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生命从哪里来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指导学生通过收集、阅读、分析资料的方式探究生命起源的问题。通过两个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生命的起源,以及关于生命起源探索的问题。分析资料部分,重点是让学生根据整理出的资料进行理性的判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能通过各种方法搜集关于生命起源的各种资料。
能有根据地判断哪一种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最有说服力。
能通过比较发现各种观点的有理之处和荒谬之处。
能用科学短文的形式描述自己对外星是否有人存在问题的看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够正确看待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能将自己的短文与其他同学交流。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关于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的进步能有效地促进科学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收集、阅读、整理、分析资料等方法探究生命起源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在探究人类未解之谜的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四、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和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五、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有关生命起源的图片、视频。
六、课时建议: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课
1)播放《女娲造人》视频。
2)讲述:地球上每个角落几乎都有生命的踪迹。长期以来,人类探索生命起源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然而,生命的起源至今仍然是一个谜,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新课教学
◆活动1: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观点
阅读教材P44提供的有关生命起源观点的资料,谈谈读后的想法。
材料1:女娲造人。
材料2:腐肉生蛆。
材料3:米勒实验——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生命体有可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化而来的。
指导学生理解表格的设计意图。
序号1的内容是在“教”学生如何概括有关生命起源的观点及相关依据。
序号2的内容是扶学生一把,让学生半独立的概括此种观点的依据,即腐肉生蛆。
序号3的内容可以放开完全由学生独立填写,即米勒的模拟实验。
序号4的内容由学生将搜集的资料概括后填写。
交流汇报。
整理资料中有关生命起源的主要观点及依据,填入到P45表中。
讨论:分析以上各种观点及依据,你认为哪种观点有道理?为什么? 汇报。
◆活动2:地球以外有生命吗?
关于地球以外有生命吗?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看哪些是类似文学作品的虚构,哪些是有科学依据的?
阅读教材P45的资料,并对自己的资料进行整理。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写成科学短文。
阅读科学在线。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关于生命起源的几个假说:神创说、自生说、宇生说、化学进化说,也知道了化学进化说是目前被较为广泛接受的理论。但是,关于生命起源还有很多问题,还等待我们去继续研究!
八、板书设计:
第十课 生命从哪里来
序号 观点 依据
1 女娲造人 神话传说
2 生命由非生命物质直接转化而来 腐肉生蛆
3 生命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化而来 米勒的模拟实验
4 进化论 达尔文《物种起源》
九、课后反思:
地球上的生命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学生对于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而且,关于生命的起源的几种学说,学生也有或多或少的了解。本节课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结合中国古代神话《女娲造人》的视频,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状态良好。
但是,由于对课外自行了解的生命起源知识理解不够,所以,很多同学不敢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参与讨论,造成教师讲授多,而学生参与少的现象,造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没有很好的呈现。这是值得反思、研究并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