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
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课题
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2.过程与方法
根据岩石变化的特点,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做冷热变化、流水、植物等对岩石影响的模拟实验来验证推测。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来描述实验中的现象,用流程图或图画表示岩石风化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过程与方法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欣赏自然界岩石变化形成的景观,获得美的体验。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着的观点。
教学重点
认识风化现象,了解岩石风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探究岩石风化的原因。
学情分析
岩石是我们平时都容易看到的,本课的探究就是从岩石的破裂开始,贴近学生生活,便于研究。学生眼里的岩石非常的坚硬,可是很多自然现象却告诉我们并不是那么回事,坚硬的岩石会破裂、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那么是什么原因的引起的?就成了学生迫切想要明白的事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小的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带盖的塑料瓶
教学过程
一、热身运动
1.复习回忆:火山和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是怎样改变地球地形地貌的?
学生回忆火山、地震的成因,交流火山和地震引起的地形变化。
2.思考:除了火山和地震等地球内部的运动,还有哪些力量也会引起地形的变化呢?学生结合上节课内容交流: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也在缓慢地改变着地球表面。
3.出示图片不同的岩石:地球表面有许多的岩石,它们很坚硬,但是有的地方的岩石却破裂了,有的岩石布满了裂痕,河道和海滩上的岩石大都很光滑。
思考:你有注意到过这些现象吗?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自主思考岩石的不同模样,猜测可能的原因。
揭示课题: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
二、快乐探究
(一)探究岩石变化的原因
1.思考:看起来十分坚硬的岩石,是什么力量使它们发生了变化?
学生自主思考,猜测各种原因
结合学生交流适当地引导学生更大胆地猜测
2.指导学生阅读书本P50页实验方法验证我们的猜想。学生自学。
3.实验(一)冷和热的作用: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
实验(二)流水的作用:将几块岩石放入有水的塑料瓶内剧烈晃动
实验(三)植物的作用:向杯内倒入石膏糊,撒上几粒豌豆,再倒入一些石膏糊,将结成块的石膏糊放入盛水的盘子,观察豌豆发芽后的石膏。
4.引导学会思考:这些岩石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猜测实验现象,并交流相关注意事项。
小结:安全使用酒精灯加热岩石,实验时要有耐心,选择其中一种实验来观察现象,注意安全。
5.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想研究的内容进行实验,并记录。
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后交流:在大自然中,由于昼夜和季节的温差变化使岩石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这是造成岩石破裂的一大原因。岩石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由于岩石外层和内层受热不均,因而产生表层不均匀的膨胀与收缩,这样岩石便慢慢地破碎剥离。由于水的搬运作用,在小溪、江河的流水中往往携带了许多石头和泥沙,这些石头和泥沙在水流的推动作用下互相撞击和摩擦,同时还和河岸、河床发生摩擦,最后它们体积的大小和形状都发生了改变。石头越变越小,棱角被逐渐磨去。
(二)认识风化
1.介绍风化: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能发现由于受到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风化过程的特点是“缓慢、细微、长期、短期内不易觉察”。引导学生猜测:这些碎石如果继续风化,会变成什么样?学生自主猜测碎石还会发生的变化。
2.思考:你现在能解释为什么有的岩石布满了裂缝?有的地方堆满了碎石?
学生结合刚才的实验及对风化的认识来进行解释。
学生演示:用简单的文字和符号或图画表示这个过程。
3.书本P51页图片: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学生结合书本图片欣赏。
组织学生交流:你还见过哪些美丽的自然景观?我们的家乡有没有特殊的地质景观?
三、巩固拓展
1.总结回顾:通过今天这几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对岩石风化有了哪些认识?
学生自主总结风化的原因等
2.课后查阅资料:生活中还有许多岩石风化形成的自然风光,上网了解。
课堂练习:
同步探究P53~54页相关记录与练习
板书设计
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冷和热
流水 风化
植物
风化 继续风化
岩石————岩石碎裂————小石子和沙
教学反思: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是以学生熟悉的河卵石,配以溶洞、沙漠石蘑菇等照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岩石的变化,再让学生讨论猜测变化的原因。利用学生对岩石与生俱来的兴趣,通过老师的引领,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利用 “冷热的作用”和“水的作用”两个模拟实验,使学生经历寻找岩石变化痕迹的探究过程。通过模拟实验和课件演示,使学生经历岩石变化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搜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探索大自然的兴趣。课前的材料准备是课堂学生探究活动的关键,课前,我按课本的实验照样子先试了试,在探索“冷和热的作用使岩石发生变化的原因”这个实验,我找来了大理岩,试了试,效果不明显,想可能是大小、厚薄不行,在重新敲打过后再次实验,效果仍是不理想,后来在校门口,却看到一块被压碎的岩石,我想这块岩石既然能被压碎,一定很松,一看是砂岩,把它敲打一翻后,通过反复试验,实验现象明显。而在做“水的作用”这个实验时,我也用砂岩去做,效果就不明显了,因为课堂上时间紧,要在短短的几分钟里就有变化,必须选择比较松软的岩石来做这个实验,最后迫不得已我用砖头来代替岩石做这个实验,效果是非常明显,可我心里总觉得不太好。在这节课上完后,在走回家的路上,看到花坛里有一块岩石看上去很松软,走过去一扳了一下,居然扳下了一块,非常的松,所以带了几块让学生课外再做一做“水流会改变岩石模样”这个实验。通过模拟实验和丰富的录像和图片,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丰富了教材内涵,让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成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