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时事热点专题训练[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国地理时事热点专题训练[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8-07-28 13: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地理时事热点专题训练
材料一:中部崛起 中部地区有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和湖南六省,面积10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10.7%,人口3.61亿,约占全国28.1%,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23%。六省粮食产量14468万吨,占全国比重30.6%。中部地区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区位重要。作为连接东西部的桥梁和纽带,中部地区崛起是东西互动、南北合作,使我国经济布局均衡和协调发展的坚实支撑点。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中部崛起”的战略意义
(一)中部崛起战略是区域统筹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区域之间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梯度适宜,统筹发展。但是目前我国东中西差距较大,发展极不协调。经过20多年的大开发,东部地区成功地构建了珠三角、长三角和渤海经济圈三大增长极,西部在大开发的带动下,奋起直追,后来居上,经济一日千里,日新月异。据国家统计局研究,1997年至2002年,中部人均GDP相对东部的比重从54.14%下降到52.60%。2001年西部地区GDP增幅高达8.5%,高于全国7.4%的增长速度。2003年东部地区增长速度比中部地区快了2.5个百分点,比西部地区快了1.6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中部地区不仅低于东部地区2.5个百分点,而且低于西部地区0.9个百分点。近两年来,区域经济发展排序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位居其次,中部地区速度最低。中部塌陷进一步强化了东部地区的极化效应,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东中西之间巨大发展差距与区域统筹的理念相距甚远,必须通过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恢复东中西自然经济梯度,维持东中西地区的正常经济循环。 (二)中部崛起战略是工农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工业和农业互为市场、互相促进,协调增长、统筹发展。农业要为工业提供产品贡献、市场贡献、因素贡献和外汇贡献。工业要为农业提供广阔的市场需求。只有工农、城乡需求互相满足,国民经济才能够健康的运行。但是我国农业,特别是中部地区的农业发展严重滞后,工农业极不协调。只要中部“三农”问题解决了,全国的“三农”问题和工农协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可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是工农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中部崛起战略是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发展战略片面强调经济增长,忽视了社会指标的改善和生存质量的提高,累积了不少社会问题,发展相对滞后的中部地区尤为严重。农民负担问题、下岗失业人口、涉农案件集中在中部,乡镇政权危机表现在中部……其中,中部劳动力过剩问题最为突出。鉴于中部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必须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以中部为突破口缓解和扭转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严重对立的问题。因此,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也是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客观要求。
国家将逐步从五个方面支持中部崛起。一、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农业投入力度,支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产业化体系建设,适当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的补贴;二、指导和支持中部以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为依托,加快发展城市群,经济带等经济密集区;三、支持中部加强结构调整,促进新兴工业化进程;四、放宽对外开放的权限,统一对外开放政策,增加外商的选择余地;五、支持中部基础教育的发展,建立中央、省、县三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合理分担机制,在实行以县为基础的同时,中央和省要加大投入比重,加大对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中部劳动力资源的优势。
材料二: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协作区 泛珠三角区域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简称“9+2”。“9+2”覆盖三个处于不同发展梯级上的地区,经济互补性强,具有产业合作的广阔前景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巨大空间。2004年6月,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粤港澳召开,泛珠三角区域各行政首长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自愿参与、市场主导、开放公平、优势互补、互利双赢五大原则,共同开展基础设施、产业与投资、商务与贸易、旅游、农业、劳务、科教文化、信息化建设、环境保护和卫生防疫十大领域的合作。
材料三:我首次环球大洋科考起航 我国远洋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2005年4月2日在青岛起航,开始执行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任务。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考的总体目标是对相关的大洋中脊开展综合科学考察,对海底热液硫化物资源、生物资源和相关环境开展调查。根据计划,“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将东出太平洋,途经巴拿马运河、好望角、马六甲海峡,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此间将分别在6个作业区进行作业,计划历时约300天,预计2006年1月回到青岛港。远洋科学考察船将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域投放15个漂流瓶,把中国人民的美好心愿带给世界各国人民,同时邀请“幸运儿”来中国做客,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
相关练习
1、在下图中将中部六省的轮廓描出来,并在相应位置上写出六省的简称。
2、在图中相应位置标注出:武汉?,画出京广线、京九线,画出秦岭。
中部区域的农民占全国农民总数的70%,提供全国70%的农产品,该区域是“三农”的主体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3、该区域内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有哪些?
