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单元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
①住宅区 ②经济因素 ③建筑格局 ④社会分工 ⑤主要标志 ⑥河流⑦交通区位 ⑧中心地理论
[学思心得]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
市化的原因与特点
原因和条件
特点或表现
图示
城市化
生产的发展,尤其是产业革命促使人口和产业在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郊区城市化
市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小汽车普及后,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郊区(即出现郊区城市化)
人口、商业和制造业由市中心向郊区和乡村迁移,造成城市中心区衰落
逆城市化
在有些地区,城市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即出现逆城市化)
城市中心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迁往更外围的小城镇和乡村,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再城市化
中心区开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改善环境
小城镇、郊区及专业技术人员迁回市区
1.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下图是“某地区A、B两个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分析A、B城市发展演变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阶段Ⅱ中,A、B城市化处于什么阶段?
(2)分析阶段Ⅲ中,A、B城市化的特点。
(3)比较阶段Ⅰ和阶段Ⅲ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差异。
(4)试推测说明阶段Ⅲ城市化过程中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解析] 第(1)题,在阶段Ⅱ中,可以明显看出A、B周边地区用地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农业用地转变为城镇用地,属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郊区城市化。第(2)题,阶段Ⅲ中,A、B两城市连片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形成城市带。第(3)题,从阶段I与阶段Ⅲ的人口密度分布可以得出答案。第(4)题,结合教材内容即可得出结论。
[答案] (1)郊区城市化。 (2)城市沿河流延伸;城市面积不断扩大;A、B城市相连,形成城市带。 (3)阶段Ⅰ:城市功能分区不明显,商业、工业、住宅混杂分布。阶段Ⅲ:城市功能分区明显,城市中心为CBD。 (4)影响:过快的城市化就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 措施: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
在合理布置功能区时要考虑很多因素,在合理协调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图)。
(1)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便利的交通。
(2)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居住区的污染,基本原则:
第一,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内居民区。
第二,用地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第三,严重污染或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工业远离城市,并考虑盛行风向和水源地。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者垂直方向上,远离水源地并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3)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2.功能区分布是否合理的评价
判断功能区的布局是否合理,主要从工业区和住宅区的布局,如距城市的远近、常年的风向、河流流向等来判断。
(1)根据材料信息,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及相关的地理事物、图中的指向标等判断风向。
(2)根据等高线、河流的粗细变化等判断河流的流向。
(3)注意高级住宅区和行政区、文教区相连,高新技术产业区应接近高等院校,建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
2.下图是某城市土地利用情况,城市布局比较合理。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盛行风为(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南风
(2)该城市要建设一所中学,最佳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第(1)题,该市工业区位于城区北部,结合住宅区分布情况,可知该市盛行风为西南风。第(2)题,建中学要考虑住宅区的分布,位于住宅区的中部,交通便利的地方比较适合。
[答案] (1)B (2)A
课件23张PPT。第二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单元小结与测评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单元活动 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
学习目标:1.说出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和主要功能。2.举例说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重点)3.通过实例分析说明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以及在医疗救护中的作用。(重点)
一、地理信息系统
1.概念: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支持下,对地理信息进行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的空间信息管理系统。
2.优点:图形化、可视化,可及时更新信息。
3.存储和处理的数据类型
(1)空间数据:反映事物地理空间位置的信息。
(2)属性数据: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反映事物其他特征的信息。
4.系统构成:包括系统硬件、系统软件、数据、应用人员和应用模型五个部分。
5.主要功能: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等。
6.解决的主要问题:地物空间分布及位置分析、趋势分析、模式分析及模拟结果等。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1)借助于遥感技术,可有效地监测和预报灾害。
(2)可分析灾害影响范围,确定救灾物资调配的最佳路径。
(3)为受灾人员、财产的安全有效转移提供决策依据。
(4)进行灾情统计与评估。
(5)为灾后重建提供决策支持。
2.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1)通过对各种相关信息的收集、管理与分析,有助于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2)结合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及网络技术,为现代经济活动提供全新的数据地图决策信息。
[特别提醒] 地理信息系统所采集的信息是按地理空间分布特征来反映地理事物变化规律的,因此不是反映地理空间分布特征的有关课题,一般不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研究。
三、城市管理中的地理信息系统
1.概况:应用最早、最有成效,已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应用手段。
2.主要应用领域: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方面。
(1)地理信息系统就是一个计算机系统。 ( )
(2)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图形数据可以查询到北京市的空间位置。( )
(3)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消除灾害影响。 ( )
(4)对城市中大型商场进行选址时,地理信息系统需要分析人口和交通的相关数据。 ( )
(5)与传统纸质地图相比,并不是GIS明显优势的是 ( )
A.能及时更新信息
B.表达内容更加丰富、灵活
C.携带更加方便
D.能进行复杂的模式分析
提示:(1)×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支持下,对地理信息进行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的空间信息系统。
(2)√ 地理信息系统中存储和处理的空间数据又称地图数据或图形数据,可以反映事物地理空间位置的信息。
(3)×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在灾害的监测和预报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不会消除灾害影响。
(4)√ 商场选址需要考虑交通条件和市场条件,需要地理信息系统从其数据库中调取相关的人口分布和交通分布等相关数据,为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
(5)C [GIS的突出特点是空间性、动态性,所以能及时更新信息,表达内容丰富,适合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做复杂的分析。但GIS系统由五个部分构成,其中硬件系统比较庞大,移动性较差。]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2016年4月,南开区已正式启用天津统计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是基于本市地理空间的展示、分析及服务,系统整合了新型统计体系、第三次经济普查、基本单位名录库,以及各类年定报数据,实现了政府部门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该系统主要以地图形式呈现,每家企业都对应营业地址定位到地图里,点击查看就可以直观的了解整个南开区域内的经济运行情况,还可以选择特定的局部区域查看数据分析,包括总体经济数据(GDP等)、企业的行业分布及活跃度等。
问题1 (综合思维)地理信息系统存储的数据有几类?
提示:地理信息系统中存储和处理的数据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反映事物地理空间位置的信息,称为空间数据;另一类是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反映事物其他特征的信息,称为属性数据。
问题2 (综合思维)利用天津统计地理信息系统能了解哪些经济运行状况?
提示:可查询相关的经济数据、企业的位置、行业的分类信息,也可对经济发展进行相关的分析、预测等。
1.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并借助遥感技术,可有效地监测和预报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其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2.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及网络技术相结合,可为现代经济活动提供全新的数据地图决策信息。下图是地理信息系统在商业活动中的应用:
3.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应用
主要功能
举例说明
城市信
息管理与服务
主要向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工作与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
提供旅游景点分布与详情,商业网点的布局及各自特色,城市道路与建筑物的空间分布
城市规划
进行城市与区域多目标的开发和规划
规划部门可以把有用的资料记录到数据库里,随时查询和统计,并用三维影像显示城市;还可以把城市地下管网的分布输入系统中,进行有效管理
城市道
路交通管理
显示有关道路的路况、交通流量、沿线环境等空间和属性信息,可以提供多类型的查询
查询空间信息:某个加油站、立交桥的坐标位置;查询时间信息:某辆车某一时间处于什么位置及其某时某地的车流量等;查询路面质量、沿路环境、居民分布情况等;发布交通信息:及时把交通拥挤情况、车流量、交通事故、交通环境情况发给驾驶员,显示在车内显示屏幕上,帮助驾驶员找出最佳行车路线
城市抗灾减灾
实时跟踪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对灾害进行快速分析、评价和模拟,并辅助开展灾后的应急和恢复工作
为提高火灾防救工作的针对性,可以建立各防火区的火灾信息系统,并建立相应的救护路线模型和灾后损失评估模型
城市环境管理
环境规划与决策、监测、评价、 预测与模拟
对城市多种信息如大气、水、土地、噪声等进行管理和处理
图示法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存储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据此回答(1)~(2)题。
(1)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2)对2000年与2016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1)A (2)C [第(1)题,城市交通图层和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反映了该地区的交通通达度和消费人口的多少,因此可以为商业网点选址。第(2)题,构成城市土地利用图层的信息主要有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因素,对其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
叠加图层的判读
某专题研究建立的GIS图层
探讨1 上图中地理信息图层包括哪些?
提示: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和土壤等。
探讨2 上图各图层叠加可用于哪些领域?
