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新教材鲁科物理必修一练习:第2章 章末过关检测(二)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 新教材鲁科物理必修一练习:第2章 章末过关检测(二)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0-25 12:2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章末过关检测(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无关
B.伽利略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C.牛顿管实验说明没有空气阻力时,铁块和羽毛下落快慢相同
D.石头下落比树叶快,是因为树叶受到空气阻力,而石头没有受到空气阻力
解析:选C.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越重,下落越快,而伽利略认为物体下落快慢与物重无关,通过牛顿管实验证明,无空气阻力时,铁块与羽毛下落快慢相同,在实际中虽然石头下落比树叶下落快,但石头仍受阻力,只不过其阻力相对其重力较小.故C正确,A、B、D错误.
2.若某质点沿直线运动的位置坐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s=2+t+2t2,则可知(   )
A.质点前2 s的位移为12 m
B.质点的初速度为2 m/s
C.质点在2 s末的速度为9 m/s
D.质点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
解析:选C.对比公式s=s0+v0t+at2可得质点的初位置为s0=2 m,v0=1 m/s,a=4 m/s2,质点前2 s的位移为s=(1×2+2×22)m=10 m,A、B错误;质点在2 s末的速度为v=(1+2×4) m/s=9 m/s,C正确;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错误.
3.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 s后停止,若在第1 s内的位移是14 m,则最后1 s内的位移是(   )
A.3.5 m          B.2 m
C.1 m D.0
解析:选B.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可以把这个过程看成逆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所以由=得,所求位移 s1=2 m.故B正确.
4.一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质点在t=0 时位于x=5 m处,开始沿x轴正向运动.当t=8 s时,质点在x轴上的位置为(   )
A.x=3 m B.x=8 m
C.x=9 m D.x=14 m
解析:选B.v-t图像与t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即位移为x1-x2=3 m,由于初始坐标是5 m,所以t=8 s时质点在x轴上的位置为x=3 m+5 m=8 m,故正确答案为B.
5.(2019·云南红河州高一检测)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用了10 s的时间通过一座长120 m的桥,过桥后汽车的速度为16 m/s,汽车自身长度忽略不计,则(  )
A.汽车的加速度为1.6 m/s2
B.汽车过桥头时的速度为12 m/s
C.汽车从出发到过完桥所用时间为16 s
D.汽车从出发点到桥头的距离为40 m
解析:选D.车通过桥的平均速度== m/s=12 m/s,又=,v=16 m/s,故上桥头的速度v0=8 m/s,车的加速度a== m/s2=0.8 m/s2,故A、B错误;汽车从出发到过完桥所用时间为t== s=20 s,故C错误;从出发点到桥头的距离s== m=40 m,故D正确.
6.(2019·安庆高一检测)一质点在连续的6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一个2 s内位移为12 m,最后一个2 s内位移为36 m,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3 m/s2
B.质点在第2个2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18 m/s
C.质点第2 s末的速度大小是12 m/s
D.质点在第1 s内的位移大小是6 m
解析:选A.设第一个2 s内的位移为s1,第三个2 s内,即最后1个2 s内的位移为s3,根据s3-s1=2aT2得加速度a=3 m/s2,故A正确;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差为定值即s3-s2=s2-s1,解得:s2=24 m,所以质点在第2个2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m/s=12 m/s,故B错误;第1 s末的速度等于第一个2 s内的平均速度,则v1=6 m/s,则第2 s末速度为v=v1+at=(6+3×1) m/s=9 m/s,故C错误;将第1 s内反向看为匀减速运动,则有:s=v1t-at2=(6×1-×3×12) m=4.5 m,故D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7.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经过M、N两点的速度分别为v和3v,经历的时间为t,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经过MN中点时的速度为2v
B.物体在时间t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为2v
C.物体经过任意时间t,速度的增量均为2v
D.物体在后时间所通过的距离比前时间所通过的距离大
解析:选BC.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中点的速度v==v,故A错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v==2v,故B正确;由题可知,物体在t时间内的速度的增加量是2v,由于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在经过任意时间t,速度的增量均为2v,故C正确;物体在时间t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为2v,则物体在后时间所通过的距离比前时间所通过的距离大Δx=×-×=,故D错误.
8.(2019·迪庆州香格里拉一中高一检测)如图所示,是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示意图,频闪仪每隔0.04 s 闪光一次,截取照片中的一段,将第一个球位置记为坐标原点O,图中数字是与第一个小球之间的距离,单位是cm,如果要通过这幅照片测量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利用h=gt2,计算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B.利用Δs=gt2,然后求平均值计算出重力加速度
C.利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求出各点的速度,然后利用速度-时间图像求重力加速度
D.先求出小球在两个不同位置的速度,然后利用a=求重力加速度
解析:选BCD.公式h=gt2,说明它们均已做自由落体运动,从而由这些公式,即可求解重力加速度的数值,但本题是通过实验数据来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数值,故A错误;公式Δs=gt2,利用在相等时间内,结合位移之差,即可求解重力加速度,故B正确;利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求出各点的速度,然后利用速度-时间图像求斜率,即可求出重力加速度,故C正确;先求出小球在两个不同位置的速度,然后利用a=,也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故D正确.
