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思考】
阅读土地资源分布图时,必须具备哪些基础知识?阅读地图的要领
(1)先读图名
图名是一幅地图的“眼睛”,它常常概要地表明地图所示的区域和主题内容。例如,“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图”不仅表明了地图所示区域是中国,还表明了地图所示内容是中国工业布局的时空变化。
(2)细辨图例
当地图上出现多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首先可从图例中找出各项地理事物的名称,然后分门别类辨识它们的分布特点。 例如,从“澳大利亚经济图”中可以读出,澳大利亚拥有煤、铁、铝土等多种矿产资源,且分布相对集中。澳大利亚的农牧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北部和中部干旱地区仅有少量的养牛业。(3)重视主要地理分界线
地理分界线是判断地理事物分布的重要依据。如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我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分界线、我国东部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等。另外,还有一些重要的训界线、国界线等也不可忽视。
(4)抓住位置或形象特征
可通过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形象特征来认识其分布。如,大连位于辽东半岛的南端;深圳位于珠江口东岸,珠海位于珠江口西岸。再如,法国的轮廓近似“六边形”,意大利的轮廓貌似“靴子”,智利的轮廓形似“长剑”。
(5)跟踪空间轨迹
寻找一个比较熟悉的,或有一定意义的地理事物,如城市、铁路、公路、河道、边界线等,再沿某一方向顺序去阅读。
例如,阅读“沪宁抗地区主要城市分布图”,可以上海为起点,先向西北方向依铁路线由近及远串起一组城市,依次为江南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马鞍山、芜湖等,并注意长江以北的主要城市有南通、扬州等,张家港在长江与京沪线之间;再沿沪杭线向西南方向由近及远串起—组城市,依次为嘉兴、杭州,然后向东沿铁路线读出绍兴、宁波。沪宁杭地区主要城市公布图(6)分析判断
在地图上了解某一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时,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作层层剖析,找出规律,最后进一步分析成因。
例如,阅读“中国稻谷主要产区图”时,可读出稻谷产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而西部广大的地区,除了新疆西部有一些零星的分散产区外,其余地区几乎无稻谷产区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稻谷产区又主要集中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这说明我国稻谷主要产区的分布是不平衡的,最后可以从成因上作进一步分析。二、等值线图的阅读
常见的地理等值线图有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高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太阳辐射量线图等。
1.等温线图的阅读
阅读等温线图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判断某地的气温值
从“等温线分布示意图”中可读出,A地的气温为8℃,E地的气温约为6℃。(2)判断某地所处的南北半球位置
从全球范围看,地球上随气温无论是7月还是1月,都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据此可以判断,上图所示的区域位于北半球。
(3)判断某地所处的季节
在同纬度地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使得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等温线在大陆向低纬凸出,在海洋向高纬凸出;夏季则相反。据此可以判断,上图所示的区域处在夏季。
(4)分析影响某地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若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表明该地气温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若等温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表明该地气温受海洋影响显著;若等温线与山脉走向或高原边缘大致平行,则表明该地气温受地形影响显著。2.等压线图的阅读
(1)判断气压系统
在等压线图中,等压线团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可判断为高气压;反之为低气压。如下面“等压线示意图”中的A区域是高气压,B区域是低气压。
等压线示意图
(2)判断风向
在等压线图上,可以判断某地的风向。在同一水平面上,一般大气总是从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流动,同时,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
(3)判断风力
根据等压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风力的大小。一般来说,等压线密集,说明该地区气压差大,风力也大;等压线稀疏,则说明该地区气压差小,风力也小。3.等高线图的阅读
(l)判断坡度
等高线示意图
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表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地表坡度和缓;等高线密集,地表的坡度陡峻;数条等高线相交,则为陡崖。
(2)判断地形
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形状,可以判断地形。如前面的“等高线示意图”中,A地为山顶;B地为洼地;C为山脊线;D为山谷线;E地为鞍部。2.读下面的北半球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
①大陆上等温线向 凸出,这表明当时大陆上比同纬度海洋上的气温要_________
②该图表示的是1月还是7月的等温线分布? 月。3.读下面的我国部分地区太阳总辐射量图,回答:
① 图示各省级行政中心中, 市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最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在直辖市中, 市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最低,在 千卡/平方厘米以下,原因是: 。
③ 图中台湾岛西侧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比东侧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地理景观图的阅读
例如,读下面两幅民居图时,首先应注意图中的房屋。两图房屋最大的差异是屋顶形状不一样,浙江山村一带传统民居的屋顶是坡顶,而新疆一带地区民居的屋顶是平顶。然后分析两种屋顶形状所反映的地理意义:浙江地处湿润区,降水丰富,坡顶房屋排水效果好;新疆地处于旱区,降水少,就不存在排水问题,而平顶可以被用来晾晒葡萄等果物。通过对两幅图的比较可以看到,房屋的建筑形式与当地的降水状况有一定的关系。浙江山村的一种传统民居 塔里木盆地中维吾尔族农民的一种传统民居四、地理示意图的阅读
1.地理事物空间关系示意图的阅读
阅读这类示意图的关键是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各项地理事物的位置关系及其空间分布特点。
2.地理事物形成的示意图的阅读
例如,右图所表示的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这里必须要把握冷热不同的地面、空气升降运动方式、气压高低变化、空气水平运动方向之间的因果关系。3.地理事物相互联系示意图的阅读
地理示意图中有一种是用文字框图和线条箭头构成的示意图,这类图能简明、概括地表现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阅读这类示意图,关键是要读出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因果关系。 从上图中可看出,“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大量砍伐森林”是两个并列原因,共同引起了大气中的CO2图增多;CO2增多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进而使海平面上升,最终引起沿海低地受淹的不良后果。 4.剖面示意图的阅读
