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优化总结
物体的常见平衡模型
1.“轻绳”模型:轻绳只能发生拉伸形变,所以只能产生拉力,方向总是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绳内部张力处处相等.
2.“滑轮”模型:滑轮模型通常是指滑轮和轻绳的组合,忽略滑轮与轻绳之间的摩擦,此时滑轮两边绳子的拉力大小相等.
3.“结点”模型:“结点”往往与重物相连接,作用在结点上的各力并不一定相等,但所有力的合力必为零.
4.“滑环”模型:滑环可施加拉力,还可承受压力,力的方向沿滑环的径向.
5.“轻弹簧”模型:轻弹簧不仅能发生拉伸形变,还能发生压缩形变,所以轻弹簧既能产生拉力,又能承受压力,且在弹簧内部弹力处处相等.弹力方向总是沿着弹簧的轴线,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为F=kx.
6.“轻杆”模型:轻杆不仅能发生拉伸形变,还能发生压缩形变,所以轻杆不仅能施加拉力,还能承受压力,且在杆内弹力处处相等.轻杆还能发生弯曲形变,所以杆的弹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1)“死杆”型
“死杆”即轻杆不能转动,它产生的弹力不一定沿杆方向,其大小和方向均要根据平衡条件求解.
(2)“活杆”型
“活杆”即轻杆可以绕光滑轴转动,它产生的弹力一定沿杆方向(否则杆就会转动),弹力的大小根据平衡条件求解.
(2019·温州高一检测)如图所示,水平轻杆的一端固定在墙上,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小球的重力为12 N,轻绳的拉力为10 N,水平轻弹簧的拉力为9 N,sin 37°=0.6,cos 37°=0.8,求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
[解析] 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小球受四个力的作用:重力、轻绳的拉力、轻弹簧的拉力、轻杆的作用力,其中轻杆的作用力的方向和大小不能确定,重力、弹簧的弹力二者的合力大小为F==15 N,设F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sin α==,则α=37°,即方向与竖直方向成37°斜向下,这个力与轻绳的拉力恰好在同一条直线上.根据物体平衡的条件可知,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F3=F-F2=5 N,方向为与竖直方向成37°斜向右上.
[答案] 5 N 方向为与竖直方向成37°斜向右上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被三根相同的轻质弹簧a、b、c拉住,c竖直向下.a、b、c三者之间的夹角都是120°,小球静止时,a、b、c伸长的长度之比是3∶3∶1,则小球受c的拉力大小为( )
A.mg B.0.5mg
C.1.5mg D.3mg
解析:选B.
设c对小球的拉力为F,由胡克定律F=kx知a、b对小球的拉力大小均为3F,如图,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a、b对小球拉力的合力大小也为3F,小球静止时,有3F=F+mg,得F=0.5mg,选项B正确.
解答平衡问题时常用的数学方法[学生用书P81]
方法
内容
示例
菱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法
如果两分力大小相等,则以这两分力为邻边所作的平行四边形是一个菱形,而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相互垂直,可将菱形分成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于是菱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
如图甲用等长的绳将重为G的物体悬挂起来而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受到的三个力如图乙所示,则F1=F2,且F1与F2的合力为F,则四边形OABC为菱形,OB与CA垂直交于D点
甲 乙
正交分解法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F=0)是矢量方程,求合力需要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比较麻烦.通常用正交分解法转化为Fx=0,Fy=0
如图,某物体受到四个力F1、F2、F3、F4作用,处于平衡状态,以物体所在位置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可得
由此可进行求解或讨论问题
续 表
方法
内容
示例
相似三角形法
如果在对力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运算过程中,力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则可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等性质进行求解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可看成质点)在轻绳的作用下静止在固定于地面上的光滑半球形碗上,小球受到的碗的支持力N和绳的拉力T的合力F与重力m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可知,画阴影的力三角形ATF与几何三角形O′AO相似,利用对应边成比例可得==
(多选)
如图所示,AC是上端带定滑轮的固定竖直杆,质量不计的轻杆BC一端通过铰链固定在C点,另一端B悬挂一重为G的重物,且B端系有一根轻绳并绕过定滑轮A.用力F拉绳,开始时∠BCA>90°,现使∠BCA缓慢变小,直到杆BC接近竖直杆AC.在此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绳子越来越容易断
B.绳子越来越不容易断
C.作用在BC杆上的压力增大
D.作用在BC杆上的压力大小不变
[解析] 对B点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B点受到三个力的作用,由于BC缓慢移动,所以三个力一直处于平衡
状态,则有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它们组成△BDE,△ACB∽△BDE,则有==,由于lAC、lBC、G都不变,因此,BC杆受到的压力N大小不变.lAB变短,故绳子拉力F变小,绳子越来越不容易断,故选B、D.
