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赤壁赋》课件(5)(语文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4.13《赤壁赋》课件(5)(语文版必修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9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1-24 18:4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3张PPT。赤壁賦—蘇軾游麗芳 製作動 動 腦試閱讀下列一篇文章,回答出□ □的主角是誰?
而他又是被貶到何處?才得到人格精神、文學藝術的突圍昇華。北宋大文豪□ □曾因批評王安石
新政而受羅織罪名入獄,又嚴刑逼
問,幾至於死,出獄後更遠貶外州。
當他四十四歲至四十八歲,來到某
州,在此處地「經歷了一次整體意
義上的脫胎換骨,也使他的藝術才
情獲得了一次蒸餾和昇華,他,真
正地成熟了—與古往今來許多大家
一樣,成熟於一場災難之後,成熟
於滅寂後的再生,成熟於窮鄉僻壤,
成熟於幾乎沒有人在他身邊的時刻。」余秋雨《文化苦旅》蘇東坡黃州教 學 活 動 流 程水的盛讚
賦相關知識
題解解析
作者認識
課文講述
文意賞析
習題練習水 的 盛 讚孔子: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說明時間流逝不待人。
孟子:原泉滾滾,不捨晝夜,盈
科而後進,放乎四海。
說明學應務本,循序漸進。
簡媜:〈水經〉。
以水經的水流來說明自己
的大學愛情。回教學活動流程賦 相 關 知 識賦
介於詩、文之間的文體。
重視詞藻、對偶、問答、鋪排。
脫胎於《楚辭》,源於《荀子賦篇》。
1.盛行於兩漢,體制鋪排的大賦。
2.魏晉南北朝行文駢儷的駢賦。
3.唐朝則盛行聲律和諧的律賦。
4.宋朝因古文而趨散文化的文賦。
5.明清因八股科舉的制式股賦。回教學活動流程題 解 解 析出處
《東坡全集》。
時間
宋神宗元豐五年七月,蘇軾謫居黃州第三年。
主旨
藉由問答方式,抒發自己面對歷史陳跡所引發的感悟,顯現曠達開闊、超然物外的人生態度。
赤壁賦
共有二篇,同年十月寫〈後赤壁賦〉。
地點
赤壁,山名。本文「赤壁」乃今湖北黃州西北的赤鼻磯,並非歷史上周瑜大破曹軍之「赤壁」(今湖北武昌西赤磯山)。

但蘇軾主要是藉「赤壁」抒發情懷,因此不須在意其確切地點。回教學活動流程作 者 認 識字號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南宋時追諡文忠。
生卒
生於仁宗景祐三年,卒於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年六十六 。生平
1.自幼聰慧好學,父蘇洵遊歷四方,由母程氏啟蒙教讀。
2.仁宗嘉祐二年進士及第,深受
主考官歐陽脩賞識。
3.神宗熙寧四年,上書陳新法弊,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而自請外調。
作 者 認 識仕途起伏 4.元豐二年因「烏臺詩案」被捕下獄。
5.元豐三年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6.後奉召回京,累官至禮部尚書 。
7.晚年又因新舊黨爭,屢遭遷謫,遠貶至惠州、儋州。作 者 認 識
文學
1.文章縱橫恣肆,議論英發,曾自評其文云:「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
作 者 認 識蘇門四學士2.詩清新豪健,題材多樣,開創宋詩獨特面貌,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3.詞則於婉約之外,別開豪放一派,兼具曠達和韶秀風格,意境深遠,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4.書畫亦佳 。作 者 認 識北宋四大家讚譽他人
1.陶淵明:質而實綺,癯而實腴。
2.韓愈:
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
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3.歐陽脩:
論大道似韓愈,論事似陸贄,
記事似司馬遷,詩賦似李白。
4.錢公甫:
帶規矩而蹈繩墨,佩芝蘭而服明月。作 者 認 識回教學活動流程課 文 講 述一:寫月夜泛舟有遺世獨立之感。
二:寫飲酒樂甚,扣舷而歌,客簫
聲和,極其哀怨。
三:東坡愀然而問,客懷古傷今,
感嘆人生短暫。
四:東坡以水月為喻,說明人生萬
物常與變之理,言自適之道。
五:敘主客悟道之後,盡歡大樂,
醉臥舟中。回教學活動流程第 一 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已經
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舉酒屬客,
勸請
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歌誦《詩經?陳風?月出》的詩篇
少焉,排比第 一 段
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瀰漫(V),水色天光相連一片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放任 往 越過 煙波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轉化借代對偶譬喻、排比、類疊轉品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
敲打船邊
「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泝流光。
桂木與木蘭樹做成的船槳啊 ,
敲著水面上的明月啊,逆行在流動的波光之上
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我的情懷悠遠蒼茫啊,
遙望思慕的人啊,他卻遠在天的另一邊。
第 二 段轉品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依著歌聲而應和
其聲嗚嗚然,
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悠長婉轉 像絲縷般連續不斷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使…舞動 使…哭泣 寡婦第 二 段排比、類疊、譬喻音樂感人之深譬喻排比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
神色改變 整理衣襟
「何為其然也?」
為什麼會這樣呢
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此非曹孟德之詩乎?
