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 抵抗弯曲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 抵抗弯曲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26 12:3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二单元 第一课
抵抗弯曲教案
基本思路:
学生在五年级时探究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其实,静止的物体也无不受到力的作用。本课引领学生探究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发展他们对力的认识,知道力还还有使物体形变甚至破坏的作用,我以“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主题教学法,通过对三维学习目标的整合,以科学探究过程为教学主线索,同时又设科学知识建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这两条教学暗线。使三条教学线索和学习目标在逻辑化的教学程序、结构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化的教学体验中整体推进,互为促进。又借助教师开放式的提问和富有暗示性的语言技巧,促成课堂的多向互动和动态生成,达到一种“静水流深”的教学意境。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发展规律,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通过实验,能积极分析并善于发现引起实验结果出现差异的各因素,能根据实验经验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并不断改进实验。能通过采集实验数据等手段展开科学探究,并能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汇报实验中的发现并得出结论。
2、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乐于探究不同厚度的纸和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乐于通过小组合作积极主动完成实验;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的同时,亦能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到科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探究形状与结构的兴趣;
3、科学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认识增加纸条宽度、厚度提高纸条的抗弯曲能力,增加厚度可以显著提高纸条的抗弯曲能力。并能理解横梁平放和竖放的道理。
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
教学关键: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
教学准备:
教师用:计算机辅助课件(投影片、电子表格);方凳。
学生用(每组):实验记录表;铁钉;刻度纸;塑料盒1个; 3*18cm(1倍宽)、2倍宽、3倍宽各一份,三号卡纸:3*18cm(1倍厚)、2倍厚、3倍厚各一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出示图片
老师请大家来观察一组照片,你发现了什么?3张照片在结构、形状上有相似的地方吗?
2、生答。
3、归纳“横梁”、“立柱”。
4、出示方凳,找出横梁、立柱。如果有较大的力压向凳子会怎样?
生答。
它们受力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有,横梁的抗弯曲能力是建筑科学上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横梁的抵抗弯曲能力。(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实验分析
1、今天我们就利用纸来研究横梁抵抗弯曲的能力。
出示材料,师边操作边讲解:
把纸横梁架在用书本做成的立柱上,在纸横梁上放置铁钉,测量下你的纸横梁上能放置多少个铁钉。
2、生实验。
3、汇报。承受多少铁钉?
4、为什纸横梁承受的结果不同?引导猜测: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宽度、厚度、架空的距离、材料的不同等)。
5、今天课上我们选择宽度、厚度进行研究。我们先来研究横梁的宽度与抗弯曲的能力。
(出示3张纸),如果以最窄的为标准,这是一倍宽的,这是……,这是一个对比实验,我们该怎样设计实验呢,纸的宽度不同了,那哪些条件应相同,还应注意些什么?先各自想一想,再同组小声的讨论下。
6、学生汇报实验设计。
相同条件:架空的距离;计数停止的标准(碰到桌面);
注意:轻轻放铁钉;都放中间;碰到桌面后减1.
7、师据学生汇报后补充(为了便于比较数据,我们统一架空的距离为10厘米,我们可以将刻度纸放在书下,并时刻注意,架空的距离必须一直是10厘米)。
了解报告单。师:先预测,再实验。预测的准确度依靠经验的不断积累。你可以在实践中修改、调整预测(请你保留修改的痕迹)。你可以一开始就预测,做完1倍宽调整2、3倍宽的预测,做完2倍宽后调整3倍宽的预测,实验完成后分析数据,思考我们的发现。
8、实验。填写报告单。
9、汇总数据,汇报。
10、小结。完成板书。
三、充分放手,自行解惑
1、那横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又有怎样的关系的。
2、师逐条讲解后生实验。
3、汇报。得出结论。
4、比较增加宽度、厚度的不同。
四、巩固应用,解释现象
1、出示图片,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机动:塑料尺横放、竖放抗弯曲能力的不同。
五、又现疑惑,课后延伸
课后继续研究材料的不同、架空距离的不同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