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25 13:3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青铜器与甲骨文》
学科(版本) 历史人教版 章节 第二单元第5课
学时 1课时 年级 七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青铜工艺的成就;掌握我国青铜器的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了解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基本过程;了解甲骨文记事;掌握甲骨文的造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司母戊鼎读音发生变化的原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通过甲骨文与汉字、实物图的对比,总结甲骨文的造字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司母戊鼎今夕读音变化的原因分析,学会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看待世界;通过欣赏精美的青铜器和甲骨文,感受我国灿烂的夏、商、西周文化。
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措施 重点:青铜器的发展演变过程;青铜器的代表; 突破方法:通过对青铜器图片和微视频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青铜器的发展演变过程、欣赏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的代表作。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突破方法:通过将甲骨文与汉字和实物图对应呈现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学习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这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为本节课《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背景基础,但七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平面几何的学习,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缺乏,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了电子白板、文物图片、历史微视频等资源,使学生更加直观、近距离的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历史、认识历史。

教学环节 活动目标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媒体功能应用及分析
课前提问 复习上节课夏、商、西周的更替 引导学生复习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时间、开国和亡国君主以及重要事件。 学生在电子白板上进行知识点的填空。 使用电子白板的书写功能,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加深记忆。
导入新课 通过对殷墟的介绍使学生建立起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初步认识。 以殷墟的视频资源的观看引出青铜器和甲骨文。 观看殷墟的视频资源介绍。 引出下一环节的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青铜器。 观看视频,从整体上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青铜器和甲骨文有个初步认识;用生动直观的视频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新课讲授 在文物的展示、学生的活动探究中对青铜、青铜器、青铜时代、青铜文明由浅入深的认知。掌握甲骨文的记事和造字方法。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介绍青铜器的概念。 2.按“原始社会→夏→商→西周”的沿革,分析我国青铜制造业发展演变的过程。 青铜器的用途 铸造技术 5.青铜器代表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二、甲骨文记事 1.含义 2.甲骨文的发现 3.甲骨文记载的内容 4.甲骨文出土和解读的意义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汉字的演变过程 引导探究:商朝考古 教师运用白板的放大镜观察,从青铜器的颜色入手,展开对其成分的介绍。 根据历史,学生在白板上推动文字得出青铜制造业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得出结论后,老师再简短小结加深印象。 展示青铜器的实物图片,让学生猜想其用途,老师总结补充。 展示商朝青铜器制造过程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商周青铜器有没有完全相同的?加深学生的理解。 观看微视频《司母戊鼎》并回答:你从微课中得到了哪些对司母戊鼎的认识?观看新闻视频解说“后母戊鼎” 借助网络进行探究“播音员读错国宝的名字了吗?” 通过鼎内铭文和学生的网络查询来答疑解惑 通过在白板遮罩效果下观察四羊方尊的美,欣赏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讲述文字的定义并提问文字产生之前,古人是怎么记事的?让学生在白板上拖拽文字发展的关键信息,完善文字的发展历程。 观看图片,总结 介绍甲骨文发现的背景 通过查看翻译的甲骨文内容,总结概括甲骨文的记载内容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补充。 看甲骨文猜汉字,尝试说明其造字方法。 结合实物图片讲解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破译甲骨文:你能写出下列甲骨文字各代表哪一生肖吗? 图文展示,引导学生总结概括,教师补充 通过对考古定义的认识,结合本节课的所学内容,了解考古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使用电子白板的放大镜功能,让学生观察同一件青铜器(图片)上的不同颜色,猜想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青铜器原本的颜色,从而引出青铜器的成分介绍。 在白板上拖动文字的方法给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的迁移加深了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图片文字的展示,让学生可以更形象的把握青铜器的用途。 图片的展示,使青铜器的制作过程更加形象生动。 通过《司母戊鼎》微视频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生动的了解该鼎,同时也对鼎的功能的变化有更深的了解。 学生尝试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新闻的“疏漏”激发了学生纠错的冲动,在借助网络查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新的学习方法,又从最新考古发现中认识到历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有发展变化,因学习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历史、看世界。 在白板上,将图片用遮罩效果进行展示,可以更集中有侧重点地欣赏感受青铜器设计的巧妙以及工艺的精美。 学生在白板上拖拽关键信息文字的过程,加深对汉字起源和发展的认识。 图片的展示,使学生对甲骨文有了更直观地认识,方便其通过观察总结出甲骨文的含义。 甲骨文发现者以及“龙骨”的图片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背景的介绍更加形象。甲骨文图片的展示,更直观说明了甲骨文的记载内容。 将甲骨文与汉字对应呈现,便于学生发现二者之间的关系,为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做铺垫。 实物图片和甲骨文的呼应,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十二生肖甲骨文图片的展示,更利于学生观察,找出其对应的生肖。 通过图文的展示,更形象的再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图片的展示,重现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引发学生思考。
课堂小结 将本课重难点在最后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点明,加强记忆理解 小结我国青铜器制造的发展历程、制作方法和精品小结甲骨文的定义、地位、造字方法 将本课重难点一一再次呈现在一页中,提出本课的主线。 师生在小结中运用白板的书写功能,共同得出结论。
课堂巩固练习 及时复习和巩固本节课的重难点 学生先做题,最后教师集中讲解错题 通过选择题、简答题的设置,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难点 电子白板呈现巩固练习的题目,方便学生一起看,节省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