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运动和力 单元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运动和力 单元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0-25 18:1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运动和力-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小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向有运动,图中(a)、(b)所示的现象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答:(?? )
? /
A.?都是在小车突然停下时发生 B.?都是在小车突然被拉动时生 C.?图(a)所示的现象是小车突然被拉动时发生的 D.?图 (b)所示的现象是小车突然被拉动时发生的
2.下列是与打排球有关的物理问题,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球后,球在运动过程中,仍受重力作用 B.?传球后,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平衡力作用 C.?扣球时,手感觉有点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拦网时,球被弹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A.?1.5m/s?????????????????????????????????B.?2m/s?????????????????????????????????C.?1m/s?????????????????????????????????D.?2.5m/s
4.若空气阻力不计,从手中抛出去的篮球,在空气中受到(? )
A.?空气和手的推力???????B.?手的推力????????????????????C.?空气和地球的吸引力????????????????????D.?重力
5.两手对拉一弹簧秤,它的示数是10 N,这两手的拉力分别为( )
A.?5 N,5 N???????????????????????B.?10 N,10 N???????????????????????C.?0 N,0 N???????????????????????D.?20 N,20 N
6.奥运会的许多比赛项目都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知识有关,假如“力的作用不是相互的”,在①射箭:②跳水;③跳远;④皮划艇;这些项目中,将无法进行的是(  )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都是
7.小明游览大明寺时,利用一根细棉线和一个小铁球,对一根立柱是否竖直展开实验探 究,现象如图(甲)、(乙)所示.相对于立柱底端而言,该立柱顶端( ??)
/
A.?略向东南方向倾斜?????????
B.?略向西北方向倾斜?????????
C.?略向西南方向倾斜?????????
D.?略向东北方向倾斜
8.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 )
A.?50 g???????????????????????????????????B.?5N???????????????????????????????????C.?0.5 N???????????????????????????????????D.?50 mg
二、多选题
9.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A.?/???????B.?/??????C.?/????????????????D.?/?
10.如图所示,用水平推力F将质量均为m的木块A、B压在竖直墙面上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F?????????????????????
B.?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C.?木块A受到墙面的摩擦力大小等于2mg???????????????
D.?若增大力F,则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11.如图所示,是中国科技馆中的“空中自行车”,下面挂上重物的作用是降低重心,增加稳定性.下列四个物品原理与“空中自行车”相同的是(?? ) /
A.?两心壶????????????????????????????????B.?密度计????????????????????????????????C.?不倒翁????????????????????????????????D.?公道杯
12.如图所示,物体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对A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受的摩擦力为0?????????????????????????????????????????????????B.?A受的摩擦力向左,大小为F C.?A对B的摩擦力向左,大小为F?????????????????????????????D.?地面对B的摩擦力向左,大小为F
13.一个物体在一对平衡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这对平衡力突然消失,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物体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有(?? )
A.?物体立即停止运动?????????
B.?运动速度越来越快?????????
C.?运动速度越来越小?????????
D.?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填空题
14.如图甲所示,重力为4N的正方形铁块,被水平吸引力吸附在足够大的竖直磁性平板上处于静止状态,这时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若对铁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拉=9N的作用,铁块将沿着该平板匀速向上运动,如图乙所示,此时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 /
15.某同学要研究物体的重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他所需要的实验器材是:材料和质量不同的物体若干个、________和________.他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多次实验得到类似的结果,由此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
16.菜刀能把菜切碎,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菜倒入锅内后,能被锅铲来回翻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
17.某同学郊游时,用半小时走完2km的路程,休息半小时后,再用30 min走完2.5km的路程。那么,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km/h。
18.一根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右端受到大小为F的水平拉力,弹簧伸长△L1 , 如图甲所示;再在同样的弹簧左右两端均施加大小为F的水平拉力,弹簧伸长△L2 , 如图乙所示,两根弹簧都水平静止,则△L1________△L2(选填“>”“<”或“=”)(弹性形变均在弹性限度内)
/
19.物理学中把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________.当我们说房子、树木、山脉处于静止时,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1984年4月8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地球同步通迅卫星.以地球作参照物,卫星是________的;如果以太阳作参照物,则卫星是________的.
