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0-26 09:2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讲《空气的成分和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空气中各组成成分的体积分数大致是:氮气约占 ,氧气约占 ,稀有气体约占 ,二氧化碳约占 ,其它气体和杂质约占 。
2.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 ;在高温条件下,可用来于制造氮肥、 、 等。
3.空气质量日报主要包括 、 和 。
4.空气污染污染物主要是指 、 、 、 等有害物质。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 ,仍保持该物质的 性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 ,生成新 ,不再保持原物质的 性质。
6.分子之间有一定 。物体温度升高时,物质分子间的 变大。湿衣服晾晒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 有关: 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二、单选题
1.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主要包括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等气体
B.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稀有气体的用途越来越广泛
C.氦气密度小、性质稳定,可用于探空气球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水 B.空气 C.水蒸气 D.蔗糖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海水 B.白酒 C.泥沙 D.冰水混合物
4.下列气体在洁净的空气中不应该含有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氮气体 D.二氧化碳气体
5.小明用右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
A.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燃烧足够的红磷可使进入容器的水占容器的4/5
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下降,水面上升
D.红磷一燃烧完,就要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
6.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焚烧垃圾,减少清洁工人的工作量 B.将废弃塑料就地掩埋,消除白色垃圾
C.增大居民区绿化面积 D.焚烧农作物秸秆,保持农村环境清洁
7.周末小明一家人去饭店改善生活,在门外就闻到饭菜的香味。这说明( )
A.分子非常大 B.分子间有间隙 C.分子是不断的运动 D.分子不能再分
8.发射火箭时常用液氧做助燃剂。氧气加工成液氧,发生的变化是( )
A.分子发生了改变 B.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分子停止运动的 D.分子变小
9.下列物质中不存在氧分子的是( )
A.空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液氧
10.下列微粒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氮分子 D.氢分子
11.关于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甲表示的是物理变化
B.过程乙表示的是化学变化
C.过程甲、乙都表示物理变化
D.过程甲表示的是化学变化,过程乙表示的是物理变化
12.关于分子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体积、质量都很小 B.分子在温度高时运动较慢,温度低时运动较快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总是运动的
13.下列现象,能用明分子的观念进行解释的是( )
A.雪花飘舞 B.细沙流入岩石缝隙里 C水分蒸发 .D.刮风下雨
14.下图是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反应反应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氨气由氨分子组成,氯化氢气体由氯化氢分子组成
B.氯化铵由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组成 C.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分子保持不变
D.在图1中,我们看到的白烟是扩散到空气中的氨气或氯化氢气体

15.在第13题的物质变化过程中,涉及到氨分子、氯化氢分子、氯化铵分子等微粒。关于这些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氨分子保持氨气的化学性质 B.氯化氢分子保持氯化氢气体的化学性质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会发生改变,形成新的分子
D.氨分子与氯化氢分子合在一起,就能保持氯化铵的化学性质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78% 21% 0.96% 0.03% 0.03% 2.很稳定 炸药 燃料
3.首要污染物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4.二氧化硫 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PM2.5
5.改变 化学 改变 分子 化学 6.间隔 间隔 温度 温度
二、单选题
1.D 2.B 3.D 4.C 5.C 6.C 7.C 8.B 9.B 10.A 11.D 12.B 13.C 14.A 15.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