提示:土地的分类与评价、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水土流失研究等领域。
(1)看图名,明确图层组成。上图为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和土壤五大图层。
(2)析图层,分析空间联系。同一地区不同图层表示该地区不同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情况,不同的图层相互叠加就会形成各种地理事物或现象综合分布图,用于分析叠加事物或现象相关的应用领域。常见的叠加图层及延伸应用如下表所示:
叠加图层
延伸应用
人口密度与交通线路及规划图
新建商业中心选址
河流分布、坡度分布、土石分布图
泥石流易发区
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土壤图
土地的分类和评价
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土壤、水文地质、区域规划图
深埋垃圾场选址
坡向分布、岩石倾斜图
滑坡易发区
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 ( )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②③⑥
(2)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
(1)A (2)C [第(1)题,遥感一般指运用传感器对物体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进行探测。居民点、水系和地形等主要分布在地表,因而其信息容易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土壤、岩层和地下水一般位于地下,其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较弱。第(2)题,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自然区位因素多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相联系,与居民点和岩层联系不大。]
题组1 地理信息系统
GIS具有地图处理、数据库和空间分析这三大功能。GIS不仅可以像传统地图一样,解决与“地点”“状况”有关的查询,而且能进行趋势分析、复杂的“模式分析”和用“虚拟模拟”进行预测性分析。据此完成 1~2 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GI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
B.GIS是一种快速但准确度不太高的技术
C.GIS是空间信息储存、表达、分析和交流的工具
D.GIS具有图形化、可视化的优点
2.地理信息区别于其他信息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 )
A.空间信息 B.数据信息
C.图像信息 D.综合信息
1.B 2.A [第1题,GIS技术依赖于计算机系统,不但快速,而且准确度高。第2题,地理信息是一种空间信息。]
题组2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并借助于遥感技术,可有效地监测和预报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据此完成3~4题。
3.分析灾害影响范围、确定救灾物资调配的最佳路径,主要是利用GIS的( )
A.信息管理、查询和分析功能
B.数据采集、检验功能
C.数据的编辑、存储功能
D.灾情报告功能
4.如果将GIS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 )
A.用来分析、判断引起火灾的原因
B.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
C.预测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后果
D.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以便于及时分析火势蔓延方向,制定灭火方案
3.A 4.D [GIS的主要功能有数据采集、检验与编辑、存储与组织、处理与分析、显示等。GIS的信息管理、查询和分析功能,可为分析灾害影响范围、确定救灾物资调配的最佳路径,以及受灾人员、财产的安全有效转移等提供决策依据,同时还可以进行灾情的统计与评估,为灾后重建提供决策支持。]
题组3 城市管理中的地理信息系统
5.香港城市旅游信息系统可为居民和游客出行、观光等提供各种信息。游客用地理信息系统查询美国旧金山机场的情况,这属于GIS的 ( )
A.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功能
B.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功能
C.城市抗震防灾功能
D.城市环境管理功能
A [游客用地理信息系统查询美国旧金山机场的情况属于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功能。]
6.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城市管理部门可以( )
①提高处理交通事故的效率 ②迅速处理地下管道爆裂
③完善商业网点的布局 ④加强对城市雨涝的监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A [商业网点的布局属于经济活动领域;城市雨涝监测属于灾害监测。]
教材P55活动
1.提示:设计本题的目的是拓展知识视野,培养网上查询、收集信息的基本技能,通过撰写短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养成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
GIS可应用于任何涉及空间数据分析处理的领域,尤其是资源与环境的调查、规划和管理方面。目前GIS有16个主要的应用领域,如土地利用与自然资源管理、公共设施网络管理、财产注册、市场分析与商业布局、矿产调查与开发、区域开发政策等。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
(1)街道网络分析:GIS在网络分析中应用前景广阔,潜力很大。最典型的分析包括地址匹配、交通线路和规划、区位分析、地址选择、撤离规划等。
(2)自然资源:资源的调查、分析是GIS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也是目前趋于成熟的方面。野生动植物保护、风景河流、休闲资源、洪泛平原、湿地、农田蓄水层、森林等管理;环境作用分析(EIA);视域分析;有毒或有害设施定址;地下水模拟和污染跟踪;野生动物栖息地分析、迁移路线规划。
(3)土地管理:分带、分区规划与评价;土地信息获取;环境作用描述;水质管理。
(4)设施管理:地下管道、缆道布设;电网负荷平衡;设施规划与维护;交通设施的能源利用。
2.通过上网查询,了解本省、市或者本地的公众GIS管理系统(如“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并学会基本的操作方法,如放大、缩小、漫游、查询、距离量算等。
课件52张PPT。第二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单元活动 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234空间信息管理地理位置地理空间位置图形化5系统硬件趋势分析决策应用应用模型6遥感灾后重建决策依据最佳路径7收集全球定位系统89城市规划 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和标志,掌握城市化的区域发展差异。(重点)3.会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重难点)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起源的条件
2.世界城市发展阶段
(1)工业革命前: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单一、多以政治职能为主。
(2)工业革命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
(3)二战后:城市发展迅速,出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还出现了专业化城市。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
(1)含义: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表现
(3)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主要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
[特别提醒] (1)城市人口比重大≠城市人口数量多。
(2)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不一定高。
2.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差异表现
城市化水平
表现特点
发达国家
较高,一般在70%以上
出现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
较低,差异较大
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大城市规模膨胀、城市数量剧增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2.不利影响
(1)资源、生态问题:大量土地被占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因水资源短缺,有些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出现地面下沉或海水入侵等生态环境问题。
(2)环境污染问题:导致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3)社会问题:城市道路拥挤,交通事故频发;住房紧张,外来流动人口居住条件恶化;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
3.解决措施
发展经济、政策调控、合理规划、完善法律法规等。
(1)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社会分工是城市起源的基本前提。 ( )
(2)促使当今世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的主力是发展中国家。
( )
(3)城市化水平高就说明经济发展水平高。 ( )
(4)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根本原因是规划建设不合理。 ( )
(5)推动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 ( )
A.国家政策影响
B.社会生产力发展
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
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势
提示:(1)× 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使一部分人能够从事非农业劳动,这是城市产生的基本前提。
(2)√ 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还相对较低,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大大地推动了当今世界的城市化进程。
(3)× 有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因为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导致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使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4)×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其根本原因在于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和工业的大量集中。
(5)B [社会生产力发展是推动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
城市的起源、城市化及其特点
考古证实安徽省含山凌家滩原始部落遗址是中国最早的城市遗址,这表明中国早在5500年前就出现了城市,凌家滩遗址位于长江、淮河之间的巢湖流域,古城方圆160万平方米,沿河而建,以三个台阶为界线分成三处功能不同的区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同时,在空间上也逐步形成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群历史性共存这一新型城镇化的空间主体形态。
问题1 (综合思维)凌家滩原始部落遗址出现的城市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提示:该城市形成于农业文明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出现了剩余农产品是其形成的基本前提。
问题2 (区域认知)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处于哪一阶段?
提示:处于加速阶段。
问题3 (区域认知)我国的城市化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有何差异?
提示: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但速度快,且城市发展不合理。
问题4 (区域认知)我国城市群主要分布于哪些地区?反映了我国城市化的何种特点?
提示:我国城市群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反映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地区间不平衡的特点。
1.图解世界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2.城市化的内涵
城市化是个动态发展过程,对其理解可从其表现、过程、动力和结果等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如下:
3.世界城市化进程
(1)时间差异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过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所示:
(2)空间差异
表现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
时间
早晚
早
晚
原因
工业化早
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目前
速度
快慢
慢
快
原因
城市化已发展到成熟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
城市
化水
平
高低
高
低且发展不平衡
原因
起步早,经济发展水平高,带动城市化进程
起步晚,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存在
问题
问题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交通条件改善,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1.下图为广州市不同年份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读图,完成(1)~(3)题。
(1)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
B.2001年前城市人口增加主要源于当地农村人口的转化
C.2001年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加快
D.广州未来的城市化速度将不断加快
(2)促使人口向城市集聚的推力有( )
A.农村劳动力过剩
B.广州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C.广州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D.交通便捷
(3)近年来引起广州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户籍政策的调整 B.社会经济的发展
C.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D.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1)C (2)A (3)B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但是从1983~2001年农村人口数量变化不大。2001年前城市人口主要是自然增长,2001年后农村人口大幅度减少,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说明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广州城市化水平现已较高,未来的城市化速度可能变得缓慢。第(2)题,城市化的驱动力分为拉力和推力,农村的不利条件为推力,城市的有利条件为拉力。第(3)题,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再加上农村劳动力过剩,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因此引起城市化水平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9年1月12日,北京2019年首个“雾霾”笼罩京城,夜间污染数值高达470,属于“严重污染”,雾霾天气威胁交通安全。
问题1 (综合思维)北京市的雾霾天气逐年增多反映出的城市化问题是什么?
提示:大气污染严重。
问题2 (综合思维)如何解决北京市的交通拥堵问题?
提示:合理规划建设道路交通网,科学地进行城市交通管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
[归纳总结]__城市化问题的表现、成因及治理措施
1.环境问题
表现
成因
措施
资源短缺
耕地面
积减少
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
城市、工业及交通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
水资源
短缺
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
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
生态破坏
用地规模扩大,破坏林地、草地、湿地,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
增加城市绿地,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
环境污染
大气
污染
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限量达标排放
固体垃
圾污染
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
噪声
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
2.其他城市问题
表现
成因
危害
治理措施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
的不断增加
交通堵塞导致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住房缺少,质量低
劣;影响城市环境质量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加快住房建设
增加就业难度,失业队伍扩大
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乡村人口无序迁入
造成贫困问题、内城衰落问题、社会治安问题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社会问题突出
人口过度
集中
地价昂贵、就业困难、犯罪率高
综合治理
2.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逆温现象 B.水土流失
C.热岛效应 D.臭氧层空洞
(2)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 )
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
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
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
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
