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05学年西安市教研室高二年级期末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本卷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人口、资源、环境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读“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图中*表示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完成1~7题。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受到哪两个因素的影响?
①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②人口的出生率 ③人口的死亡率 ④人口迁移
A. 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在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过程中,先转变的是:
A.出生率 B.自然增长率 C.生育率 D.死亡率
3.下列发展中国家中,人口再生产已进入或正进入“现代型”的是
①古巴 ②尼日利亚 ③新加坡 ④埃及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4.与10年前相比,我国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7.8%,而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势头
C.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D.适当提高少年儿童的人口比重
5.第五次人口普查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统计难度大的原因是
A.近几年人口增长过快 B.人口分布极不均衡
C.国内自发的人口迁移 D.大量的国际人口迁移
6.有关中国人口与环境、资源之间矛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是世界上人均草地最少的国家
B.中国属于世界人均可耕地最低的国家之一
C.随着计划生育的进行,中国人均耕地可望在短期内转为上升趋势
D.中国是一个人均淡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
7.为了解决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现实矛盾,逐步走上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轨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的基本国策有
①土地利用政策 ②森林保护政策 ③计划生育政策 ④环境保护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分析“我国某沿海城镇人口变化表”数据,回答问题8~10。
年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人口(万)
64.8
68.7
80.2
87.7
91.2
103.4
109.5
114.7
8.1997年至1998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A.0.94% B.5.9% C.4.75% D.1.2%
9.1997年至1998年,该城市的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死亡率低 B.人口出生率高
C.原有人口基数小 D.大量人口迁入
10.该城市的人口迅速增长,近期可能产生
A.城市用地压力增加 B.城市经济缺乏活力
C.社会劳动力缺乏 D.人口老龄化突出
读某城市地域结构示意图,该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有:中心商务区、批发区与轻工业区、低级住宅区、中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回答11~20题。
11.城市的土地用于哪种活动取决于
A.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 B.政府的计划
C.知名度的高低 D.昔日土地的利用形式
12.城市功能区是指
A.城市人口统计区 B.城市内由交通线路分隔的地带
C.相同功能活动集中的地区 D.提供城市职能的地区
13.图中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住宅功能区 B、商业区用地
C、工业区用地 D、交通道路用地
14.E功能区的优势条件是
A.靠近商务中心区 B.远离工业区
C.地势低平 D.周围是风景区
15.有关中心商务区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只具有大型商场、购物中心、专业化高级商店等的集中地
B. 是一个担负商业中心和服务中心双重职能的特殊地区
C. 昼夜人流和车流川流不息,热闹非凡
D. 中心商务区的商业活动以货物批发为主
16.陆家嘴与浦西外滩共同为上海的中心商务区,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历史因素 B.政治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17.下列关于城市的功能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是城市地域的基本组成
C.城市中占地最广的功能区是工业区
D.每个功能区只有一种功能
18.直接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有
A.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 B.风俗、习惯
C.种族、民族与宗教团体 D.收入与知名度
19.下列区位中地租最高的是
A.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两旁和公路交汇处
B.城市内具有较高声誉的地区
C.城市边缘,环境优美的地方
D.城市的中心
20.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的原因是
①降低生产成本 ②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③市区交通拥堵 ④拓宽城市地域范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文化、文化景观、文化扩散等均属于文化地理的范畴。根据所学知识回答21~26题:
21.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表现在
A.地域性、时代性 B. 地域性、空间性
C.功能性、时代性 D. 空间性、时代性
22.由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的理论文献,体现了文化的
A.空间性 B.功能性 C.时代性 D.普遍性
23.早期文化从世界文明发源地向外扩散的主要媒介是
A.战争、殖民和书籍 B.商队、船队和国队
C.广播、电视和报纸 D.留学、经商和务工
24.美国乡村音乐曾经一度风靡全美国,其文化扩散现象属于
A.迁移扩散 B.刺激扩散 C.等级扩散 D.扩展扩散
25.企业在另一个地方设厂的同时,也将企业文化传到该地。这种现象属于
A.传染扩散 B.等级扩散 C.刺激扩散 D.迁移扩散
