨与预展
参考答案:
作用:融情于景。例如其中一段:“这初春的田野……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研讨与预展展示主题一:
诵读感知
建议:
1.小组范读课文,力求读出情感,注意朗读的语气节奏,把握文中人物的语气语调。
2.组内合理分工,可以分角色朗读、画外音朗读。
3.谈朗读感受,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
小组展示:展示主题二:
板书比拼
建议:
1.多角度理解课文主旨,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现出来。
2.结合白板展示,并说明理由。
3.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讲解,充分调动全组人员参与解说。
小组展示:第一课时
一、略
二、选D。这是一组考"重复哕嗦"的题。A项"生灵"即"百姓、人民"的意思,和"人民"重复。B项"拙见"意为"谦词,自己的见解",和"我的"重复。C项"堪忧"意为"令人担忧",和"令人"重复。
三、从字面上,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经不起摔跤,非稳当不可。从深层理解来说,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它暗示着中年人承受着的扶老携幼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使命感。“慢慢地”、“稳稳地”行走,可以看出中年人照顾一家老小·肩负家庭责任时的小心、稳重;“整个世界”的感受,表现了人到中年的心情:亲人的平安、健康、快乐,就是最大的心愿。
第一课时达标训练答案:四、
1.示例:说明孩子对父母关心得太少。(言之有理即可)
2.示例:感觉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言之有理即可)
3.示例:爸爸(或妈妈):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为辛勤的您送上最诚挚的祝福:生日快乐!第一课时达标训练答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品味对称句子的好处。
2.学习融情于景的写法。 物
预习检测:小对子讨论交流
一、赏析对称句子的好处
1.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2处运用了对称写法的句子(对称句)。
2.想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二、体会并学会融情于景的写法。
1.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2个写景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赏析你所找到的句子。
预习检测参考答案:一、例: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哦
“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这些对称的语句,把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对举着说,从语义表达上看,增加了思想内涵的张力,引人注意,耐人寻味;从语言美感上看,句式整齐,富有对称之美,两句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预习检测参考答案:二、
例:
“这南方的田野呀!……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融情于景,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和生机,表现出作者一家人一起散步的美好幸福与愉悦心情。互助组讨论:
小组长主持,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作者笔下几处写景的文段有什么作用,你从文段中读出了怎样的感情?研讨与预展互助组讨论:
小组长主持,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作者笔下几处写景的文段有什么作用,你从文段中读出了怎样的感情?研讨与预展展示主题:
读文赏情
进一步感知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边读边赏,展示出景中的情。
建议:
1.可带领大家读几处叙事中穿插写景的文段。
2.可进行组内分工朗读,朗读与赏析结合展示。
3.要带领大家感受作者的情感。
4.可挑选小组PK等形式展示。小组展示(1)表现三代人之间的和谐、融洽、血肉交融的关系。
(2)中年人 表现亲情 孝敬长辈 牺牲 细节
(3)略第一课时达标训练答案:课件31张PPT。课前问卷调查:1、你家里几口人?和老人(父母的父母)一起住吗?(是,请看2题;不是,请看3题)
2、你经常陪老人一起散步吗?(经常,请看4题;不经常请看5题)
3、你经常和父母一起去看老人吗?(经常,请看2题;不经常请看5题)
4、你们的散步的感觉是愉快多,还是没意思多?(愉快多,A;没意思多,B)
5、你认为陪老人一起散步,走动走动,是一件有趣又有意义的事情吗?(是,C;不是,D)A、你真是一个孝顺又体贴的小孩啊!
B、你经常不情愿地被“叫”去散步。你还需要努力,慢慢体会“散步”的乐趣。
C、你好像很忙的样子,有时间要“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哦。
D、你既没时间,又不情愿陪老人,你马上就快“无药可救”了!“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
——英国哲学家 培根6.《散步》
第一课时
莫怀戚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训练语气、节奏的技巧。
2.熟读课文,运用圈点勾画法,学会赏析景物。 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笔名:周平安、章大明。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作者介绍:自研自探: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随堂笔记1、2题。对子交流:1.对子间讨论并相互批改随堂笔记1.
