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有什么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2、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沙砾、沙、粉沙、黏土) 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3、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4、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2、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
3、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了解土壤是由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动物、植物残体,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组成。
三、教学难点: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准备:为学生准备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信封、小镊子、塑料盒、白纸、放大镜、烧杯、筷子、水、牙签、实验记录单。
教师演示:课件。
五、教学方法:以观察探究为核心,采用设疑—观察—实验探究——合作交流,情景教学及多媒体辅助等教学,让学生在亲历真实的实践中学习新知。
六、学法指导:以观察实验活动为方式,变课堂为生活,坚持观察,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教学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揭示科学探究问题。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整块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成为碎石,碎石继续风化形成越来越小的颗粒,这些颗粒在继续风化最终会变成什么?土壤。你观察过土壤吗,你曾经在土壤里看到过什么?谁来说一说?
2师:刚才大家说了那么多,(适时评价)那么土壤里是不是像同学们说的有那么多种物质,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研究土壤里有什么?
板书:土壤里有什么
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土壤里有虫子、水石头、树根等。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一)观察新鲜的土壤
1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刚挖来的土壤,我们要怎样观察呢?观察时要注意什么?(1、使用牙签(镊子)时要轻拿轻放。2、轻声讨论。3、观察完的土壤倒入塑料袋中,保持桌面整洁。4、牙签(镊子)放回原处。)
2师:把它倒在一张白纸上。材料员拿出白纸放在桌子中间,再把1号信封里的土壤倒在白纸上,同学用眼睛仔细观察,可以用牙签或手摸一摸土壤,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3师:哪个组观察完了,就把白纸上的土放入水槽中,立刻坐好,看一看哪个组做的最好。
4师:哪个组先来说说你们用眼睛观察到土壤里有什么?教师适时板书。
学生可能会说:认真仔细、别撒在桌面上、保持安静、随时注意记录…
学生汇报:看见了动物、植物、土是湿的、小石子…
(二)观察湿润的土壤
1师:同学们刚刚用眼睛观察了土壤,观察的特别仔细,但有一些特别小的成分我们看不太清楚,怎么办呢?对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放大镜,可以让我们观察到肉眼看不清的东西。我们来借助放大镜再仔细观察土壤看还会有什么发现。
2师:这次请材料员把2号信封里的土壤倒在白纸上,边认真观察边做好记录。观察完后,把土还倒入水槽里,看看哪个组做的最好。
教师巡视。
3师:这次你们又有什么新发现?
土壤里的颗粒大小一样吗?是什么?
4师:大家做的很好,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地质学家是怎么对土壤颗粒进行研究的?
课件出示,地质学家对土壤颗粒的分类
5师:通过刚才借助放大镜的观察和地质学家的研究,你们说说土壤里还有什么?学生汇报。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可能说:土壤里有小石子、沙子、粉末(黏土)…
土壤颗粒大小不一样
学生观看地质学家的研究。
学生说:土壤中有大小不同点的颗粒(沙砾、沙、粉砂、黏土)
(三)观察土壤沉积实验
1师:同学们 你们观察的特别仔细,为了更全面的观察土壤。老师再介绍你一种观察的方法。如果把这些颗粒大小不同的土壤倒入水中,你们猜猜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如果用搅拌棒快速搅拌这些土壤会怎样,停止搅拌又会怎样?谁来猜一猜?
2师:是不是像大家猜测的那样,我们通过实验验证。我们在操作时要注意什么?观察什么?土怎么放?让我们来搅拌一下,你觉得要注意什么问题?搅拌完立刻就能看到现象吗?(要讲明实验的方法,先看什么在干什么,同时观察什么?最后干什么,观察什么?)
3师:特别提醒大家,把这些土壤刚放入水中时,在水的表面发现什么?说明了什么?当搅拌完之后你又观察到什么什么?这说明什么?(实验要求大屏幕展示)
教师巡视,指导。
4师:土刚入水时,有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好,我们让它们静止一段时间吧。
5师:土壤里除了我们能观察的物质外,还有一些无法观察的物质,大家想不想知道(课件出示介绍腐殖质和无机盐)
6师:我们现在再来看看烧杯里在水的作用下土壤的沉积分成了哪几层?漂在水面的是什么?沉淀下来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分层?
7师:刚刚我们用很多种方法对土壤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现在谁再来说说,土壤里到底都有什么?通过我们的研究 我们发现其实(土壤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由多种成分组成,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无机盐等都是土壤重要的组成成分)
学生猜测,可能说:土壤里大的颗粒会迅速下沉,小的颗粒会浮在上面。土壤会分成好几层。小石子在最下面,沙子在小石子上面,土在沙子上面…
学生汇报:1、土块要轻放。
2、搅拌要彻底。
3、静置时间要长。观察时,杯子也应保持静置不动的状态。
4、始终要仔细观察,记录下每一步骤看到的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
水
学生观察。
学生汇报总结:土壤分层沉降,下层是粗粒的沙,上层是很细的黏土。这说明土壤中含有颗粒较大的沙和很细的黏土。
学生汇报。
三、拓展延伸,应用新知
课件呈现图片:
1.师:在图片里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2师:想一想,土壤为它们提供了什么?它们又为土壤做了什么?
3师引导学生: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动植物和微生物,土壤为它们不仅提供了栖息地,还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生长发育必需的养料,而生物使土壤含有丰富的腐殖质等养料,生物的活动使水分和空气更容易进入土壤,更有利于生物的生长、生活。
4师:那么土壤和我们人类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如果没有土壤了,会怎样?
5师小结: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你同意吗?师:土壤如此珍贵,那我们人来应该怎样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呢?
学生可能会说:土壤里有青蛙,花栗鼠,蚯蚓,昆虫 等等。)
自由交流。
学生汇报。
八、板书设计:
土壤中有什么
水、动物、植物的残留物
大小不同的颗粒(沙砾、沙、粉沙、黏土)
空气、腐殖质和盐分
附
实验记录单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结论
土壤中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