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4.古代诗歌四首 次北固山下 古诗文意境深远、内容丰富 ,她象一条渊源流长的河需我们去探索、去寻源、去品味。
今天就让我们架起轻舟,荡起双桨,穿过岁月的河流,共同去探索、品味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看诗中通过怎样的情景画面来触动我们心扉,激起我们的情感涟漪。 次北固山下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成熟于中晚唐时期。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
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首联)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提示:次,停泊的意思。这表明北固山不过是诗人长途旅行中一个行经地 ,到北固山后他还要到别处去;此时正值岁末,人们大都回家团聚,而他依然在外奔波。
解题:“次北固山下”1、下面请大家自由读 , 结合注释,带着作者创作情境,再读课文 ,(自学、质疑、小组合作、问师)阅读时圈出质疑的地方,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注:客路、青山、风正、残夜、旧年、乡书等词的理解。
2、哪些景物触发了作者的思绪?这些景物传达了怎样的情感?3、带着情境理解,自由背诵这首诗。小组展示背诵。1、赏析语句 : 运用(赏析角度+描写内容+作用 表现主旨情感或人物心情、人物特点)句式赏析 。(小组合作探究)
赏析角度:可从修辞手法、景物描写、词语运用、
炼字、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赏析语句。
2、体会古诗用词之美。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路、行舟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阔:体现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
悬: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写出了风顺、风和的情景。
以小景传大景之神。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形容景物绝妙千古。这两句炼字炼句极见功夫。
“日”和“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加以强调,并用 “生” 和 “入”字使之拟人化,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形象的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蕴含着自然理趣。海日驱走残夜,江春闯入旧年,赶走严冬,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尾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鸿雁传书”的典故:鸿雁是大型候鸟, 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又名“飞鸽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在这里,诗人为什么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由于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居他乡,久不得归, 心中十分惆怅 。 正好此时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 , 于是诗人触景生情, 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给他传递家书了。这是多么无奈的希望啊, 是多么惆怅的希望啊 。 在此 ,诗人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思乡之情得到了最好的升华。创作活动 :想象画面、描写情景、体味诗情。 请同学们,运用丰富想象力,用生动传神的语言来描绘本诗情景画面。相互交流后请各组代表依次展示自己的创作。
方法:1、为诗中描述的景物或人添上修饰语,可用一些修辞手法,使语句更加生动。比如:描写景的,如客路、青山、潮水等都可以扩充。
2、可结合诗句合理想象,使句子内容充实。
3、可加入人物活动如其行为、心理。
4、可增添对人物及其行为的评价或情感。品读欣赏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奠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月残,连夜行舟的。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品读欣赏 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情。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品读欣赏诗歌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小结:言事点题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船上所见景色既写景又点
明时令运用典故直
抒思乡之情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 “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春”一语作铺垫。名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海日生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寒。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江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开阔了。“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的样子。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写景极为传神。2“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
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
④“生”与“人”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⑤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2.“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
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两岸阔(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3.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思念故乡) 4.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视野也因此开阔,顺风前进,白帆高高悬挂。5.本诗中景物描写精彩,达到一字传神的水平。颈联中的“阔”字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①表现出江水荡漾,春潮涌动,江水几与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淼。②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融化,春意已浓的景象。6.颈联历来受到人们的好评,请自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①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的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②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象征进行强调,“生”和“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自然事物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③海日孕育在残夜之中,并将驱走黑暗;江春已潜入寒冬未尽的旧年,将赶走严冬。时序的交替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自然的规律不可阻挡。 7.颈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既描绘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出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8.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写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入旧年”的句子;
回答中能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 思乡诗句积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拓展迁移 接下来让我们欣赏著名歌唱家费翔用他那沧桑的嗓音和声情并茂的唱法,为我们演绎创作的这首同样蕴含漂泊、羁旅、思乡之情的歌曲,体味其人、景、情的艺术魅力。
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这首古诗,我们可以总结阅读古诗从文字情景画面入手,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带到阅读活动中去感受诗的意境,然后运用联想想象丰富诗的内容,所以我们也是诗歌的创造者。中国的文化瑰宝古诗词源远流长,希望同学们用心采撷,成为审美的发现者和创造者。感谢同学们的倾情配合!再见! 作 业
1、背诵两首诗;
2、开展读书活动:独立阅读《朝读经典》1-2首诗词,写读书笔记或再次创作,下周课堂上展示个人诵读及感悟成果。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