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案)
主备:五年级语文教研组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学目标】1.结合所学的课文内容,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的特点。 2.知道列数字、举例子和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3.了解直接叙述的描写方法。 4.感受说明性文章多样的语言风格。 5.选择身边的一个事物,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教学重点】1.结合所学的课文内容,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的特点。 2.知道列数字、举例子和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教学难点】选择身边的一个事物,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读一读,找规律。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读一读材料,我们可以发现材料介绍了说明文的相关知识:①说明文的作用——帮助我们认识事物,获得知识。②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和作比较等。③说明性文章通常抓住事物鲜明的特点进行具体的说明,使我们清楚地了解事物。④说明文的语言风格——或平实或活泼,无论哪种风格,描述都要准确、清楚、有条理。 列数字 例如:“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这些具体的数字,说明了太阳离我们很远这一特点。(作者运用了两个大胆新奇的假设,一是步行到太阳上去需要三千五百年,二是坐飞机到太阳上去需要二十几年,这样既给人留下了比较清楚的印象,又使人读来兴味盎然,使说明趣味化。) 作比较 例如:“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拿地球跟太阳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太阳的体积之大这一特点。(课文第二自然段写太阳“大”的特点,太阳到底有多大,作者并没有运用抽象的数字说明,而是拿地球和太阳相比,指出“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我们对地球之大多少有些认识,太阳相当于一百三十万个地球那么大,太阳之大就可想而知了。这种对比,给读者的印象比之准确的数字更加具体。) ③打比方 例如:“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这一比喻,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生动地反映出来了。 例如:“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作者在写松鼠的尾巴时,非常细致生动。先写其形状,把它比作“帽缨”,给人以联想和美感,表现出松鼠尾巴的美丽;再写具体功能,能“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表现出了松鼠形体的奇特之处。 ④摹状貌 例如:“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这段话简直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一般“清秀”极少用来形容动物,就是形容人,多半也只形容少男少女,现在拿来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闪闪有光”的眼睛,写得非常惹人喜爱。 ⑤举例子 例如:“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利用具体事例说明松鼠“警觉”的特点。 ⑥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例如:“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作者在介绍太阳的“热”时,先用“大火球”作比喻,形象地反映出了太阳的形状及发光、发热的特点;接着运用具体数字指出太阳的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五千多摄氏度该有多热?作者通过假设“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加以说明,引起了读者的联想,从而使“五千多摄氏度”变得生动形象。 2.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太阳》和《松鼠》,说一说这两篇课文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松鼠》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太阳》有很大不同。从说明的角度来看,《太阳》侧重于介绍太阳的特点和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太阳》运用了比喻、对比等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太阳》的语言精炼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1)例一:科学小品的实用性很强,要求语言准确,这是科学小品最基本的语言特色。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的。它们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 这一段讲的是松鼠的活动范围,文中的“不”、“也不”两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对松鼠不活动的范围进行了说明,意思很明确,语气很确定,这就体现了科学小品作为说明文的一类,要求语言准确无误。再看这一段中的“经常”一词对说明松鼠的活动范围所起的作用,“经常”这个词语表示时常,频率很高的意思,但不是最高。这个词语指出了松鼠频繁活动的范围,但不是所有活动范围,结合后面“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的内容就知道这里“经常”不能去掉,否则就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也是语言准确性的表现之一。 (2)例二:科学小品的第二个语言特点就是讲究文艺性,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文艺性可以说是它的一个文体语言特点。 在清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这一段主要讲松鼠寻食的习惯。运用“跳”“叫”“追逐”“怕”“歇凉”“奔跑”“玩耍”“吃”等动词进行连续性的描写,把松鼠的动作和习性描绘得生动形象,动感十足。动词的使用增强了描绘的效果和文学的色彩,使得这篇课文在语言准确的特点之外又平添了许多生动。同时,这一段文字,拟人色彩浓厚,笔端流情,活画出松鼠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突出了它的“讨人喜欢”。 (3)例三:笔锋富于感情,以形象的语言、拟人的描写使语言生动、活泼而有趣,是这篇课文的语言风格。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这段介绍松鼠形体漂亮的特点,流露出作者特别喜爱松鼠的感情。