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6-03-14 09:5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三维目标领航
知道影响城市区位主要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举例说明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交通区位、经济基础、政治、文化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形成的原因。
以某一地区为例分析城市体系中不同规模城市在数量、服务功能和辐射范围上的差异。
学习过程记载
课前预习
 [纲要预览]
城市区位

城市体系
 
[相关调研]:调查自己所在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我的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生成
 [学习资源]课本、中国南方内河航线和主要城市分布图、中国地形图、地图册等
 [探究活动1]读“我国南方内河航线和主要城市分布图”、课本图2-2-2“中国地形与特大城市分布图”及其阅读课本“自然因素”,完成下列问题。
自然因素
[探究活动2]阅读“社会经济因素”,完成下列问题。
社会经济因素
[探究活动3]资料:武汉市
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华中地区的最大都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的支流汉水横贯市区。素以水运发达著称,是中国目前内河规模最大的客运站。 “九省通衢”的武汉,位居华夏腹地,这种居“中”独厚,外联四方的地理位置,使武汉的交通十分发达便利。武汉是中国主要铁路枢纽之一,有京广,并有京九铁路线贯穿南北,汉丹、武大、武麻铁路线联结东西,形成了沟通华北、西南、华东、中南的运输网络。武汉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江河纵横、河港交织,湖泊星罗棋布。武汉现已发现33种矿产,矿点达154处,储量最大的是冶金辅料和建筑材料,拥有全国最大的熔剂石灰岩、白云岩、石英砂岩基地,膨润土储量超亿吨,居全国第一位。附近有丰富的铁矿资源。武汉位于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农业发达。武汉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基础雄厚,形成了以冶金、机械、汽车、光电子、纺织为支柱,食品、化工、电子、轻工、医药和建材均有较大规模的综合性在工业基地。近些年,武汉高科技和旅游业发展迅速,金融业日益发达。
(1)在“中国地形与特大城市分布图”上找出武汉市的位置。
(2)根据资料分析武汉市形成的区位因素。
 [探究活动4]阅读“城市体系”、阅读课本图2-2-7“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分布”和图2-2-8“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的辐射”,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是城市体系?在课本图2-2-7“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分布”中归纳五种类型的城市数量有什么不同?
问题2:上海为什么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体系中的一级中心城市?
问题3:南京、杭州为什么能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体系中的副中心城市?如果把该区域南京、杭州也规划一级中心,可不可行?
问题4:比较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等级城市的数量、服务功能和城市辐射范围有什么不同? 
课后反思
我的疑问 问题解答
学习效果测评
双基巩固
一、选择题(第1-7题为单项选择题,第8-10题为双项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很大,下列位置不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是(  )
A.河流的发源地
B.河口附近
C.河流的汇合处
D.河流水运的起点和终点
2、通常世界上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
A.热带雨林地区
B.气候干旱地区
C.气温适宜、降水适度地区
D.高纬度沿海地区
3、目前我国的大城市多分布在(  )
A.沿海地区
B.第一阶梯
C.第二阶梯
D.第三阶梯
辽宁省在清王朝时期是地广人稀的地区,由于这里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之一,按大清律制禁止大规模开垦。清王朝灭亡后,短短百年的时间,辽宁省成为拥有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最多的地区。完成4-6题
4、导致清王朝时期辽宁省城市发展缓慢的区位因素是(  )
A.经济基础
B.政治和文化历史
C.宗教
D.交通
5、使辽宁省成为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最多的地区主要区位因素是(  )
A.交通
B.矿产资源
C.气候温和
D.科技和旅游
6、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  )
A.人口迁移是辽宁省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
B.军事、宗教等因素对城市区位影响已经衰弱
C.城市区位因素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D.政治和交通对城市区位影响巨大
7、(2003年全国卷)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气候温和湿润
B.河网密集
C.矿产资源丰富
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8、世界上一些主要河流两岸,几乎都布满了城市,原因是(  )
A.河流为城市增加一道风景线
B.沿河分布城市有利于防卫
C.河流是城市主要水源
D.河流便利的水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9、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体系中属于副中心城市是(  )
A.上海
B.南京
C.杭州
D.苏州
10、下列说法正确是(  )
A.在城市体系中,城市规模越大,城市数目越少,其服务范围越大
B.在城市体系中,城市规模越小,城市数目越多,其服务范围越大
C.在城市体系中,城市规模越大,内部功能分化越明显,其服务功能越强
D.在城市体系中,城市规模越大,城市功能分化越不明显,其服务范围往往超过所在区域
二、综合题
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甲城市形成的原因是 ;
⑵乙城市形成的原因是 ;
⑶丙城市形成的原因是 的汇合处,因为有大量 ;
⑷丁城市则处于 的位置,因此它既是 港 ,又是 港。
⑸甲乙丙丁四城市的共同区位因素是河流提供的 条件。
12、读图,武汉市发展的有利条件很多:
(1)首先这里是 江和 江的汇合处,自古以来,有大量的物流、人流在这里集散、中转。另外,这里又有我国重要的南北铁路大动脉 线通过,因此,武汉在交通运输上非常便利。
(2)武汉市紧邻我国重要的商品食、棉基地 平原,雄厚的农业基础为城市成为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商品棉的生产,还使武汉市成为我国重要的 工业中心。
(3)从能源上看,武汉距我国已在长江干流上建成的 水电站较近,充足的电能为武汉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保证。
(4)武汉东南部大冶附近有丰富的 资源,这为武汉发展 工业提供了原料供应。
(5)解放后,武汉被定为湖北省省会,行政中心很快成为区域的 中心,工业、交通、城市建设迅速发展。
(6)该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有: 。
高考之窗
13、(2004年上海卷)读下面中外著名城市景观照片,完成表格:
城市景观照片
城市名称
河流及所注入的海洋或河流
城市所在地的地形区名称
城市所在区域的气候类型
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特点及其成因
河流在城市发展中的共同作用 (1)(2)(3)
拓展知识链接
城市体系的类型
1. 金字塔型
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城镇体系,以一个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核心,周围有几个中等城市相围绕,由此再联系若干小城市和更多的小城镇,如此形成金字塔形结构。
2. 多核型
体系中的核心城市不一定是一个,而可以是多个。它们规模相近、引力相当,共同发挥对其他中小城市的空间作用,形成一种多核结构。
3. 网络型
在一个城市发育早、城市数目多、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如果城市之间不存在规模上的较大差距,则其结构是网络状的、核心不突出、彼此作用难分轩轻。
4. 带状型
一般在江河流域、交通干线的沿线地区,容易形成城市在空间上一字排开、首位衔接的带状结构。
自然因素
城市的区位选择
社会经济因素
影响减弱: 等
始终起巨大影响: 等
城市区位因素变化
新增长因素: 等
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
城市体系
城市体系概念: 。
一级中心城市: ;主要职能: 等。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案例分析
副中心城市: 、 等。
第三层次城市: 、 、 等。
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原因是 举例:
最有利于城市形成的地形是: ,原因是 举例:
有利于城市形成的气候条件是: 举例: 。
新兴工矿城市形成原因是: 举例: 。
,举例: 。
,举例: 。
,举例: 。
, 举例: 。
始终起巨大影响: 等
影响减弱: 等
新增长因素: 等
城市区位因素变化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