4、该地区发展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区位条件是:
5、比较河南省和湖南省农业差异
耕作制度
主要农产品
农业区位优势
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解决措施
河南省
湖南省
6、下列省区中即属于中部区域又加入泛珠三角经济协作区域的是: A、湖南,湖北 B、广东,广西 C、湖南,江西 D、江西,安徽
7、有关中部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部区域地跨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B、在我国五纵三横铁路线分布中,中部区域有其中的三横两纵通过 C、位于江西省的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D、两湖平原就是鄱阳湖平原和洞庭湖平原
8、每年7、8月份: A、武汉受副高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B、郑州正处于高温多雨时期 C、湖南处于梅雨季节 D、太原受沙尘暴侵袭
9、在右图相应位置用常用图例填出大同煤矿、中原油田、德兴铜矿、冷水江锑矿、大余钨矿。
10、本区旅游资源丰富,在图上注出主要风景点的位置并写出名称。
下图为我国几个省区轮廓示意图,读图回答11-13题:
11、我国下面几个旅游资源与所在省区搭配正确的是
A.①路南石林、 ②承德避暑山庄、③敦煌石窟、 ④苏州园林
B.①桂林山水、 ②云岗石窟、 ③长城嘉裕关、 ④苏州园林
C.①桂林山水、 ②龙门石窟、 ③酒泉航天中心、④杭州西湖
D.①黎族风情、 ②苏州园林、 ③秦兵马俑、 ④无锡太湖
12、从广州到上面四省区的铁路线较合理的路线是
A.从广州到①可经过京广线、陇海线和宝成、成昆线
B.从广州到②可经过京沪线、陇海线
C.从广州到③省区可直接通过京九线
D.从广州到④省区可经过京广线和陇海线
13、限制②省区能源基地发展的自然因素是
A、 劳动力资源匮乏 B 、煤炭资源分布呈零散状,地质条件复杂,不便于开采
C、 该省区对外通道狭窄,制约外运与出口 D 、该省区水资源缺乏
泛珠三角经济协作区域主要处于我国南方地区。中部区域地跨北方和南方地区。回答14-16题。
14、限制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A、 面积广大,自然条件差异大 B、 缺少丰富的能源资源
C、深居内陆,人口密度小 D、 地表崎岖,交通运输条件差
15、南方丘陵山区适宜发展立体农业的条件是
A、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B、耕作历史悠久,物种丰富
C、丘陵山地多,能多层次和多方位的利用自然资源
D、土壤肥力高,水热资源配合好,有利于多种作物生长
1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是
A 农业历史悠久,可耕地垦殖殆尽 B 人口增长快,工业发达
C 耕作技术和方式落后,作物品种少 D 滥垦滥伐,破坏地表植被
读右图,完成第17-18题
17、该地可能位于:
A.山东丘陵 B.长白山地
C.太行山区 D.江南丘陵
18、图中的耕地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A.春小麦、甘蔗、玉米
B.水稻、棉花、甜菜
C.茶叶、油菜、水稻
D.玉米、花生、长绒棉
远洋科学考察船将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域投放15个漂流瓶,把中国人民的美好心愿带给世界各国人民,同时邀请“幸运儿”来中国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回答19-20题。
19、出巴拿马运河后投放的漂流瓶,可能被下列哪个城市的“幸运儿”拾到?
A、里约热内卢 B、洛杉矶 C、孟买 D、纽约
20、考察船按计划进行,在进入马六甲海峡前投放的漂流瓶可能漂向
A、索马里半岛 B、澳大利亚西海岸 C、澳大利亚东海岸 D、中南半岛
读右图,回答21~23题。
21、该盆地适宜种植的果树为
A.苹果 B.芒果
C.柑橘 D.甘蔗
22、该盆地著名的古代水利枢纽工程是
A.灵渠 B.都江堰
C.白渠 D.三峡
23.该盆地与外界联系的铁路有
A.宝成、成昆、湘黔、焦柳线 B.川黔、襄渝、成渝、西康线
C.兰青、兰新、包兰、南昆线 D.宝成、成昆、襄渝、川黔线
24、读下图,完成有关问题:
(1)三峡电站的社会经济区位优势是:位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 地带
和 地带的结合部位,电力市场广阔。
(2)从图上信息来看,三峡工程首要的功能是 。
(3)长江荆江段的主要水文特征是 ; 。(2分)应如何抓好荆江段防洪的工程工作?
(4)图中箭头A是我国正在实施的“ ” 工程的一部分,它对长江三角洲的社会经济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25、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将东出太平洋,途经巴拿马运河、好望角、马六甲海峡,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进行考察。右图为大洋科考船经过某地气温与降水量逐月分配情况。完成下列要求:
(1)该地所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2)该地可能是下列城市中的哪一个?
A、巴拿马城 B、科伦坡
C、新加坡 D、开普敦
(3)当该地正值雨季时,
我国长江口的盐度为一年中的___ _
(较高、较低)时期。
(4)图示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
中地热点参考答案
1、2题见右图。
3、湖南:洞庭湖平原,
湖北:江汉平原
江西:鄱阳湖平原
4、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水热配合好;交通便利。
5、比较河南省和湖南省农业差异
耕作制度
主要农产品
农业区位优势
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解决措施
河南省
两年三熟
冬小麦棉花
雨热同期 地形平坦
旱涝灾害频繁、水资源紧张、土地盐碱化
修建水库、加固大堤、合理灌溉、改良土壤
湖南省
一年两熟
水稻油菜
水热配合好,平原土壤肥沃
旱涝灾害
修水利工程、加固大堤退田还湖

6、C 7、A 8、B
9、10题见右图 11、B 12、D 13、D 14、D 15、C 16、D 17、D 18、C 19、D 20、A 21、C 22、B 23、D
24、(1)中部 西部 4 分 (2)防洪 2分 (3)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水流不畅通 2分 修建水库(三峡、葛洲坝等);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分洪区等 4分 (4)西电东送 2分 解决能源不足问题,促进经济发展;改善能源结构,用水电取代煤、油等能源,可减轻城市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环境质量4分
25、(1)B (2)D (3)较高
(4)南北纬300——400的大陆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