如“清秀”原本指美丽而不俗气,一般用来形容青年男女的面容,文中用来形容松鼠,就突出了它的漂亮,作者的喜爱之情也暴露无遗。同样用法的还有“矫健”“轻快”两个形容词。另外一些表程度的副词如“格外”“老是”“常常”“最”也或多或少地流露了这种喜爱之情。 说明性文章的语言风格多样,有的平实,有的活泼。二、初试身手1.选择身边的一个事物,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 (1)观察图片电视塔:这个电视塔高368米,大约有120层楼那么高。电视塔像一个待发射的火箭。 这道题向我们介绍了电视塔的一些知识,这两条信息分别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介绍了电视塔的特点——高。 (2)观察图片:闹钟。我是一只小闹钟,身体只有人的巴掌那么大。 我的时针像一支短箭,分针像一把宝剑似的,秒针长如细针,有规律地转动着。 我有一个小闹钟,是妈妈给我买的。它圆圆的身体金灿灿的,头顶上还有两只半圆形的耳朵呢。小闹钟里面的表盘是白色的,加上几个小黑针,漂亮极了。我真喜欢它。 ??? 买回的第一天清晨,我还在睡大觉,小闹钟就“铃铃”地“叫”起来了。我被吵醒了,真讨厌!我还要多睡一会儿呢。我转过身,把头用被子蒙起来。可是,小闹钟还是不停地叫着。我突然想起来,是呀,妈妈给我这个小闹钟,不就是让我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吗?于是,我一下子从床上跳起来,穿好衣服活动几下身子,吃完饭,心情舒畅地上学去了。 2.如果将一篇散文改写成说明性文章,会变得怎样呢?查找资料,试着将课文《白鹭》第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体会它们的不同。 《白鹭》是郭沫若的一篇散文,文章第2~5 自然段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素雅、身段精巧以及外形优美,语言简练、风格秀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要将这几段话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首先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要把白鹭的颜色、身段和外形的特点介绍清楚,重点在于让读者了解白鹭。 白 鹭 郭沫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改写: 白鹭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是一种美丽的水鸟,颜色素雅、身段精巧、外形优美。它全身的羽毛洁白如雪,脖颈又细又长,一双脚是青色的,长喙是铁色的。白鹭是中型涉禽,体长52—68 厘米,体形比白鹤、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稍小,显得小巧玲珑。 改写成说明性文字的《白鹭》,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强,但缺乏散文的含蓄与韵味。 习作例文【教学目标】1.了解鲸的有关知识,知道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鲸的特点。2.了解制作风向袋的材料、工具和制作步骤,掌握制作风向袋的过程。3.通过分析习作例文,总结说明方法,学会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描写事物。【教学重点】知道课文是怎样介绍鲸的特点和将制作风向袋的过程介绍清楚的。【教学难点】通过分析习作例文,总结说明方法,学会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描写事物。【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佳作引路1.课件出示《鲸》原文 2.课文介绍鲸,为什么要先写象呢?这里作者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不熟悉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相比较,由象“很大”到鲸“比象大得多”,以此来说明鲸之庞大。这样写,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3. 作者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鲸很大的特点?作者先列举具体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用重量说明鲸大。然后又以我国发现的一头鲸为例,从体重、身长、舌头的重量及口腔的宽大四个方面具体生动地说明了鲸的确非常大。然而,这头鲸虽然有近四十吨重,可还不是最大的,已知最大的鲸约有一百六十吨重。通过这样比较,更进一步说明鲸是庞大的海洋动物。这段话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准确、清楚,使人对鲸是个庞然大物深信不疑。 4. 第2 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这段话主要讲了鲸的进化过程。鲸的样子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鲸生存的环境由陆地变为海洋,鲸为了生存下去,就要适应环境,因此慢慢地由爬行变为游动,身体逐步变成了鱼的样子。这一进化过程是非常漫长的,作者用“在很远的古代”“经过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渐渐”等词语加以说明。 5. 第5 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鲸呼吸的特点?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鲸呼气时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比作“花园里的喷泉”,使说明的事物形象具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6.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从鲸的外形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四个方面介绍了鲸。 7. 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鲸?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8.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9.总评:作者从鲸的外形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四个方面介绍了鲸。在介绍的过程中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语言简练、准确、生动形象。二、佳作引路1.课件出示《风向袋的制作》,品析写法2. 说说课文是如何把制作风向袋的过程介绍清楚的。课文分步骤向大家介绍了风向袋的制作方法,条理性强。介绍每一步的操作过程时非常详细,不但介绍怎么做,还介绍做到什么程度、应注意的事项。作者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语言准确、具体,把风向袋的制作方法介绍得更精确、更直观,便于操作。 3.总评:作者分步骤介绍了风向袋的制作方法,条理清楚、可操作性强。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准确、具体。 复备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