西望夏口,東望武昌,
山川相繆,鬱乎蒼蒼。
環繞
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第 三 段提問引用激問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
當 曹操 攻克
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
戰船前後相接,綿延千里 斟酒
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橫執,吟誦 確實 何
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
侶魚蝦而友麋鹿;
以…為伴侶為朋友
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拿起酒杯互相勸飲 第 三 段借代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人生短暫如蜉蝣寄居在天地之間
人生渺小得如大海中的一粒粟米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一會兒、短暫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帶 擁抱
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簫聲 秋風第 三 段短暫渺小譬喻倒裝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
江水不斷流逝但本體不曾變動
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月亮雖有圓缺但本體不曾增減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
如果 從變的角度來看 乃
以一瞬;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而又何羨乎?
第 四 段映襯
排比
類疊設問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
再說
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
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只有江上的清風耳朵聽到便成音樂
山間之明月眼睛看到便成美景
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享用第 四 段錯綜客喜而笑,洗盞更酌。
清洗酒杯,重新斟酒
肴核既盡,杯盤狼藉。
已經 散亂
相與枕藉乎舟中,
互相
不知東方之既白。
已經第 五 段象徵排比象徵轉品回教學活動流程文 意 賞 析本賦以江風水月貫串全篇。
寫景、抒情、敘事、論理綰合,結構謹嚴且意涵豐富而饒具情韻。
讀者彷彿身歷其境,聞見主客對話,情緒也由喜樂轉為悲戚,復歸於欣喜。 文 意 賞 析宋代文賦雖雜用長短句,日趨散文化、議論化。
仍保留傳統賦體之對偶、格律與問答、鋪陳等特色,書寫時得以駢散兼用,行文更加自由
〈赤壁賦〉除具體顯現宋代文賦風格外,更寓託作者人生智慧。 回教學活動流程習 題 練 習( )1.下列「 」中的音義,何者完全正確?
(A)「馮」虛御風:ㄈㄥˊ,駕馭
(B)橫「槊」賦詩:ㄕㄨˋ,長矛
(C)「泝」流光:ㄙㄨˋ,逆水上行
(D)扣「舷」而歌:ㄒㄩㄢˊ,船槳
解析:(A)ㄆㄧㄥˊ,通「憑」,凌越 (B)ㄕㄨㄛˋ (D)ㄒㄧㄢˊ,船的兩側。 C習 題 練 習( )2.下列選項,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A)壬戍之秋,七月即望
(B)舞幽豁之潛蛟,棄孤舟之犛婦
(C)舳艫千里,旄旗敝空
(D)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解析:(A)戍→戌,即→既;(B)豁→壑,棄→泣,犛→嫠;(C)旄→旌,敝→蔽。 D習 題 練 習( )3.下列各組「 」中的字義,何者兩兩相同?
