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物和图形,理解和认识周长,并能测量计算一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总结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获得的成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每组一份)。
学具准备:直尺、软尺、彩笔、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感知一周
出示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三只小昆虫爬过的路线有什么不同?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理解小蚂蚁是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
板书:一周。
二、实践探索 感悟周长
1.剪一剪 感悟“一周”,
让学生猜猜教师手里的卡通图形,再剪出自己喜欢的卡通图形。
提问学生:你是怎么剪的?
学生在回答“沿着边线剪的”时候,其实就是他们初步感知周长的过程。
2.摸一摸,揭示周长。
师:老师这儿有一片美丽的大树叶,谁愿意到前面描出它的一周?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他是从什么地方开始,又到什么地方结束?
一名学生黑板上描出树叶的一周,然后再请几名同学展示不同的描法。
小结:不管他们从哪一点开始,都是从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
3.说一说,理解物体表面的周长。
教师拿出了一些形状(学生每桌一份):树叶、学生证、圆片、三角形、五角星、月亮形。让学生找一找它们“一周的边线”。
学生通过小组交流,上台指一指,台下议一议等形式,进一步明确了“一周的边线”在哪里?怎么找?手指从哪里开始指,一圈后就到哪里结束?
师:这些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周长。
提示课题“周长。
4.描一描,理解封闭图形的周长。
课件出示几个不同的图形。
先让学生说出哪些图形有周长,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引出封闭图形,然后描出封闭图形的边线,最后展示、评价学生的作品。
归纳:封闭的图形一周的边线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三、量算结合 理解周长
1.“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些图形的周长,那有什么办法可以测量这些图形的周长呢?”展示信封里的四件物体:长方形、正方形、一元硬币、月亮形。
“四人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测量它的周长。
学生选择后开始找周长测量。
再全班交流量、算方法,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2.量腰围。
先估计,再测量,最后汇报量的结果。
四、联系生活 延伸提升
播放生活中的例子。
师: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请同学们在课后找一找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以此为题材写一篇数学日记。
五、总结
师:谁来说说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