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二
( http: / / / html / tyzz / author.asp author_id=" \t "_blank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宗教的种类及分布概况、世界主要宗教的发源地及传播概况、宗教文化景观的特征。
2.通过宗教这一文化内容的学习,我们更应深刻理解文化扩散理论的深刻含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能够根据图形来分析宗教文化扩散的地理意义。
2.结合前面所学内容,综合分析宗教从起源、分布到发展与扩散各阶段的特点及状况以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德育目标
1.通过宗教这种文化的源地、扩散、文化景观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某种文化的角度来认识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看待不同宗教的文化内涵,对不同宗教的信仰和发展应公平对待,和平共处,促进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到,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或规范型文化要素,它的产生和发展并不直接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背景、现状、以及它们与国家或地区的政治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1.联系历史、政治来学习本节内容,从不同的侧面深入理解宗教问题和正确评价宗教问题。
2.本节内容是一种典型案例的学习,我们更应联系实际,加深理解与学习。
3.充分利用各种图像资料,采用读图、综合分析的方法,再结合历史、政治的观点,进行系统性地学习。
●教具准备
收集各宗教的一些图片资料,包括建筑风格、服装服饰、民俗风情等内容,通多媒体计算机加工处理,及时放映给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使学生能准确地区分各宗教的不同点。对课本或地图册上的图形,要正确阅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面的几节课当中,我们比较系统地、具体地学习了文化地理中的五个研究主题,即文化源地、文化生态、文化景观、文化扩散和文化区。在本节内容中,我们以宗教这一文化现象为例,再具体地讨论文化现象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通过这一实例,把我们以前所学内容串联起来,使我们对文化地理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六节内容:
3.6 宗教与地理(板书)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经常接触宗教,例如我们每个人的民族信仰,我们常在过年、过节时的烧香拜佛等等。可见宗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它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每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信仰和宗教。因此,了解宗教及其分布,对我们认识世界,深刻理解国际政治、文化生活中的许多事务是非常有益的。
一、宗教的概念(板书)
我们从宋家泰、金其铭主编的《人文地理学词典》(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中查到:宗教的定义为:“宗教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歪曲的、虚幻的反映。它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超自然和超人间并主宰着自然和社会的神秘境界和力量,从而对之敬畏和崇拜。”从定义中可知,宗教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而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宗教的教义、组织、建筑、服饰等都是构成文化景观的重要内容。下面我们较详细地分析一下宗教的起源及分布现状。
二、宗教种类及其分布(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了解宗教的种类及一些宗教概念,对应课文图形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情况。
学生看完课文后,我们可从有关宗教的一系列概念分析入手,并多举事例,加深理解,以便区别不同的概念。之后,对应世界地图或通过多媒体、CAI技术等手段,让学生在图形中较准确地指出各主要宗教的分布位置与范围(可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最后老师作出概括、总结。
