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大洋洲[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6-06-18 19:0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大洋洲
经纬度位置:组成: 位置重要性:一个大陆、四大岛屿、三大群岛既跨南北半球,又跨东西半球现成为亚洲、非洲与南北美洲
之间的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
水、燃料和食物供应站,又是
海底电缆交汇处,在国际交通
战略上占有重要地位12001400
1600
1000
800ABCDEFG美 拉 尼 西 亚
密 克 罗 尼 西 亚
波利尼西亚夏威夷群岛赤 道南回归线300纬线大洋洲主要国家和城市澳大利亚:堪培拉、悉尼、墨尔本新西兰:惠灵顿汤加:世界上最先进入新一天的国家瑙鲁:鸟粪、磷肥、最小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萨摩亚:世界上最后进入新的一天的国家基里巴斯:惟一横跨赤道和日期变更线主要区域特征1、180度经线和国际日期变更线2、岛屿众多,有一万多个岛屿。多火山和珊瑚岛火山岛:海拔较高,如夏威夷群岛珊瑚岛:高出海平面不多,主要分布于热带海洋,面积较小大堡礁: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珊瑚礁分布区3、新西兰南岛、北岛和新几内亚岛均位于板块的交界处,为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澳大利亚太

洋印

洋南回归线世界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面积768万平方千米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一、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二、澳大利亚地形东部山地??大分水岭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西部高原??西部高原三、气候特征
四面临海,干燥地区广;
降水和气候类型、自然带
呈 分布气候特点 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热带沙漠热带草原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热带沙漠A、 中心、西部—— 沙漠
控制,
影响 ; B、外圈——
东部: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风区
受 、 、 共同影响;
南部:地中海、温带海洋性气候
成因: 影响;
C、中圈:热带草原,气候与植被呈半环状分布信风洋流地形副热带高气压带西澳大利亚寒流副高、盛行西风桉 树卵 生 哺 乳 动 物古老性、独特性 澳大利亚很早于其他大陆分离,长期孤立,海洋阻隔了生物的传播,致使大陆上没有其他动物与它们进行生存竞争。
澳大利亚形成后没有发生过大的褶皱运动,地壳一直比较稳定,自然条件比较单一,故动物进化缓慢。澳大利亚特有的珍稀动物考拉四、发达的农牧业(1)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2)世界重要的小麦、羊毛、牛肉生产国和出口国草原肥美,分布广18世纪后期引进29只当今约1.4亿只发展的条件地下水丰富羊群无天敌气候干燥,适于绵羊繁殖资源与经济:“骑在羊背上”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典型混合农业:小麦、羊毛、肉类大量出口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显著优点东水西调
雪山水利
P292良性生态
农事安排
灵活适应澳大利亚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其重要矿产有哪些?煤、铁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哪里?你知道其原因吗?五、澳大利亚的人口面积768万平方千米人口1875万2.4人/平方千米地广人稀白种人为主英国移民的后裔分布极不平衡东南沿海部分地区人口稠密澳大利亚人口分析人口分布与环境东南沿海人口稠密其他地区人口稀少气候条件交通条件历史和经济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候影响,温暖湿润。东南沿海多良港,对外交通便利。英国移民首先到达地,开发时间早。广大内陆、西部地区东北部沿海高温多雨,原始热带雨林,尚未开发。气候干旱,多为沙漠和草原。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原因气候条件:温暖湿润社会经济条件:对外联系便利,工农业       发达,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特点:南半球经济发达的国家,有现代化的农牧业和工矿业变化二战前,农牧业占主要地位(小麦和    羊毛著名)二战后,工矿产品(煤、铁)出口为    经济支柱城市首都:堪培拉最大城市:悉尼第二大城市:墨尔本小结:
“生物入侵”指进入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种打破了原地区的生态平衡。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引发非良性效果或难预料效果的生物入侵事件。
例如,桉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能够通过叶面的蒸腾作用,将大量的地下水快速地输送到大气中,当地下水水位下降时它的根系又能够快速追随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向深处生长,因此它有“地下抽水机”的绰号。桉叶油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桉树生长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生长地区的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桉树林内及附近草本和灌木大量枯死……
39.阅读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练习:(1)比较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云贵高原的自然条件,扼要说明桉树在两地产生截然不同环境效益的主要原因。(10分) 澳大利亚东部沿海降水丰沛;又处于山脉的迎风坡前,地下水的补给条件优越,桉树生长正好维持了那里的水分平衡。云贵高原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喀斯特地形广泛分布,地下水存储条件不理想,桉树大量消耗地下水导致生态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