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同步练习
1、反射面是________的镜子称为平面镜,通常情况下,平面镜的两大作用是:(1)可以 ;(2)可以 。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①平面镜成 立的 像;②像和物体的大小 ;③物体和像的连线和镜面 ;④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 。
3.物理学中把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称为________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只能用眼睛直接看到的像称为________像
4.小文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米处,看到了镜中自己的像,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现象形成的,她的像到镜子的距离为________米,当她向镜子走近1米时,像到她的距离________米。
5.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像与物总是大小相等B、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C、物体在镜中成的是实像D、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
6.如图所示,正确的平面镜成像是( )
/
7.如图所示,猴子看见水井中的“月亮”,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的“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B.和猴子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C.等于井中水的深度 D.和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8.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
A.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C.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D.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9.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 ; (2)选择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进行实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______ 关系; (3)实验中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是12cm,则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是 ______ cm.
重点难点探究:
(一)典型例题
例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看到平面镜中的像,是像发出的光射入了眼睛
B.比镜面大的物体,不可能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
C.遮光板在平面镜的后方,会遮住平面镜所成的像
D.站在平面镜前的人逐渐远离镜面,像的大小不变
解析: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是反射光线的方向延长线的交点的组合,不是实际光斑的汇聚,光屏承接不到;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的大小与镜面的大小无关。
答案:D
例题2: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的都是虚像
B.有的像是正立的,有的像是倒立的
C.物体靠近平面镜,像变大
D.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不属于平面镜成像
解析: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靠近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也属于平面镜成像。
答案:A
例题3:小明在完成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把一只瓢虫放在平面镜前20cm处,则瓢虫的像与瓢虫相距________㎝;后来,瓢虫慢慢地向平面镜爬去,在此过程中,瓢虫的像________(填“变大”、“大小不变”或“变小”)。
解析: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需像;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把一只瓢虫放在平面镜前20cm处,瓢虫的像距平面镜也20cm,则瓢虫的像与瓢虫相距40㎝;后来,瓢虫慢慢地向平面镜爬去,在此过程中,瓢虫的像大小不变。
答案:40、大小不变
例题4:如图所示,将茶色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一张方格纸上,并准备了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刻度尺、铅笔等,用来探究棋子A在平面镜中成像的特点。
/
(1)实验操作要解决两个问题:①如何确定 的位置? ②如何比较 的大小来判断像的性质?
(2)为了研究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应多次改变 ,重复实验。
(3)实验表明:像与物相对于镜面 。(选择“对称/不对称”)
(4)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明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他 (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选填“实”或“虚”)像。
(5)如果玻璃板放置没有与水平桌面竖直,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是 。
解析:(1)要探究平面镜中成像的特点,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①如何确定的像位置, ②如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为了研究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应多次改变棋子A到镜面的距离,重复实验,以得到一般规律;
(3)实验表明:平面镜中成等大正立的虚像,像与物相对于镜面对称;
(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的组合,不是实际光斑的汇聚,小明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像;
(5)由于像与物相对于镜面对称,如果玻璃板放置没有与水平桌面竖直,则像与水平桌面不竖直,棋子B无法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
答案:(1)像、像与物 (2)棋子A到镜面的距离 (3)对称 (4)不能、虚 (5)棋子B无法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
(一)基础达标:
1.下列不是利用平面镜成像来工作的是 ( )
A. 战壕里所用的潜望镜 B.学校里的玻璃幕墙
C. 古时用来梳妆的铜镜 D.医生观察口腔的小平面镜
2.如图所示,进入人眼睛的光线是由( )
A. 平面镜发出的 B. 像S'发出的
C. 平面镜反射的 D. 人的眼睛发出的
3.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下面的实验中用到这种方法的是( )
A. 真空铃实验中根据声音随着空气逐渐被抽去变小,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B. 用音叉研究响度大小的影响因素时用乒乓球显示振幅大小
C. 把光的传播情况用 “光线” 描述
D. 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为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用和物完全相同的另一个物体代替像
4.如图所示,小柯采用透明玻璃板、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时选用的两支蜡烛大小应相同
B.透明玻璃板摆放应该与纸面垂直
C.若把光屏放在B位置,蜡烛的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
D.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效果更好
5.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是实像 B.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比实物大
C.蜡烛移近玻璃板时,像会远离玻璃板 D.蜡烛与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6.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光屏是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 B.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将远离玻璃板 C.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 D.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7.某水池中水深为1.5m,池边的路灯高出水面5m,路灯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 形成的,倒影到水面的距离是 m
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一支外形与蜡烛A相同的蜡烛B,来确定蜡烛A所成的像的位置.则蜡烛B应该是________(填“点燃”或“未点燃”)的,点燃蜡烛A的好处是________ .
9.如图甲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
(1)该小组同学应该选取两根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做实验.
(2)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像与物体大小 ;
(3)如图乙是该小组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它们发现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
(4)该小组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
(5)此实验不能用平面镜进行,是因为平面镜 ,不能确定像的位置。
(一)能力拓展提升: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 B C D
2.从平面镜内看到钟表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的时间是( )
A. 7 : 25 B. 6 : 35
C. 5 : 25 D. 4 : 35
3.如图所示,物体AB长1.6 m,平面镜CD长0.6m,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 m。下列关于物、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通过该平面镜不能成完整的像
B. 像长与平面镜的长相同,为0.6m
C. 物体与像的距离为2m
D. 像长与物体的长相同,为1.6m
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m
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5.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
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
6.小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取两段相同的蜡烛甲和乙,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甲,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乙,使它与蜡烛甲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平面镜成像过程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为了使像更清晰,应在较亮的环境中进行C、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大小不变D、在乙处放置光屏,不能承接到蜡烛甲的像
7.冬冬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的像到镜面距离为________m;现将一块和镜面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__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8.学习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后,小华和小虎作了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1)他们分别代表物和像模拟平面镜成像,若小华向右转,小虎应向________转.
(2)小华走近办公楼的自动感应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则他在玻璃门中的像将________(填“随”或“不随”)门平移.
(3)傍晚,小虎在河边看到的夕阳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________像,这是由于光在平静的水面上发生了________反射.
9.小明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A和棋子B.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
/
(1)实验时应选________(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__(前/后)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除了能确定棋子A经平面镜所成像的位置,还能由此可得结论:_______ _.进行以上操作时,若遇到无论怎样在桌面上移动棋子B,都无法使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的情况,原因可能是________ ;
(3)用铅笔画出玻璃板及棋子A和棋子B的位置,并画出两位置的连线,经测量发现:两棋子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且两棋子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1.光滑的平面;成像;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2. ①正 虚;②相等;③ 垂直 ④相等 3. 实; 虚 4. 反射;3 ;4 ;5.C 6.C 7.D 8.A 9.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大小;12
当堂达标训练
1.B 2.C 3.D 4.C 5.D 6.A 7.反射;5 8. 未点燃;成像清晰 9.(1)相同(2)相等(3)相等;垂直(4)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5)不透光
课后能力提升
1.A 2.D 3.D 4.C 5.C 6.B 7. 3;仍能 8.(1)左(2)不随(3)虚;镜面 9.(1)较薄 (2)前;像与物的大小相等;玻璃板和桌面未垂直 (3)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