(1)C (2)A [第(1)题,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明显的地区,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人口、工业密集,释放大量的人为热,且城市建筑物密集,不易散热导致城市气温比郊区高,易出现“热岛效应”。第(2)题,城市热岛的出现,使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易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污染,为避免该问题出现,应将卫星城或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
地理实践力:城市化问题的治理措施——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也称为“水弹性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材料实质性应用,表现出优秀的渗水、抗压、耐磨、防滑以及环保美观多彩、舒适易维护和吸音减噪等特点,成了“会呼吸”的城镇景观路面,也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路面不再发热。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3题。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
1.D 2.B 3.C [第1题,在种植土层上部铺设树皮覆盖层,能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因此起到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组成种植土层和砂层的颗粒物质较小,雨水下渗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对下渗雨水净化作用较强。第3题, 从材料可知“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因此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题组1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早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黄河—长江流域分别诞生了早期的城市。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早期城市分布区的共同自然特征是( )
①大部分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冲积平原上 ②气候温暖,光热充足 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④降水丰沛,水源充足 ⑤河运便利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2.早期城市数量少、规模小的根本原因是( )
A.当时生产力水平低,农业为城市提供的农产品较少
B.当时人口少
C.城市发展受用地规模的限制
D.为了城市便于防护,规模不宜过大
1.A 2.A [第1题,本题考查了早期影响城市分布的自然因素,主要受地形、河流、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第2题,早期的城市主要行使行政职能,这个时期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城市人口数量少,规模小。]
题组2 城市化及其特点
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 ( )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4.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主要变化有( )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3.C 4.C [第3题,读图,根据图中曲线分析,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一部分时期低于美国,A错误;美国后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B错误;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C正确;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D错误。第4题,2030年与2000年相比,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减少,第三产业比重增加,A错误;美国城市环境质量好转,B错误;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C正确;中国——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第三产业比重迅速增加,D错误。]
题组3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率反映城市化水平,下图为1992-2010年北京市城市化率及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化图。据此回答5~6题。
5.1992-2010年,北京( )
A.城市化率不断下降
B.城市化速度持续加快
C.城市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D.城市化水平较高
6.北京地下水埋藏深度与城市化水平具有关联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跨流域调水引起了地下水埋藏深度上升
B.城市绿地面积扩大造成地下水埋藏深度下降
C.生产、生活污水排放使得地下水埋藏深度上升
D.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埋藏深度下降
5.D 6.D [第5题,读图可知,1992-2004年北京市的城市化比重在75%左右,2004年以后北京城市化率缓慢上升;北京市的城市化水平高,增长曲线比较平稳。第6题,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埋藏深度下降、D正确。跨流域调水不会影响地下水埋藏深度,A错误;城市绿地面积扩大会造成地下水埋藏深度上升,绿地面积具有含蓄水源的作用,B错误;生活污水排放不会影响地下水埋藏深度,C错误。]
教材P32活动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中美洲等地区。这些地区大多位于河流中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耕业得到极大发展,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
教材P37活动
1.改变地表形态,破坏地表结构,而后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影响城区的大气环境,改变气温和降水状况,造成大气污染等;改变城区水文状况,水污染加剧;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耕地减少,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污染。
2.严格控制城市建设占用耕地,科学合理利用耕地;利用现行法律和土地制度进行土地整理,使城市化真正有利于实现集约用地;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建筑物向高层发展,以节约用地。
课件66张PPT。第二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剩余农产品少大城市带区域经济增加政治较小城市用地规模上升人口非农业城市人口占总人口 城市化进程大城市带逆城市化城市数量合理用地耕地面积噪声城市道路拥挤政策调控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第二节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学习目标:1.理解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2.理解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重难点)
一、城市的区位选择
1.概念
(1)区位:指某事物的位置及其与其他事物间的空间联系。
(2)城市区位:指城市所占据的场所,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
主要因素
具体表现
河流
具有供水、运输和军事防御功能
气候
城市大多分布在气温适宜、降水适度的地区
地表形态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越,且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外联系方便,利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矿产资源
工业革命后,资源丰富地区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工矿城市
(2)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区位、经济基础、生产方式、政治和文化历史等。
(3)
二、城市体系、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案例分析
1.城市与区域发展
2.城市体系
(1)概念: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由不同规模、不同等级、功能上各具特色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2)特征:城市的等级不同,其功能和服务范围不同。
(3)理论依据——中心地理论
①特征:较系统地阐明了区域内城市和城市内服务中心的数量、规模、等级之间的关系。
②具体表现:具有不同的等级,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不同:
等级
服务种类
服务级别
服务范围
城市数量
相互间距离
高
多
高
大
少
远
低
少
低
小
多
近
3.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案例分析
等级
主要中心城市
服务功能
辐射范围
一级中心
上海
核心城市
全国甚至国外
二级中心
南京、杭州
副中心城市
本省及周边地区
三级中心
苏州、无锡、常州、宁波等
制造业功能比较突出,受上海影响较大
主要在地级市范围内
(1)世界著名的大河入海口都是城市密集分布地区。 ( )
(2)我国的沿海地区城市众多,最主要是因为气候适宜,降水较多,物产丰富。 ( )
(3)城市的规模大小决定了其服务范围的大小。 ( )
(4)区域内的核心城市具有的服务职能,次一级中心和一般城市都不具备。
( )
(5)武汉属于下列哪种区位类型 ( )
A.河流水运的起点和终点
B.两条河流的汇合处
C.过河点位置
D.河口位置
提示:(1)× 一般而言,大河的入海口附近因地势平坦易发育大城市,但并不是所有的大河入海口都有城市密集分布,如亚马孙河入海口附近,就是人口稀疏地区。
(2)×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客观上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往往是城市集中分布地带。
(3)× 城市的服务范围的大小主要受城市的等级、规模和服务职能等因素影响,城市的规模小,其服务的范围不一定小。
(4)× 区域内的核心城市具有所有城市的服务职能,同时还具有次一级中心和一般城市所不具备的高级职能。
(5)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汉位于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
城市的区位选择
我国新疆的古城楼兰遗址位于若羌县境内,罗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 km处,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历史上,楼兰是西汉时期西域36国之一,楼兰城是楼兰王国前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楼兰城依山傍水,作为亚洲腹部的交通枢纽城镇,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过重要作用。但是到了唐代,“楼兰”却几乎成了边远的代名词。
问题1 (区域认知)楼兰古城开始形成、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提示:形成因素是水资源;发展因素是政治、经济因素。
问题2 (综合思维)楼兰古城后来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气候变化,干旱导致河湖萎缩,再加上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淡水减少。
1.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
影响结果
原因
实例
河流
供水功能
城市常沿河分布
城市需大量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
长江沿岸城市
运输功能
河运起点和终点处易形成城市
货物在此集聚、转运
赣州
干支流汇合处易形成城市
大量人流、物流集聚、中转
宜宾、重庆、武汉
河口处易形成大城市
河运、海运的转换处,人流、物流集散
上海、广州
过河点位置易形成城市
水陆交通便利,人流、物流集聚
南京
军事防御功能
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处建城
利用天然河面进行防御
伯尔尼、
巴黎
气候
气候适宜
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气温
我国湿润区的城市比例大
气候恶劣
荒漠区、高寒区、湿热区的城市少
降水或气温条件不适宜
我国西北干旱区城市少
地形
平原
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区
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物产丰盛、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越;便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外联系较方便
我国城市大多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
高原
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热带地区低地闷热,高原地区凉爽
巴西利亚
山区
城市沿河流谷地或开阔低地分布
地表相对平坦,水源丰
富,土壤肥
沃
汾河、渭河谷地(西安、太原)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产生新城市
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工矿业的发展和人口的集聚
石油:大庆、东营等;铁矿:鞍山、攀枝花等;煤炭:大同、焦作等
2.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社会经济因素
影响因素
对城市影响
发展变化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典型案例
经济水平
水平越高,城市越多,规模越大
推进或制约城市发展
我国中东部城市多,西部城市少
交通
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变化会对城市产生很大影响。沿海、江、铁路线、高速公路形成城市轴线
车船时代,城市多在河流、大道汇合处;现代交通时代,城市多为交通枢纽或分布在交通干线上;交通干线变化会对城市产生影响
扬州、济宁的兴衰
政治、宗教、
军事、科技、旅游等
建设新城作为政治中心;宗教兴起的城市
政治因素始终对城市区位产生着巨大影响;军事、宗教等因素对现代城市区位影响减弱,科技、旅游等已成为影响城市区位的重要因素
政治中心巴西利亚、华盛顿等。宗教中心如麦加等
3.城市区位的发展变化
一般而言,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是发展变化的,如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城市的兴衰。如图所示:
确定城市主导区位因素的方法
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在不同阶段,有其主导区位因素。我们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时,首先应分析这个城市刚诞生时,是什么原因把它吸引在一定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它的发展,这样就能找出影响这个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
1.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M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洋 B.地形
C.运河 D.气候
(2)N城市分布在山区的主要原因是( )
A.能源及矿产资源丰富
B.海拔较高,气候凉爽宜人
C.位于国土中心,便于管理
D.陆路运输发达,国防安全需要
(1)C (2)B [第(1)题,根据经纬度可推断出该城市位于中美洲,M城市附近的运河为巴拿马运河,该城市(巴拿马城)的形成主要受运河的影响。第(2)题,N城市位于北纬10°附近且靠近海洋,平原地区气候湿热,而山区海拔较高,气候凉爽宜人,更适宜居住。]
城市体系
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陕西省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5个市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及商洛市的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柞水县,山西省运城市(除平陆县、垣曲县)和临汾市尧都区、侯马市、襄汾县、霍州市、曲沃县、翼城县、洪洞县、浮山县,甘肃省天水市及平凉市的崆峒区、华亭县、泾川县、崇信县、灵台县和庆阳市区。
问题1 (区域认知)关中平原城市群中西安、咸阳两城市的等级,服务范围及提供职能有何特点?
提示:西安、咸阳的等级较高,服务范围较广,职能多且级别高。
问题2 (区域认知)关中平面城市群把该区域众多的中小城市纳入自己的怀抱,城市的这种集聚效应,有何重要作用?
提示:有利于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从而获得规模效益,实现共同繁荣。
1.不同等级城市的特点
城市的等级不同,城市的职能、服务范围、数目也不同,具体如图所示:
2.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嵌套理论的特点
(1)每个城市的服务范围呈正六边形,高级城市位于正六边形的中心,六个低一级城市分布在六个顶点上。
(2)高级城市的数目少,低级城市的数目多。
(3)同级城市的服务范围相互独立、不重叠;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4)高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低一级城市服务范围的三倍。
2.下图是宁夏沿黄城市带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城镇的特征是( )
A.该区域包含10个城市等级
B.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多
C.银川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
D.青铜峡市的服务范围包含吴忠市的服务范围
(2)提升沿黄城市带的辐射带动能力,应优先发展 ( )
A.高新技术产业 B.重化工业
C.旅游休闲业 D.交通等基础设施
(1)C (2)D [第(1)题,读图可知,银川市的等级最高,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C正确。图中该区域包含3个城市等级,A错误;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B错误;由图例可知吴忠市的服务范围包含青铜峡市的服务范围,D错误。第(2)题,辐射带动能力一般是指对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等辐射带动的能力,完善、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可以加强沿黄城市带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拉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提升沿黄城市带的辐射带动能力,D正确。高新技术产业要求科技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而周边地区比较落后,所以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能力小,A错误;当地化工资源少,而且重化工业对水源污染大,所以也不适合优先发展,B错误;周边地区旅游资源较少,不适合旅游休闲业发展,C错误。]
城市等级示意图的判读
探讨1 上图中城市等级有几个?
提示:3个。
探讨2 城市的服务范围呈哪种形状?
提示:正六边形。
探讨3 中等城市的服务范围是低等城市的多少倍?
提示:3倍。
探讨4 图中什么表示城市等级服务范围的包含关系?
