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2006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预测试卷
地 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答题卡上。每题1.5分,总计60分)
1.若右图为等值线图,数值自北向南递减,则图示箭头可表示
A.河流流向 B.盛行风向
C.暖流流向 D.寒流流向
2.下列各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读图回答3~5题。
3.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a、c为水平气流,b、d为垂直气流,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丙>丁 D.甲>乙>丁>丙
4.若甲地为郊区,乙地为城市,其余条件与上题相同,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不宜在甲地建立的企业是
A.造纸厂 B.水泥厂
C.家具厂 D.电子厂
5.若图中表示水平大洋环流,易形成大规模渔场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读下图回答6—7题。
6.两图中受暖气团控制的点是
A.②④和ab B.②③和cd
C.①④和ad D.①④和cd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①地气温最高 B.乙图中的城市天气晴朗
C.甲图中④地未来受暖气团控制 D.乙图中的四地均存在连续性降水
8.下图是我国沿89°E所做的地形剖面图,图中的年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9.下列各组自然带中,河流径流量无明显季节变化的一组是
A.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热带季雨带、热带草原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大陆西岸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读右面的等温线及地质剖面图,回答10—11题。
10.P处的地下水
A.属于潜水 B.属于承压水
C.不会遭到污染 D.循环周期短
11.该处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
A.山地、背斜 B.盆地、断层
C.盆地、向斜 D.山地、向斜
12.右图所示环流形势出现的时间及a地降水的主要类型分别是
A.北半球冬季、锋面雨
B.北半球夏季、对流雨
C.南半球冬季、气流雨
D.南半球夏季、地形雨
读下面的经纬网图,回答13—14题。
13.在图示区域的西侧有洋流流经,该洋流是
A.本格拉寒流 B.秘鲁寒流
C.加那得寒流 D.西澳大利亚寒流
14.若图中斜线部分表示在某种气候条件下分布的农作物,则该农作物可能是
A.甜菜 B.春小麦 C.油橄榄 D.椰子
下表为四种农作物产销资料,假如该地区是一个地势平坦的平原,可种植花卉、蔬菜、稻米和甘蔗等四种农作物,其产品全部提供某一市场消费,且地价相同,回答15~题。
作 物
项 目
花卉
蔬菜
稻米
甘蔗
市场价格(元/千克)
5
3
2
1
生产成本(元/千克)
2.5
2
0.8
0.4
运费率(元/千克/千米)
0.5
0.3
0.01
0.01
单位面积产量(千克)
20
15
4
10
15.这一地区可能是我国的
A.三江平原 B.华北平原
C.太湖平原 D.珠江三角洲
16.根据该表格提供的信息可知,如果土地距离城市(消费市场)为1千米,则从经济效益看,以下作物中最适宜种植的两种是
A.水稻、甘蔗 B.花卉、蔬菜
C.花卉、甘蔗 D.蔬菜、甘蔗
17.下列能正确反映钢铁工业区位因素发展变化的是
A.铁矿→煤炭→港口 B.煤炭→铁矿→港口
C.原料→能源→市场 D.市场→原料→能源
18.下列工业区中,主要产业与美国“硅谷”工业区基本一致的是
A.辽中南工业区 B.鲁尔区
C.北九州 D.乌拉尔工业区
下图为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回答19~20题。
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
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乙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
19.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 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20.以下对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属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 B.乙地区属于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
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 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
21.香港城区公路、铁路、机场、码头等一应俱全,它所体现的城市交通特点是
A.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管理设施多 B.城市交通是典型的混合交通
C.城市交通点、线、面紧密结合 D.城市交通的重点是客运
读我国酸雨分布图,回答22~24题。
22.下列所列省市,处于重酸雨区的是
A.贵阳、河南 B.山东、河南
C.上海、重庆 D.上海、山东
23.有关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雨水pH值小于4.5的地区为酸雨区
B.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碳酸型酸雨
C.酸雨会使水、土壤酸化、危害生物,腐蚀建筑物,并危害人体健康
D.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径是减少二氧化碳和氧化氮的排放
24.我国西南地区出现重酸雨区的原因主要有
①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 ② 地形闭塞,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 ③ 多云雾,易形成酸雨 ④ 气温高,不利于空气对流流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据此判断,下列因地制宜创造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A.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B.农耕区生产谷物,同时饲养家畜
C.北方地区的塑料大棚蔬菜生产 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
26.上海市建立卫星城,开发浦东新区的目的在于
① 为了更好开发利用本区的矿产资源 ② 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③ 控制城市中心的人口规模④为了缓解城市中心用地紧张的状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27~29题。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
(平方千米/年)
1560
2100
24600
27.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全球气温升高,地面植被死亡所致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28.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29.当我国北方频繁出现沙尘暴天气时
A.我国东南沿海经常遭受台风侵袭
B.正是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沼气的最佳时期
C.地球公转速度正是一年中最慢的季节
D.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
长江三峡工程是当前世界上正建的最大的水利工程,回答30~33题。
30.三峡大坝工程位于
A.长江中游 B.湖北省与重庆市的交界处
