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学案
第三章 光和眼睛
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要 点 讲 解
要点 放大镜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 放大镜
(1)放大镜实质是凸透镜,是根据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的原理来工作的。
(2)使用放大镜时,物距要小于焦距。
2. 放大镜成像特点
(1)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在透镜的同侧;
(3)放大镜离物体越近所成的像越小,放大镜离物体越远所成的像越大。
(4)放大镜只能改变物体成像的大小,不能改变物体成像的形状。
经典例题 甲同学拿着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看离他1.5m远处的乙同学,乙同学却通过放大镜看到了甲同学眼睛成正立放大的、清晰的虚像。如图所示,则放大镜与甲同学的距离( )
A.小于10cm B.大于10cm小于20cm
C.大于20cm D.等于10cm
解析: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以u答案:A
当 堂 检 测
1. 以下物品中没有应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是( )
A. 穿衣镜 B. 投影仪 C. 照相机 D. 放大镜
2. 夏天的早晨,树叶上常常会有一些露珠,透过露珠看树叶,叶脉会变大,而且更清晰,这是因为露珠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这种情形下,叶脉应位于“放大镜”的( )
A. 焦距以内 B. 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 二倍焦距处 D. 二倍焦距以外
3. 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更清晰的像,应( )
A. 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 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C. 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D. 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4. 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盒盖上的凸透镜打碎了。为了修好观察盒,老师分别给他提供了焦距为4cm、8cm、10cm和12cm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 )
A. 焦距为4cm的凸透镜 B. 焦距为8cm的凸透镜
C. 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D. 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
5. 小王同学是一个集邮爱好者,他在用焦距较小的放大镜观察一枚邮票时,在不移动邮票的情况下,想让观察到的像更大一些,同时要保证观察到的像仍是清晰的,则他可以( )
A. 将放大镜向靠近邮票的方向移动较小的距离,眼睛向远离邮票的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
B. 将放大镜向靠近邮票的方向移动较小的距离,眼睛向靠近邮票的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
C. 将放大镜向远离邮票的方向移动较小的距离,眼睛处于适当的位置
D. 将放大镜向远离邮票的方向移动较大的距离,眼睛处于任意位置
6. 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 ,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 像。
第6题 第7题
7.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从侧面透过球形玻璃缸欣赏水中游动的鱼,发现鱼变大了,则这个像是鱼的 (选填“实”或“虚”)像,玻璃缸相当于 。
8. 如图所示为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 (选填“正着”或“倒着”)插入架上。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
第8题 第9题
9. 如图所示,在鉴定文物时,考古学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是 、 的虚像。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要想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稍微 些。
当堂检测参考答案
1. A 2. A 3. A 4. D 5. C
6. 放大镜 虚
7. 虚 放大镜
8. 倒着 放大 实
9. 正立 放大 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