2.对子间相互交流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和原因。读一读嫩芽 霎时 拆散 委屈
分歧 熬过 水波粼粼nèn shà chāi qū qí áo lín 信服:
分歧:
各得其所:
委屈:
相信并佩服。(意见、思想)不一致,有差别。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
安顿。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这里指使儿子受到委屈。释词: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作用:
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
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
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
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好结局。随堂笔记1:1、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以下内容:1.散步的时间、地点、人物:
初春 田野 我、母亲、妻子、儿子
2.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3、谁来解决的分歧?如何解决的?为什么这么解决?
“我”,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4、最终如何选择的?
母亲改变主意,走小路。一家人在田野里温馨地散步 通读课文,体会各个人物形象,说说在“我”、妻子、母亲、儿子四个人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我”母亲儿子妻子孝顺、沉稳和蔼慈爱、
善解人意聪明、活泼、
乖巧贤惠、温柔随堂笔记2:(孝顺爱幼) 这是一个由三代人组成的四口之家,在这个家庭中, 长爱幼,幼尊长,一家人和睦相处,相亲相爱,相互理解谦让,温馨和谐,幸福美满,充满浓浓的亲情。母亲儿子小路 分歧 我听从听从 妻子(慈祥和蔼)(聪明乖巧)(温柔贤惠)大路讨论:
小组长主持循环交流以下内容:
1.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2.这些景物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预展:
以表格的形式展示你们所找到的景物及景物的作用。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展示主题一:
角色扮演
任务:
通过角色扮演来再现当时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情景。
展示建议:
1. 小组成员之间要分工合作,选好角色,进行排练。
2. 角色扮演时要全身心投入情境中,力求能够表现人物特点。展示主题二:
板书比拼
任务:
以表格的形式展示你们所找到的景物及景物的作用。
展示建议:
1.小组内合理分工,要有主持人。
2.展示要包括导入语、过渡语、总结语,过度衔接要顺畅。
3.要求展示快静齐,有秩序。小组展示:随堂笔记3: (2)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呢?第4段:第7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菜花、桑树、鱼塘第4段:(1)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了熬过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第7段:烘托了散步的温馨和快乐6.《散步》
第二课时
莫怀戚学习目标:1.品味语言,了解对称句。
2.探究文章丰富的思想内涵,学会尊老爱幼、珍惜亲情。自研自探:1.文中多处地方都有对称句和大词小用的句子,请你在文中标注出来。
2.试着找出让你感触最深的句子,在旁批注你的感受。对子交流:1.对子间相互分享自己所找的对称句和它的好处。
2.对子间互相分享自己所找到的语句和感受。随堂笔记1:文中对称的句子有:
1.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大词小用:
这篇短文在用词上有个较突出的特点即大词小用,小题大做。试从文中找出相关例句,分析这样用有什么独特的作用?
①? 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
②? 在面对“分歧”说,“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③? 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
④? 结尾“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作者写小事用大词,其用意就在于向读者透露《散步》一文的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是以小见大的写法。返回作用: 《散步》语言平易朴实,然而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如同橄榄一般,越嚼越有滋味。
情趣盎然,充满生活情趣。
含义丰富而深刻
意在言外,融情入景。
随堂笔记3:语言特色:讨论:
小组长主持循环交流以下内容:
1.组员依次发言,每个人尝试用一段简洁的话来概括文章的思想感情。
2.组长作好记录,每组至少找到3种思想感情。
预展:
结合组内成员的答案,将所讨论到的思想情感写在白板上。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展示主题:
多角度解读作品思想内涵
任务:
结合组内成员的答案,将所讨论到的思想情感写在白板上。
展示建议:
1.白板要用图案进行美化,书写要工整。
2.小组内合理分工,要有主持人。
3.展示要包括导入语、过渡语、总结语,过度衔接要顺畅。
4.要求展示快静齐,有秩序。
5.展示过程中,与班级形成良好互动,提醒同学们做好笔记。主旨:1.本文营造了一家人互敬互爱、互相谦让的和谐氛围。
2.本文赞美了儿女对父母孝心的可贵,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3.本文表现了中年人在家庭中的特殊身份和担当。
4.本文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
5.本文蕴含着“人生无处不在选择”的感悟。随堂笔记4:拓展延伸 体验亲情 请把你经历过的亲情故事与大家一起分享吧,让我们一起体验亲情。
同学们,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