提示:六边形的嵌套关系。
(1)根据图例判断。一般情况下,不同等级城市的图例不同,可根据图例和注记确定城市等级。
(2)根据城市服务范围来确定。城市服务范围越大,等级越高;反之,等级越低。不同级别的行政中心服务范围差异明显。
(3)根据提供服务的种类和级别来判断。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
先判断城市服务职能(商品的档次)的高低,再确定城市等级。
(4)根据城市的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来判断。如果根据上述条件不能判定,可根据城市位置的优越性和资源条件判断城市等级的高低。
下图为武汉城市圈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城市圈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
A.武汉 B.咸宁
C.孝感 D.黄石
(2)该城市圈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可以扩展到武汉城市圈的其他城市
②等级低的城市数量多、相距较远 ③天门市比武汉市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 ④各级城市间相互独立、互不联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A (2)C [第(1)题,武汉市为湖北省省会,且位于水陆交通的枢纽位置,服务范围最广,等级最高。第(2)题,该城市圈中,武汉市的服务范围最大,服务种类最多,其服务范围可以扩展到武汉城市圈的其他城市;等级低的城市数量多、相距较近;各级城市间通过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联系。]
地理实践力:城市区位选择分析
2018年4月26日,2018城市分级出炉,北上广深作为一线城市的地位不可动摇。15个新一线城市最新排名为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天津、南京、郑州、长沙、沈阳、青岛、宁波、东莞和无锡。具体如下图所示:
2017年5月25日举办的“新一线城市峰会暨2017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发布仪式”,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城市商业魅力榜单。该榜单根据某些指标将我国城市划分为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四线城市和五线城市这六个等级。读2017年我国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分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密集,人口众多
B.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数目多是因为自然条件优越,利于城市发展和建设
C.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新一线城市数目大于第一级阶梯
D.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一线城市数目较多,人口众多
2.重庆和武汉两城市形成的共同区位条件是 ( )
A.地势平坦开阔
B.位于河流汇合处
C.属于省级行政中心
D.油气资源丰富
1.D 2.B [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数量较多,分布密集,人口众多,A项说法正确;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数目多是因为自然条件优越,利于城市发展和建设,B项说法正确;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新一线城市数目大于第一级阶梯,C项说法正确;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没有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人口稀少,D项说法错误。本题要求选择说法不正确的选项。第2题,重庆市位于嘉陵江汇入长江处,武汉市位于汉水汇入长江处,它们都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这是两城市形成的共同区位条件,B项正确;重庆市为山城,A项错误;重庆和武汉作为省级行政中心是在城市形成之后才确定的,C项错误;武汉市油气资源贫乏,D项错误。]
题组1 城市的区位选择
下图中甲、乙是某河流上、中、下游的分界点,读图回答1~3题。
1.b、c两地是城市选址的良好场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这里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B.有大量人流和物流在此集聚、中转
C.这里生活和生产用水方便
D.这里风景优美,环境清洁
2.在a、b、c、d四地中,最有利于发展成大城市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3.下列城市区位与b地相似的是( )
A.赣州 B.大庆 C.广州 D.武汉
1.B 2.D 3.D [第1题,b、c两地是城市选址的良好场所,都位于河流的交汇处,城市的发展,主要是经贸发展,人流物流的活动频繁。第2题,d地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处,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有便利的河运和海运条件,最有利于形成大城市。a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起伏大,河运条件差。b和c均位于河流的中游,位于支流与干流交汇处,便于形成城市,但与d比,条件还是不足。第3题,赣州地处赣江上游,大庆主要是因为石油资源丰富而形成的大城市,没有大的河流交汇,广州位于珠江入海口,图中b地位于河流的交汇处,相似的有武汉。]
题组2 城市体系
“长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读下图,回答4~5题。
4.图中杭州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 )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苏州市比杭州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
B.扬州市比无锡市的服务范围小
C.城市体系中上海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D.宁波市比德清县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4.B 5.B [第4题,读图结合图例可知,图中杭州都市圈中城市等级包括杭州(省会城市)、省辖市、县三个等级。第5题,读图结合图例可知,苏州市比杭州市等级低,提供的服务种类少,A正确;城市体系中上海市的等级最高,服务范围最大,C正确;扬州市与无锡市的等级相同,服务范围相同,B错误;宁波市等级比德清县高,服务功能更全面,D正确。]
教材P41活动
1.从图中可以看出,兰州位于黄河谷地,地势低平,致使兰州市的发展沿河流延伸,形成条带式的地域形态;交通线路为了节省建设成本,也沿河谷分布。
2.
教材P43活动
1.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内部功能分化越明显,服务功能也越强,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其服务范围往往超过所在区域,辐射到更大的区域范围乃至全国,有些城市的服务范围甚至具有全球意义。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大致分为4个级别。可结合教材“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的辐射示意”图来分析不同等级城市的数量、服务功能和城市辐射范围。
2.提示:根据自己所在省区的具体情况,结合教材知识,分析不同等级的城市在数量、服务功能和城市辐射范围的不同。
课件70张PPT。第二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二节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234空间联系境社会经济环5气温适宜、降水适度 6地势平坦交通区位工矿城市7经济、政治、交通 8作用主导区域经济9功能等级服务范围相互作用10多近小少11上海制造业无锡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第三节 城市空间结构
学习目标:1.说出城市功能区的一般类型,指出各功能区的区位特点。2.会结合模式图,分析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重难点)3.初步学会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及成因。(重点)4.理解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
一、城市功能区
1.功能区的形成:因城市各项活动发生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而成。
2.主要功能区及特点
(1)住宅区:最基本的功能区,在城市中其用地最为广泛。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3)商业区:是城市的核心区,多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
3.中心商务区的特点
[特别提醒] (1)城市三大功能区中,住宅区占地比重最大,商业区占地比重最小。
(2)工业区在城市布局中有两大趋向:一是向城市外缘迁移,二是沿交通线分布。
二、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1.历史因素: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
2.经济因素
(1)主要表现
①土地价格或地租水平:由地理位置、交通通达程度等决定。
②付租能力:由各种功能活动本身的特点决定。
(2)影响
3.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在区位上高、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4.政策:对城市功能区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影响城市建筑景观
(1)典例:欧洲城市中心区很少建设现代化高楼大厦,少见高大楼群聚集,而美国则相反。
(2)原因:城市发展历史的差异。
2.影响城市建筑格局
(1)表现
(2)典例
①杭州作为一座驰名中外的山水城市,反映了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②北京的皇宫建筑群规划建设,显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③华盛顿的城市以国会大厦为轴心,体现了资产阶级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
(1)城市的功能区有明确的界线。 ( )
(2)许多现代城市的发展,其功能分区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明显。 ( )
(3)我国目前许多城市的开发区建设主要是受政策因素的影响。 ( )
(4)欧洲许多城市中心区多现代化的高层建筑。 ( )
(5)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是 ( )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行政区
提示:(1)× 城市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各种功能区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兼有其他功能。
(2)× 现代城市主要是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下而发展起来的,因此经济因素对其城市功能区分化影响显著。
(3)√ 在工业时期,城市功能分区受到重视并被引入到城市管理,而我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工业化时期,因此,政策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4)× 欧洲由于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格已经形成,市中心区一般很少建现代化的高层建筑。
(5)B [住宅区占城市用地的一半左右,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城市功能区
百余年来,外滩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 km。它东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璧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群”。近些年,上海又新建了一些现代风格的高楼大厦。这新老建筑的融合,也恰恰是现代化大都市上海风貌的真实写照。在短短的一个多世纪中,上海从一个海滨小城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都市。
问题1 (区域认知)从城市功能区看,上海外滩所在区域属于上海市的什么功能区?
提示:属于商业区。
问题2 (区域认知)上海市占地面积最广的基本功能区是什么?
提示: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广。
问题3 (综合思维)一般城市中的商业区的区位选择是什么?
提示:商业区多分布在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1.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
2.城市功能分区
功能区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特征
占地面积小,人口流量大,土地利用集约,城市的核心区
专业化程度高,竞争协作强,高度集聚
占地面积大;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背向发展
位置
市中心、街角路口、交通干线的两侧
市区外缘、交通便捷的地区
中高级住宅区位于城市外缘,文化区、风景区附近;低级住宅区位于内城、工业区附近
原因
交通便捷,便于商品流通;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交通便利,降低运输成本;降低对市区的污染
中高级住宅区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低级住宅区租金低,便于工人上下班
1.读我国某城市某住宅区在城市中的位置及其内部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按城市功能分区属于________,简要分析其区位要求。
(2)如果B住宅区是高档住宅区,说明该住宅区的布局优势。
(3)读小区布局图,B住宅区内部的楼房布局北高南低,错落有致,说明这种布局的好处。
[解析] 第(1)题,A位于市中心,应为中心商务区,商务区人员流量大,多分布于交通便利的市中心。第(2)题,读图可知,B住宅区位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周围有风景区、大学区,且交通便利。第(3)题,楼房布局北高南低,错落有致,有利于采光和通风。
[答案] (1)中心商务区(商业区) 位于城市中心,接近市场,交通便利。
(2)地处盛行风的上风向;位于城市河流上游;邻近风景区和教育区,环境优美;位于城市外缘,远离市中心和工业区;靠近环路或放射状道路,交通便利。
(3)利于采光,便于通风。
城市功能区的成因
2019年3月26日,是国务院批复安康市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周年。安康高新区位于秦巴地区,处于川、渝、陕、陇、鄂、豫6省交界,聚集了新型材料、富硒食品、先进制造、健康服务四大产业,飞地经济、食品医药、新型材料、总部经济与物流、临空经济五大园区特色鲜明,该高新区的建设发展将会有力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腾飞。
问题1 (综合思维)导致安康高新区快速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优惠的政策。
问题2 (综合思维)安康高新区中的五大园区的规划布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提示:主要考虑的是经济因素。
问题3 (综合思维)高新区建设过程中也会出现高级住宅区,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提示:社会因素。
1.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2.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的不同造成了地租差异;二是城市各项功能活动(如商业、工业、住宅等)的付租能力往往随空间位置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城市功能分区是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具体分析如下:
(1)与市中心的距离
(2)交通通达度
城市内不同地段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导致地租存在差异,具体如下所示:
2.下图为北京市某区域景观图,据图完成(1)~(2)题。
(1)图示景观所在功能区的类型为( )
A.高级住宅区 B.历史文化区
C.中心商务区 D.科教文化区
(2)影响图示景观所在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
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行政因素 D.环境因素
(1)B (2)A [第(1)题,图片所示是故宫,所以其功能区类型为历史文化区。第(2)题,故宫是封建社会的行政中心,是历史文化古迹,因要保护,没有破坏其历史面貌。现在其周围形成的仍是北京的行政区,形成这种功能区的原因是历史因素。]
地租等值线图的判读
探讨1 上图中地租随距市中心远近如何变化?
提示:距市中心越近,地租水平越高。
探讨2 说出上图中地租与交通便捷程度的关系?
