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广东省命题思路说明及原创题、改编题、经典题分析一、全卷命题思路本卷命题时主要有以下考虑:
1、努力抓住基础主干知识与地理能力两个重点,不出偏题、怪题
今年是广东省新课程高考改革前的最后一年高考,因此今年的地理高考命题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求稳”应该是今年高考命题的主基调。所以应在认真分析近几年地理高考试题的基础上,努力抓住学科基础主干知识。
除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外,高考试题具有“出题灵活,设问巧妙,以问题中心,能力立意,突出地理能力的考查”等特点,因此地理能力是本卷命题考虑的第二个重点。2、知识覆盖尽量全面
本卷基本上考查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中高中各单元的主干知识,有:地球运动的意义(地方时区时问题、正午太阳高度等),河流水文,地形地貌,盐度,洋流,人口增长,交通线,工农业,气候,城市土地利灾害问题,自然带,土壤,气象观测实验题。 3、地图是地理高考命题中不变的主题,加强地理图表的考查
地理图表有很大的兼容性和覆盖面,是考查学生观察、判断、分析等综合能力的理想工具,是高考题理想的切入口。地理高考题中,读图分析题型所占分值比重很大,而且图的类型多种多样,有政区图、地形图、等值线图、数据统计图、景观图以及各类地理示意图等。因此,为了加大对地理图表的考查,本卷涉及图表多达25个。4、关注新课程,关注社会生活与生产实践
明年广东省开始实施新课程下的高考方案,因此今年的高考命题可能会向着新课程的方向靠近,而学习“身边的地理与有用的地理”始终是高考关注的目标,因此也是本卷命题时关注的问题,并在试卷中努力体现了这一目标。如:人口增长问题,西气东输题,实验题,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功能分区等题,都涉及新教材的内容,但又不老教材脱节,而是老教材向新教材的延伸。二、考点分值分布、难度把握依据
依据1:2006广东省高考地理考试大纲。
依据2:广东省1999~2005年地理高考各知识模块的分值与平均难度的多年统计平均值,如下表:(空白处代表该考点没考或缺)三、本卷考点分值分布、预测难度及难度结构统计 说明:1、表中预测难度是以广东省所有考生为群体来统计的;
2、各知识模块的分值统计总和不等于试卷总分,因为一道选择题可能考多个考点,统计时有重复。
3、难度结构的预测统计不是根据各模块的难度系数,而是根据各题的难度系数。
4、因今年高考命题人员大部分是自然地理出身,故本卷对自然地理的考查分值比重更大些。四、原创题、改编题、经典题分析
1、原创题(题数:两道大题)
第32题:属于原创题
【命题说明】本题重点考查的是读图分析判断能力,考查的知识点为环境与灾害问题(沙尘暴)和热力环流问题,题目的所有已知条件都蕴涵在一幅图中,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读图分析能力,从而把题意解读出来。命制本题的出发点是基于以下考虑:
第一,近几年的地理高考题第II卷中并不回避热点问题,如05年以水资源问题、耕地问题命题,03年以人口、资源与环境命题等,而从去年冬季以来,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的次数达十几次之多,创历史新高,因此本卷命题以沙尘暴为主题来命制第32题;
第二,沙尘暴问题并不是新问题,如果高考要考的话,高考命题不可能与各地模拟题类聚,因此必须就老问题推陈出新,不以各地模拟题中常以某具体区域为背景的方式进行命制,而以一理想的区域设计题目,从而有了本题理想区域图形的原始创作 第三,环境问题的引起通常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因此将环境问题与自然地理知识及人文地理知识结合起来考查是必要的,而通常的命题思路就是直接考查引起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是什么,这在很多题中都已多见,也是考生熟悉的问题,为了使得题目像高考题一样具有设问上的新意,而又不超出大纲要求,本题不直接问原因,而是用判断风向来考查自然地理知识,通过在图中设置两条不同类型的防护带(林带和草林),来考查考生对沙尘暴的防御是否真正理解其原理,而不是死记硬背出来的几点措施。再通过在图中设置农田,村庄等地理事物,来考查林带和草林的不同功能。
