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了解目前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过程、基本成因等,了解世界一些主要的区域性政治组织和一些地区性冲突。
教学重点、难点:国际政治地理的总体格局,并用事例加以说明。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挂图等
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列表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1.世界政治地图
概念——表现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它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
演变的主要原因——国际间的政治和经济冲突以及国际竞争。
2.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交战方 同盟国:德、奥、意(大战中意脱离同盟)协约国:英、法、俄(俄退出,美、日、中宣战) 轴心国:德、日、意反法西斯同盟:苏联、美国、中国、英国、法国
交战原因 帝国主义争夺欧洲乃至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
交战结果 协约国胜 反法西斯同盟胜
对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影响 德领土缩小,海外殖民地被瓜分。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崩溃,出现了匈牙利、波兰等国(教材86页图5.1)沙俄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英法大伤,美日兴起。 德一分为二,日成为美国的附庸。欧洲东部依附苏联,中西部依附美国(教材87页图5.2)。美苏由合作走向对抗,两极格局形成。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瓦解,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新兴力量。
读图练习:
①阅读比较教材86页图5.1中的两幅图,指出一战结束后新出现了哪些国家? 答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南斯拉夫等。
②阅读教材87页图5.2说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哪些国家疆界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成为苏联的一部分,挪威、芬兰、罗马尼亚等面积缩小,苏联面积扩大。波兰西部、北部面积扩大,而东部面积缩小等。
二、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两极格局的分解
1.社会主义阵营解体——50年代末出现分裂,到60年代末解体。
2.西方阵营出现分化——西欧和日本重新崛起、独立自主的倾向增长,美国控制能力有所
减弱。
(二)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欧洲政治地图剧变: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德国统一、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黑和南斯拉夫)、苏联解体成15个国家(中亚五国、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外高加索地区三国、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俄罗斯)
美国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上还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力量中心。
三、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和冲突
二战后世界总体的局势: 维持着和平的局面,但是这种和平的局面是不稳定的,威胁世界安全和稳定的隐患依然存在。
(一)区域性国际(政治)组织 —— 例如:阿拉伯国家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非洲统一
组织等
作用:维护区域安全、加强各国间的团结和合作、反对外来势力干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问题思考 —— 日美同盟国、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成员国有哪些?作用?
(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成员国有:中、俄、哈、吉、塔、乌六国)
(二)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因素增多,甚至爆发局部战争——
例如:阿以冲突、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克什米尔争端等
(三)阿以冲突
原因 内部:民族和宗教矛盾、领土和资源纠纷等
外部:帝国主义维护其全球战略利益、插手中东事务
进入90年代,阿以冲突各方面由对抗走向对话,而以色列强硬派(沙龙政府)执政以来,对抗程度又加剧。
影响阿以和平进程的因素主要有:
①巴勒斯坦问题。
读图:在教材88页图5.3中,找出巴勒斯坦地区面临的海域、主要河流和湖泊,指出其主要的气候类型。
答案:地中海、亚喀巴湾、约旦河、死海、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巴勒斯坦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交通要道,是联结东西部阿拉伯国家的纽带,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20世纪上半叶,在英美支持下,犹太复国运动组织大批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与阿拉伯人为争夺土地爆发了激烈冲突。
1947年,联合国第181号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大致内容(见列表)
阿拉伯国 犹太国
面积 占43% 占57%
人口 多于2/3 少于1/3
自然条件 多为丘陵和贫瘠地区 多为沿海肥沃地带
双方态度 反对 同意分治计划
结果 阿拉伯国未成立 以色列国成立
②耶路撒冷问题。
分为新、旧两个城区。旧城面积不到1平方千米,有5000多年的历史,凝聚着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数千年来产生、发展和纷争的历史。三大宗教都将耶路撒冷旧城尊为圣城。
知识回顾: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6世纪到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初的巴勒斯坦地区。
③被占领土问题。
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耶路撒冷
埃及——西奈半岛
叙利亚——戈兰高地
以上是历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先后占领的部分地区(教材88页图5.3)。以色列以国小狭长、需要足够的生存空间和战略缓冲地带为由,拒不归还部分被占领土,并且选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兴建居民点。
④水源问题。
以色列境内无大河,北部雨量较多,南部为大片沙漠。为解决水荒,以色列通过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拦截约旦河及其支流河水,还在被占领土上抽取地下水。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世界政治地图演变的主要原因是 ( )
A.自然条件的变化 B.跨国公司的作用
C.国际竞争 D.国家间的政治和经济冲突
2.对多极化世界政治格局的解释合理地是 ( )
A.多极化的出现开始于二战后
B.北约东扩有利于多极格局的形成
C.多极化世界政治格局意味着世界步入和平发展的轨道
D.多极化意味着冷战时代结束,世界政治格局由对抗转为对话,争夺的重点从军备竞
赛转向综合国力的竞争
3.阿以问题产生的内部原因有 ( )
A.石油、铁矿等资源纠纷 B.民族和宗教矛盾
C.被占领土问题 D.世界大国插手该地区事务
二、问答题
美国为什么要插手中东事务?如何插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D 2.D 3.BC
二、插手原因:①中东地区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②美国在中东地区有重要的经济利益。
如何插手:支持以色列,在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间维持力量平衡。
PAGE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