中学地理中常见的剖面图主要是地形剖面图。将地形剖面图与相应的地形图对照起来阅读,可以判断出地形类型。阅读时要注意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例如,阅读下面的“我国某地区的地形剖面图”,(沿109°E,32°~37°N之间) 根据图中所示条件,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中部,汉中谷地介于大巴山和秦岭山脉之间,因此图中①表示大巴山,②表示秦岭山脉,③表示渭河谷地或关中平原,④表示黄土高原。五、地理统计图表的阅读
1.曲线图表的阅读
中学地理中,常见的曲线图表是动态曲线图表,用来显示和比较地理事物随时间发展变化的情况。如某地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图等。这种图一般以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地理事物动态水平。世界能源结构变化图例如,阅读上面的“世界能源结构变化图”,首先需明确该图横坐标表示的是1925年至1989年时间段,纵坐标是各种能源消费所占的百分比。各种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然后分析每种能源在各年的消费构成状况。图中可见,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煤炭是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能源,随后消费量呈下降趋势,与20年代相比,70年代的消费量下降了近50个百分点。而50年代后,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取代煤炭而居于首位。作为新能源的核能自60年代在能源消费中出现之后,消费比重不断上升。水能消费变化较小,自50年代起有所增加。最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图示时间段内,世界能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2.柱状图的阅读
阅读柱状图,首先要了解纵、横坐标的含义。
某地降水和气温各月分配图
阅读方法:
根据平均气温最低月和最高月出现的月份、气温曲线的形状,可判断该地所属半球。若气温最高月出现在7月,表明该地是在北半球。
根据气温曲线的高低变化,可判断所处的热量带。如右图的气温曲线下限(即最低月)在10℃以上,也就是0~15℃之间,因此可判断出该地位处亚热带。
根据降水柱的高低,可以判断降水量的多少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上图所示的地区,冬季降水较多,为冬雨型。3.结构图表的阅读
阅读这类图表,首先要读出各项地理事物在总体中的比例,然后通过比较,得出各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特点。3.右图表示A、B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相成,该图回答:
①A、B两国人口年龄相成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
A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人口问题时两国人口增长及社会的影响是:
A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列选顶,把相关选顶字母填入“山地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关系图的圆圈内。
A 山区地表崎岖,坡度较大
B 不合理的开垦耕种
C 交通不便,工程建设困难
D 地质、气象等原因
E 影响资源开发与投资环境
F 水上流失,生态脆弱
G 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六、地理图表的综合阅读
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模式与世界洋流模式对照图
方法:地图叠置
例如,在阅读“世界洋流模式图”时,可以对照阅读“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两幅图叠加分析,就较容易掌握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再如,阅读“中国人口分布图”时,可以叠加“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类型图”,从而分析人口的空间分布与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的密切关系。例题:下图是世界部分地区主要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图和四幅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分配图:
(1)图中A地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一般是 。
(2)①②③④四幅气候类型图中,与B地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图;与C地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相应的气候类型是 图。
(3)B、D两地分属不同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其主要粮食作物是:B地 ,D地:
(4)分析C、D两地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不同特点:C地 ;D地 : 解答该题须具备以下基础知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气候特点、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与气候条件的对应关系、主要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知识可判断出四地的气候类型:A地为温带季风气候、B地为地中海气候、C地为热带雨林气候、D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应用地理统计图表知识,分析气候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得出B地气候类型与①图所示气候类型相对应,C地气候类型与②图所示气候类型相对应。再根据四地的气候特点,分析各地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从而判断出四地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参考答案】
(1)传统旱作农业
(2)① ②
(3)小麦、大麦水稻
(4)C地:专业生产少数热带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高;D地: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较高,机械化程度较低。 读下面沪宁杭地区简图,完成回答
1.在图中填注:①南通;②秦山核电站;③东海;④苏州
2.写出该地区全国五大商品棉基地之一的具体名称:
3.从自然和社会的角度,综合分析上海近代以来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经济中心)的原因。
4.分析“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之成因。
5.分析图东南角(舟山群岛)附近成为全国最大渔场的条件。【参考答案】
1.略
2.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
3.上海市地处长江三角洲,自然环境优越,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河网密布,有利于农业生产;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特别是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多以这里作为进出海洋的门户,京沪、沪杭线在此相连接,上海是我国沿海海运的中继站,与世界各国联系远洋航线多,上海在海陆交通和长江航运方面具有枢纽地位,国内外联系便捷;长江三角洲有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及销售区。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大;这里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和近代科学技术集中的地区,近代以来,外国资本、官僚资本企业集中;近代以来,上海文化、教育较发达,科技力量雄厚,人们有较强的经济观念和意识;有充足的劳动力和技术保证等等
4.① 杭州湾呈喇叭型,外宽内小,涨潮时有利于潮水的汇聚和抬升 ② 每月农历初一、十五为天文大潮,初三、十八左右在杭州湾形成大潮,而每年农历七、八、九三月为浙、沪地区台风侵袭季节,易形成风向和来潮方向一致的风暴潮,加剧了对潮柱的顶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