第四,环境与灾害问题在新教材中举足轻重,不可忽视,且也是属于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本题即是考查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身边的地理问题的能力,符合新教材中“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的理念。第35题:属于原创题【命题说明】本题考查学生的实际问题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数据分析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气象观测小实验。
设计本题的原因主要是:
第一,因为05年广东省高考题最后一题为实验题,且省考试中心对此题的评价较高,因此在今年的高考备考中必须注意对实验题的复习。从各地模拟题来看,很多的地理实验题材都已出现在各地的一模二模题中,而都没有命制有关气象观测的实验题,从高考题通常回避各地模拟题的角度,本卷考虑了用“气象观测”这一实验题材作为最后一道题,内容比较新。第二,高考是对考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也是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但与此同时,高考也在某种程度上考查考生对大学专业知识接受能力的考查,因此在高考命题时命题人员通常引用大学课本中的某些与中学所学知识有一定联系的题材或图表进行命题,如05年地理高考题中的第34题的图就是源自于大学课本里的图进行改编。虽然气象观测是大学气象学的学科内容,但因其与生活密切相关,且中学有取涉及,因此可就这一知识点进行命题。
第三,实验仪器的考查通常是物理、化学中才涉及,但高考题往往就是出其不意,因此本题对仪器的考查是一种新意。
第四,气象观测与气候知识是密不可分的,而气候是高中地理的重点主干知识,因此本题的第(3)小题仍然回归到主干知识上来进行考查。2、改编题(题数:7道选择题+1道大题)
第1-3题:属于改编题
【命题说明】这三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根据地方时、区时计算经度的问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其与树影的变化,河流水与湖泊水的补给与河流径流量的关系,洋流,等温线等。综合性较强,将较多的知识点通过地理图材有机地融合起来考查,题目比较灵活。
第16-17题:属于改编题
【命题说明】两题用一个图将两种与距离有关的地理事物(农作物分布、城市用地)联系起来,融合性较好,且农业、城市有关知识点在高考中都相当重要。第23-24题:属于改编题
【命题说明】这组题从三个等值线图出发,考查学生的区域综合分析能力,首先学生必须判断出三图分别为等高线、等降水量线、等温线,再根据地形、降水、气温三要素来推测出该区域的有关地理特征。考查的是主干知识,虽然有关此知识点的试题众多,但这组题目考查形式新颖。第34题:
【命题说明】此题模仿2005年广东高考题的第34题,考查形式好,考查学生的识图析图和综合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做好该题的关键是读懂图。3、经典题(题数:15道题)第4-5题:
【命题说明】这组题考查地形地貌知识,将地形与地貌有机地结合起来考查,由地貌(梯田的形态)来推测地形,推陈出新,吻合高考题的特色。
第6-8题:
【命题说明】这组题的特色就在于它打破常规,考查垂直方向的海水盐度,一般的题都是考查水平方向的盐度。
第10题:
【命题说明】此题立意于能力考查,难度不大,但能考到学生的读图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14-15题:
【命题说明】因为高考中经常出现类似的曲线图形,此题的选用就在于此。而且考查的是重点知识内容。第18-20题:
【命题说明】以区域为切入口命题是高考命题的常用策略。此题首先将“混合农业”这一概念用图表现出来,是此题的一大亮点,并表面考查美国的农业带,实质考查五大湖的成因(冰川侵蚀作用),另外还要求学生综合分析美国图中阴影所示区域的农业区位条件,进行农业选择,同时又考查了水稻种植业、热带种植园农业,花卉种植业(园艺),混合农业等农业地域类型的区别。
第28-29题:
【命题说明】热点问题通常是高考复习中需特别注意的问题。此题以西气东输为案例,考查沿线地区的地理特征。
第31题
【命题说明】经济全球化是近两年高考的热点,在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各行业应面对和迎接时代的考验。我国应吸取从中的优势,避免从中的问题。此题属于基础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