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9.1探索乐园:植树问题 冀教版(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9.1探索乐园:植树问题 冀教版(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25 16:0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 植 树 问 题——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探索乐园” 41号选手——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探索乐园” 41号选手说课流程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
目标重点
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植树问题是小学数学中的一类典型问题,其解答的思路和方法有一定的规律。

教材前后联系——本册教材第9页、第三单元。 四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情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总结解答植树问题一般方法的过程。
2、了解间隔数的含义,知道解答植树问题的一般方法,能解答类似的简单问题。
3、在用植树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解答其他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目标: 课时目标:
结合具体事例,了解间隔数的含义,知道解答植树问题的一般方法,能解答类似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解决两侧植树问题解决植树问题借助小组合作通过交流活动
间隔数与棵树的关系运用感受通过例2
理解
结合生活情境间隔数的含义植树问题与生活的联系了解

通过练习结合生活事例
结果性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间隔数”的含义。
2.借助小组合作,学生自主的了解“间隔数与棵树的关系”。
3.通过交流活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理解“间隔数与棵树的关系”。
4.通过例2,学生自主运用“间隔数与棵树的关系”解决两侧植树问题。
5.通过课后练习,学生能准确的解决植树问题。
6.结合生活事例,学生自主的感受植树问题与生活的联系。重点: 理解“间隔数”的含义,发现“间隔数与棵树的关系”,并能使用这种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用植树问题的解答方法解决其他简单问题。难点:教法:启发 引导
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法学法: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明确主题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3.学习迁移,尝试练习4.应用规律,解决问题5.拓展延伸,指向生活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明确主题 新学校现在美化校园,要在40米长的教学楼前种一排玉兰树,每隔5米种一棵树,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明确主题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操作要求:
(1)在泡沫上每5厘米插一根木棒,相当于种上一棵树。
(2)计算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树苗。
(3)思考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明确主题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一头不种,另一头种:棵树=间隔数
(2)两头都种:棵树=间隔数+1
(3)两头都不种:棵树=间隔数-1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明确主题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3.学习迁移,尝试练习 在长90米的小路同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两端各种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明确主题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3.学习迁移,尝试练习4.应用规律,解决问题题1:
学校在16米长的教室前面均匀地摆了9盆鲜花,两端都摆,每两盆鲜花之间相隔几米?题2:
丽丽家到学校之间有7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都是30米。丽丽家到学校有多远?题3:
(1)小强家住在5楼,小强从一楼到二楼要上12个台阶,每两层楼之间的台阶数相同。小强回家一共要上多少个台阶?

(2)小丽和小强住在同一个单元,小丽每天从楼上下来要走36个台阶。小丽家住在几楼?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明确主题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3.学习迁移,尝试练习4.应用规律,解决问题5.拓展延伸,指向生活“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桥墩位置的设计路灯位置的设计栏杆立柱的位置灯笼的悬挂公交车站点的设计教学反思:在操作体验中经历建模
有意义的学习是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模型.体验和建构是学生活动化学习的关键.体验是建构的基础,没有体验,建构就失去意义.本节课在揭示课题理解“间隔”的含义后,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研究植树问题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充分感知到了“间隔数与棵数”一一对应的关系,达到建构学习主题的水平,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利用数形结合----促进方法渗透
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这就将“发现规律”与“运用规律”链接起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