提示:交通便利,地租水平高。
(1)读数值,明确范围和变化趋势。根据上图中的数值可推知甲的地租水平介于8 000~10 000元之间,钢铁厂附近地租水平介于4 000~6 000元之间。并根据数值变化可推出地租大致从市中心向四周降低。
(2)读疏密,分析变化程度。从上图中可知,东部地区等地租线较西部地区密集,表示东部地区随着空间位置的变化,地租变化显著。
(3)读弯曲、闭合,分析影响因素。从图中可知,高速公路和城市主干线附近等地租线向市区外弯曲(即向地租低的地方弯曲),说明交通沿线地租高于两侧,其原因是交通便利。图中钢铁厂附近等地租线闭合,地租较高,与交通便捷有关。
(4)综合分析,确定功能区。综合分析可知,甲处地租最高,可能是商务(业)区,乙次之,可能为次一级商业区;丙地靠近公路,且介于甲乙两商业区之间,地租较低,适合建仓储式超市。
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下图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
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B.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市中心最近
C.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
D.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
(2)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
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1)C (2)A [第(1)题,据图可知,该市北部地区地租等值线密度总体较南部地区小,故北部地区地租梯度总体较南部地区小,故A错误。图中地租相同的区位,正南方向距离市中心最近,故B错误。西北方向上地租递减较慢,可能是因为该方向上交通设施较好,距离市中心较远地段地租仍很高,故C正确。空气质量越好的地区,地租越高,地租等值线间距会越大,故D错误。第(2)题,甲地是离市中心距离相同地租水平最高的地区,说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条件好,最适宜布局电子信息产业。]
综合思维: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空间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北京的四合院是中国庭院住宅的典型代表,通常在南北向纵轴线上建正房供长辈居住,在东西向横轴线上建对峙的厢房供晚辈居住,形成主次分明的格局。如下图所示:
我国有按《周易》八卦理论筑城的传统。新疆伊犁州的特克斯县城始建于南宋,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八卦城。全城路路相通,街街相连;没有一盏红绿灯,却从不拥堵(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地域文化对特克斯县城产生最独特的影响表现在 ( )
A.城市路网特色 B.民居的建筑特色
C.无工业区分布 D.商业网点的分布
2.形成特克斯县城当前地域空间结构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
A.经济因素 B.自然因素
C.历史因素 D.政策因素
1.A 2.C [第1题,地域文化对特克斯县城产生最独特的影响表现在城市路网特色,受八卦理论影响,全城路路相通,没有交通拥堵现象,A正确。民居的建筑特色表现不是最独特,B错误;材料不能体现该县城无工业区分布、商业网点的分布的特点,C、D错误。第2题,形成特克斯县城当前地域空间结构形态的主要因素是古代八卦理论筑城的传统,是历史因素。]
题组1 城市功能区
广州珠江新城为国家级中心商务区。图a为广州市局部示意图,图b为珠江新城附近可能出现的人口流动情况。据此并读图完成1~2题。
a b
1.据图分析,该城市的高级住宅区最有可能分布在图a中的( )
A.西北角 B.二沙岛
C.海心沙 D.西南角
2.图b中能反映珠江新城附近人口日变化特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B 2.D [第1题,高级住宅区一般都布局在地势较高、交通便利、风景优美且靠近文化区的地方,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在二沙岛,有许多文化设施,因此高级住宅区最有可能在此处。第2题,珠江新城属于中心商务区,中心商务区的昼夜人口差异明显,白天有大量人口进入,夜晚则有大量人口离开。]
题组2 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某城市具有环形放射状道路,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
4.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地段一般的功能区是( )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文化区
3.D 4.A [第3题,市中心土地租金最高,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与城市环线交会处形成地租次高峰。第4题,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及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两旁地段一般是商业区。]
题组3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建筑。据此完成5~6题。
5.美国大城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而西欧城市中心一般很少见到现代化大楼,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
A.美国技术先进、经济发达
B.美国城市用地紧张
C.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D.西欧地质条件差
6.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在建筑结构中的体现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建筑有围墙
B.园林忌直求曲
C.建筑物内通道忌宽求窄
D.建筑物线条简洁
5.C 6.D [第5题,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心多古建筑,由于城市古建筑的保护及建筑风格的统一,市中心少见摩天大楼。第6题,中国的建筑物线条复杂,园林忌直求曲,多有围墙,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内向性。]
教材P47活动
提示:城市功能分区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画出城市主要功能区并进行分析评价时,应抓住各功能区的区位特征。商业区要求交通便捷,人口稠密,如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工业区要求交通便捷、地租较低,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多位于城市外缘,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住宅区在位置上出现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的状况,低级住宅区往往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高级住宅区则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
教材P49活动
赞同。不同地段的城市土地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从而形成了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性。城市既需要建筑物、道路、工厂、商店、体育场、博物馆等,也需要绿地和广场,只有这样,城市才能成为人类的理想居所。
上海作为名扬海内外的城市,由于历史原因,其合理的城市用地需求受到了不合理的抑制,使改革开放以前的城市用地极不合理,在人均用地指标较低的情况下,广场和绿化用地太少,居住用地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环境、生产和人民生活。因此上海在市中心安排公共绿地,是合理的,是合乎需要的,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使城市更适合人类居住。
教材P50活动
提示:(1)通过查询某城市的电子地图,输入该街巷名称,然后查找相关资料。
(2)组织学生通过居委会查找资料。在对当地城镇的某条街巷进行调查时,既要观察当前的建筑景观和格局的特点,又要查阅历史资料或访问老年人,了解其过去的情况,通过比较,找出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进而理解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发展的影响。
课件70张PPT。第二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三节 城市空间结构竞争市中心城市外围最基本高度聚集昼夜差别内部分区形成基础付租能力交通通达程度
背向住宅区的分化道路两侧道路相交处市中心发展历史 天人合民主皇权一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单元综合测评(二)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1961~2015年上海市热岛强度变化示意图。热岛强度是表示热岛效应的重要指标,用城市和郊区的气温差值表示。读图,完成1~2题。
1.1961~2015年上海市热岛强度变化特征为 ( )
A.持续增强 B.持续减弱
C.波动上升 D.波动下降
2.下列措施中,不利于缓解上海热岛效应的是 ( )
A.扩大城区湿地面积
B.加强建设通风廊道
C.增加市区人口数量
D.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1.C 2.C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961~2015年上海市热岛强度变化特征为波动上升。第2题,增加市区人口数量,会导致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增加大量人为热,热岛效应增强。]
下图为1999—2011年信阳市城镇化率年增长值与建成区面积年增长率统计曲线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时段信阳市处于( )
A.初期城市化阶段 B.快速城市化阶段
C.高水平城市化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4.信阳市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
A.耕地质量大幅下降
B.城市就业岗位减少
C.基础设施投资增加
D.交通通达度下降
3.B 4.C [第3题,图示时段信阳市整体上是建成区面积年增长率大于城镇化率年增长率,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B正确。初期城市化阶段建成区面积增长率低,A错误;高水平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阶段城镇化率数值高,且逆城市化阶段城市化增长率为负值,C、D错误。第4题, 信阳市城市化发展,建成区面积扩大,带来的影响是基础设施投资增加,C正确。耕地面积可能减少,质量不会下降,A错误;经济发展,城市就业岗位增加,B错误;城市建设发展,交通通达度上升,D错误。]
“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共享单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重点解决“公交最后1公里”的问题。下图为某城市一天中共享单车在不同区域的停车数量统计图。据此完成5~7题。
5.图中甲、乙曲线所代表的分布地,分别为城市中的 ( )
A.工业区和住宅区
B.住宅区和商业区
C.商业区和仓储区
D.市政区和园林区
6.共享单车作为城市交通的组成部分,具有的优势是( )
A.无污染,符合“绿色出行”理念
B.体积小、可随意停放
C.操作灵活,可取代公共汽车
D.能满足居民各种出行需求
7.共享单车主要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难题及倡导低碳出行,但目前出现了找车、乱停乱放、随意破坏等问题。以下措施利于上述问题解决的是 ( )
①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使用人群认识 ②增加单车投放量,提高其使用费用 ③提高单车质量,增强操作技术难度 ④利用GIS技术,合理分配单车数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B 6.A 7.D [第5题,读图可知,甲功能区在夜晚休息时间段,共享单车停放数量最大,而在白天数量最少,符合住宅区特征,而乙功能区共享单车在白天数量最多,应为商业区。第6题,共享单车作为城市交通的组成部分,无污染物,符合绿色出行理念,A正确。体积小,但是不能随意停放,B错误;虽然操作灵活,但是速度慢,不适合长距离骑行,不能取代公共汽车,C错误;不能满足各种出行需求,D错误。第7题,共享单车主要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难题及倡导低碳出行,出现了找车、乱停乱放、随意破坏等问题的解决措施包括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群认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合理分配数量。]
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读图,完成8~9题。
8.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9.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
8.D 9.C [第8题,由图可知,自2003年到2013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而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由此可以推知,该城市面积在不断扩大。第9题,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不断增加,会导致地面硬化面积不断增大,不利于地表径流的下渗,导致地表径流下渗量减少;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导致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城市内的交通线路延长,因此居民平均通勤距离会延长;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导致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的人口、工业越来越多,会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势必会造成耕地和林地面积有所减少,很多生物失去了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图,回答10~11题。
10.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
A.文化底蕴深厚 B.商业繁荣发达
C.人口高度集聚 D.水陆交通便利
11.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
A.行政功能为主 B.军事功能为主
C.文化功能为主 D.经济功能为主
10.D 11.A [第10题,读图可知,当时的东京城有河流(汴河)流经,大小船只穿梭于河流中,水运便利,加之陆路交通发达,形成商业繁荣发达的东京城。第11题,东京作为当时的北宋都城,其最主要的功能是行政功能。]
哥本哈根为丹麦首都,位于丹麦东部的西兰岛上。现今的大哥本哈根拥有全国560万人中的180万人口,面积约2 800平方千米。该城市在1947年提出“手指规划”(如下图所示),该规划为哥本哈根后来的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影响至今。据此读图,完成12~13题。
12.影响该城市规划中“手指”向主城区以外延伸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交通
C.市场 D.河流
13.经过半个多世纪,该城市一直在按“手指”规划发展并不断完善。此规划对人口超百万的大城市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突出表现在( )
A.避免地表硬化,减少城市内涝
B.减缓热岛效应,提高空气湿度
C.便于对外联系,扩大对外贸易
D.合理利用土地,交通通达度高
12.B 13.D [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沿“手指”方向有轨道交通系统和主要道路,所以向主城区以外延伸的主要因素是交通。第13题,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表硬化,A项错误;该城市各个功能区分散布局,能减缓热岛效应和便于对外联系,城市功能区分散布局也能降低空气湿度,B项错误;城市对外贸易取决于城市的对外开放程度,C项错误;功能区分散布局能合理利用土地,提高交通通达度,D项正确。]
雄安新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7年4月1日决定设立的城市新区,主要包括河北省的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北京的核心功能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制造业、城区批发市场、教育功能、医疗卫生、行政事业单位各自的一部分将被疏散到雄安新区。下图为雄安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14~16题。
