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磁铁》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科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课题:
在研究磁铁的过程中,通过实际操作探究磁铁的一些性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1、知道不同形状磁铁的名称,能通过实际操探究磁铁的一些性质。知道磁铁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能力。
3、了解指南针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给世界文明带来的影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教材分析:
磁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学生的好多玩具中也有磁铁。学生对磁铁比较感兴趣,但对于磁铁的一些性质还是比较模糊,还停留在磁铁能吸铁这一性质上。本课主要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和制作活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磁铁的性质,从中感受到探究发现时的喜悦和制作的乐趣,并通过活动培养他们科学的实验态度:仔细观察,真实记录,注意事物表象背后的规律。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结果理解磁铁具有南北极和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等基本性质。
关键: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究。
教学准备:
1、不同形状的磁铁、图钉、牙签、橡皮、塑料尺、曲别针、纸片、一元硬币、铁钉等。
2、多媒体课件。
3、实验记录表。
教学手段:运用PPT进行教学、连接互联网。
四、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己的探究、动手操作,发现问题,找出规律。
五、教学目标:
知道不同形状磁铁的名称,能通过实际操探究磁铁的一些性质。知道磁铁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能力。
了解指南针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给世界文明带来的影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给小朋友们上一节科学课,喜欢吗?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特好玩的玩具,想看吗?出示卡通玩具。老师有个神奇的本领,让它走就走,要它停就停。教师演示。它为什么会动呢?(学生观察回答)老师的秘密在这里。出示磁铁
你们玩过磁铁吗?这节课,我和小朋友继续来研究它。板书:研究磁铁
(二)新授:
1、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
教师提问:你们平时看到过哪些形状的磁铁呢?学生汇报
同学们对磁铁了解得真不少。
我们来看看科学上是怎样命名的?教师出示PPT。
刚才我们认识了几种形状的磁铁,你们知道磁铁有哪些性质吗?让我们来研究吧。
2、探究磁铁的基本性质
(1)磁铁的吸铁性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请你尝试着拿它慢慢地靠近磁铁,看看发生了什么现象?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磁铁能吸引住哪些物体(记录表)
把能吸引的物体在记录单上用“√”表示出来。
铜钥匙
橡皮
塑料尺
曲别针
铁钉
小刀
纸片
铅笔
我们的发现
学生汇报。
教师提问:我们观察到的磁铁能吸引住这些物体,它们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吸铁
(2)研究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
磁铁各部分的磁性是不是一样呢?我们选择条形磁铁来研究它。
你认为哪个点磁力最强呢?我们可以做实验来研究它。需要的材料有:磁铁、回形针、笔、小尺。
磁铁各部位的磁性强弱实验表
测试部位
S端点
中间
N端点
我们的发现
教师小结: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磁铁磁性最强的地方是磁铁的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磁铁指向北的一端是北极,用“N”来表示,指向南的一端是南极,用“S”表示。它与生活中的南北方向有联系吗?我们用什么方法验证它呢?和你的小伙伴讨论讨论吧。学生思考讨论。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汇报。如果一块磁铁断了,他还有两个磁极吗?
(3)磁铁可指南北方向
教师出示PPT,告诉学生实验时可以用水浮法和悬挂法。
(水浮法:将条形磁铁放在泡沫板的中心,然后将泡沫板放入水槽,使泡沫板浮于水中。轻轻转动泡沫板,观察静止时磁铁两端的指向。
悬挂法:把线系在条形磁铁的中间,然后将磁铁吊起来,使磁铁尽量成水平状态。轻轻转动磁铁,观察磁铁静止时两端的指向。)
实验要求:
1、实验时,请将其他磁铁与实验中的磁铁远离开来。
2、做第三个实验时,让磁铁自由旋转,观察静止的时候S端与N端所指的方向。
3、重复做几次试验,看结果是否相同。
学生小声读。下面我们用悬挂法验证一下。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学生汇报。
教师用PPT介绍指南针。
(4)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提问:把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会有什么发现?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一下。
学生实验。填记录。
“磁极相互作用”的活动记录表
磁极靠近
观察到的现象
S极与S极
N极与N极
S极与N极
N极与S极
我们的发现:
(三)应用:
提问: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大家讨论一下日常学习、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了磁铁?应用的是什么性质呢?刚才同学们举得例子非常好,可见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是否收获到很多知识?谁能说说呢?
课后作业思考: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制作磁铁玩具,看谁制作的最好,把你的成果拿来和同学们分享吧。
(六)板书设计:
认识磁铁
环形磁铁 吸铁
马蹄形磁铁 性质 磁铁的磁性有强弱
形状 条形磁铁 磁极可指示南北方向
菱形磁铁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七、教学反思:
? 磁铁是学生生活中较常见的物体。学生在课前对磁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创设了小玩具在纸盒上走走停停的情境,吸引住了学上的眼球。通过让学生交流已经获得的关于磁铁的知识,引导到“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的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磁铁的最基本的性质—磁性。然后围绕“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都一样吗”展开实验探究,鼓励学生设计多种实验方法来探究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情况,发现磁铁两极磁性最强,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四人小组同学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在探究“磁铁各部分磁性强弱都一样吗”这一环节中,我只提供给学生探究的材料,放手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的方法,自己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 每次实验,学生们的探究热情都很高,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科学探究之中去。?
?我在分发磁铁时发现有块磁铁断成了两截,于是,在课后延伸环节,我让学生带着“一块磁铁断了,它还有两个磁极吗?”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制作磁铁玩具,进行课外探究,把科学探究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开放性。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我还存在着不足,像我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设想不够,由于实验安排的较多,学生操作的时间长短我把握得不好。个别结论的得出有些急于求成了,牵着学生走。
在课堂教学中,还出现了突发事件像一组学生在将两块同极磁铁相靠近时,竟出现了相吸的的情况。这是让我措手不及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没有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去思考得出结论,而是说可能弄错了。其实呢,也可能是因为时间长了,一部分磁性减弱,变成铁了,因此被另一块吸上来了。
可见,在教学前教师必须亲自实验,做好教学的准备,预设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