26.南京大学的外籍教师主动要求学习普通话,并逐渐掌握了普通话,此过程是文化的
A.传染扩散 B.刺激扩散 C.迁移扩散 D.等级扩散
文化景观就如同社会文化史的化石,人们可以通过新旧文化景观的对比,分析出一个地区社会文化的变化。据此回答27~30题。
27.以下文化景观中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是
A.秦始皇兵马俑 B.青岛市城市雕塑“四月风”
C.北京律师事务所 D.江南丘陵茶园
28.下列文化景观中,反映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积极影响的是
A.在黄土高原上开荒种地
B.美国20世纪30年代开垦西部草原
C.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
D.长江中下游平原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29.西双版纳“傣家竹楼”是一种物质文化,这种文化所反映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A.炎热干燥的气候 B.山高谷深的地貌
C.炎热湿润的气候 D.盛产毛竹的热带雨林
30.西藏的布达拉供建造时最主要的文化景观功能是
A.美学功能 B.旅游观赏功能
C.宗教信仰功能 D.军事信息传递功能
2005年是中国“红色旅游年”,西安市“红色之旅”夏令营,准备赴江西进行中学生思想教育活动。据此回答31~35题。
31.夏令营的同学去江西的旅游铁路交通线,可选择
A.陇海线—京九线 B.陇海线—京广线
C.陇海线—京沪线 D.宝成线—沪杭—浙赣—贵昆线
32.下列旅游景观,属于江西红色旅游资源的是
A.鄱阳湖 B.井冈山 C.五指山 D.滕王阁
33.上述旅游资源的价值体现在
A.形象美是人文景观美学价值的核心
B. 旅游资源只具有美学价值而不具有经济价值
C.旅游资源均有科学价值而不具有经济价值
D.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
34.作为一个旅游者,参加夏令营的同学,应具备的条件是
A.健康的身体 B.有快捷的交通工具
C.有旅游的动机、时间和金钱 D.有拍照的技能和旅行经验
35.关于这次夏令营活动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有
A.锻炼体魄、积累知识、满足人类高层次的享受
B.旅游活动的经济作用主要是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
C.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D.扩大交流,增进了解。
近年来,华东地区以上海、苏州和杭州为中心城市,结合黄山景区,共同建设景观群。据此回答:36~40题:
36.黄山与庐山同为风景名山,但开发状况不同,下列叙述与其原因无关的是:
A.两处的市场距离不同 B.两处的交通通达性不同
C.两处的旅游环境承载量不同 D.两处的地区接待能力不同
37.近十年,到“人间天堂”游客以工薪阶层和农民占多数,这主要反映了:
A.旅游方式的多样性
B.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C.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D.旅游内容的丰富性
38.旅游资源景点群的建设,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是:
A.组合的旅游资源类型应该相互补充 B.组合的旅游资源应该类似
C.各旅游资源的距离接近就可以 D.组合的旅游资源价值相当
39.近年来,我国延长假期时间,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
A.全体国民身体健康 B.带动国际旅游
C.促进国内第三产业 D.扩大国内、国际文化交往
40. 在“黄金周”期间,许多旅游景区采用各种方式限制游客数量,其目的是
A.保护游客安全 B.控制该地区交通流量
C. 有意抬高景区票价 D. 保护地区旅游资源
欧盟15国领导人于2002年12月13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正式向10个候选国(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塞浦路斯、马耳他)发出了2004年5月1日入盟的邀请,迈出了迄今欧盟扩大进程中的最大的一步。根据材料回答41~43题:
41.目前欧洲联盟的性质是
A.欧洲地区的非政府国际组织 B.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C.世界最大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
42.在10个入盟候选国中,属于亚洲国家的是
A.斯洛文尼亚 B.立陶宛 C.塞浦路斯 D.匈牙利
43.欧盟在2004年至2006年间将向新成员国提供408.3亿欧元财政补贴,作为结束入盟谈判的重要条件。欧盟获得的回报将是
A.商品市场拓展 B.就业机会增加 C.政治版图扩大 D.关税金额提高
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从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一辆彭蒂亚克—莱曼牌汽车时,其中3000美元是支付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零件制造商,700美元是德国设计师的报酬,400美元用来购买台湾、新加坡的零件……据此回答44~50题。
44.上述材料说明
A.当今社会任何商品生产已都不能在一国内完成
B.国际之间的分工合作进一步加强,必须实行对外开放
C.一个国家必须把一项工作分散到许多国家里去完成
D.跨国公司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唯一重要因素
45. 经济全球化是指
A.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互相依赖空前紧密
B.跨国公司的出现
C.区域经济一体化
D.世界政治经济的合作
46.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
A.跨国公司 B.发达国家
C.世界各国 D.发展中国家
47. 下列不符合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表现的是
A.国际组织的建立 B.国际贸易增长缓慢
C.生产国际化程度提高 D.经济管理制度的国际化
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过程中,国家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据此回答48~50题。
48. 下列不属于基本实体内容的是
A.地形 B.农业产值
C.耕地资源 D.大专以上人口比重
49.综合国力的各个要素能否形成合力并发挥最大效能,在很大程度是取决于:
A、军事力量 B、经济力量 C、政府力量 D、科技水平
50.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最佳途径是:
A.多快好省地发展经济
B.积极地进行国土整治、改善生存环境
C.实施科技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农业和农村问题
D.加强军事实力,保护国土安全
第Ⅱ卷(综合题 共50分)
二、本卷共5小题,共50分。
51. 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 ,计算方法是 。
(2)图中处于人口再生产“过渡型”阶段的是 (填字母)。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 国家或地区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