四、实验探究题
20.小张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所用的器材有:弹簧测力计、质量100g的钩码若干.
/
(1)实验前,小张先观察测力计的________和分度值,并调节测力计的指针指在________处.
(2)将钩码逐渐挂到测力计上,根据________原理,钩码静止时测力计读数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实验所得的竖直填入以下表格中.
?m/kg
?0.1
?0.2
?0.3
?0.4
?G/N
?1
?2
?3
?4
(3)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中作出重力与质量变化的关系图.
(4)由图可知,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的关系是________.
五、综合题
21.山东省第23届运动会山地自行车比赛中,质量为60kg的运动员小华参加了小组选拔赛.图中的山地自行车为比赛用车,其相关数据见表.小华在某路段匀速骑行6km耗时10min,该路段所受阻力为总重力的0.02倍,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
(1)求他骑行时的速度.
(2)求山地自行车本身所受的重力.
(3)求碳纤维车架的密度.
(4)他骑行时受到的阻力.
22.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某人驾驶汽车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72km/h,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减速的反应时间为0.5s,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行驶距离为38m. /
(1)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减速的反应距离为多少?从开始减速到汽车停止的刹车距离为多少?
(2)若他一边打电话,一边以相同的速度开车,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行驶距离为44m,假设从开始减速到汽车停止的刹车距离与(1)相同,那么这一次他打电话的反应时间为多少?
(3)假设他发现的情况是前面离车40m处站着一个聋哑人士,那么(1)(2)两种情况下哪一种更容易出车祸?因此你对开车有什么建议?

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a)图,木块向后倒,有两种可能:车和木块原来是静止的,车突然被拉动,车前行,木块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木块向后倒.车和木块原来是匀速直线运动,车突然加速,木块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木块向后倒.(b)图,木块向前倒,有两种可能:车和木块原来是匀速直线运动,车突然静止,木块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木块向前倒.车和木块原来是匀速直线运动,车突然减速,木块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木块向前倒.
故答案为:C.
【分析】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2.【答案】 B
【解析】【解答】解:
A、因为地球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作用.球在运动过程中仍受重力作用.此选项正确.
B、传球时,球在上升到最高点时,只受重力作用,因此受到的力不是平衡力,即非平衡状态.此选项错误.
C、扣球时,手对球施加了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球也对手施加了力,手受到了球的作用力,故手感觉有点痛.此选项正确.
D、拦网时,球受到了力,球被弹回,运动状态变了,是力的作用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此选项正确.
故选B.
【分析】①重力是指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②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平衡状态表现为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从以上四个知识点对各选项逐一进行分析.
3.【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加速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特点的理解,对于加速运动的物体,其前半程的平均速度要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加速通过一段路程,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最后2s的平均速度是:/;由于运动速度越来越快,所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应小于1.5m/s,因此选项A、B、D都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做加速运动的物体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其全程的平均速度应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4.【答案】D
【解析】【解答】解:当篮球离开人手以后,篮球和人手之间的作用就会消失,所以也就不再受到手的推力;
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篮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故选D.
【分析】地球周围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即重力的作用.
5.【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来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解答】弹簧测力计受平衡力的作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力的大小,但弹簧测力计两端都受到了力的作用.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关键是弹簧测力计的受力分析,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答案】 C
【解析】
【分析】先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然后假设“力的作用不是相互的”会出现怎样的情况,由此可突破此题.
【解答】①在篮球项目中,篮球对地面施加了力的作用,同时篮球也受到地面对它的反作用,所以运动员才能运球行进,假如“力的作用不是相互的”,篮球不会弹起来,人就无法运球行进,比赛将无法进行.故①正确; 同理,假如“力的作用不是相互的”,跳水运动员就不会因受到跳板的反作用力跳起来,跳远运动员就无法因受到地面的反作用力跳起来,皮划艇也不会因受到水的反作用力而前进,跳水、跳远、皮划艇比赛都将无法进行.故②③④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但列举的事例很多,需要细心,认真,否则,容易做错.