我们知道,宗教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是属于精神文化事物,与物质文化事物和自然环境的关系相比,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比较疏远,因此它的产生与分布虽然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但是更多地受社会发展的影响。
1.宗教的起源和发展(板书)
(1)宗教的起源(板书)
宗教的起源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在人类社会早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使人在自然力面前无能为力,原始人的智力朦胧未开,分不清自然力和人的区别。于是便把支配自己生活的自然力人格化,变成超自然的神灵。同时对其产生了某种恐惧与崇敬的心理,这就形成了原始宗教。所崇拜对象视其对他们的生活、生产的影响程度而定。例如,对印度教来说,恒河是圣河,对基督教来说,约旦河具有特殊意义,墨西哥则把火山作为圣山。
从历史上看,宗教的发展是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相同步的。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宗教的形态也不相同。原始社会的宗教正如上文所述,以自然崇拜为主,如崇拜风、雨、雷电、动物、植物等。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了解少,驾驭自然的能力低,因而对自然有本能的敬畏。自然崇拜的对象多与当地的典型自然现象有关。如印度的雨神、我国古代的水神等。有些部落选择某种动物或植物作为本部落的保护神而加以保护与崇拜,如印度教徒对牛的崇拜、伊斯兰教徒对猪的崇拜、泰国等一些地区对大象的崇拜等。随着人类抽象思维的发展,这种动物或植物逐渐演化为部落的象征,称为“图腾”。此外,还有灵魂崇拜,祖先崇拜等等。
(2)宗教的发展(板书)
随着社会和历史的不断发展,原始的宗教形式也在逐渐发展变化,由最初的自然崇拜发展出精灵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发展到统驭众神的至上神崇拜以至一神崇拜;由部落宗教(如我国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的萨满宗教和藏族早期的本教,南非的布须曼人宗教等)演化为民族宗教(如犹太教、神道教、印度教等)以至世界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宗教的发展过程中,陆续出现了由信教者组成的宗教组织、专职教务人员和教阶体制。各种宗教还形成了自己的教义教条、神学理论、清规戒律和祭仪制度等,而且日趋复杂多样。例如西亚一神教的形成:西亚具有发达的古代文明,而且地处世界古文明中心的交接地带,交通便利,商贸繁盛,文化交流和混合融合明显;这里又地处中低纬度,能见度大,在凉爽的夜晚,当人们看到星空和月光有秩序的运行时,使人容易幻想在星空间有一个天堂,且有一个神灵的巨手控制着它的运行。因此,西亚成为一神教(如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的主要发祥地。
(3)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板书)
宗教的产生离不开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地理环境对宗教的习俗、教义等有较大的影响,有的宗教节日还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如犹太教的新年放在秋天,这时是地中海地区一年夏季干旱期的结束,新的农业活动随着秋雨的来临而开始进行。在北半球,复活节与春天的来临是一致的。在南亚季风气候区,凉、热、雨三季更替及农作物和树木季节变化明显且有规律,这种循环轮回,启发了“人生有轮回,善恶有因果”的宗教教义的产生。
地理环境对宗教分布与传播也有影响。例如,在旧大陆,基督教主要分布于中高纬度地区,伊斯兰教主要分布于中低纬度地区,佛教主要分布于亚洲的季风区,在微观上,佛教往往选择一些僻静幽美的地方建立寺院,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即是如此。
补充材料:
布朗山布朗族的原始宗教
解放前,西双版纳布朗山布朗族经济十分落后,世世代代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尚处于原始社会解体,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农村公社阶段,尽管人们历尽艰辛向大自然作斗争,可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对变化莫测、庞大而神秘的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如雷电、风雨、洪水、火灾等感到不可理解;对自己本身的做梦、疾病、死亡等也不可能认识,从而引起了恐惧、惊惶和缺乏信心,认为在他们周围存在着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似乎这种力量在支配着自然界和人的命运。他们把意识、意志、愿望和感觉赋予他周围的整个世界,觉得整个自然界都是有生命的,产生了“万物有灵论”。