(3)图中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的是 (填字母)。
(4)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 阶段(填字母)。
(5)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接近 型,即处于图中 阶段向 阶段(填字母)转变的过程。这种转变主要是因为我国大力开展 工作的而取得的。
52. 读下面材料和“长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长城是我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最大的工程建筑,也是堪称世界奇迹的伟大工程之一。明代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总长为6350千米,明代长城在规模、体系结构、设施完善和工程技术水平及质量方面都是空前绝后的,可谓臻于完善,在建筑结构上由关隘、城墙、城台、烽火台四部分结合为防御工程体系。
(1)长城属于______文化景观,它的建筑规模、工程技术水平反映了我国古代的______(物质、精神)文化,当时建造它的目的是______。
(2)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人们又赋予长城更丰富的文化内涵,长城是民族精神和毅力的象征,因此长城反映出我国的______(物质、精神)文化,它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现在长城已成为我国重要的______资源,这说明文化景观具有______性。
53.读“佛教与中国文化”材料,分析问题。(5分)
秦汉之际,佛教即传入于阗,东汉时传入洛阳,当时的高僧都来自天竺、安息等国,其时约有数百人在中国写经、译经,并逐渐南传,将佛教传入江浙、广东。
进入中国的佛教先传入上层社会,然后经思想者的消化改造后和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再深入下层民众;先在城市扩散,再陆续传入乡村。两千年来,佛教不仅为中国增添一种新的宗教信仰、新的哲学思想,还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哲学、日常生活、文字艺术等方面,可以说极大地改变和丰富了中国文化。
(1) 材料中所述的文化扩散类型主要有两种,即______扩散和______扩散。
(2) 当北传佛教进入中国西藏地区,与地方性宗教结合后,形成了____________教。
(3) 由材料说明文化扩散和文化发展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读“接受教育程度统度的我国35岁45岁的妇女生育的子女数”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农村妇女生育的子女数经城市妇女_______。②接受教育程度高的妇女,生育的妇女数越来越_______。③经济、文化落后地区的妇女生育的子女数比经济发达地区的妇女要_______。
(2)从图中可以推理得出,影响生育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环境因素,图中提到的是______和______。
(3)由此可见,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在_______,因此,大力提高居住在______和____________落后地区的妇女的______程度是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当务之急。
5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埃及是世界上科学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古埃及人在与尼罗河的洪水斗争中,长期观察尼罗河泛滥与星象之间的规律,创立了天文学;古埃及人在测量被洪水淹没过的土地过程中,创造了数学中的几何学……?目前,从考古发现来看,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以埃及的科学文化水平为最高,亚历山大城自公元前332年以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文化中心。1970年7月埃及人在尼罗河上建成了阿斯旺高坝,高坝呈拱形,高111米,长3830米,大坝上游形成世界上最大人工湖之一——纳赛尔湖,有灌溉、防洪、发电、运输的综合功能。尼罗河下游的航运能力也得到改善。 据材料,回答问题:
(1)资料中体现了自然环境和科学文化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化区来看,亚历山大城属__________(类型)文化区。
(3)阿斯旺大坝是不是文化景观?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中尼罗河上阿斯旺大坝的介绍,对你有什么启示?
2004~2005学年西安市教研室高二年级期末调研考试地理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二、本卷共5小题,共50分。
51.(1)
(2) (3) (4)
(5)
52.(1)
(2)
53. (1) (2)
(3) ; ; 。
54. (1)
(2)
(3)
55(1) (2)
(3) 。
(4)
2004~2005学年西安市教研室高二年级期末调研考试地理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本卷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B
C
C
B
D
C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C
A
D
B
B
A
D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B
D
D
A
D
C
D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S
D
C
B
A
C
A
C
D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B
C
A
B
A
B
B
A
C
C
二.本卷共5小题,共50分。
51.(1)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2)C 发展中国家 (3)BC (4)D
(5)现代 C D 计划生育(各1分)
52.(1)物质 物质 军事防御
(2)精神 旅游 时代(各2分)
53. (1)迁移扩散 等级扩散(各1分) (2) 喇嘛教
(3)世界文化在趋同与趋异中发展;文化传承和扩散都有利于世界文化发展;刺激扩散对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各2分)
54. (1)高 少 高
(2)社会 经济 受教育程度
(3)农村 乡村 经济文化 受教育(各1分)
55(1)自然环境对科学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作用,没有自然环境和特定的地理条件,就没有相应的科学技术的出现。 (2分)
(2)文化综合体。 (2分)
(3)是。因为它具有空间性、功能性和时代性。 (各1分)
(4)人类活动创造的物质文化景观,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顺应自然规律的景观建设,对人类和地理环境有利而无害。(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