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3张PPT。4.4.4 输血与血型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人体血量与输血的关系。
(2) 说出ABO血型与安全输血的原则。
2、过程方法:
(1) 通过了解ABO血型的发现,了解红细胞的凝集原和血清的凝集素。
(2) 通过了解输血与血型的内容,认同无偿献血制度。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让学生了解输血与血型的内容,认同无偿献血制度,建立健康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1、了解血型的发现2、了解输血的一般原则3、了解献血的可行性和重要性血型与输血学习目标血液血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温
故
知
新Rh血型:由兰德斯坦纳发现,分
为Rh阳性和 Rh阴性 ABO血型:1900年由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
坦纳发现,他被称为“血型之父”
包括A型、B型、O型、AB型四种孟买血型:最初是在印度孟买被发现的,
是一种特异、稀有血型血型系统分类请分析教材69页“想一想,议一议”和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资料分析1、世界上第一个发现ABO血型的人是谁?
2、他将血型分为哪几种?
3、不经过验血直接输血可能导致什么后果?
红细胞凝集卡尔?兰德斯坦纳 A型、B型、AB型和O型一、血型的发现血型之父——卡尔?兰德斯坦纳(K.Landsteiner) 卡尔?兰德斯坦纳 1868年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在维也纳大学医学院毕业后,继续留校,学习化学。1900年发现A型、B型、AB型、O型四种类型,即ABO血型。。1919年在荷兰巴库的一所医院工作。1922年赴美,受聘于洛克菲勒研究所。1930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1943年逝世。卡尔?兰德斯坦纳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在实验中发现,一个人的红细胞,在遇到某些人的血浆时,这些红细胞会黏结在一起,也就是发生凝集;遇到另一些人的血浆,却不会发生凝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
经过进一步研究,他将人的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类型,即ABO血型。自从ABO血型发现以后,输血就成为临床上实际可行的重要治疗措施。 卡尔?兰德斯坦纳
(K.Landsteiner)一、血型的发现红细胞不同的血清凝集不凝集遇到正常红细胞分布红细胞凝集红细胞凝集反应血 清 血清,指血液凝固后,在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或指纤维蛋白已被除去的血浆。
其主要作用是提供基本营养物质、提供激素和各种生长因子、提供结合蛋白、提供促接触和伸展因子使细胞贴壁免受机械损伤、对培养中的细胞起到某些保护作用。四种血型中的凝集原与凝集素抗B抗A无 抗A
抗BBAOAB ABO血型系统
是如何定型的? ABO血型系统是以人体
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
中抗体的种类而定型的。抗原AB抗体抗A抗B红细胞中含A抗原血清中含抗B抗体红细胞中含B抗原红细胞中含A抗原、B抗原红细胞中无抗原血清中含抗A抗体血清中无抗体血清中含抗A和抗B抗体血型反应原理O型A型B型AB型鉴定血型实验BABOA模拟血型鉴定献血者受血者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 表示凝集 - 表示不凝集ABO血型之间的相互关系1、输血的原则:以输同型血为原则2、输血关系表:△注意:大量输血时,仍需实行同型输血二、输同型血输血关系表ABO血型之间的相互关系万能输血者万能受血者输血的原则大量输血时候,实行同型输血原则少量输血,可以输异型血,但要少输、慢输1、成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约4800毫升。2、一次失血超过800~1200毫升,头晕、心跳加速、眼前发黑和出冷汗。
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ml,就有生命危险。三、血量和输血(1)人体血液的含量: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
(2)血量稳定的意义:体内血液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有重要的意义。
(3)失血对身体的影响:
一个人一次失血不超过血量的10%(约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
一次失血超过800~1 000毫升,就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 等症状。
一次失血超过30%(约1 200~1 500毫升),就会有生命危险。三、血量和输血案例分析 在四川汶川地震中,某伤员因受伤需要输血,但血库供血不足,他的好友甲(A型血)、乙(B型血)和已经年满18岁的丙(O型血)都想给他输血,但医生说,三人中甲的血绝对不能输给他。请问该伤员是什么血型?谁给他输血最合适?1、说出人体的血量与输血的关系。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树立成年公民