“万物有灵论”在人们思想上起支配作用,贯穿于布朗族的全部宗教生活,主要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和祖先崇拜等。在自然崇拜里,原始森林是布朗族崇拜的主要对象。布朗人认为,树木也同人类一样是有意识、意志的生物,有灵魂,掌握树魂的叫“色架枯”鬼,它和掌管土地鬼“色架呷代”一起,主宰着人们的生活与作物的成长。因此,每年砍树种地前,都要用丰盛食物祭献“树魂”,并将树木砍倒两棵,对着树“叫魂”。他们认为这样做,可以博得“树魂”的好感,使之不作崇害人。砍树时,如果树压死了人,就认为“地鬼”不喜欢,便立即放弃这块地,另选别处砍树;如果有人伐木回来得病,即认为“山林鬼”作怪,精灵附身,须做饭菜一桌,请巫师赶鬼。在布朗人眼里,森林是“神林”,是不可侵犯的地方,它起着天然庙宇的作用,每逢嫁娶、丧葬、逢年过节等,都要在此举行一定的祭祀典礼。
2.宗教的分类(板书)
在这一部分中,有关宗教的概念、名词比较多,如原始宗教、一神教、民族宗教等。为了便于我们的学习,我们对宗教的分类作一简单介绍:
尽管世界不同地区的社会发展进度不尽相同,但是各地区的宗教都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从较原始的形式发展为较为现代的宗教形式,因此宗教可分为原始宗教、现代宗教;在原始社会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少,驾驭能力低,因而把自然力和自然物等神化,这时的崇拜对象多为自然事物或现象,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原始的宗教形式逐渐过渡到人为的宗教,人们崇拜的自然神也逐渐转变为人格化的神,因而宗教还可以分为自然崇拜和偶像崇拜;按照崇拜对象的多少,宗教还可分为多神崇拜和一神崇拜;按照宗教信仰群体的广泛程度,宗教可以分为部落宗教、民族宗教和世界宗教。
3.宗教的分布(板书)
结合课本图3.23“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与下面的“世界宗教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出: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宗教,即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并且这三大宗教是世界性的一神教。
在奴隶制社会初期,人为的宗教观念还是崇拜多种神灵,但诸神之间已开始分化,神灵的职能在兼并,这为最高神的产生作了准备。此时,原始宗教的崇拜对象繁杂,信仰区域狭隘,不能适应奴隶主国家对领土扩大和政治统一的需要。因此,奴隶主阶级就使用政治力量和宗教上的欺骗手段,去清除原始宗教崇拜对象的繁杂和多样性,使奴隶主国家有共同的崇拜对象。经过一段重新组合、淘汰的过程,最后产生了崇拜惟一的神的宗教观念,即一神教。恩格斯曾经揭示一神教产生的历史过程,他指出,当初,多神教的许多神具有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两重性,“在更进一步发展阶段上,许多神的全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转移到一个万能的神身上,而这个神本身又是抽象的人的反映。这样就产生了一神教。”
一神教最基本的特点是只信仰一个万能的造物主,如犹太教信仰的真主是耶和华,基督教信仰的真主是上帝,伊斯兰教信仰的真主是安拉。一神教反对崇拜偶像,相信“天命”和“天启”,因此,一神教也叫做“天启教”。
世界三大宗教的具体分布如下: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或清教,分布于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见上图),主要是在欧洲和美洲。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中东、北非以及南亚、东南亚地区。伊斯兰教的信徒被称作穆斯林,穆斯林人口较多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中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等。佛教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及东亚等地区。
承转:
上面我们学习了宗教的产生、发展、分类和分布,了解到了一些有关宗教的基本常识。从宗教的产生、发展到扩散以及到目前整个世界的现状而言,宗教对国家和民族的形成,在其历史时期和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均起着一定的作用。尤其是人类创造的丰富的宗教文化在人文因素中是很重要的。下面我们主要来分析一下目前世界三大宗教的发展、扩散等状况,以便我们对宗教文化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三、世界宗教的发源地及其扩散(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较详细地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扩散过程和分布区,并可列表进行对比。
在同学们阅读完课文后,老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课堂活动:提问、读图、填图、并举例说明其扩散过程。同时还可配合使用多媒体技术,对所用图形、表格进行重新加工改进,制作成闪动、移动等模拟图,以直观的演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其中边演示,边讲解,最后老师作出总结。