7.【答案】C
【解析】【解答】如图,长方体的物体竖直放置时,重垂线挂在顶端,重垂线和物体边缘平行;长方体物体倾斜放置时,重垂线下面的小球偏向倾斜的一侧.由题干甲图知,物体向西倾斜,由乙图知,物体向南倾斜,所以立柱向西南倾斜.
故答案为:C.
【分析】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8.【答案】 C
【解析】【解答】鸡蛋的质量m=50g=0.05kg,由:G=mg得,鸡蛋受到的重力:G=mg=0.05kg×10N/kg=0.5N.
故答案为:C.
【分析】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也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多选题
9.【答案】B,C
【解析】【解答】解:如果是s﹣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因速度不变,s与t成正比,所以图象是过点O的射线,如图C. 如果是v﹣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因速度不变,所以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射线,如图B. 故选BC.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的图象有两种表示方法:s﹣t图象和v﹣t图象.一定要分清楚其本质的不同.
10.【答案】 B,C
【解析】【解答】A、对B进行受力分析可知,B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A对B的摩擦力,二者是一对平衡力,因此,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B的重力,为mg,其大小与F无关,A不符合题意;
B、B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A对B的摩擦力,二者是一对平衡力,故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B符合题意;
C、把AB看成一个整体,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与墙面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木块A受到墙面的摩擦力大小等于2mg,C符合题意;
D、若增大力F,木块仍保持静止状态,重力与摩擦力仍平衡,所以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分别对A、B及将AB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分析解答即可.
11.【答案】BC
【解析】【解答】解: “空中自行车”,下面挂上重物的作用是降低重心,增加稳定性: A、两心壶是根据物理学中的“连通器液面等高”的原理做成的,不是利用的重心,故A错误. B、密度计的下方是由重物组成的,重心偏低,增加稳定性,故B正确; C、在底面积不变时,重心越低越稳,不倒翁就是利用降低重心提高了它的稳定程度,故C正确; D、公道杯是根据物理学上的虹吸原理原理制成的,故D错误. 故选:BC. 【分析】根据每个物品的制作和应用的原理分析.
12.【答案】B,D
【解析】【解答】因为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两物体均处于平衡状态,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合外力为0;以A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因为A受到向右的拉力F , 所以A一定受到向左的摩擦力,且大小也为F , 水平方向上合力才为零;又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A对B的摩擦力向右,大小也为F , 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以B为研究对象,由于水平方向上受到A对B的摩擦力,所以则地面对B的摩擦力向左,大小也为F , 且二力是一对平衡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13.【答案】 A,B,C
【解析】【解答】A、物体立即停止运动,说明运动状态改变了,那一定是因为受到了力,A符合题意;
B、运动速度越来越快,也说明运动状态改变了,也肯定受到了力,B符合题意;
C、运动速度越来越小,也说明运动状态改变了,也肯定受到了力,C符合题意;
D、因为物体原来是匀速运动的,所以,当外力突然消失时(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仍做匀速直线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所受的外力突然消失,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不管物体是不受力还是受平衡力,这种状态只有两种可能,一是静止,二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填空题
14.【答案】4;5
【解析】【解答】解:重量为4N的正方形铁块在平板上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是一对平衡力,所以,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4N;铁块沿着该平板匀速向上运动,所以,它受到的竖直方向上的拉力就等于物体的重力+摩擦力,拉力F=9N,正方形铁块的重力为4N,所以,摩擦力为9N-4N=5N. 故答案为:4;5. 【分析】物体静止或匀速向上运动,则受平衡力,竖直方向上所受力为: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15.【答案】天平;弹簧测力计;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解析】【解答】①要完成实验,需要的器材是材料和质量不同的物体若干个、天平和弹簧测力计;②分析实验数据知:从左向右,物体质量增大,重力也增大,但每一组重力与质量之比 /=10N/kg, /=10N/kg, /=10N/kg, /=10N/kg,都相同,所以结论是: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分析】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考查了所需的实验器材(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和重力,故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弹簧测力计)、实验数据的分析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图象.
