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的一天》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及分析
《小明的一天》的主要内容是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和半时,要求学生认识钟面,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材先让学生认识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以整时为例,让学生认识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然后以半时为例,让学生认识分针指向6,时针经过几就是几时半。由于时间和时刻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实际的情境中学习。
二、学情分析
在课前的了解中,我发现孩子们对钟表都有一定的认识,有好多孩子都戴着手表。有的是有分针和时针的,也有的是电子表。虽然一部分学生不能迅速准确地看时间,但都了解钟面内容,认识整时。因此,本节课除了让学生用自己的已有经验来理解知识外,主要学习任务定位在:1. 贴近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 重视动手操作,在主动探究中获取新知识。
三、设计思想
一年级的学生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所以根据他们的特点,抓住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采用谜语激趣的教学方法。并设计了色彩丰富的教学课件,可牢牢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在钟表乐园中不知不觉的认识钟表。同时,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猜一猜、说一说、认一认、拨一拨、我说你拨等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去感受、体验,通过自己的体验去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四、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能认识整时和半时,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2.通过说一说、认一认、拨一拨、我说你拨等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
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让学生体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对整时和半时钟面的观察,发展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
五、重点难点
1. 能准确的认识整时时刻和半时时刻。
2. 能准确的区分整时时刻和半时时刻。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一年级的学生知识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基础上进行学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学中将动手操作和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起来,也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的培养。
??? 因此,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思上,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将动手操作与学习新知结合起来。采用情景教学法,小组活动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用不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和形成学生的能力。
在教学中还应注意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尝试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钟。
2.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可以拨的学具钟。
八、课时建议
本节课建议1课时。
九、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想
创设情境, 初识钟表 1. 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请大家一起来猜一个谜语,好吗?什么东西,会跑没有腿,会想没有嘴。它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猜猜看,它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猜答案。 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引出本课要学习的钟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今天还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小明,他和大家一样,也上一年级了。大家想不想知道,他的一天是怎样渡过的呢? 学生回答。 以介绍朋友的方式引出小明的一天,揭示主题。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1.大家都在哪些地方见过钟呢。你能说一说钟面上都有什么呢?出示学具,观察钟面。 1.钟面上有12个数字。 通过观察到的12个数字,让学生明白钟表上的数字是有序排列的。
2.钟面上有两根针。 引出分针和时针,同时明确分针和时针的走向。
2.早上,闹钟叫醒了小明。大家知道他是在几时起床的吗?(课件出示) 3.现在小明在做什么呢?你能看出是几时吗?依次出示8时、9时半、12时、4时、晚8时 4.观察黑板上的板书,你发现的什么? 学生观察,说出钟面的时间。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概括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分针指向6,时针经过几就是几时半。
5.师生互动,我拨你说。 6.小组活动,我说你拨。 1.学生快速反应,说出时间。 2.学生之间相互拨一拨,说一说。 巩固所学新知识,加深印象。
应用新知, 解决问题 1.认一认。让学生独立说一说第93页“练一练”第1题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间干什么。 2.连一连。 3.选着大约时间,连一连。 学生独立观察、完成,再说一说。 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对新知的一个回顾。
四、作业 用喜欢的记录方式给自己制定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表。 学生课下独立完成。 评析作业的设置,给了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既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在老师带领下,总结所学知识。 总结知识,进一步巩固所学。
十、板书设计
小明的一天
写作:7:00 8:00 12:00 4:00
读作:七时 八时 十二时 四时
写作:9:30 8:30
读作:九时半 八时半
十一、评价设计
小学一年级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形成继续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表扬和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积极、具体、有效的评价。本节课采用的评价手段有:
1.对认一认,说一说进行针对性评价,以鼓励性语言为主。
2.我说你拨,采用分组竞赛方式,用笑脸贴纸评价,培养团队精神。
十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利用学具和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突破重难点。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方式巩固新知,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美中不足的地方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没有成为课堂的主体,自始至终都是老师处于主体地位,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另外,有些学生的表达能力还不够强,有些发言声音小,有些根本不敢表现,一直看别人说。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