C.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D.我国西部经济地带
31.三峡大坝工程位于的地质构造带是
A.北斜 B.向斜 C.断层 D.褶皱
32.移民问题是三峡工程建设中具有艰巨性、复杂性的问题,备受公众关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峡地区人口文化素质较高,给移民安置增加了一定难度和障碍
B.由于三峡地区建了水库,出现人口大规模自发外迁
C.库区生态脆弱,移民环境容量不足
D.三峡移民的基本方针是全部异地安置
33.兴建三峡工程的重大意义是
① 长江中游削减洪水威胁的关键性工程 ② 未来全国统一大电网的中心主导电站 ③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关键枢纽 ④ 大大改善成都的航运条件 ⑤ 缓解华中和华东地区电力的紧张局面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②⑤ D.③④⑤
34.东北主要的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分布是
A.辽南各地有春小麦、棉花 B.中部有冬小麦、水稻、甜菜
C.中部有冬小麦、玉米、棉花 D.北部有春小麦、大豆、甜菜
35.东北是我国重要的
① 林业基地 ② 能源基地 ③ 商品粮基地 ④ 轻工业基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36.我国的京九铁路线自北向南穿过的地形有
A.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南岭山脉、珠江三角洲
B.华北平原、黄土平原、山东丘陵、江南丘陵、武夷山脉
C.海河平原、黄河下游平原、江南丘陵、辽东丘陵、巫山山峰
D.四川盆地、江淮地区、南岭、珠江三角洲平原、洞庭湖平原
37.下列矿产基地位于京九铁路沿线附近的是
A.大同煤矿 B.大余乌矿
C.攀枝花铁矿 D.胜利油田
读我国沿回归线剖面图,据图回答38~40题
38.c区域大力发展混合农业,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
A.光、热、水、土资源 B.劳动力资源
C.当地电力资源 D.现代化的农业机械
39.促进b地经济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红壤的改造
C.商品性农业基地的建设 D.交通建设
40.下面关于a地与c地相似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冬季常出现大风雪、寒潮天气
B.基塘生产是两地农业生产的特色
C.面积广大,有利于发展大规模的商品谷物生产
D.水热充足、雨热同期是两地共同的资源优势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综合分析题(40分)
41.下图为某地区海陆分布图,曲线P表示一月分某大陆局部地区和临海20℃等温线分布,虚线是有待确定的等温线走向,阴影区域为该国主要农业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陆地上,P1、P2两条等温线走向正确的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海洋上,P3、P4两条等温线走向正确的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该区域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该国政府为减缓其影响采取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国际市场上,该国居首要地位的农产品是________,其发展该类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
(4)图示地区所在国商业和贸易中心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区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
42.读“北纬30°附近三个三角洲位置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9分)
(1)甲、乙、丙三个三角洲,在位置上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形成原因上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丙三个三角洲距离相对较近的两个三角洲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北京敲响2005年元旦钟声时,丙三角洲地区的区时为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日_______点。
(4)甲、乙、丙三个三角洲均是本国重要的农业区,分析说明它们发展农业生产的共同优势条件。
43.下图为某城市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层温度垂直分布图,读图并回答:(5分)
(1)图中气温分布异常部分是①、②、③中的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当天发生了重大的烟雾事件。造成这一恶性事件的
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为该地区有关气候资料
(1)图中①、②、③处将布局粮食种植业、果树栽培业和蔬菜、畜禽业,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粮食种植业应安排在________;蔬菜、畜禽业应安排在________;果树栽培业应安排在________(填代号)。
(2)图中甲坡由于当地农民不断开垦耕地,后来成为荒坡。造成当地农民不断开垦荒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城镇准备建水泥厂和食品厂,根据工业布局的有关原则,水泥厂应建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食品厂应放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在图中④~⑦选择)
(4)请根据该地的降水资料分析该气候对图中河流水文特征有何影响?
(5)若要在该地建一小型水电站,你认为应该选在________处,在此处建站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C 3.D 4.B 5.D 6.D 7.A 8.B 9.D 10.B 11.D
12.B 13.A 14.C 15.D 16.B 17.B 18.C 19.D 20.A
21.C 22.C 23.C 24.A 25.D 26.C 27.D 28.C 29.D
30.C 31.A 32.C 33.C 34.D 35.A 36.A 37.B 38.A
39.D 40.D
41.(1)P1,受大分水岭走向(山脉走向)影响所致 P3,受洋流(暖流)影响所致。
(2)混合农业 淡水不足 跨流域调水(东水西调)
(3)羊毛 地广人稀,气候温暖,地下水丰富,草原广阔,无大型食肉动物,市场广阔,交通便利。(答出其中的任意两点可得2分)
(4)东南沿海 气候适宜 交通便利
42.(1)都位于大河入海口处 都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2)甲乙 因为甲与乙三角洲的经度间隔是90。,而丙与乙三角洲的经度间隔是120°(或甲与乙的经度差最小)
(3)2004年12月31日10点。(全答对给1分)
(4)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地处亚热带地区水热条件较好;有灌溉水源;人口稠密、劳力充足;沿海地区交通便利。(答对任意4项得4分)
43.(l)② ②处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即逆温现象)
(2)工厂烟囱排放大量煤烟、粉尘和硫氧化合物,使凝结核增多,空气污浊,烟雾弥漫。 ②层内气温下部低于上部,抑制了气流的上升,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重了低层大气的污染程度。 城市位于凹地(或盆地)地形,气流不易扩散稀释,加剧居民受害程度。
44.(1)② ③ ①
(2)人口增长快,粮食不足,资源短缺
(3)⑦ 水泥厂对大气有污染,应布置在与冬夏季风向垂直的郊外 ④ 接近消费市场
(4)河流流量较大,水位季节变化较大,汛期长。
(5)⑤处 位于峡谷地带,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蓄水量大,且工程施工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