世界上的主要宗教大都是在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十世纪相继形成的,发源地大都集中于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如基督教和犹太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西部,拜火教起源于伊朗与土耳其之间的亚美尼亚高原,佛教起源于尼泊尔与印度毗邻地区,印度教起源于南亚西部和印度河中游地区,等等。后来,由于人口的移动,特别是各国统治阶级的扶植和利用,主要宗教从源地逐渐向外扩散,从而传播到世界许多地区。下面我们对世界性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作一简要叙述。
1.基督教(板书)
基督教形成于公元一世纪古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相传为耶酥所创,耶酥为救世主。信仰上帝(天主)创造并主宰世界。耶酥死后,其门徒之一保罗将基督教义进行了广泛传播,公元四世纪时,基督教成了罗马帝国的国教,以后由于罗马帝国的分裂,以希腊语地区为主的东派教会与以拉丁语地区为主的西派教会矛盾重重。终于于公元11世纪(1054年)分成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和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两大教派。前者主要在东欧和俄罗斯;后者主要在西欧、中欧和北欧发展。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以后,那些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各教派统称为新教。狭义的基督教就是指新教。新教主要分布在西欧国家,如英国、瑞士等。这样,基督教就包括东正教、天主教和新教等三大教派。
基督教是世界上分布最广、人数最多的宗教,教徒约10亿人。地中海东岸是它的源地,欧洲是它的主要分布区,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随着殖民浪潮的兴起,西班牙人把天主教带到了拉丁美洲,西欧人将新教带到了北美洲。目前基督教文化主要分布于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西亚、大洋洲等地区。因此,基督教在欧洲的扩散属于扩展扩散,它向美洲的扩散则属于迁移扩散。基督教对欧美许多国家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伊斯兰教(板书)
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七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为麦加人穆罕默德所创。它在世界性的大宗教中形成最晚。穆罕默德宣称“安拉”为惟一宇宙之神,惟一的真主,自己则是“安拉”的使者,最后的先知。伊斯 兰教徒被称为“穆斯林”,意即信仰安拉,服从先知的人,穆罕默德死后,随着阿拉伯统治者的分化,伊斯兰教也出现了不同的教派,正统派信奉追记穆罕默德生前言行的《圣训》,认为《圣训》应同《古兰经》同样受到尊重,被称为“逊尼派”;反对派被称为“什叶派”,它不奉《圣训》为经典。
由于伊斯兰教最初建立的是政教合一的社会,所以它初期的扩散是与国家势力扩张相一致的。伊斯兰教从阿拉伯源地向埃及、北非、中东、西南亚和印度、东南亚及西非扩散的过程是扩展扩散的典型。伊斯兰教每征服一地,就使当地人改信伊斯兰教,而这些新的地区不久又成为向外进一步扩散的源地。这样,随着阿拉伯国家的对外征战,伊斯兰教也被带到阿拉伯势力扩张到的地区。到公元7世纪至13世纪是伊斯兰教发展的辉煌时期,那时伊斯兰教扩散到亚、欧、非三大洲。新大陆的发现又引起了迁移型扩散,例如17世纪,荷兰人把大量的马来西亚人从东南亚带到南非的开普敦,这些穆斯林又在开普敦及其附近地区创立了一些伊斯兰教活动点。近几十年来,伊斯兰教也传至西欧、北美一带。
伊斯兰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教徒约有7亿人,分布在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西亚、北非、东非和南亚各国。西起北非西岸,东达印尼,北至巴尔干半岛及中亚、南达东非印度洋沿岸,教区面积广大,亦称回教世界。印尼90%的人信伊斯兰教,是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教国家。
3.佛教(板书)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最古老的一种,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今尼泊尔境内)。创始人释迦牟尼,即净饭王的儿子、古印度天竺迦毗罗王国的王子,佛教宣扬现实世界是虚构的,人生充满痛苦,认为痛苦的来源是生的欲望,只有消除一切欲望,严格按照佛所指的道路去做,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无苦涅槃,不然人将不断堕入新的轮回而继续受苦,讲求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佛教后来分为大乘和小乘两个教派。大乘佛教的中心位于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它向北扩散到中亚、中国、蒙古、朝鲜和日本,所以又称北传佛教,其中向北进入中国西藏地区的佛教,经与当地的地方性宗教结合后,成为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后又传入蒙古高原等地区,小乘佛教由古印度的中心向南扩散到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等地,故又称南传佛教。佛教的向外传播,主要是通过文化交流进行的。北传佛教早期的扩散几乎都是迁移扩散。如晋代僧人法显和唐代僧人玄奘到印度取经的过程;再如隋唐时期日本向中国派多批学者学习包括佛教在内的中国文化过程。