(A)遊於赤壁之「下」/破荊州,「下」江陵
(B)舉酒「屬」客/舉匏樽以相「屬」
(C)正襟「危」坐/「危」言聳聽
(D)杯盤狼「藉」/相與枕「藉」
解析:(A)下方/攻克;占領;(B)勸請/勸請;(C)端正;正直/凶險;不安全;(D)雜亂的樣子/鋪墊。 B習 題 練 習( )4.下列各選項中成語的哂茫?握咤e誤?
(A)西門町萬頭攢動,行人「不絕如縷」,原來是周傑倫正在舉辦簽唱會
(B)看到我的成績單,爸爸「愀然變色」,令我不寒而慄
(C)人在天地之間,不過是「滄海一粟」,何必汲汲營營於名利的追求
(D)密林中,小溪潺潺,鳥鳴啁啾,杳無人煙,猶如「遺世獨立」的人間仙境
解析:(A)應改為「絡繹不絕」(形容來往的人非常多)較佳。「不絕如縷」有二義:一是好像只有一絲線相連,比喻情勢危急。後來也比喻聲音悠長細微;(B)因恐懼或憤怒而改變了臉色;(C)比喻人或物在天地之間極為渺小;(D)遺棄俗世,獨自置身在另一個境界。形容超然世外,與人無爭。A習 題 練 習( )5.「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二句乃形容簫聲傳達的何種意境?
(A)情感澎湃,令人振奮
(B)時而雄壯,時而哀怨
(C)悲涼哀怨,動人心絃
(D)神乎其技,令人讚嘆C習 題 練 習( )6.「舳艫千里,旌旗蔽空」二句描寫何種景象?
(A)兩軍交鋒,戰事激烈
(B)搖旗吶喊,划船競渡
(C)軍容壯盛,戰艦綿延
(D)遊江者眾,氣勢浩大C習 題 練 習( )7.「轉品」是刻意改變詞性,使涵義更為豐富的修辭手法,下列各選項「 」內的字,原本皆為名詞,何者透過「轉品」成為副詞?
(A) 「侶」魚蝦而友麋鹿
(B)「羽」化而登仙
(C)漁「樵」於江渚之上
(D)相與「枕」藉乎舟中
解析:(A)(C)(D)皆轉變為動詞;(B)轉變為副詞。 B習 題 練 習( )8.下列有關蘇軾的敘述,何者正確?
(A)字子瞻,號東坡遺老,宋眉州眉山人
(B)因「烏臺詩案」聲名大噪,受到提拔
(C)與父蘇轍、弟蘇洵合稱「三蘇」
(D)為宋詩、宋詞各開新局,分別與黃庭堅、辛棄疾並稱「蘇黃」、「蘇辛」
解析:(A)號東坡居士;(B)因「烏臺詩案」被捕下獄,後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C)父蘇洵、弟蘇轍。D習 題 練 習( )9.下列有關〈赤壁賦〉的說明,何者正確?
(A)全文脈絡為「喜──悲──喜」,波瀾起伏,饒富情韻
(B)蘇軾以「風」、「月」為喻,論萬物變與不變之哲理
(C)本文特色為用典豐富、音律合諧,是律賦的代表作
(D)文中所遊之赤壁即赤壁之戰周瑜大破曹軍的古戰場
解析:(B)以「水」、「月」為喻;(C)本文能化典重為流利,結合寫景、抒情、敘事、論理,是散文賦的代表作
;(D)蘇軾所遊之赤壁非歷史上周瑜大破曹軍的赤壁。A習 題 練 習( )10.胡適《老殘遊記的文學技術》說:「音樂只能聽,不容易用文字寫出,所以不能不用許多具體的物事來做譬喻。白居易、歐陽脩、蘇軾都用過這個法子。」下列哪一篇文章不屬於引言中「能以具體事物描繪聲音」的名篇?