16.【答案】形状;运动状态
【解析】【解答】解:菜刀能把菜切碎,说明菜在刀的作用下切碎,形状发生了变化.
菜倒入锅内后,能被锅铲来回翻动,在这个力的作用下,菜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故答案是:形状;运动状态.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方面: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7.【答案】3
【解析】【解答】全程总路程s=4.5km,共用时t=0.5h+0.5h+0.5h=1.5h,故平均速度v=s/t=4.5km/1.5h=3km/h.
故答案为:3. 【分析】利用v=/计算平均速度,注意路程与时间的对应.
18.【答案】=
【解析】【解答】甲图中,将弹簧左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当弹簧右端受到大小为F的水平拉力时,根据力的可传递性知弹簧将给墙一个向右的拉力F,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墙也给弹簧也给向左的拉力,且这个力与F相等;甲乙两种情况中弹簧都处于平衡状态,所以乙图中向左的拉力F就相当于甲图中墙给弹簧的力,
故答案为:=。
【分析】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19.【答案】物体位置的改变;参照物;地面;静止;运动
【解析】【解答】解:物理学中把 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 参照物.当我们说房子、树木、山脉处于静止时,是以 地面为参照物的.1984年4月8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地球同步通迅卫星.以地球作参照物,卫星是 静止的;如果以太阳作参照物,则卫星是 运动的. 故本题答案为:物体位置的改变;参照物;地面;静止;运动. 【分析】根据运动的概念填写,在判断物体运动情况时,与选择的参照物有关,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不同.
四、实验探究题
20.【答案】(1)量程;零刻度线 (2)二力平衡的 (3)解:图象如下所示:
/ (4)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成正比
【解析】【解答】解:(1)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前应该先观察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并调节测力计的指针指在零刻度线;(2)把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静止时,钩码受到重力和弹簧对它的拉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因此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利用了二力平衡的原理;
分析表中数据,物体所受的重力随质量的增加而增大,且比值是常数,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3)根据提供数据描点画出图象如下所示:
/;(4)从上图可知,物体受到的重力随质量的变化关系为一直线,故得出的结论是: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故答案为:(1)量程;零刻度线;(2)二力平衡的;(3)如上所示;(4)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成正比.
【分析】(1)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该观察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3)先根据表中数据描出各点法,然后用直线将各点相连;(4)根据物体受到的重力随质量的变化关系为一直线得出结论.
五、综合题
21.【答案】(1)解:已知s=6km=6000m,t=10min=600s,则骑行速度:v= /=10m/s; (2)解:已知整车的质量m=10kg,整车的重力:G=mg=10kg×10N/kg=100N; (3)解:已知车架质量m1=4.5kg,体积V1=2500cm3 , 碳纤维车架的密度:ρ1= /=1.8×103kg/m3 (4)解:他骑行时的总重力:G总=G人+G整车=m人g+G整车=60kg×10N/kg+100N=700N, 该路段所受阻力为总重力的0.02倍,则他骑行时受到的阻力:f=0.02G总=0.02×700N=14N.
【解析】【分析】(1)利用速度公式v=/即可求解; (2)利用G=mg得到重力; (3)利用ρ=/可求车架密度; (4)由题意可知所受的阻力总重力的0.02倍,求出总重力,f=0.2G总.
22.【答案】(1)解: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减速的反应距离: /. / (2)解: /, 反应时间: / (3)解:驾驶员打电话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距离变长,因此其刹车反应变慢.故第(2)中情况下更容易出车祸. 建议:开车时不要接打电话 应变慢。故第(2)中情况下更容易出车祸? 开车时不要接打电话
【解析】【分析】根据速度和时间计算路程,在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