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血量和输血正常成年人血量:占本人体重7%-8%,约4800毫升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血浆和血细胞2-3周内可恢复正常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毫升:头晕、心跳加速、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发生生命危险,需要及时输血输血时必须首先知道献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知识抢答 甲的血绝对不能输给某伤员,那该伤员
到底是何血型?谁输血给他最合适?与某伤员血浆的凝集现象甲
A型血乙
B型血丙
O型血B型血 乙给他输血最合适,丙只能输少量血给他。安全输血原则:输同型血
异型输血时应缓慢且少量血型鉴定: 输血前必须
要做的是什么事? 验
血 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
存在的抗体与输入的红细胞
抗原会发生凝集反应。 人的血型除了ABO系统,还有Rh血型系统。人的红细胞上具有与恒河猴同样的抗原称为Rh阳性血型,不含有此种抗原则称为Rh阴性血型。在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人民中,Rh阳性血型约占99%,Rh阴性的人仅占1%左右。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中最复杂的一种,已发现40余种Rh抗原,其中D抗原抗原性最强,因此通常将红细胞上含有D抗原称为Rh阳性,而红细胞上缺乏D抗原的称为Rh阴性。Rh血型知识拓展Rh血型系统
Rh血型系统的发现和在人群中的分布在寻找新血型物质的探索中,当把恒河猴(Rhesus monkey)的红细胞重复注射入家兔体内,引起家兔产生免疫反应,此时在家兔血清中产生抗恒河猴红细胞的抗体(凝集素)。再用含这种抗体的血清与人的红细胞混合,发现在白种人中,约有85%的人其红细胞可被这种血清凝集。表明这些白种人中约有85%的人的红细胞上具有与恒河猴同样的抗原,故称为Rh阳性血型;另有约15%的人的红细胞不被这种血清凝集,称为Rh阴性血型,这一血型系统即称为Rh血型。在我国各族人中,汉族和其它大部分民族的人,属Rh阳性的约占99%,Rh阴性的人只占1%左右。但是在另一些少数民族中,Rh阴性的人较多,如苗族为12.3%,塔塔尔族为15.8%。 ABO血型的遗传关系
知识拓展1、成年人的血量为多少?
2、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多少会发生生命危险?
3、健康成年人一次献多少毫升不会影响身体的
健康?
4、《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九条规定: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量一般为200毫升,最多不超过400毫升。为什么?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我国何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1998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什么样的人可参加献血? 国家提倡18—55岁符合体
检标准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义务献血观看视频献血常识我国《献血法》规定:我国公民献血年龄为18-55周岁,两次献血间隔为6个月以上,每次献血量为200-400毫升。如果一名符合献血标准的健康人按每六个月献血一次,每次献血400毫升计算,那么,一个人一生可献血74次,累计献血量30000毫升。 为向全世界献血者尤其是长期志愿献血者表示敬意,进而唤起更多人特别是青年人自觉加入无偿献血,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等作出决定,将发现ABO血型的医生卡尔·兰德斯坦纳生日6月14日,定为“世界献血日”。 世界献血日献血的意义血浆的用途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
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
提高用血质量,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填
表体
检化
验献
血献血程序 长期坚持适量献血的人,体内新鲜的血细胞含量明显高于未献血者,其精力更充沛,身体更健康。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于1997年3月第41次无偿献血,以此作为69岁的生日纪念,他常说: 献血使自己更显年轻。什么是成分输血? 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血液中的某种成分输入病人体内。成分血可以是血浆、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成分血可以通过血液分离机采取。目前临床需要较多的成分血是血小板。 输血时必须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输血方式。如给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应输血浆;给贫血患者应输血细胞。因为烧伤患者大量丢失血浆,如输全血会造成红细胞浓度过高,增加了血液的黏度而影响血液循环;贫血患者因为血液内血细胞少,应该输浓缩的红细胞悬液。根据病人病情需要,贫血患者与大面积烧伤患者输血成分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血小板红细胞血浆血液成分的离心分离 请分析下列患者应该如何输血?