9.(2019·宁波高一检测)如图是上海中心大厦,小明乘坐大厦快速电梯,从底层到达第119层观光平台仅用时55 s.若电梯先以加速度a1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18 m/s,然后以最大速度匀速运动,最后以加速度a2做匀减速运动恰好到达观光平台.假定观光平台高度为549 m.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电梯经过20 s匀加速达到最大速度,则匀加速时的加速度a1= 0.9 m/s2
B.若电梯经过20 s匀加速达到最大速度,则匀加速过程上升的高度h=180 m
C.电梯匀速运动的时间为10 s
D.电梯匀速运动上升的高度h=108 m
解析:选ABD.由运动学公式可得匀加速时的加速度: a1== m/s2=0.9 m/s2,故A正确;由运动学公式可得匀加速过程上升的高度:h=a1t=×0.9×202 m=180 m,故B正确;设匀速运动时间为t0,运动的总时间为t′,由v-t图可得:H=(t′+t0)×vm,代入数据解得:t0=6 s,故C错误;电梯匀速运动上升的高度:h=vmt0=18×6 m=108 m,故D正确.
10.(2019·福建仙游一中检测)如图所示,图甲为质点a和b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图乙为质点c和d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由图可知(  )
A.若t1时刻a、b两质点第一次相遇,则t2时刻两质点第二次相遇
B.若t1时刻c、d两质点第一次相遇,则t2时刻两质点第二次相遇
C.t1到t2时间内,四个质点中只有b和d两个质点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D.t1到t2时间内,四个质点中只有b和d两个质点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选AD.在位移-时间图像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质点位置相同而相遇,由甲图可知,t1时刻a、b两质点第一次相遇,则t2时刻两质点第二次相遇,故A正确; t1到t2时间内,根据面积表示位移知c的位移大于d的位移,若t1时刻c、d两质点第一次相遇,则t2时刻两质点没有相遇,故B错误; 四质点中只有b运动方向改变,a、c、d质点的方向未发生改变,故C错误; 根据s-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知t1到t2时间内,a质点的速度不变,b质点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大,由v-t图像知:c的速度均匀减小,d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大,故D正确.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11.(10分)(2019·兰州高一检测)某同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在不同拉力下的A、B、C、D、…等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并在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将每条纸带上的计数点都记为0、1、2、3、4、5、…,如图甲所示为纸带A的一部分.
(1)如下图所示乙、丙、丁三段纸带,分别是从三条不同纸带上撕下的,属于纸带A的是________.
(2)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1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m/s.
解析:(1)由Δx=at2,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a= m/s2=3.11 m/s2,则x34=x12+2at2=12.33 cm,与丙纸带3、4距离接近,故选丙;
(2)打点1时物体的速度为v1= m/s=0.46 m/s.
答案:(1)丙 (2)0.46
12.(14分)(2019·九江高一检测)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不停车收费系统是目前世界上先进的收费方式.通过安装在车辆挡风玻璃上的车载电子标签与在收费站ETC车道上的微波天线之间的微波专用短程通讯,利用计算机联网技术与银行进行后台结算处理,从而达到车辆通过路桥收费站不需停车而能交纳路桥费的目的.
如图是汽车分别通过ETC通道和人工收费通道的流程图.假设汽车以v1=36 km/h朝收费站正常沿直线行驶,如果过ETC通道,需要在收费站中心线前10 m处正好匀减速至v2=18 km/h,接着匀速行驶至中心线后,再匀加速至v1正常行驶;如果过人工收费通道,需要恰好在中心线处匀减速至零,经过20 s缴费成功后,再启动汽车匀加速至v1正常行驶,设汽车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均为1 m/s2,求:
(1)汽车过ETC通道时,从开始减速到恢复正常行驶过程中的位移大小;
(2)汽车通过ETC通道比通过人工收费通道节约的时间是多少?
解析:(1)汽车过ETC通道:减速过程有:v-v=-2as减
加速过程与减速过程位移相等,则有:s=2s减+d
解得:s=85 m.
(2)汽车过ETC通道的减速过程有:v2=v1-at减
所以总时间为:t1=2t减+=2·+=12 s
汽车过人工收费通道有:t2=2×+20 s=40 s
s2=2×=100 m
二者的位移差为:
Δs=s2-s1=100 m-85 m=15 m
则有汽车通过ETC通道比通过人工收费通道节约的时间:Δt=t2-=26.5 s.
答案:(1)85 m (2)26.5 s
13.(16分)(2019·榆林高一期中)据报道,一儿童玩耍时不慎从45 m高的阳台上无初速度掉下,在他刚掉下时恰被楼下一社区管理人员发现,该人员迅速由静止冲向儿童下落处的正下方楼底,准备接住儿童.已知管理人员到儿童下落处的正下方楼底的距离为18 m,为确保能稳妥安全接住儿童,必须保证接住儿童时没有水平方向的冲击(也就是无水平速度).不计空气阻力,将儿童和管理人员都看做质点,设管理人员奔跑过程中只做匀速或匀变速运动,g取10 m/s2.
(1)管理人员至少用多大的平均速度跑到楼底?
(2)若管理人员在奔跑过程中做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且最大速度不超过9 m/s,求管理人员奔跑时加速度的大小需满足什么条件?
解析:(1)儿童下落过程,由运动学公式得:
h=gt ①
管理人员奔跑的时间为:t≤t0 ②
对管理人员奔跑过程,由运动学公式得:s=t③
由①②③式联立并代入数据得,≥6 m/s.
(2)假设管理人员先匀加速接着匀减速奔跑到楼底,奔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0,由运动学公式得:
=,
得:v0=2=12 m/s>vmax=9 m/s,所以先加速,再匀速,最后匀减速奔跑到楼底.
设匀加速、匀速、匀减速过程的时间分别为t1、t2、t3,位移分别为s1、s2、s3,
由运动学公式得,s1=at ④
s3=at ⑤
s2=vmaxt2 ⑥
vmax=at1=at3 ⑦
t1+t2+t3≤t0 ⑧
s1+s2+s3=s ⑨
由④~⑨式联立并代入数据得,a≥9 m/s2.
答案:(1)6 m/s (2)a≥9 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