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习铺垫
1、口算(课件出示)
20×3= 15×2=
60×4= 30×7=
(1)指名口答
(2)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每组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你能不能将他们改成一个算式?
(3)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20×3×4 15×2×7)
(4)请大家观察这两个算式的运算符后,你发现了什么?(都是两个乘号)
对,像这样算式中运算符号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乘号的算式就做“连乘算式”,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连乘。(板书课题:连乘)
(5)大家会计算这两个连乘算式吗?在练习本上做一做。
二、创设情境
从大家的计算中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连城算式的计算方法,那么笑笑请大家用所学的知识帮她解决一个问题,可以吗?
笑笑学校秋季运动会即将拉开序幕,同学们为了取得优异成绩正积极准备着。为了咱们班的运动员在运动场上能赛出风格、赛出成绩,在运动会上,老师请笑笑和她给运动员们去买两箱矿泉水。
(出示视频动画课件:师生到商场购物的情境,展示矿泉水的价格,每箱24瓶,每瓶3元)
请同学们帮老师算一算,老师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呢?
三、自主探究 感悟新知
1、请同学们先估算一下,大约需要多少钱?
同学们估计的怎么样,我们怎么来验证呢?
2、学生自己先独立尝试解决。要求每位同学认真读读想想,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
3、全班交流算法
要求:每位同学都要说出自己的解法,其余同学要认真倾听,并对其方法进行研讨。
哪位同学愿意交流你的算法?
指名汇报:
预设:(1)先求一瓶矿泉水多少钱,再求一箱多少钱,算式是24×3=72(元)72×2=144(元):
(2)24×3×2
(3)24×2×3……
师:还可以怎样算呢?
4、小结:同学们今天表现真棒。用了这么多的方法帮老师算出了准备的钱数,这么多的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
四、拓展应用,巩固提高
1、课后练习“试一试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检查。
2、试一试2。
估算学校学生人数时,请学生讨论后再交流方法。
3、课件出示课后“练一练”
五、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本课从学生身边的实际情景入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通过解决问题中乘法的估算方法和连乘运算顺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还是有缺憾的,那就是没有多花一些时间让学生去尝试估算,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我却没有将其突出。
关于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题目中的数据也不是很大,学生已经能口算出正确答案了,还需要估算吗?我们教学是为了估算而估算吗?怎样让学生感受到估算的好处,从而发自内心地喜欢估算?我一直很困惑。思考良久,估算教学还是要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估算的好处,体验到估算与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打心眼里喜欢上估算,培养估算意识。这样,不管实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他都能灵活地运用估算。在教学时,我发现有学生把24估成25,其实25与24是没有什么差别的,都是很简便,这说明孩子没有真正掌握到估算的意义。要引导孩子估成离这个数最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这样计算起来才会简便。
在写这篇反思时,我越来越觉得课堂教学时一门艺术,需要自己不断地磨砺自己,这也要求教师要对教材有很好的把握,并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比如,《买矿泉水》这节课的又一个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连乘的运算顺序,我研读教材时,觉得这个知识点没有难度,在平时我已经有所渗透了,学生学起来应该是没有困难的,但是,上完课后被王老师的一句话点醒了。是啊,解决连乘问题的困难,不在计算,而在于理解题意,抓住条件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学生刚开始接触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一二年级解决的是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尽管也有连续两步的应用题,但是还可以一问一问地解决,猛一下开始两步计算的连乘问题,孩子们一下子转不过弯,这就要求孩子们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这个基础没有铺垫好,学生不能理解每一步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以后的学习肯定会遇上困难的。所以,这节课我没有达到教学的难点:让学生理解任何一道完整的应用题,都要用两个相关的条件和一个问题来进行解决。
对于这节课,我没有做到把握住教材,教学难点也没有达到,感觉十分惋惜和后悔。只能在以后严格要求自己,多熟悉教材,多与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交流,希望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