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脉的变化教案
广安小学 王凡
教材分析?
“地表缓慢变化”单元是在上学期学习了“地表剧烈的变化”单元的基础上,基于学生对形态各异的山脉都会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有所了解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以山脉的变化为切入点,引领学生开始探究影响地表缓慢变化的诸多外力因素。由于引起地表变化的诸多因素对山脉的影响极其缓慢复杂,对只有短短几十年生命历程的人类生命个体来说是无法观察到其变化的全过程的。因此本课将引领学生对引起山脉缓慢变化的诸多外力因素进行想象、分析、尝试然后提出有根据的假设,通过相应的模拟试验验证假设,逐步使学生感悟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的作用与影响,最后通过科学在线的方式回归到风化知识点的学习。本科通过激发学生探索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从而意识到保护地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世界、欣赏自然美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学情分析:
五年级上册“地表剧烈的变化”单元学习了利用多种方式探究了由于地球内部物质、能量的不断作用与平衡所导致的地球表面的板块运动、造山运动以及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一些探究方法,对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也有了一些总体的认识。再加上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形态各异的山脉都会或多或少的、或直接或间接的有所了解。使学生很容易进入本课的学习,同时激起学生探索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解释“老年山脉”和“幼年山脉”的含义。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造成地球表面的岩石不断破碎的原因。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风化作用。
探究目标:
1.能有根据地推测“老年山脉”初期的形态特点。
2.能用模拟实验的方法验证岩石破碎的假设。
3.能通过分析模拟实验的结果推测出使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
4.能用所学过的知识解释各种风蚀地貌的现象产生的原因。
5.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
情感态度目标:
1、能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地球表面岩石的变化。
2、培养孩子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兴趣和然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像、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风化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视频、玻璃、酒精灯、试管夹、护目镜、冷水
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说一说谁的年龄大?为什么?
岁月会不会给山脉也留下印记呢?山脉会不会像人一样也有年龄,也分幼年和老年。请同学们看图片?
3、像这类起伏比较平缓的山脉大约形成于3亿年以前,我们称它们为“老年山脉”,而这一类陡峭、险峻的山脉大概形成于6000多万年以前我们称它们为“幼年山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三课—山脉的变化。(板书)
二、科学探究新课:
1、请同学们先跟随老师的脚步来欣赏一组山脉的图片。(播放幻灯片)
真是宏伟而美丽啊!那你们对山脉有什么了解呢?
同学们,你们瞧大自然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多美丽的景色,那也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这么美丽的山脉是如何形成的呢?或者说哪些自然力量会对山脉有影响而创造出它们?
这只是我们的认为,还需要我们用实验来验证。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从温度的角度出发,设计一个模拟试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出示幻灯片,设计提示)
模拟实验:
请同学们根据我们的设计开始实验,我们先来看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
模拟实验一:模拟冷热变化对岩石的影响
步骤:
(1)取一块玻璃,仔细观察玻璃的表面,并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2)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片边缘,点燃酒精灯,给玻璃片加热,试验过程要注意安全。
(3)加热到一定程度,迅速放入冷水中(放入冷水时特别要注意安全)。仔细观察,记下实验现象。
(4)重复以上过程3次,观察并记录。
(5)试验完毕要正确熄灭酒精灯并整理试验台。
模拟试验二: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个模拟结冰对岩石的破坏作用的实验,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播放视频)
步骤:
(1)用水填充一个小气球,直到像乒乓球一样大,扎紧后,把它放在纸盒中。
(2)往纸盒里倒一些糊状的熟石膏(熟石膏与水的混合物),用小木棒把充满水的气球推倒熟石膏下面1厘米处,取出木棒。
(3)放置一段时间,待熟石膏变硬时,从盒中取出,观察熟石膏的变化。
(4)把熟石膏模型放置在冰箱的冷冻室,24小时后取出,仔细观察其变化。
(5)待冷冻的熟石膏恢复到室温时,看看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4、风化作用: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这些自然力量都会对山脉造成影响,那我们就把这种自然力量对山脉的影响成为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气及生物作用等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风化作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
三、拓展:
1、同学们,我们再来欣赏一组图片。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岩石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呢?
作业: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蘑菇石的形成原因。
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