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透明与不透明
教材分析
《透明与不透明》通过学习交流,我们知道透明的物体能让光通过,半透明的物体只能让部分的光通过,不透明物体不能让光通过。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使用材料,以便接收到想要的或需要的光线数量。如:汽车的门窗、浴室的玻璃,屋顶的开凿的天窗。……都是反光的材料用到日常生活中。要通过活动,诱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并感受到探究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自己也能象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研究,并对自己的科学探究活动充满信心,在玩中体验学习,放手让学生参与自主探究活动的过程。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时间的科学学习与训练,已经对科学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但是,毕竟是二年级的学生,其认知水平比较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比较薄弱,因此还不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也没有科学的思考习惯,不具备科学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学生之间也没有形成合作探究的活动形式。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做研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一些典型的物体,发现光可以透过某些物体或材料,知道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2.通过联系生活,了解不同透明度材料的作用于运用。
3.通过了解不同透明度材料制作的产品,体会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
学用透明、半透明、不透明描述物体的材料或性质。
教学难点
认识到透明与透光的异同。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不同透明度的灯泡(含点亮装置)、可视和不可视的储物箱,不同透明度的手机壳(3种)。
学生分组材料:(1)玻璃片、毛玻璃片、瓷砖片。
塑料垫板、保鲜袋、练习本、打印纸、装有水的透明玻璃杯。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诗人顾城说过“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而我们却注定要用它去寻找光明”。今天老师请同学们睁大你们黑色的眼睛和老师一起去探究科学的奥秘。大家准备好了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踏上科学探秘的神秘之旅吧!
2、谈话:提到画画,同学们肯定都不陌生,可是今天呀!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绘画形式:沙画。知道什么是沙画吗?(学生回答)那么接下来就是我们共同见证神奇的时刻。
3、视频播放沙画短片。请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4、交流感受
5、提问:我们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光在传播过程中遇见物体会怎么样?
6、学生猜测:光会被挡住,或光会透过去,也可能一部分被挡住,另一部分透过去。
[设计意图: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了研究问题后往往要做出猜想与假设进行深一步的研究,猜想与假设成为学生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探究的重要步骤,让学生成功迈出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学会辨别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或材料
1、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就让我们利用手中的材料,动手试一试看看哪些物体光能透过去?哪些物体光不能透过去?
2、师布置活动要求:
①师将教室窗帘、灯全部打开,确保教室里光线比较强。
②生将准备的木块(可取代)摆放在桌上。
③一名小组成员将玻璃片挡放在木快前方10cm—20cm(小心手指划伤)。其他小组成员观察隔着玻璃片看到木块的情形。
④另一名小组成员将毛玻璃片挡放在木快前方10cm—20cm(小心手指划伤)。其他小组成员观察隔着毛玻璃片看到木块的情形。
⑤第三名小组成员将瓷砖片挡放在木快前方10cm—20cm(小心手指划伤)。其他小组成员观察隔着毛瓷砖片看到木块的情形。
3、讨论交流观察到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4、师演示隔着三种不同透明程度的手机壳观察粉笔,你又看到了什么?
5、生:木块和分辨刚开始看得很清楚,然后不是很清楚,最后看不见了。
6、师总结:隔着玻璃片我们看到的结果很清楚,我们称为透明物体(材料);隔着毛玻璃片我们看到的结果不是很清楚,我们称为半透明物体(材料);隔着瓷砖片我们什么也看不到,我们称为不透明物体(材料)。
7、学生讨论手机壳都是什么物体。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到隔着玻璃片、毛玻璃片、瓷砖片所看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通过进一步用手机壳实验能使加深对三种透明度的认识和理解。]
观察、比较两种灯泡的不同之处
出示两种不同的灯泡,观察比较两种灯泡的玻璃有什么不同。
两种灯泡玻璃“透明”、“半透明”,透明灯泡能看到里面的灯丝,不透明灯泡看不到里面的灯丝。
比较两种灯泡发出的光有什么不同。
教师演示点亮两种灯泡,通过观察引导学生说出,一个光线强一些比较刺眼,另一个光线弱一些,比较柔和。
3.师帮助学生打开分别安装了两种不同小灯泡的手电筒,小组观察它们发光时有什么不同。注意:不能让学生长时间看打开的透明玻璃的白炽灯泡,以免对眼睛造成伤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描述两种灯泡的玻璃和灯光的不同,发现透明、半透明物体(或材料)的透光效果的变化。]
认识透明、不透明物体的实际用途
观察可视和不可视的储物箱,你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他们呢?
2. 交流、讨论。
3.观察书P36页图,小组讨论“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不同的物体”?
4、合理即可,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透明、不透明物品的具体场景的运用,让学生知道需要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物品,体会到这些产品的实用性与创意性.]
小小装修师
1、PPT出示家庭装修图,角色互换学生当装修师老师当顾客,装修师为顾客答疑解惑。让学生分析家庭装修中用到的一些材料,重点阐述“这种材料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材料”。
2.分小组分析介绍科学教室里的一些装修材料,如门、窗、柜等用到的材料。分析“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材料”。
3.说一说“如果你有一间小书房,你会选择用什么材料来制作房门、书柜门、窗帘”?
4、答案不统一,合理即可,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家庭装修材料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科学,进步一参与设计书房装修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参与,倡导学生自主、协作、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和情感体验.]
板书设计
11. 透明与不透明
透明
光 半透明
不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