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100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见教材P75-76页)。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新课标也指出要在教学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因此这部分教材是小学生开始学习数学的最基础的课题之一。在这一阶段给学生打好基础,对进一步学习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内容中一些重要的数的概念,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优化知识结构,编排教学内容。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再教学读写和组成,然后教学数大小的比较。把认数和简单的整百、整千数估算有机结合,认数和用数表达、用数交流信息相结合,不断发展学生的数感。密切数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本节课教材创设了一幅体育馆这样一个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更大的数,掌握数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数的认识由100扩展到1000,数目大了,内涵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
三、学情分析
在现有基础方面: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以及家长的一些教学,部分学生对1000以内的数已十分熟悉。在学习动力方面:二年级学生处于智力开发的初级阶段,自觉性很差,动力明显不足,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时间不长,他们思考、观察、表达、练习、概括的能力尚未形成,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
四、学法指导
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以下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学会分析、综合、整理。
五、 教法设计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小学生能说出各个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显示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数的意义,能认、读、写数;结合二年级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的
教学目标:
1 通过直观的数小方块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个、十、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
2 经历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3 能结合生活实际感受1000以内的数,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根据本课知识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二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动手操作,引导探索,发现规律。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也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因此,教二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时,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摆一摆、弄一弄,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学会了怎样学习。
2、寓学于乐,逐步提高。
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感到,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学习和工作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而情绪低落或郁闷时,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计数单位千和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难点:能结合实际估计1000以内的数,初步发展数感。中间有零、末尾有零数的写法和读法。
虽然很多小朋友都会1000以内的数,但是他们还不明白计数单位十、百、千这样抽象的概念。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a在教学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千时,让学生通过计数器实践操作数数,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更大的数的组成,发现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的关系。教学时可利用“数学小博士”引出问题“怎样数更大的数”,引导学生动手试一试。通过实践让学生体会:一个一个地数,10个小正方体是“十”,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从而认识计数单位“千”,进而发现“十”“百”“千”等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b在教学数数方法时,可放手由学生自主地数小正方体。为了让学生感悟到数数的方法很多,可以一个一个数、一十一十数、一百一百数,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情境,感悟到数较大的数可以一百一百地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的意识,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探究发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数数的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中间有零的数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刚接触,要让学生明白数位上没有数用0占位。读数时,中间有零要读零。通过学生探究、发现、总结、动手实践真正掌握知识难点。
6、教学准备
课件,自制数位表,教具计数器1个,学具计数器53个,学习单53份
7、教学流程
学习目标:我能学会数1000以内的数,会读数,写数,并能理解数的组成。
出示温故而知新环节,复习旧知。
播放体育馆图片》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到体育馆有什么感受?
生1:太大了。生2:有很多人。
师:那同学们能猜猜看这个体育馆能坐多少人呢?
生:3000人/2000人
师:大家估计的数都是比我们已经学过的一百多得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一百多得多的数,学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10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引导发现。
课件出示10个小方块
师:请同学们快速地数出10个小方块。
生:数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生:一个一个地数。
出示: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师:现在老师想让同学们数出100个小方块,你们还一个一个数吗?怎么数能更快一些呢?
生:10个10个数。
师:让我们一起看屏幕的演示过程。
生:小声跟数。
师:老师现在想让同学们数出1000个小方块,你们打算怎么数呢?
出示:一百一百地数。
生:1000个小方块。(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师:我们拼成了一个什么形状?
生:正方体。
师: 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么数的?
学生根据老师的板书和提示总结数数方法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师出示制做的数位表,并请学生把个十百千计数单位放回数位表内。
师:同学们学得这么好,小博士都想考考大家了!(放录音)
1、从187数到206 (同桌汇报数)这里老师用计数器先给孩子们演示一遍,老师边拨孩子们边数。
2、板书让学生同桌一组边拨边数从196数到207。
3、从380数到450 (师生交替数)
4、从300数到1000 (小组轮流数)
5、出示练习
汇报数数情况时:一题老师示范数,强调注意内容。二题同桌汇报数,三题老师同学合作数,四、题小组轮流数。五、点名学生数数。
恭喜学生挑战成功,接下来再次进入羊村课堂。
师:下面就要考验同学们有没有善于发现的眼睛了。小博士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起劲也坐不住了,他要在计数器上拨珠子。
师:这个数你会写吗?谁来说说怎么写呢?出示学习单,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三个练习题。之后老师巡视并指导批改,检查学生做题及困难情况,之后请学生汇报。
生:在百位上写1,在十位上写2,在个位上写6。
师:对了,在写数时,数位上是几就写几。
师:谁能读出这个数呢?
生:读作:一百二十六
师:对了,读数时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师: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呢?
生:126是由一个百,二个十,六个一组成的。
师:说对了。我们顺利的解决了这个数的读法和写法,老师这里有个更难的数,看看同学们会不会写和读呢?
师:一个数数位上没有数时,用0占位。读数时,一个数中间有0要读0。
师:老师这里有个更大的数,看你们会不会读写。
生写本上,指名板演。说数的组成。
师:一个数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师:最后一个有点难度的挑战。(1000)
生写。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师:现在我们都会读计数器,也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了,那让我们总结一下读写1000以内的数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汇报:读数写数都从高位起,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零要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写数时,数位上是几就写几,数位上没有数要用0来占位。
师: 总结得很好,总结也是学习数学时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老师现在想考察同学们能不能学以致用。看看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怎么样?
紧接着灰太狼挑战第二关,读出计数器上的数并写数。指名回答。
学生完成很好,挑战成功!
(三)课堂练习,拓展延伸。
1、指名填空。
2、判断对错,用手势。指名改错。
3、想一想,组数练习,读零不读零的,让学生说。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1000以内数的认识,动口我们学会了数数,动手我们学会了写数,动脑筋思考我们知道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老师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能多动脑思考,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下课。