(A)〈秋聲賦〉
(B) 〈岳陽樓記〉
(C) 〈琵琶行〉
(D) 〈赤壁賦〉
解析:(A) 〈秋聲賦〉為歐陽脩的作品,與蘇軾〈赤壁賦〉同為著名的散文賦。 B課程結束
謝謝各位回教學活動流程大 賦時代:兩漢。
別名:古賦。
特色:體製宏肆、詞藻華麗。
代表作品:
1.賈誼〈鵩鳥賦〉
2.枚乘〈七發〉
3.司馬相如〈上林賦〉〈子虛賦〉
4.班固〈兩都賦〉
5.張衡〈歸田賦〉賦相關知識賦聖俳 賦時代:魏晉南北朝。
別名:小賦。
特色:抒情內容、對偶精切、
通篇駢麗。
代表作品:
1.曹植〈幽思賦〉〈洛神賦〉
2.王粲〈登樓賦〉
3. 陸機〈文賦〉
4. 左思〈三都賦〉
5. 江淹〈恨賦〉〈別賦〉
賦相關知識律 賦時代:唐代。
別名:唐賦。
特色:音調和諧、四六成文。
代表作品:
1.薛逢、宋言、吳融
2.李白:〈大獵賦〉
3.杜甫:〈三大禮賦〉
賦相關知識文 賦時代:宋代。
別名:散文賦。
特色:駢散相間、說理為尚。
代表作品:
1.杜牧〈阿房宮賦〉
2. 歐陽脩〈秋聲賦〉
3. 蘇軾〈赤壁賦〉
賦相關知識股 賦時代:明清。
特色:由律賦、散賦揉混而成,於對偶中加入八股句式。
賦相關知識後 赤 壁 賦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
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
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
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
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
白風清,如此良夜何? 」客曰:
「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
狀似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 」
歸而种T婦,婦曰:「我有斗酒,藏
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於是攜
酒與魚,復游於赤壁之下。
後 赤 壁 賦後 赤 壁 賦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
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
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
栖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
客不能從焉。後 赤 壁 賦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
風起水湧。予亦悄然而悲,肅然
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
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後 赤 壁 賦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
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
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後 赤 壁 賦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
衣翩仙,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
「赤壁之遊,樂乎? 」 問其姓名,
俛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
耶? 」 道士顧笑,予亦驚悟。開戶
視之,不見其處。 回題解蘇 門 四 學 士秦觀
晁補之
張耒
黃庭堅回作者北 宋 四 大 家歐陽脩
王安石
蘇東坡
黃庭堅回作者書 畫書法:
取法顏真卿
又創新,與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代四大書法家」。
繪畫:
取法文與可(文同),愛畫竹木怪石,宋代並稱「文蘇」。仕 途 起 伏22歲中進士26歲鳳翔府簽判自請外調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元豐三年黃州元豐七年汝州哲宗元年回京自請外調杭州穎州揚州定州59歲惠州62歲儋州逝世常州回作者26 歲 鳳 翔 府 簽 判〈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回上一頁自 請 外 調 杭 州《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回上一頁元 豐 謫 居 黃 州〈念奴嬌〉
〈水調歌頭〉
〈赤壁賦〉
〈臨江仙〉
〈定風波〉回上一頁念 奴 嬌《念奴嬌 - 赤壁懷古 》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回上一頁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
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湮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念 奴 嬌回上一頁水 調 歌 頭《水 調 歌 頭 》
(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
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回上一頁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 調 歌 頭回上一頁臨 江 仙《臨江仙 》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
倚仗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
江海寄餘生。回上一頁定 風 波《定風波 》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
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回上一頁音 樂 感 人 之 深列子.湯問:瓠巴鼓琴鳥舞魚躍
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有一個韓國的女子(韓娥)往齊去,
到了雍門時,糧食吃完了也沒錢,於
是她就在雍門賣歌賺錢過日子。她的
歌聲感動了全部聽歌的人們,有人甚
至被感動到留下眼淚。當她走之後,
她的歌聲彷彿還停留在地方,三天都
沒有斷絕。
孔子:三月不知肉味
荀子.勸學:
瓠巴鼓瑟而沉魚出聽;
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