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
quē diǎn suǒ wèi lǎng sòng
( ) ( ) ( )
2.填空
(1)朱熹是____朝人,世尊称________。他说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曾国藩是________朝人,号伯涵,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3. 补充成语
悬梁( )( ) 废( )忘( )
( )( )偷光 专心( )( )
4. 翻译下面对句子。
(1)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2)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
二、课内阅读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2. 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什么的重要性?为什么?(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
3. 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三、课外阅读
名人读书法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适合怎样的读书法,还是应该因人而异的。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因为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么无论过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弄明白了。”而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总”,就是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的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
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的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文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同时读五六本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 )在一天之内,( )不见得对同一本书怀有一样的热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其效果肯定要比“感
情专一”地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要好得多。
当然,即使哪种读书法,对每个读书人来说,它也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万不可被某种方法左右,尤其忌讳死读书、读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爱因斯坦总结的读书法是( )
A.重点读书法 B.跳读法
C.“乐趣”读书法 D.“总分合”三步读书法
2.“脚踏多条船”在文中指( )
A.一个人同时读五六本书。 B.一双脚踏着多条船。
C.几个人同时读一本书。 D.一本书需要读好几天。
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告诫我们( )
A.要全部相信书。 B.要把书读活。
C.全部相信书,像读无字书。 D.不能全部相信书本上的知识,书上的错字很多。
4.你喜欢哪种读书方法?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缺点 所谓 朗读
2. (1)宋 朱子 心到 眼到 口到
(2)清
3. 刺股 寝食
凿 壁 致志
4.(1)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哪有不到的呢
(2)有志气的人一定不甘心处于下层社会;有远见卓识的人则知道学无止境,不会因为有一点收获而满足。
二、课内阅读
1.心(思想)不在这里,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思想)、眼睛不集中专一,只是随随便便诵读,一定不能记住,即使(暂时)记住了,也不可能记忆长久。
2.作者强调了“心到”的重要,这是因为“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3.读书要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和“口到”。
三、课外阅读
1.D
2.A
3.B
4. 示例:我喜欢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因为这样更有利于我在了解全书的情况下合理地根据自己的需要抓住重点、要点去读,从而在满足需要的同时节约更多的时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