14.与北京市相比,雄安新区( )
①城市规模大 ②城市级别低 ③服务种类多 ④服务范围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雄安新区的设立对北京市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 )
A.提高城市化水平,缓解交通拥堵
B.扩大工业生产规模,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C.疏散部分城市职能和人口,缓解城市压力
D.调整城市空间结构,扩大服务范围
16.下列属于雄安新区优势的是 ( )
①交通便利 ②靠近京津,位置优越 ③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基础好 ④生态环境好,环境承载力较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C 15.C 16.D [第14题,北京是首都,与北京市相比,雄安新区城市级别低,城市规模小,提供的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小。第15题,雄安新区的设立对北京市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是疏散北京市的部分城市职能和人口,缓解北京市的城市压力;提高城市化水平,扩大工业生产规模,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调整城市空间结构,扩大服务范围等都是对雄安新区的影响。第16题,雄安新区交通便利,有一定产业基础;靠近京津,位置优越;拥有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好,环境承载力较高,这些都是区域优势,雄安新区相比京津,城市化水平较低。]
17.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
A.⑥①② B.⑤③⑥
C.③②④ D.①④⑤
B [从图中可以看出,⑤处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最大,且跨越了县(区)界,最有可能为服务范围最广的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的服务范围应该有严格的行政区域分界,其服务范围应该在县(区)范围之内,这与②③的服务范围相吻合;集贸市场的服务范围最小,与图中①④⑥的服务范围相吻合。因此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所对应的序号可能是⑤③⑥。]
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北京市朝阳区采取“错峰停车”措施,鼓励各社会单位将停车位夜间或双休日向周边社区市民开放。下图为朝阳区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18~20题。
18.该功能区属于( )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行政区
19.“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 ( )
A.地租水平的差异 B.人口密度的差异
C.汽车拥有量的差异 D.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
20.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
①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 ②改变局部大气环流,使降水减少 ③城市建筑物面积扩大,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④城市建设使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8.B 19.D 20.C [第18题,读图可知,该功能区早晨以流出为主,晚上以流入为主,白天居民上班,晚上居民休息,因此该功能区为住宅区。第19题,住宅区一般是晚上停车多,其他功能区一般是白天停车多。所以可以错开使用,故主要是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第20题,城市化会使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①正确;城市建设使地面硬化,径流汇集速度加快,④正确。城市化使城区温度升高,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多,②错误;城市建筑物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减少,③错误。]
读我国某城市城区地租分布等值线图(数值:a>b>c),回答21~23题。
21.该市重工业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城区地价上涨 ②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③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④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2.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甲地 ( )
A.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B.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高
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
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23.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的唐人街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知名度因素 D.种族宗教因素
21.A 22.B 23.D [第21题,工业向城市外围迁移的原因有:城区地价上涨,降低生产成本,①正确;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②正确。第22题,甲地交通便利,处在城市外围,环境好,高级住宅区区位特点是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高,基础设施齐全,故甲地适宜发展成为高级住宅区。 第23题,种族宗教因素是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的唐人街。]
读日本东京城市规划示意图,完成24~25题。
24.日本东京以皇宫为中心,将皇宫摆放在城市中轴线上,体现了 ( )
A.“天人合一”思想 B.皇权的至高无上
C.民主与法制精神 D.城市格局历史悠久
25.影响日本东京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是 ( )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历史因素 D.环境因素
24.B 25.C [第24题,从历史上看,皇权的至高无上使皇宫位于市中心的位置。第25题,从日本东京目前的城市规划中可以看出东京的中心仍然是皇宫,这种城市空间结构显然是对历史的继承,受历史因素的影响较大。]
二、综合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2002~2015年,合肥市城镇人口由153万人增加到548万人,合肥市城镇化率由34%提高到70.4%。城镇人口增长率及城镇化率均高于同期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材料二 下图为安徽省合肥市人口、城市化统计图。
材料三 2002年3月合肥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2009年11月龙岗开发区移交瑶海区, 2010年10月瑶海区与新站区的区域管辖调整。 2016年合肥瑶海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共涉及72.22万人。
材料四 下图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图,该区是我国首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利促进安徽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1)依据材料,分别指出1952~2002年和2002~2015年合肥市城市化发展的特点。(3分)
(2)指出2008年到2010年之间合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和结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3)合肥在城市化过程中,指出应注意避免出现的主要问题。(4分)
[解析] 第(1)题,通过阅读合肥市人口和城市化率的统计得出结论。第(2)题,判断2008到2010年城市人口数量出现急增,通过相关材料可以判断主要原因是行政区划和人口迁移。第(3)题,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主要是污染问题、生态问题、交通、居住和就业问题。
[答案] (1)1952~2002年起步低,发展慢,城市化水平低;2002~2015年,起步低, 发展快,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中等。
(2)合肥市人口数量快速增加,非农业人口比例上升(城市化率上升)。主要原因是行政区域的调整;外来人口迁入等。
(3)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生态破坏(热岛效应、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
27.下图是某城市土地利用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2分)
(1)市政府计划将传统工业区A的工业外迁,在此建立大型文化广场和娱乐休闲之地,此举是否合理?为什么?(5分)
(2)该城市的规划是住宅区向东部发展,工业区向西部发展,是否科学?为什么?(3分)
(3)拟在B、C两地中规划一处商业用地,你认为选择在何地?为什么?(4分)
[解析] 第(1)题,A区位于市中心,工业区在此会造成环境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第(2)题,工业区向西发展,交通便利,东部远离工业区则环境质量好。第(3)题,商业区要接近消费市场并且交通便利。
[答案] (1)合理。该工业区位于住宅区中间,对环境污染严重,应该外迁。居民区基本上呈半环状围绕A地,在此建文化娱乐场地,能最大限度方便所有居民的文化生活。
(2)科学。西部邻近铁路和主要公路干道,运输方便。东部远离工业区,环境质量好。
(3)选择在C地。C地离另外两个商业区的距离大致相同,B地与南侧商业区距离太近;C地交通条件好。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2014年10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下表)。
材料二 某年江苏省城市地价及省辖市中心城市常住人口示意图。
(1)按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江苏省13个省辖市可分为________类________档,其中特大城市有________个。(3分)
(2)苏州的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主要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江苏省各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的大致趋势是________,高地价带的城市主要沿________、________分布。对苏州和南通地价影响最大的城市是________。(4分)
(4)影响江苏省内各城市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地价差异对低地价区产业发展的影响是________,对高地价区产业发展的影响是________。(4分)
[解析] 第(1)题,结合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及江苏省辖市人口数量进行对比分析可知,江苏13个省辖市可分为2类(大城市、特大城市)3档(100~300万人、300~500万人、500~1 000万人),由图可知特大城市(人口数量在500~1 000万)有2个(南京、苏州)。第(2)题,常住人口远多于户籍人口说明外来人口很多,主要是因为苏州经济发达、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环境很好,进而吸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第(3)题,结合图例和图中地价分布可知江苏省各城市地价分布的大致趋势是南高北低,高价地带的城市主要沿长江(南京、镇江、南通等)和铁路线(京沪线、沪宁线)分布。由图可知,苏州、南通地价普遍偏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地都紧邻上海(我国第一大城市),地价之所以相对偏高是受上海地价高的辐射影响。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地价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各城市地价与其人口数量密切相关。地价差异对低地价区产
业发展的影响主要是以低地价的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对高地价区的影响则主要是以高地价驱使其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进而获取经济效益。
[答案] (1)2 3 2
(2)经济发达;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外来务工人员多(任答2点)
(3)从南向北逐渐降低 京沪线/沪宁线/宁启线(任答1点) 长江 上海
(4)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人口规模 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 优化产业结构
29.下图为某城市规划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若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则图例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功能区为①___②___③___④___。(4分)
(2)a、b、c、d四处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请说明判断理由。(4分)
(3)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请选出最佳地点并分析原因。(4分)
[解析] 第(1)题,根据①②③④四个功能区的位置和所占面积分析回答。①占地面积最广,为住宅区;②位于城市中心,占地面积小,为商业区;③位于城市外围,临近铁路、公路,盛行风下风向,为工业区;④地势高,位于河流上游,盛行风上风向,为文化区。第(2)题,高级住宅区远离工业区,位于盛行风上风向地带,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临近文化区或风景区的地区,b合适。第(3)题,工业区一般位于城市外围,地价低,对城市环境影响小,河流下游,盛行风的下风地带,甲合适。
[答案] (1)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文化区
(2)b 原因: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受工业废气污染少;依山傍水,河流上游,环境优美;靠近文化区;交通便利等。
(3)甲地。原因: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少;接近铁矿等原料产地;接近公路、铁路、河流,交通便利;靠近河流,工业用水充足。
课时分层作业(五)
(建议用时:45分钟)
[合格基础练]
1.下列有关世界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革命前,城市数量少,规模大,多以经济职能为主
B.产业革命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
C.“二战”后,城市发展趋缓,逆城市化现象严重
D.世界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在20世纪初
B [世界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产业革命前,城市数量少,规模小,以政治职能为主;产业革命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中心;“二战”后,城市发展迅速,出现了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及专业化城市。]
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情况。读图,回答2~3题。
2.由图判断,区域工业化程度最低的阶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四个阶段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C 3.A [第2题,由图可判断③阶段第一产业比例最大,第二、三产业比重最小,应该处于区域工业化程度最低的阶段。第3题,城市化水平高的时期第三产业比重大,由图示可判断①阶段第三产业比例最大,该阶段城市化水平应该最高。]