[答案] BD
如图所示是压榨机的原理示意图,B为固定铰链,A为活动铰链,在A处作用一水平力F,滑块C就以比F大得多的力压D.已知l=0.5 m,h=0.05 m,F=200 N,C与左壁接触面光滑,求D受到的压力大小.(滑块和杆的重力不计)
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将力F沿AB和AC杆的方向分解为F1和F2,如图1所示,再将AC杆对滑块的推力F2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如图2所示,F2y即为D所受的压力.根据三角形相似关系有
sin θ=,=F2sin θ
得F2=·
cos θ=,F2y=F2cos θ
得F2y=F2·=·=1 000 N.
答案:1 000 N
整体法和隔离法的选取及应用[学生用书P82]
整体法和隔离法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常用的两种方法,这两个方法比较如下:
整体法
隔离法
概念
将加速度相同的几个相互关联的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的方法
将所研究的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分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选用原则
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的作用力或系统整体的加速度
研究系统内部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注意问题
受力分析时不考虑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一般情况下隔离受力较少的物体
1.用隔离法解题的步骤
为了研究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一般采取隔离法,其基本步骤是:
(1)明确研究对象、过程或状态;
(2)将某个研究对象或某段运动过程从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3)画出某状态下某物体的受力分析图或运动示意图;
(4)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2.用整体法解题的步骤
整体与局部具有相对性,局部在更大范围内就成为整体,而整体在更小的范围内就成为局部,关键在于处理具体问题时如何界定整体和局部的范围.
当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部某些物体的力和运动时,一般可采用整体法,其基本步骤:
(1)明确研究的系统或运动的全过程;
(2)画出系统整体的受力分析图或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
(3)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3.整体法和隔离法有时要交叉使用,但必须使用力的相互作用原理才能从整体法过渡到隔离法.
某同学表演魔术时,将一小型条形磁铁藏在自己的袖子里,然后对着一悬挂的金属小球指手画脚,结果小球在他神奇的功力下飘动起来.假设当隐藏的小磁铁位于小球的左上方某一位置C(∠QCS=30°)时,金属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θ也是30°,如图所示.已知小球的质量为m,该同学(含磁铁)的质量为M,求此时:
(1)悬挂小球的细线的拉力大小为多少?
(2)该同学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大小各为多少?
[思路点拨] 解此题可按以下思路:
(1)隔离小球分析计算细线的拉力.
(2)整体法分析计算地面对该同学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解析] (1)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则由平衡条件得
Fsin 30°=FCsin 30°
FCcos 30°+Fcos 30°=mg
解得F=FC=mg.
(2)以小球和该同学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同理有f=Fsin 30°
N+Fcos 30°=(M+m)g
将F值代入解得f=mg,
N=Mg+mg.
[答案] (1)mg (2)Mg+mg mg
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匀质链条挂在等高的两钩上,并与水平方向成θ角,试求:
(1)链条两端受到的力的大小;
(2)链条最低处的张力的大小.
解析:在求链条两端拉力时,可把链条当作一个质点处理,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求链条最低点张力时,可取链条的一半研究,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
(1)取整体研究,由平衡条件得
在水平方向:T2cos θ=T1cos θ
在竖直方向:T1sin θ+T2sin θ=G
联立解得链条两端的力T1=T2=.
(2)取左边一半的链条研究,由平衡条件知
F=T1cos θ,=T1sin θ
所以最低点张力F=T1cos θ=.
答案:(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