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解比例 浙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解比例 浙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26 12:3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解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关键是让学生学会怎样把解比例转化为解方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列举比例、判断所列举的比例是否成立以及试做例题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得到激发,思维得到拓展。
2.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中以扶代讲,巧妙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理解和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而且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解题能力、合作能力及归纳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0:5 和 4:1 5:1和 6:2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改写成乘法算式,并在括号里填数。
4、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学习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什么叫解比例?
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2。
(1)把未知项设为X。解:设这座模型的高是X米。
(2)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X:320=1:10
(3)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10x=320×1。
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
(4)学生说,教师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教师: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
3、教学例3。
出示例3:解比例
提问:“这个比例与例 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变成方程来求解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写方程时,含有未知数的积通常写在等号的左边,然后板书:1.5X=2.5×6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出求解过程。解答后,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解的。
4、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5、学生上台练习解比例,教师适当指导,师生评议。
6、“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做的。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第7题。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赠送名句。
1、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的根据是什么?解比例的书写格式应注意什么?
2、书到用时方恨少,学富五车不为多。
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