下图示意安徽省1990~2030年城市化水平统计及预测。读图,完成4~5题。
4.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表现有( )
A.2000~2010年已进入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
B.2020~2030年城市化速度最快
C.2010~2012年城市速度减缓
D.1990~1995年城市化速度最慢
5.目前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 )
A.水平较低,发展较快 B.水平较高,发展快
C.水平低,发展慢 D.水平高,发展慢
4.D 5.A [第4题,2000~2010年为城市化中期加速增长阶段;2010~2012年城市化水平仍在快速增长;1990~1995年城市化速度最慢;2010~2012年与2015~2017年的城市人口年增长速度均高于2020~2030年。第5题,安徽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
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生态城市有利于解决因不合理城市化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据此回答6~8题。
6.目前,多数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结构不合理
B.人类活动产生大量废弃物
C.管理力度不够
D.地形、河流因素的不利影响
7.从发展生态城市要求来看,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 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 )
A.大气污染加剧,雾霾严重
B.降水量减少,水资源枯竭
C.噪声扰民,居住环境质量差
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8.为建设生态城市,安阳市推出了公共自行车租赁业务,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骑自行车出行。下列场所适合设置公共自行车存取点的是( )
①公交站附近 ②学校、医院旁边 ③高架桥上
④住宅小区周边 ⑤隧道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6.B 7.A 8.B [第6题,目前多数城市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不合理,排放了大量的废弃物,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第7题,中原城市群中的大气污染严重,雾霾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第8题,公共自行车存取点应靠近人群流量大的地方,方便人们使用。]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城市雨后“喷泉”图。
材料二 地面状况与降雨损失量关系图。
降雨损失量越高的地表越不容易积水
(1)有专家认为:“雨岛效应”是诱导和强化城市暴雨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汛期,容易使城区出现强度大的降水,造成城市区域性内涝。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雨岛效应”的形成。
(2)根据材料二,判断降雨30分钟时草地的降雨损失量大约是混凝土方砖地的多少倍?并分析说明城市易出现雨涝的原因。
[解析] 第(1)题,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城市气流呈上升趋势,再加上城市大气污染增加了降水所需的凝结核时,城市降水多于郊区。第(2)题,城市地面硬化,植被破坏,造成下渗作用减弱,再加上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城市易出现雨涝。
[答案] (1)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余热和地表的硬化使城市成为“热岛”,促使空气对流上升;城市上空多降水所需的凝结核;城市增加地表空气运动摩擦力,使降水系统停留时间延长等。
(2)7~8倍。 城市建设使绿地减少,造成暴雨损失量锐减,地表径流会在短时间内积聚而形成雨涝;城市地下排水管道设计不合理,不能及时排泄下渗的雨水,甚至出现喷涌现象,加剧城市雨涝的形成。
[等级过关练]
下图为百度地图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城市研究报告》中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数(是评估城市吸引力的重要指标)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10~12题。
10.图示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数排名靠前的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水平高 B.生态环境好
C.交通状况好 D.人口素质高
11.图示城市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后,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 )
A.人口素质下降,管理难度加大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老龄化加剧
C.加剧交通拥堵,增加住房压力
D.就业岗位减少,失业率提高
12.针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图示城市应 ( )
A.迅速扩大城区规模,提高人口容量
B.大力发展制造业,增加就业机会
C.拓宽改造城市道路,解决交通拥堵
D.进行城市合理规划,分散城市职能
10.A 11.C 12.D [第10题,我国城市人口吸引力排名前十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少数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这些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A正确。前十名生态环境好的风景城市少,不是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B错误;城市交通通达度高,但交通拥堵严重,C错误;人口素质高对城市人口吸引力影响较小,D错误。第11题,图示城市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后,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加剧交通拥堵,增加住房压力,C正确。人口增加,不会导致人口素质下降,A错误;劳动力人口迁入,老龄化减轻,B错误;劳动力迁入,就业岗位不会减少,D错误。第12题,针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图示城市人口数量过大,应进行城市合理规划,分散城市职能,D正确。我国城市政策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A错误;大力发展制造业,增加就业机会,会导致更多人口迁入,城市化问题加重,B错误;拓宽改造城市道路,不能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C错误。]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我国城市化“纳瑟姆”曲线图。
材料二 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气温差表。
时间
1月
2月
7月
10月
全年
平均气温差/℃
5.2
6.0
5.4
6.0
5.5
(1)1990~202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该阶段有何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
(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阶段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第(2)题,城乡一体化的地理意义需要从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方面回答,其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第(3)题,城市中心区与郊区存在着热力环流,所以要合理规划城市,避免城市中心区与郊区的环境受到热力环流的影响。
[答案] (1)加速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
(2)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3)方向:高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原因: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措施: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
课时分层作业(六)
(建议用时:45分钟)
[合格基础练]
下面分别为A、B、C三个城市的示意图,据图回答1~2题。
1.三个城市中,最先形成的是( )
A.A城市 B.B城市
C.C城市 D.B城市和C城市
2.B城市形成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
A.便利的水运条件 B.雄厚的农业基础
C.丰富的煤、铁资源 D.悠久的历史
1.A 2.C [第1题,早期形成的城市多分布于大河冲积平原,那里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发展农业的条件优越。由图可以看出,最早形成的城市应为A城市。第2题,曼彻斯特是英国的传统工业区,其形成与发展得益于丰富的煤、铁资源,C项正确。]
下面为我国两城市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②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①地形和河流、②水陆交通便利
B.①土壤肥沃、②地形平坦
C.①资源丰富、②水陆交通便利
D.①②都是水陆交通便利
4.②城市开发滨海新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地形平坦,土地面积大 ③土地价格较高 ④国家政策支持 ⑤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基础好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
3.A 4.B [第3题,对两幅图进行准确定位,根据河流名称及铁路、山脉、矿产等周边地理事物可确定①城市为太原市,②城市为天津市。太原市地处汾河河谷平原,东、西、北三面均为山地,汾河自北向南纵贯全境。所以地形和河流是其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铁路、公路交通是后来发展起来的。天津地处滨海平原,地势平坦、临近渤海且有海河流经,水陆交通便利,过去是作为北京的海上门户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第4题,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与其近海的地理位置有关,可以发展为天津市乃至整个京津唐工业区的港口职能服务区;港口作业要有大面积的土地,这里有土地优势;该地还有国家政策支持。]
下图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镇带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乌鲁木齐以西城镇带已初步形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 )
①公路与铁路的兴建 ②山麓地带水源较丰富 ③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 ④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该区域城镇的特征有( )
①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 ②城市等级越低,城市密度越小 ③乌鲁木齐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 ④昌吉市的服务范围包含石河子市的服务范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A 6.B [第5题,由图中的公路和铁路分布可知,该地区交通较为便利。图中天山山麓地带有丰富的水源,这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而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对城市的形成影响很小,西气东输工程并没有经过该地区。第6题,根据城市等级体系理论可知,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彼此的距离越远,服务的种类越多。图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乌鲁木齐。昌吉市与石河子市的等级相同,其服务范围是相互排斥的,不会形成包含关系。]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不同等级城镇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
7.图示区域的城市可分为( )
A.2个等级 B.3个等级
C.4个等级 D.5个等级
8.图示区域的城市中( )
A.漳州的城市等级高于泉州
B.泉州的服务功能较龙岩单一
C.龙岩的服务种类少于厦门
D.漳州的服务范围覆盖整个区域
9.影响厦门城市规模和等级提升的主要因素是( )
①海陆交通便利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国家政策扶持 ④渔业资源丰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B 8.C 9.C [第7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的城市分为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和县3级。第8题,读图可知,龙岩为地级市,厦门为副省级城市,厦门城市级别高于龙岩,因此龙岩的服务种类少于厦门,C正确。漳州、泉州、龙岩城市级别相同,因此服务功能相同,A、B错误;漳州城市级别低,服务范围不能覆盖整个区域。第9题,厦门海陆交通便利,对内对外扩大了服务区,国家政策扶持等都能提升城市规模和等级。厦门矿产资源不丰富,渔业资源丰富不能提升城市级别。]
10.读某地1965年和2010年区域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1965年时,A、B均已形成村镇,请问B地形成村镇的条件有哪些?
(2)到了2010年,该地区已发展了若干个城市。B地没有发展成为城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城镇的发展与________开发密切相关,但随着该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多,地表水资源短缺将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B处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可以提供充足的水源、便利的交通等。第(2)题,B地缺乏自然资源,且铁路的修建使水运的交通地位下降。第(3)题,读图可知,E地有石林、溶洞,可发展旅游业,但喀斯特地貌地表径流常与地下暗河相通,使地表水极易下渗至地下;随着人口的增加,地表水资源将影响其发展。
[答案] (1)地处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等。
(2)该地区铁路的修建使B地在交通运输中的地位下降,从而影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3)旅游资源(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地表径流常与地下暗河相通,使地表水极易下渗
[等级过关练]
开普敦位于南非西南海岸,是南非的主要港口和第二大城市。该城市建于1652年,原为西欧殖民扩张重要的供应站和驻地,是欧洲沿非洲西海岸通往印度洋及太平洋的咽喉要道。下图为开普敦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影响开普敦早期建城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理位置 B.气温和降水
C.商业贸易 D.矿产资源
12.开普敦港始终未向南部的开普半岛方向发展,主要考虑的区位因素是( )
A.陆域范围 B.经济腹地
C.交通运输 D.环境保护
11.A 12.D [第11题,由材料可知,开普敦位于南非西南海岸,地理位置优越,是欧洲沿非洲西海岸通往印度洋及太平洋的咽喉要道,早先主要是作为西欧殖民扩张重要的供应站和驻地,故A正确。第12题,读图分析可知,开普半岛分布着开普自然保护区,由于该半岛自然环境优越,生物种类繁多,海洋渔业资源丰富,为了保护该地的环境,开普敦港始终未向南部的开普半岛方向发展。]
13.读某地两级城市的职能及其服务范围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级城市中,等级较高的是________,说出判断依据。
(2)就服务职能而言,________城市提供的职能多、范围大,且包括了________城市的全部职能。
(3)A城市里有汽车城、音乐厅、大学城等,而B城市没有,请分析其原因。
(4)如果在该图所示的区域范围内,要设立适宜的中学和小学,________的个数应多些。理由是什么?