佛教自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中国,后来日渐发达。佛教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信徒最少,主要集中于亚洲地区。斯里兰卡、泰国、老挝和柬埔寨都奉佛教为国教。
承转:
以上我们了解了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扩散及分布,伴随着宗教的发展过程,我们应了解到任何一个文化区都不可能是绝对“纯粹”的。只能认为在这个文化区中以某种文化特征为主。例如南亚的印度教和伊斯兰教,1947年,英殖民者撤出英属印度时,将原印度划分为以印度教徒为主的印度和以穆斯林为主的巴基斯坦(1971年,东巴基斯坦独立为孟加拉国),但是今天这三个国家人们的信仰也不是惟一的。不同宗教信徒的混居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后我们再简单了解一下宗教的文化景观:
四、宗教文化景观(板书)
请同学们简单阅读课文内容,了解宗教文化景观的表现形式,并结合图形分别归类。同时鼓励学生注意收集这方面的景观图片、新闻背景资料、民风民俗特点等内容,以真实的第一手材料来加深对宗教的理解和认识。最后老师归纳总结如下:
宗教文化景观主要表现在宗教建筑和宗教礼仪两个方面。
1.宗教建筑 宗教建筑多为宗教活动的场所,它是最醒目的宗教物质文化景观。如庙宇、教堂、佛寺、庵院、道观、清真寺等。此外还有其他形式的含有宗教意味道的宗教文化景观,如中国三大佛教石窟、少林寺的塔林、西亚耶路撒冷的哭墙等。
宗教建筑的共同特点是,外部形式与周围环境构成使人崇敬、顶礼膜拜以至敬畏的气势,内部装饰造成使信徒与神有亲近的环境,以激发宗教情感。当然不同宗教,其建筑风格各异,基督教的教堂、伊斯兰教的清真寺、佛教的寺院等,其布局格式和建筑风格等都有较大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宗教文化景观。
2.宗教礼仪 任何宗教都有其独特的献祭、祈祷、节庆等行为规范。宗教活动的仪式及宗教音乐、气氛等构成了宗教文化景观。像伊斯兰教的礼拜、施舍、斋戒、朝觐等形成的伊斯兰教的文化景观。
我们知道,文化景观的特性之一是它的时代性。因此,了解某个宗教文化景观的分布,有助于了解该宗教的历史分布。例如,在现今中国西北甘肃一带,分布着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但是著名的佛教景观敦煌石窟也坐落在这里。文化景观的时代性告诉我们,敦煌石窟记载了佛教从南北朝到宋代在这里的分布和发展。同时还告诉我们,敦煌这里的伊斯兰教的分布和发展。又如大同云冈石窟,反映了南北朝时中原和匈奴胡人间关系的和善愿望。
●课堂小结
本节内容是以具体事例的方式来详细了解文化与地理之间的关系。选取的事例是比较普遍的、易于我们理解的宗教文化。宗教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属意识形态或规范化文化,它的产生和发展并不直接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而是更多地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对宗教的影响力越来越小。这表现在宗教方面甚为典型。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敦煌石窟反映了佛教在西北地区分布和发展的时代是( )
A.三国时期 B.南北朝到宋代
C.辽代到金代 D.元明清时代
答案:B
2.宗教景观主要指( )
A.宗教服饰 B.宗教礼仪 C.宗教建筑 D.宗教节日
答案:C
3.世界上诞生较早的民族宗教是( )
A.印度教 B.犹太教 C.儒教 D.道教
答案:B
4.世界三大宗教起源历史由长到短的排列正确的是( )
A.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B.犹太教、佛教、印度教
C.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D.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
答案:C
二、连线题
1.有关宗教与其发源地的连线。
①伊斯兰教 a.巴勒斯坦地区
②基督教 b.阿拉伯半岛
③佛教 c.古印度(尼泊尔)
④印度教 d.印度河流域
答案:①—b ②—a ③—c ④—d
2.有关宗教与分布国家的连线。
①新教 a中国、日本
②喇嘛教 b中国、蒙古
③伊斯兰教 c印尼、中东
④佛教 d英国、瑞士
答案:①—d ②—b ③—c ④—a
●板书设计
3.6 宗教与地理
一、宗教的概念
二、宗教的种类及其分布
1.宗教的起源和发展
(1)宗教的起源
(2)宗教的发展
(3)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宗教的分类
3.宗教的分布
三、世界主要宗教的发源地及其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