(1)非缺铁性贫血患者;
(2)血流不止患者;
(3)大面积烧伤患者;
(4)大量失血患者。
小组讨论成分输血血浆红细胞血小板全血“缺什么补什么”成分输血 对于严重贫血,大面积烧伤或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应该给他们输入什么血液成份?为什么? 由于血液来源有限,所以一定要充分利用,让每一种成分都能合理利用。
严重贫血可以输红细胞的成分血;
大面积烧伤可以输血浆(烧伤病人血液中的水分大量渗出,血液的浓度上升,粘度变大。所以在抢救时,应给病人输血浆,如输鲜血,血液粘度大,心脏负担大,反而威胁生命);
严重血小板减少症可以输血小板的成分血。 分析解答倡导无偿献血资料分析请认真阅读“无偿献血答疑篇”宣传手册,小组讨论并完成下列问题。1、是否任何人都可以参与无偿献血?对无偿献血
的健康公民有哪些具体要求?
2、献血会影响身体健康吗?
3、献血者有什么权利?
4、若你符合无偿献血条件,你愿意献血吗?为什么?为什么说献血无损健康 从血量上看:每个成人全部血量大约占体重的8%,合4800毫升左右,献血一次为200-400毫升,不足全身血量的5%-10%,科学测定,献血安全指标是不超过全身血量的12%。 从血循环上看:人体约有20%的血液存于肝、脾等器管内。遇有失血,这些储存的血液会迅速补充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不会影响正常的血循环和血压。为什么说献血无损健康 从新陈代谢上看:同任何生物一样,人的血液是不断新陈代谢的,献血会刺激造血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新生血细胞。科学家研究发现,献血具有减少冠心病和癌症发病率的特殊功效。这是因为通过献血可以排除体内过多的铁质。有些人担心,献血后身体血液少了,体质会变差。其实,这种顾 虑没有必要。血液的新陈代谢活动非常旺盛。假如你献出了200毫升血液,体内会自动调节,并不会影响健康。拿血浆水分和无机盐来说,在1~2小时内就会得到补充;血浆蛋白质在2~3天内也可完全复原;只是红细胞血色素恢复得比较慢,不过一般也只要一个月就行了。也就是说,一个月以后,你的血液就和原先毫无两样了。当然,血液是宝贵的物质,献血后也应该适当增加营养。献血后多长时间能恢复
----献血无损身体,
只需小小勇气
献血是爱,是奉献献血光荣 光荣献血当健康的我们在享受着幸福时,你可曾想到在生命线上苦苦挣扎与死神抗争的人们。也许正是你的一滴血,一份爱心,滋润了即将枯萎的生命之树,让人世间又多了一份爱与温馨。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人员伤亡惨重,许多人由于失血过多挣扎在死亡线上,全国人民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无偿献血的志愿者 无偿献血的志愿者无偿献血的志愿者无偿献血公益广告无偿献血公益广告无偿献血公益广告基础巩固1.在ABO血型系统中,把人的血型分为___、___、___和___。
2.一个人因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的时候,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应以输入 为原则。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 血;AB血型的人,除可输入O型血外,也可以输入少量的 __ 型___ 型血。
3.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
4.医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 mL,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
5.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 _______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同型输血O型AB7%~8%40018~55A型O型B型AB型课堂练习1、一个50kg重的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约是( )
A.1.5-2kg B.3.5-4kg C.10-15kg D.0.5-1kg
2.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发现了( )
A.遗传规律 B.血液循环系统
C.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D.ABO血型
BD
3、输血时,若受血者和输血者的血型不合,输血后
会发生( )
A.贫血 B.血液凝固 C.红细胞凝集 D.发炎
4、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和严重贫血病人时,应该分
别输给他( )
A.鲜血和红细胞 B.血浆和红细胞
C.血浆和白细胞 D.鲜血和白细胞
BC5、小明一家三口的血型各不相同,爸爸可以给小明
和妈妈输血,小明也可以给妈妈输血,但妈妈既不能
给爸爸输血又不能给小明输血,爸爸、妈妈、小明的
血型可能是( )
爸爸O型、妈妈AB型、小明B型
爸爸O型、妈妈A型、小明B型
C.爸爸AB型、妈妈O型、小明B型
D.爸爸AB型、妈妈O型、小明A型
A课堂练习6、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许多重伤员需要输血治疗,
奉献一份爱心,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是每一位健康公
民应尽的义务。下列有关献血和输血的说法中,错
误的是( )
A.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
响身体健康
B.献血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C.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D.输血时不用考虑血型D作业设计 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份宣传广告、漫画或倡议书,形式不限。号召大家都来关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尽一份义务,奉献一点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