[解析] 第(1)题,A城市与B城市相比,有主要公路经过,交通条件更为便利,因此人口流量大,服务范围更大,等级更高。第(2)题,城市等级越高,提供职能种类就越多,服务范围越大,高一级的城市覆盖了低一级城市所有的功能。第(3)题,汽车城、音乐厅、大学城等属于等级较高的城市所具备的职能,与A相比,B等级低,提供的职能种类少。第(4)题,小学和中学相比,小学的服务等级低,因此服务的范围小,数量相对较多。
[答案] (1)A 主要公路通过,交通通达度高,人流密集,服务范围大。
(2)A B
(3)两者相比,A城市的等级较高,拥有较大的服务范围,汽车城、音乐厅、大学城需要较多的服务人口和较高的消费水平。而B城市等级相对较低,不能够提供该项职能。
(4)小学 小学服务等级低,范围小,数量多。
课时分层作业(七)
(建议用时:45分钟)
[合格基础练]
读某城市用地的地租水平随距离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⑥区域中,可能形成商业区的是( )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①②③
2.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 )
A.各种活动规模的大小
B.各种活动重要的程度
C.各种活动付出租金的高低
D.政府的决策
1.A 2.C [第1题,商业区一般形成于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和地租次高地区中的道路相交处。第2题,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某一块特定土地,只有支付能力最高的功能活动才能租用。]
读楼层高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
3.决定图中曲线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环境质量 B.交通条件
C.地租水平 D.建筑水平
4.在“O”区域附近形成的功能区一般是 ( )
A.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
C.住宅区 D.文教区
3.C 4.B [第3题,市中心地租高,为降低地租成本,楼房空间向高空发展,C正确。环境质量、交通条件、建筑水平不是向高空发展的主要原因,A、B、D错误。第4题, 读图可知,在“O”区域附近是城市中心,地租最高,商业付租能力最强,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形成的功能区一般是中心商务区。]
下图是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该城市功能区分布均合理。据此回答5~7题。
5.该城市的盛行风最不可能是(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6.若某人打算开一家服装店,则其最可能选择的地区及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
A.甲区域——位于市中心,市场广阔
B.乙区域——面积广大,方便停车
C.丙区域——距城区远,地价较低
D.河流沿岸——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7.随着老龄化的发展,该城市计划建设一座养老院,你认为最合适的地点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5.D 6.A 7.C [第5题,读图可知,甲功能区位于城市中心,是商业区;乙占地面积最大,是住宅区;丙是工业区,位于城市的东南方向,说明该城市的盛行风最不可能是东南风,工业区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第6题,服装店应位于商业区,结合上题可知,甲位于市中心,属于商业区。第7题,养老院一般布局在环境质量好、比较安静的地方。读图可知,③地位于城市河流上游,且附近有树林,环境质量好,最适宜布局养老院。]
读欧洲某大城市中心建筑景观图,完成8~9题。
8.图中的建筑属于(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印度教 D.佛教
9.图中景观位于市中心,却没有改建为高大的现代建筑,其原因是 ( )
A.高大的现代建筑影响城市空气流通
B.高大的现代建筑不够美观
C.高大的现代建筑建设成本过于高昂
D.保护传统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风貌
8.A 9.D [第8题,读图可知,图中景观为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属于基督教建筑。第9题,图中景观位于市中心,却没有改建为高大的现代建筑,其原因是保护传统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风貌,属于历史原因。]
10.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代表城市中常见的三种功能区。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图例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城市功能区。
(2)说出该城市仓储区布局的合理性。
(3)图中①②③地中适于修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地,请说明原因。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区位于城郊,沿河流、铁路、高速公路分布,是工业区;乙区占地面积最广,是住宅区;丙区位于城市中心,占地面积小,是商业区。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仓储区位于城区的边缘,地价低;靠近公路和铁路,交通运输方便;临近工业区,仓储需求量大。第(3)题,读图可知,①地位于绿地、鱼池附近,河流上游,盛行风向上风向,河流上游,环境优美,应为高级住宅区。②③两地分别临近铁路和飞机场,有噪声污染,环境较差。
[答案] (1)甲:工业区;乙:住宅区;丙:商业区。
(2)位于城区的边缘,地价低;靠近公路和铁路,交通运输方便;临近工业区,仓储量大。
(3)①地位于城市外缘,靠近绿地,环境质量好;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空气好;靠近公路,交通方便;临近文教区,文化氛围好。
[等级过关练]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据此完成11~12题。
11.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 )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12.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 )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11.C 12.B [第11题,读图可知,中心商务区人口密度白天不断增大和夜晚不断减小,说明中心商务区中常住人口比例减少,住宅区从中心商务区分离。第12题,中心商务区人口密度白天与夜间的变化反映了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的分离,城市交通改善,人们可以居住在较远的郊区,为中心商务区人口密度昼夜大幅变化提供了必备条件。]
13.下图为某城市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甲地为该市的重化工业区。简述其布局的有利条件。
(2)说明A、B两住宅小区房价差异的原因。
[解析] 第(1)题,重化工业区布局时要考虑地价、交通条件和对环境的影响。在地价因素的影响下,应布局在城市的外缘;考虑货物运输量较大,应选择交通便捷处;重化工业区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第(2)题,A、B两住宅小区房价差异的原因应从周围环境的角度考虑。
[答案] (1)重化工业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的工业,甲地离主城区较远,且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其产生的大气污染对主城区影响较小;甲地位于城市河段的下游方向,其产生的水污染对城市水质影响小;甲地有主要道路经过,且邻近火车站,交通便利;甲地位于城市外缘,地租较低。
(2)A小区低于B小区。原因:①A小区楼层比B小区高,单位建筑面积占用的土地空间比B小区小;②A小区邻近机场,受噪声影响大,B小区邻近湿地公园和大学城,环境优美;③A小区背靠陡崖,地质灾害的潜在威胁比B小区大;④A小区交通通达度比B小区差。
课时分层作业(八)
(建议用时:45分钟)
[合格基础练]
我国的GIS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起步,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GIS已经成为社会经济重大问题分析和决策的强有力的工具。据此完成1~2题。
1.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的对象,与一般数据的区别主要是( )
A.强调空间位置 B.强调色彩搭配
C.强调时间因素 D.强调区域轮廓
2.通过地图、遥感图像、野外考察等获得数据的GIS技术程序是( )
A.数据处理 B.数据采集
C.数据分析 D.信息输出
1.A 2.A [第1题,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主要强调空间位置。第2题,获得数据的过程是数据采集。]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地理学研究技术。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以借助GIS技术 ②GIS与地图最基本的差异是能通过一定的方式将所要表达的内容转变成数值 ③GIS的数据采集主要依靠现有地图数据和遥感数据 ④GIS只有与RS、GPS相结合,才能在现代经济信息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关于GIS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
①能有效地动态监测和预报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
②可分析各种灾害的影响范围,确定救灾物资调配的最佳路径 ③通过人口、交通及其他商场的分布有助于大型商场选址的市场潜力分析 ④可为城市交通事故、道路拥堵的应急处理提供详细的基本事实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A 4.C [第3题,GIS的数据采集依靠现有地图数据、遥感数据,另外还有统计报表、GPS、其他形式数据等多种方式,故③错误;由于数据采集源有多种形式,故④也错误。第4题,具备监测功能的是遥感技术,所以①④是遥感的功能,而不是GIS的,故选C。]
下图为北京市的地铁2号线路简图,图中数字代表其他地铁线路序号,读图,完成5~6题。
5.在北京市地铁2号线的规划建设中,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 )
A.评估地铁沿线的产业分布及发展特点
B.改善地铁沿线的地质条件
C.预测地铁沿线的地面建筑景观及格局
D.评估地铁沿线的交通流量及发展趋势
6.外地游客在2号线阜成门站的乘客服务中心的电脑上,利用GIS形成的电子地图,可以( )
A.查询各地铁站的对应的换乘公交线路信息
B.查询所到站的地面交通线路的拥堵实况信息
C.查询所到站的地面的人口流动状况信息
D.查询所到站的地面建筑物的分布密度信息
5.D 6.A [第5题,地铁线路的规划建设,需要充分考虑沿线的地面交通运输状况、地质条件等,但不需要评估产业分布,不会改善地质条件,更不能预测建筑景观及格局。第6题,电子地图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具体应用,利用电子地图可以查询要换乘的公交线路、所到地的商场、酒店等的位置信息。]
叠加分析就是将同一地区的两层或多层地图要素重叠在一起进行图层和属性运算,产生新的图层和属性的过程。下图中甲、乙分别为同一地区两种要素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甲 乙
7.若将甲、乙两图层进行叠加,得到的新图是( )
A B C D
8.若甲、乙分别为城市交通网和地租等值线图层,叠加后生成新图层的图形信息是 ( )
A.城市道路网类型
B.交通线与地租等值线分布
C.城市功能分区结构
D.城市商业网点分布
7.A 8.B [第7题,本题考查对图示细节的把握能力,甲、乙叠加后可得到新图A。第8题,根据上题的原理,城市交通网和地租等值线图层叠加后生成新图层的图形信息是交通线与地租等值线分布。]
9.GIS能够查询道路的通行状况,迅速确定交通拥堵地点,提供疏散方案。这种应用领域属于( )
A.城市的规划和管理
B.基础设施管理
C.土地利用与管理
D.生态环境管理
B [题干中所述的“查询道路的通行状况”,属于城市基础设施管理范畴。城市基础设施,如道路交通、电力、电信、燃气、自来水、排污等,具有明显的地理空间特征。借助GIS能完成查询道路的通行状况、分析最佳路径等工作。]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济南的张先生打算开一家连锁店,可济南市里已经有十几家这样的分店了,在什么地段开店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呢?他从网上调出城市电子地图,对主要商业区、居住区、城市繁华地段进行快速查询统计,各种数据、指标一目了然。他输入自己的期望值,系统很快筛选出5个最具价值的热点区域,并根据人流量、交通状况、周边地段未来发展预测等情况仿真计算出店面经营状况。张先生很快就从中选定了自己最满意的店址。
(1)材料中,张先生在进行店面选址时运用了地理信息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2)试说明张先生从网上进行店面选址与人工选址相比有什么优势?
(3)你所在的城市在城市管理中是否出现过运用GIS帮助改善管理状况的情况?你能否借鉴材料中的经验谈一下改进意见?
[解析] 通过认真阅读材料中张先生操作过程的关键词语,如“快速查询统计”“系统筛选”“预测”等,就可确定其应用的GIS功能类型。与传统调查分析方法相比,其选址需要时间少,节省经费,且科学合理。
答案:(1)查询 分析 模拟
(2)省时省力、方便迅速,能对各备选店地址进行模拟,选址更科学有效。
(3)答案略。(提示:该题设计主要是要学生关心社会,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关于改善建议只要符合实际情况,言之有理即可。)
[等级过关练]
11.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
A [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主要是对信息进行分析、管理。]
12.下图为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来选址的流程图,此流程图最可能是为下列哪种设施选址设计的( )
A.放射性废弃物储存场 B.汽车加油站
C.地下水天然补给区 D.大型游乐场
A [从流程图中提取信息可知,该设施的选址需要有适宜的地质条件,但要远离人口稠密区,远离主要道路,远离生态保护区,汽车加油站需要接近主要道路,地下水天然补给区应接近生态保护区,大型游乐场应靠近人口稠密区,只有放射性废弃物储存场符合此选址条件。]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的漫画反映了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存在的交通拥堵现象。若应用GIS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其发挥出的积极作用主要有哪些?
(2)未来五年上海将计划形成“海、陆、空、铁、水五路并举的格局”,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将发生一定的变化。五
年以后,如果你要了解上海市近五年以来土地使用性质、地块轮廓的变化,在GIS系统中,你可直接进行对比分析的图层是什么?
(3)如果你想利用假期去上海复旦大学参观学习,但你对上海市又不熟悉,你将如何利用GIS进行路径查询?
[解析] 第(1)题,应结合产生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的原因和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措施进行分析回答。第(2)题,根据GIS的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将地图中的不同地理要素,存储在不同的图层中,在GIS的具体操作中往往涉及部分图层或个别图层,而不是所有的图层。因此,要了解上海市近五年以来土地使用性质、地块轮廓的变化,应对近五年以来上海市每年的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对比分析。第(3)题,从GIS的路况信息查询功能中得到答案。
[答案] (1)快速查询道路通行状况,迅速定位交通拥堵地点,提供交通疏散方案;为道路规划提供最佳路径分析;查询路况信息,为道路养护和应急抢修服务等。
(2)近五年以来上海市每年的土地利用图层。
(3)利用网络GIS调出复旦大学所在地区的地图,查出车站到复旦大学最合理的公交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